『壹』 善意取得与善意占有要怎样区分最好有例子
区分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的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在取得时效制度中,因占有的善意或恶意之区别而时效期间有所不同,譬如台湾民法典第769条规定,一般情况下取得时效的占有期间为20年,但在第770条规定,如果自占有之始即为善意且无过失者,那么取得时效期间即为10年。《物权法》中没有对取得时效作出规定。 ●物权善意取得制度乃是以善意占有为要件。《物权法》第106条规定了不动产和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其中要求受让人在买受无权处分之标的物时,应为善意,也就是对标的物的占有应为善意,确信出卖人为有处分权人,也同样确信自己通过购买能够取得合法占有
『贰』 关于善意占有与善意取得的一个题
没有理由不归还,根据《物权法》第107条,因手机为盗赃,丙虽为善意,不能善意取得手机所有权,所以丙对手机为无权占有,且为善意占有、自主占有。丙不享有手机的所有权。丙故意导致手机毁损、灭失,但是,丙这样做的时候,内心虔诚地相信自己是手机的所有权人(尽管相信错了),做梦也想不到这样做会侵害甲对手机的所有权,换言之,丙对甲的所有权因此遭受的损害不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丙就应受到善意保护,甲无权请求丙赔偿损失。善意的自主占有人,无论对占有物毁损、灭失是否具有过错,均不承担赔偿责任。 如果丙不归还或者故意让手机毁损迷失,甲可以以侵权要求丙赔偿损失。
『叁』 善意取得和善意占有的区别,我没看懂,那位大神
区分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的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在取得时效制度中,因占有的善意或恶意之区别而时效期间有所不同,譬如台湾民法典第769条规定,一般情况下取得时效的占有期间为20年,但在第770条规定,如果自占有之始即为善意且无过失者,那么取得时效期间即为10年。《物权法》中没有对取得时效作出规定。 ●物权善意取得制度乃是以善意占有为要件。《物权法》第106条规定了不动产和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其中要求受让人在买受无权处分之标的物时,应为善意,也就是对标的物的占有应为善意,确信出卖人为有处分权人,也同样确信自己通过购买能够取得合法占有
『肆』 物权法中的占有请举例说明……
案例:某甲在草场发现一只走失的绵羊,领回家中饲养。某乙听说此事,找到某甲,声称该只绵羊是自己家的,要领回去。某甲查问某乙家绵羊的特点,没有相似之处,便拒绝讲绵羊交给某乙。某乙向法院起诉,请求判决某甲返还其侵占的绵羊。在法庭上,某乙没有提供充足证据证明自己是绵羊的所有权人。某乙主张某甲应提供其对争议绵羊具有所有权的证据,某甲没有证明。法院判决某甲为合法占有,不构成侵权,驳回某乙的诉讼请求。请结合本章内容思考:1.某甲对绵羊是否构成占有?2.某甲对绵羊的占有,是何种类型的占有?3.作为占有人,某甲对于该绵羊享有何种权利?4.你认为法院对本案的判决对吗?
分析:在本案中,某甲发现走失的绵羊领回家饲养,就已经占有了这只羊。按照占有成立的条件看,某甲符合占有的主体的要求,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占有的客体是绵羊,是有体物,符合占有客体的要求。在占有的客观方面,某甲对绵羊具有事实上的管领力,在实际上控制了这只绵羊。在占有的主观方面,某甲作为占有人,对占有的绵羊具有占有的意思。既不是对占有物的所有意思,也不是单纯的不以任何意思为要件,只是单纯的事实上的支配。这种占有是无权占有、善意占有、和平占有、公然占有和单独占有。某甲在占有该绵羊之后,就享有了占有的权利,可以使用该物,并享有就该物取得收益的权利。
某乙获悉某甲占有该绵羊后,生成该只绵羊是自己家的并主张领回,但没有举出其对该绵羊享有所有权的充分证据,某甲拒绝将绵羊交给某乙,是正当行为。当发生诉讼的时候,按照举证责任的规则,某乙作为原告,应当举证证明自己对争议绵羊享有所有权。但其举证不足,无法证明自己主张的事实。反之,某乙让某甲提供甲对绵羊享有所有权的证据,则不符合证据规则要求。因此,法院判决某甲为合法占有,不构成侵权,并驳回某乙的诉讼请求,是完全正确的。
『伍』 善意占有和善意取得有什么不同
占有人不知道自己是无权占有的,为善意占有;善意取得又称为即时取得,无权处分人在不法将其受托占有的他人的财物转让给第三人的,如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时系出于善意,则受让人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原权利人丧失所有权。
『陆』 善意占有的问题。谢谢了。
1、甲私自占用乙的房屋,是绝对错误的,虽不能说其是恶意的,但也不存在善意占有之说。
2、甲在占用乙房屋期间,对房屋进行了维护和修缮,其费用应由乙方承担。
3、甲在占用乙方的房屋期间,未经允许乙方同意,将房屋重新装潢了一番,是对房屋结构或原装的改变。费用应自理。
4、乙方要求甲方支付两年的租金的、对房屋原状破坏的赔偿金其理由是成立,甲应当支付。
5、甲要求乙支付相应的费用作为装潢房屋的补偿是没有任何道理的,其理由不能成立。
6、从调解的角度出发:乙应该支付甲修缮房屋的费用,至于租金及赔偿金就算了。毕竟甲方装修房屋也提高了房屋的居住环境、也花费了一定的费用。
『柒』 民法善意占有和善意取得的两个问题
1.善意取得与善意占有的主要区别在于取得与占有的心态不同。要区分二者就要看占有人,取得人的心理态度了,这个要看不同的情况来定的。 占有和取得不同的地方在于当事人的心理态度是暂时的占有还是取得所有权。
2.善意占有是无权占有的一种,善意占有人对该物不具有所有权,权利人可以对善意的他主占有人请求返还占有物。但是,善意取得是第三人出于善意取得该物的所有权,物的所有权已经发生转让,为了保证交易的稳定性,不可以对善意的特定继受人行使占有返还请求权。
补充资料:
【善意取得】
善意取得又称为即时取得,无权处分人将其财物(动产或者不动产)转让给第三人,如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时系出于善意,则受让人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原权利人丧失所有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一十一条 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但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即时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在受让时不知道或者不应当知道转让人无处分权;
(二)以合理的价格有偿转让;
(三)转让的财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四)转让合同有效。
受让人依照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
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前两款规定。
【善意占有】
善意占有,是无权占有的再分类。善意占有是指占有人不知道或者不应当知道自己无占有的权利而为的占有。在善意占有中,根据占有人有无过失为标准,还可以再分为过失占有与无过失占有,但严格来说,只有不知自己无占有的权利且无重大过失者,方构成善意占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262条规定:占有人因使用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致使该不动产或者动产受到损害的,善意占有人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恶意占有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捌』 物权法中善意取得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第一百零六条 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回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答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
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前两款规定。
第一百零八条 善意受让人取得动产后,该动产上的原有权利消灭,但善意受让人在受让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权利的除外。
第一百二十九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第一百五十八条 地役权自地役权合同生效时设立。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地役权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玖』 物权法中的占有即所有是什么意思 请举例说明
我国物权法上占有制度规定得过于简陋,《物权法草案》(第五次审议稿)仅有的七条到物权法颁布时仅剩下五条,而且关于占有推定的规定,有权占有的推定,善意占有的推定都被删除了。我国的占有制度已经失去了占有的本来面目,徒有占有之名,而无占有之实。
一、首先要明确一个事实,我国的物权法,根本没有你说的:“占有即所有”的规定。
二、我国《物权法》,也没有明确规定无权占有与有权占有的概念。
三、我国《物权法》,也没有规定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的概念。
四、我国《物权法》,也没有明文确立权利推定规则。
我国《物权法草案》第四条规定:“动产的占有人是动产的权利人,但有相反证据证明的除外。”这是关于占有权利推定的规定。但《物权法》公布时,这个规定取消了。(这个就是你说的占有即所有的规定)
五、我国《物权法》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
《物权法》第106条规定了动产与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这实在是我国《物权法》的一大进步。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人将其占有的动产或不动产转让给第三人,若该善意受让人取得该动产时是处于善意,则该受让人即时取得该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权或其他物权。我国物权法也进一步明确规定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物权法》第106条规定:“无权处分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动产时是善意的;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依照前款规定取得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前两款规定。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物权法上的善意取得制度有以下特点:一同时适用于不动产与动产。二同时适用于所有权与其他物权。
『拾』 物权法中关于善意占有和恶意占有的详细解释.
第九章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
第一百零六条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依照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
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前两款规定。
第一百零七条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
第一百零八条善意受让人取得动产后,该动产上的原有权利消灭,但善意受让人在受让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权利的除外。
这是物权法关于善意取得的规定,对于你不理解的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
a.如果第三人是合法取得那物品的,“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也就是说原物主源泉向卖遗失物的人追偿,可是不能直接向第三人请求返还原物,当可以向他买,再向卖遗失物的人追偿。
b.
]:的确,在《物权法》草案上对不动产物权和动产物权的善意取得设置了比较明确的法律规则,设置这个法律规则最主要的目的其实是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交易的安全提供相对比较……。因为善意取得制度适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存在无权处分行为,就是在市场上卖的东西不是你的,但是市场经济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特点,可以说大多都是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来打交道,不像在一个熟人的社会中,大家对对方享有哪些财产了如指掌,就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去市场买一个物品,我们无法去进行调查、去进行判断,究竟商场卖给我们的商品有没有权利卖给我们。
再这样一个背景下确立善意取得制度对于整个市场交易的顺利进行应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物权法》草案上面对它做了相对比较明确的规定。但并不是说在市场流转中所有的财产都可以去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所以在《物权法》草案中对遗失物专门设置了一项规定,认为遗失物不能够去适用善意取得,这主要是有两个考虑:一个考虑,在我们整个市场交易总量中,像遗失物这样的物品在整个市场交易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微乎其微,占的比重非常小,不会对整个交易秩序造成影响。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当一个无权处分人处分遗失物的时候,他取得这个财产的占有并不是基于财产权的意志去展开,这个时候如果是用善意取得制度的话,应当说对财产实际权利人权利的限制有过分的嫌疑,所以从这点上考虑,《物权法》草案认为它是不能去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