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自然资源物权研究

自然资源物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8 17:27:02

A. 我国自然资源物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我要写这个问题的毕业论文 就是不会 找不出缺陷 呵呵

B. 魏华的学术简介

主持和参加课题:
(1)参加清华大学崔建远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自然资源物权法律制度研究”,并撰写发表了相关论文。
(2)主持并完成国家林业局政策法规司委托项目“林业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案件研究”。
(3)参加并完成了国家林业局计划司委托项目“林权登记规范化理论研究”。
发表论文:
“美国保险合同解释法律原则研究”,载《商法基本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民法研究的多元视角”,载《人民法院报》2003年8月25日。
“保险法第28条第2款与第65条的冲突与协调”,发表在《首都法学论坛》第3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物权法视野中的林权制度”,载《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林权理论和实践与物权法的冲突––以当前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背景”,载《法制与经济》2009年第5期。

C. 动产物权和不动产物权区分的法律意义

不动产主要指抄土地及袭土地上的定着物,动产是指能够移动而不损害其价值或用途的物。

D. 自然资源作为物与民法一般的物区别

2.1自然资源的“物”之特征
2.1.1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特征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某种或某一类自然资源的总拥有量是一个有限的常量,无论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都不例外。[3]比如,化石燃料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资源总储存量有限,随着人类不断的开发与利用,其总量必将越来越少,乃至耗竭;空气、水等尽管可以周而复始、循环再生、源源不断,但是每一周期的循环量也是有限的,如果利用强度超过其再生或自净能力,比如造成空气污染、水流枯竭,可再生资源同样存在着资源短缺的危险。从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长河看,自然资源在宇宙范围内是没有极限的,但在生产力发展的某一特定阶段,在有限的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2.1.2自然资源的稀缺性特征
资源的有限性是一种客观存在,而资源的稀缺性则是人为引起的,二者既互相联系,又不能等同。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反映的是自然资源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只有当人类对某一类别资源的需要超过资源的限度时,资源才表现出稀缺性特征。比如,在农业文明时代,矿产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虽然有限,但其稀缺性特征并不明显;至于空气等可再生资源,人们更是从未注意到它的稀缺与否。因此,只有当有限的资源无法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资源需求时,资源的稀缺性特征才明显显露出来。随着时间、地点和自然环境的不同,资源的稀缺程度也不同,如在戈壁沙漠上的淡水资源的稀缺性与在平原上淡水资源的稀缺性就不可同日而语。不但储存性资源存在稀缺,流动性资源也存在稀缺,“流动性资源的稀缺和退化很可能是比储存性资源耗竭更为紧迫的问题”。[4]

2.1.3自然资源的财产性特征
马克思主义认为,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是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威廉·配第的话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5]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一书中指出:“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可见,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自然资源归根到底是一种资财性资源。资源的财产性特征需要进一步明确资源的财产权归属。对于储存性资源,各国领土范围内的自然资源归属领土所属国,这是领土主权的重要特征。对于流动性资源,它的财产权归属则变得复杂。比如,一国在其领土范围内排放的二氧化碳,其影响的可能是全球的气候;鸟类、鱼类的迁徙往往是超越国家主权界限的,各国也已经充分注意到了流动性自然资源的财产性特征,并力图使本国在其中的利益最大化。“尽管每个国家可原则上同意准入限制和产生控制是必要的,但是它们也不可避免地力图把他们自己承担的有关代价降低到最小程度。”[7]

2.2自然资源的“物”之属性
作为物权客体的物,必须是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外的、能够为人力所支配并且能够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物体。自然资源是否具有“物”的属性?依据物权法基本原理,作为物权客体的“物”,应当是“特定的”、“可支配的”、“稀缺的”、“独立一体”的物。当前,学界的通说是,作为物权客体的物,主要指有体物。[8]“随着社会的发展,物即使不具有物理上的独立性,也可以根据交易上的观念和法律规定作为标准来确定某物是否具有独立性。”[9]大陆学者和台湾学者都注意到物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张。“随着人对自然力的控制能力的不断与时俱进,人们对物的概念已经从罗马法上的有形物扩展到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热、光、电磁波、能量等自然力以及能够为人力控制并具有价值的特定空间。”[10]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物质需求的日益多样化,财产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这就使得物权的客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范围在不断扩大。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国的立法对“物”的概念界定也在与时俱进地发展。
当前,学术界已经普遍认识到物权客体已经不再局限于动产和不动产这两种基本类型上,天然力、自然力等纳入物权客体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可见,自然资源具有的有限性、稀缺性和财产性等特征,符合物权法一般理论关于“物”的特征要求,也符合在物权法定主义的框架下物权客体扩大化的发展趋势。总之,将自然资源作为物权客体是合适的,自然资源的物权法规制也是必要的,对构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E. 优化营商环境如何与自然资源物权登记相结合

减少办事流程,一站式服务,一次性跑腿等方式,本事就是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办事效率,为民服务。那么自然资源无权登记就是众多办事环节中国的一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

F. 物权法第28条的理解与适用

《物权法》第二十八条理解和适用如下:

非依法律行为进行的物权变动,一般有如下几种:

第一,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而发生的物权变动;

第二,因继承或者受遗赠而取得物权;

第三,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和消灭物权。

而《物权法》第二十八条主要规定的是第一种情形,即基于公权力的行使而使物权发生变动的情形:

1、因国家司法裁判权的行使、仲裁裁决而导致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基于国家司法裁判权的行使、仲裁裁决而产生的生效法律文书,即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调解书以及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书、调解书等法律文书的生效时间,就是当事人的物权设立、变动的时间。

这里需要说明两点:

第一,导致物权变动的人民法院判决或者仲裁委员会的裁决等法律文书,指直接为当事人创设或者变动物权的判决书、裁决书、调解书等。例如离婚诉讼中确定当事人一方享有某项不动产的判决、分割不动产的判决、使原所有人回复所有权的判决即属于本条所规定的设权、确权判决等。

此类设权或者确权判决、裁决书、调解书本身,具有与登记、交付(移转占有)等公示方法相同的形成力。因而依据此类判决、裁决书、调解书而进行的物权变动,无需再进行一般的物权公示而直接发生效力。

例如甲乙二人向法院诉请离婚,家中电脑经判决为乙所有,那么自法院判决生效时起,电脑的所有权归乙,尽管此时电脑仍处于甲的占有使用之中,未有交付(现实占有的转移)并不影响所有权的移转。

第二,由于法院的判决书或者仲裁委员会的裁决等,所针对的只是具体当事人而非一般人,对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来说公示力和公信力较弱,因此根据本法第31条的规定,对于依照法院判决或者仲裁裁定而享有的物权,在处分时,如果法律规定需要办理登记的,不经登记,不发生物权效力。

2、因国家行政管理权的行使而导致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因国家行政管理权的行使而导致物权变动的情况,主要指因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而产生的物权变动。

国家征收,是国家取得财产的特殊方式,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国家征收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进行公告,这已起到了公示作用,而且集体所有土地被征收,即成为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按照《物权法》第9条第2款的规定,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因此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生效之时即生物权变动的效力。

(6)自然资源物权研究扩展阅读:

《物权法》第二十八条

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生效时发生效力。

以下为《物权法》第二十八条条文主旨:

本条是关于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而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规定。

G. 哪些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抄资源、水资源、矿产袭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等。宪法第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宪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物权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但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本条有关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所有权的规定是依据宪法作出的。我国绝大多数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这是我国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物权法》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自然资源的归属作出规定,对进一步保护国有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国有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作为自然资源,一般属于国家所有。依照我国的法律,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除了国家所有外,存在另一种所有权形式,即农民集体所有。

H. 求王利明教授的 物权法研究(上、下卷)PDF电子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谢谢了

只找到下卷。

I. 邓海峰的代表性著作

1. Legal Liabilities For Climate Change In China,in the book of The Legal Liabilities For
Climate Change, Th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1
2. 排污权转让法律问题研究,清华法学,2011.2(CSSCI)
3.能源法的立法模式与制度选择,政法论丛,2011.2
4. 户籍制度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制约与完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6(CSSCI)
5. 论能源立法的低碳化,石油大学学报,2010.4
6.我国资源税改革的现状与走势,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0.7
7. 日本自然资源物权制度的类型、特点与启示,法学杂志,2010.1(CSSCI)
8.气候变化主体间互动机制评鉴,清华法治论衡,2010.13(CSSCI)
9. 国外资源税制度概览,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0.11
10. 低碳经济与能源法的制度建构,公民与法,2009.11
11. OECD国家环境税制的分析与启示,学术交流,2009.6(CSSCI)
12. 美国联邦与州控制气候变化互动机制研究,中国能源法研究报告,法律出版社2009.
13. 私人总检察官在环境法执行中的作用,公共利益与私人诉讼,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4. Regulating Renewable Energy: The Chinese Experience, in the book of Regulating
Technologies: Legal Futures, Hart publishing ltd, 2008.
15. 衡平原则与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立法,中国环境法治(2008),法律出版社2009.
16. Legal Issues on Transfer about the Emission Right,Environmental Law Review of Korea 2008,
Korea Environmental Law Association 2008.
17.试论合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中国环境法治(2007),法律出版社2008
18. 排污权制度论纲,法律科学,2007.6(CSSCI)
19. 人工降雨法律问题研究,法商研究,2007.5(CSSCI)
20. 排污权与不同权属之间的效力冲突和协调,清华法学,2007.3(CSSCI) 1.清华法治论衡(13)环境法专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中国能源法草案专家建议稿与说明,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环境法(21世纪法律教材)(副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J. 求王利明的物权法研究pdf

阅读全文

与自然资源物权研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381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