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韩国是否申请了端午节的专利权
韩国申请成功原因如专家所说: “江陵端午祭其实与我们的端午节不是一回事。”韩国的端午祭是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与中国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惟一的相同点是时间框架,都是在中国的端午节期间举行。”这倒不见得,复旦大学文博系民俗学研究者胡志祥副教授就有不同看法:“ ‘端午节’和‘端午祭’并没有本质区别。文化包括核心部分和影响部分,在传播过程中总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在这期间,往往是核心部分保留了下来。端午节在中国本来就是祭祀活动,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核心部分就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虽然在韩语中,‘祭’和‘节’的意义有所差别,但是在‘申遗’时,无论端午节还是端午祭,都应该用英文的FESTIVAL(节日)表示。”
无论说法如何,端午节起源于我国是不争的事实!祖宗留下的遗产落败了,我们以何颜面笑谈“这不是坏事”?说出口还真有一种心虚的感觉。在去年韩国开始申请江陵端午祭为世界遗产,在前不久韩国某公司将“端午节.cn”这一中文域名抢先注册时,都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不是滋味”,而今韩国申遗成功,也许大多数人也是——“不是滋味”。如果说好处在于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启示,把传统的文化活动注入了现代的元素,并得到国际认同,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借鉴意义。那么,我们的端午节(而不是某国端午节)达到国际认同还有一段漫长沉重的路子要走。我们不由的去思考,我们的落败其实是“情理之外,意料之中”,反省我国情况就会发现,我国节日体系的文化特色显得不足,洋节日侵袭严重,人们多是追捧外来节日文化而对自己民族的却缺少认识,更谈不上喜爱和保护。这次韩国申遗成功的板子刚好打在我们的脸上,犹如韩国的影视剧将我们的专利卖给中国一样——这板子打得好,也打得不是滋味。
笔者觉得,端午节不因外来节日文化而被忽视,也不因感情深浅而被漠视,也不因文化开放的借口而忽视文化的民族性,不管对端午节的感情是深是浅,不管全球化中无形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我们都要坚决捍卫属于我们的传统节日! 在申请之前,我们可以不必为韩国的申请行为“义愤填膺”,因为结果还没出来,还有希望,也因为韩国保护江陵端午祭的经过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对本土文化态度的转变有多么可贵。因此,韩国的申请也是一种激励,激励国人去保卫祖宗的“遗产”,去体悟它们的弥足珍贵。而韩国申请成功之后呢?我们还只能说,韩国的成功仍然是一种激励吧。我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其他的传统文化上,寄托在实实在在的爱护和保护各种传统文化上,包括端午节。如果韩国申遗成功能引起有关部门的反思,提升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那么它就有了积极的意义。
⑵ 端午有没有被韩国申请了专利求大神帮助
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时间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对此,今天上午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无形遗产属于全人类共享,韩国申报成功并非坏事。 据韩国联合通讯今天报道,韩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称,由18名专家组成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审查委员团21日至24日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审查委员会,并在江陵端午祭等64个申报遗产中选定43个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据悉,“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宣布制度是在认识到无形遗产在人类历史上所占价值和保存必要性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1年实行的制度。此次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宣布无形遗产名单。 “韩国申遗成功对我们的端午文化不会有什么冲击,无形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我们的文化传统被别国认同,我个人认为不是一件坏事,”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魁立上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刘教授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无形遗产申报的要求是每个国家每两年才能申报一项,中国急需保护的无形遗产很多,所以才导致此次韩国抢先申报。 “江陵端午祭其实与我们的端午节不是一回事。”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北大教授高丙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韩国的端午祭实际上是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这与中国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惟一的相同点是时间框架,都是在中国的端午节期间举行。”高教授表示,韩国申遗成功实际上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启示:他们把传统的文化活动注入了现代的元素,成功地实现了现代转型,并得到了国际认同,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借鉴意义。
⑶ 为什么韩国人要注册端午节
一是文物保护的宣传推介作用
文物保护和其他工作一样,必须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载体,而申报世界遗产工作恰恰是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起到了《文物保护法》的宣传作用。
二是文化旅游的提升拉动作用
从我们国家的一些世界遗产地“申遗”前后旅游人数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申遗”成功后旅游迅速升温。
三是区域经济的促进推动作用
世界遗产地更加对外开放和放开,吸引外商,扩大文化旅游的同时也带来其他消费。
四是协调发展的社会凝聚作用
世界遗产对社会的进步起着辐射、影响、渗透作用。这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似乎看不见,摸不着,实际上这些宝贵的物质财富无时无刻不在起着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作用。可以肯定地说,无论是生活在哪一种社会制度下,属于哪一个民族的人民,在生存上有一个共同的企求,那就是都需要良好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氛围。申报世界遗产对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社会环境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有着直接影响,对引导人们形成好的生活习惯有间接影响,对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人们群众了解世界遗产、热爱世界遗产,自觉参与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整个社会就会逐步形成良性循环。深厚的历史文化吸引人、启迪人。先进的文化教育人、影响人。良好的社会环境熏陶人、改造人。
05年的时候,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 。因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无形遗产申报的要求是每个国家每两年才能申报一项,中国急需保护的无形遗产很多,所以才导致此次韩国抢先申报。
当时很气愤,后来想下,其实我们不必在意的,是自己的东西,谁也抢不走,不是你的,抢走了又能怎么样?作为几千年不衰的传统,谁也无法轻易抹消。
其实江陵端午祭其实与我们的端午节不是一回事,韩国的端午祭实际上是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这与中国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相同点是都是在中国的端午节期间举行。
⑷ 为什么中国的端午节让韩国申请了专利
韩国申请成功“不是坏事”,原因如专家所说: “江陵端午祭其实与我们的端午节不是一回事。”韩国的端午祭是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与中国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惟一的相同点是时间框架,都是在中国的端午节期间举行。”这倒不见得,复旦大学文博系民俗学研究者胡志祥副教授就有不同看法:“ ‘端午节’和‘端午祭’并没有本质区别。文化包括核心部分和影响部分,在传播过程中总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在这期间,往往是核心部分保留了下来。端午节在中国本来就是祭祀活动,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核心部分就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虽然在韩语中,‘祭’和‘节’的意义有所差别,但是在‘申遗’时,无论端午节还是端午祭,都应该用英文的FESTIVAL(节日)表示。”
无论说法如何,端午节起源于我国是不争的事实!祖宗留下的遗产落败了,我们以何颜面笑谈“这不是坏事”?说出口还真有一种心虚的感觉。在去年韩国开始申请江陵端午祭为世界遗产,在前不久韩国某公司将“端午节.cn”这一中文域名抢先注册时,都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不是滋味”,而今韩国申遗成功,也许大多数人也是——“不是滋味”。如果说好处在于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启示,把传统的文化活动注入了现代的元素,并得到国际认同,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借鉴意义。那么,我们的端午节(而不是某国端午节)达到国际认同还有一段漫长沉重的路子要走。我们不由的去思考,我们的落败其实是“情理之外,意料之中”,反省我国情况就会发现,我国节日体系的文化特色显得不足,洋节日侵袭严重,人们多是追捧外来节日文化而对自己民族的却缺少认识,更谈不上喜爱和保护。这次韩国申遗成功的板子刚好打在我们的脸上,犹如韩国的影视剧将我们的专利卖给中国一样——这板子打得好,也打得不是滋味。
笔者觉得,端午节不因外来节日文化而被忽视,也不因感情深浅而被漠视,也不因文化开放的借口而忽视文化的民族性,不管对端午节的感情是深是浅,不管全球化中无形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我们都要坚决捍卫属于我们的传统节日! 在申请之前,我们可以不必为韩国的申请行为“义愤填膺”,因为结果还没出来,还有希望,也因为韩国保护江陵端午祭的经过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对本土文化态度的转变有多么可贵。因此,韩国的申请也是一种激励,激励国人去保卫祖宗的“遗产”,去体悟它们的弥足珍贵。而韩国申请成功之后呢?我们还只能说,韩国的成功仍然是一种激励吧。我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其他的传统文化上,寄托在实实在在的爱护和保护各种传统文化上,包括端午节。如果韩国申遗成功能引起有关部门的反思,提升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那么它就有了积极的意义。
⑸ 关于端午节被韩国申请专利的见解 800
这种东西见仁见智啦,毕竟我们自己得承认,做的不足,但终究是祖先留下的东西,作为个人吃粽子的时候教育一下小孩这是为了怀念屈原,就足够啦
⑹ 端午节怎会被韩国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0�2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由于它与中国端午节的历史文化渊源,导致中韩两国学术界和民间舆论一度出现激烈争议。�0�2�0�2�0�2�0�2�0�2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内含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生命的DNA。它不仅展现出了世界各国人民无限丰富的创造力,而且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世界的文化生态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蕴涵民族精神家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猛烈冲击,有的正面临着消亡危险,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0�2�0�2�0�2�0�2�0�2端午节是中国古老而重要的节日,起源中国并传承至今,形成一系列丰富的节日文化。但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也有着一套完整的、与中国端午节既有关联又有差异的民俗活动。中国的端午节主要纪念的是伟大诗人屈原并在全国各地有着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可谓普遍性与地方特异性并存;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是从酿制神酒开始,主要包括在大关岭举行的萨满祭祀、祭拜山神以及大关岭国师城隍和女城隍等一系列祭祀仪式。中国端午节民俗活动有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儿童戴荷包、五毒兜兜等,意在驱毒辟邪;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活动则有官奴假面戏、农乐竞赛、鹤山奥道戴歌谣、拔河、摔跤、荡秋千、汉诗创作比赛、射箭、投壶等
⑺ 端午节是不是已经被韩国申请了
韩国端午祭成功申遗 我国端午节仍然有机会 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这一消息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应,网友在各大社区纷纷留言,称“这是严重的文化侵略!”、“我们已经把祖宗给忘记了!”“‘端午’被韩国‘端’走了”……
韩国江陵端午祭和我国的端午节到底是不是一回事?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对我国端午节“申遗”有没有影响?我们应得到什么启示?
巴黎传来韩国江陵端午祭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各大网络论坛上马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论,大多数网友对韩国江陵端午祭成功“申遗”难以接受”。民俗学家则表示,韩国“申遗”成功,不会影响我国端午节“申遗”。两国“申遗”之争属盲目炒作,我国建立传统文化保护机制才是根本。
网友:愧对屈原愧对列祖列宗 专家:不存在两国“申遗”之争 “屈原如果还活着,他肯定会说:我以后是韩国人了!真是愧对屈原啊!” “现在我们过洋节,穿洋装,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失去了自己的节日,就快失去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了!我们已经把祖宗给忘记了!!!” “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被韩国人抢注而默哀!!!!”…… 这些都是在韩国“申遗”成功后,在各大网络社区出现的网友的帖子。 当然也有一些网友进行了深刻反思:“看看我国现在一些‘申遗’成功的地方,他们利用祖宗留下的遗产干什么了?无非就是门票涨价,地方政府收入增加,他们有对遗产做保护了吗?还是不要一窝蜂去争这个世界遗产了吧,实实在在地做好遗产的保护工作吧!”
⑻ 听说我国的端午节被韩国给注册了是怎么回事啊 谁知道
http://news.sohu.com/20051106/n227404125.shtml
中韩端午之争延伸网上 韩企抢注“端午节.cn”
赛龙舟、祭江、包粽子,在我国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民间节日端午节,在去年却被韩国抢先申报“端午节”为本国文化遗产。不仅如此,就在联合国即将于今年11月份公布申遗结果的前夕,“端午节.CN”又突然遭到韩国公司的抢注。
“端午之争”延伸到网上
去年端午节,就在全国各地正在纷纷举行各种活动,庆祝传统节日—端午节时,媒体突然曝出韩国率先申请“端午节”为该国文化遗产的消息。最终,韩国称其申请的只是“江陵端午祭”而非“端午节”,并提出由中韩共同申遗的解决方案。
日前,记者查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whois(域名查询系统)发现,“端午节.cn”已经于2005年10月13日被注册,注册者信息显示为“Yun Hee CoInc R.O.K.”,韩国企业,注册时间为一年。
韩国公司抢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最终决定是否批准韩国申遗请求的前夕,注册“端午节.cn”这一中文域名,意味着韩国率先占据了“端午节”这一传统文化品牌在互联网上的阵地。不管联合国最终公布情况如何,在互联网上,“端午节.cn”将指向韩国网站而不是中国。
面对韩流的再次侵袭,来自民俗、法律、互联网界的专家指出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必须进行提前、全面的保护,以防遭遇流失危机。
法律界:抢注“端午节.cn”并不违法
记者就对端午节这一类带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特殊词汇有关部门为什么没有提前进行保护?韩国抢注“端午节.cn”的合法性等问题,咨询了北京市潮阳律师事务所胡钢律师,得到的答复是,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之规定: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可以对部分保留字进行必要保护,不过这主要针对涉及到国家利益和公众权益的域名,如政府机构和地域词汇。而像“端午节”这种约定俗成的节日名称,没有明确的归属,虽然带有一定的公众权益色彩,但仍然是允许自由使用的范畴,从规定上来说,端午节.cn这个域名是不属于预留的范畴的。
胡钢还解释道,从法律角度看,对于端午节这一类词汇而言,目前尚没有法律给予明确保护,不属于限制注册的范围。同时,域名注册依循的是先注先得的原则,韩国公司注册“端午节.cn”从法律角度来说,并不违法。
网络界:中文域名事关中华文化
中国万网副总裁姚劲波从专业角度指出,由于中文域名具有民族化、本土化特性及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于保护和宣传类似“端午节”等中华文化品牌具有明显优势。现遭韩国公司抢注,对我国保护和发扬中华文化都将造成极大阻碍。
首先,中文作为互联网上的第二大语言,全球已经有超过数亿的网民使用中文上网。而中文域名正以中文为载体,简单明确,方便华人记忆和使用,相当于网上的“中文门牌号”。
如我国能率先保护端午节的中文域名,以“端午节.cn”建立一个有关端午节的中文官方网站,将实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比拼音或英文的域名更能凸显端午节的中华传统节日特点。以此类推,包括中秋节、春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甚至京剧等国粹,以及具有浓郁传统文化的中华老字号都可以借助中文域名建立网上文化品牌和宣传平台,更进一步打造而为中华文化网络体系。然而,现在这些中文域名都分散在不同投资者手中,“端午节.cn”遭韩国抢注,正向国人示警,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上阵地缺失严重。
民俗界:
警醒作用大于实际损失
北京民协民俗委员会副主任、民俗专家高巍认为,韩国公司抢前注册“端午节.cn”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它的警醒作用将大于它造成的损失。它让我们看到,我们没有利用好传统文化,势必将被别人所利用。
高巍还指出,在保护传统文化上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只要将它们申报成地区、国家或联合国文化遗产就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保护。其实不然,虽然申请遗产保护会得到资金的支持,但如果不走向市场化,做到更贴近人们生活,这样的传统文化只是被“养”了起来,解决的也只是“生存问题”,但得不到继续的发展,最终只能“活”在博物馆里。
市场道路才是保护的最重要的形式。只有将端午节等传统文化进行市场推广,从节日内涵到相关活动再到产品,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从家庭到社会,从成年人到儿童,使端午节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成为公众娱乐的方式,这样做多了,大家自然会重视起传统节日。
“现在,人们更看重的是传统文化或传统节日的内涵和形式,抢注‘端午节.cn’的韩国公司,如不能利用这一资源,对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进行保护或开发,这种行为也无非是一种商业炒作。”高巍说。
实习生 范妍
---------------------------------------------------------------------------------------------------------------------------------------------------------------------------------
http://news.163.com/2004w05/12549/2004w05_1084255884795.html
21CN时评:端午节,你还记得吗? ( 05-11 13:54 )
文化部官员现身说法 “端午节”之争报道疑失实 ( 05-11 08:28 )
中新网:“保卫端午节”保卫什么? ( 05-10 15:36 )
联合早报:端午节之争突显中国传统文化的悲哀 ( 05-10 14:44 )
南方日报:端午节怎样才能不被“端”走 ( 05-10 10:54 )
湖南保卫端午节拉开序幕 申报工作纳入工作日程 ( 05-10 02:02 )
韩国准备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为国人敲响警钟 ( 05-09 14:41 )
韩准备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 我正加紧考虑对策 ( 05-09 14:07 )
民族精髓绝不能丢 湖南打响端午节保卫战 ( 05-09 10:46 )
民族精髓绝不能丢! 湖南打响“端午节”保卫战 ( 05-09 06:58 )
---------------------------------------------------------------------------------------------------------------------------------------------------------------------------------
http://forum.taobao.com/forum-1/show_thread----3184349-.htm
http://www.shshare.net/bbs/read.php?tid=3251
http://www..com/s?lm=0&si=&rn=10&ie=gb2312&ct=0&wd=%B6%CB%CE%E7%BD%DA%B1%BB%BA%AB%B9%FA%D7%A2%B2%E1&pn=10&cn=06&cl=3
⑼ 端午节被哪个国家注册了
端午节被韩国和中国注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传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韩端午之争”瞬间成为炙手可热的焦点。
2006年5月20日,端午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30日,中国端午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四年之后,中国端午节终于成功登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跻身“世界遗产”。
(9)端午节被韩国申请版权扩展阅读: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由驱毒辟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等。
各种活动因地域差别而略有不同。端午节是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中国民俗生活有重大影响。
⑽ 为什么中国的端午节被韩国注册了
我们应该好好反思,起源于中国的节日会被别国注册。那是因为别人在各方面做的比我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