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武汉天领知识产权

武汉天领知识产权

发布时间:2021-07-28 06:30:10

1. 长沙专利转让当事人有哪些义务

长沙专利转让当事人有哪些义务?转让专利申请专利权的当事人必须订立书面合同,经专利局登记和公告后生效。在长沙,长沙专利转让当事人有哪些义务呢?长沙专利转让当事人如果大家需要专业的专利服务,八戒知识产权帮您支招!八戒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业务发展迅速,专注商标、专利、版权、域名等知识产权业务方向,八戒知识产权专利申请,专利转让代理服务受业内认可,您有专利转让,专利申请的交易的需求,就赶快咨询八戒知识产权客服。长沙专利转让当事人有哪些义务?首先,让与人的义务让与人应当将专利权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移交受让人所有或者持有。在移交专利权时,让与人应当将有关的技术情报和资料提供给受让人,以使受让人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该专利技术,有效地实施其专利权。让与人还应当保证其专利权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即要求让与人必须具有转让该项专利权的权利。其次,受让人的义务受让人的法定义务是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向让与人支付约定的价款。长沙专利转让当事人有哪些义务?更多详细知识产权知识和业务,可以拨打八戒知识产权在线客服。八戒知识产权致力专注知识产权领域,目前已获中国主板上市公司朗科科技创始人天使投资,香港主板上市公司金蝶国际投资。

2. 知识产权体系为什么需要领导重视

第一个,经济上有价值,成本低,来钱快。从1998到2000年,我们追踪美国调整经济结构以后的数据看出来,它由于调整压缩制造业的规模,因此每年会减少500亿美金的制造业收入,但是同时知识产权意识的加强和服务贸易比重的提高,却使美国每年增加了900亿美金的收入。还有我们现在经常看到侵权盗版,在我们面前出现的仅是中关村的一个抱着租来的小孩、卖盗版盘的中年妇女跟着你屁股后面推销,各地都有这个情况。可能有人觉得这个区区小可,跟大家说一个数字,据2000年美国统计,仅是2000年美国版权交易收入一项,已经占到美国全国GDP的12%到13%,光版权的交易,就是通过建立和保护知识产权并促进其交易之后的经营额,总和已经超过了食品、纺织、飞机、烟草、石油、煤炭等产业的总和,区区小可的一个东西,价值在哪里,价值有多大,为什么国外在经济上重视这个?值钱呀!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统计,在欧美发达国家,版权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一般是3-5%,最多可达6%。例如美国国际知识产权联盟发布的《美国经济中的版权产业:1999年度报告》,提供了美国版权产业在 1997 年的数据。据报告,1997年美国版权产业所创造的价值达3484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3%;在版权产业中就业的人数达380万,占总就业人数的2.9%;美国版权产业在1996年的对外销售和出口额达601.8亿美元,第一次超过汽车业、农业和飞机制造业等部类,成为美国出品份额最大的经济部类。到2002年,美国版权相关产业的产值总计12540亿美元,占GDP的12%,创造就业机会1147万个,占全国就业人口的8.41%,出口总额超过892.6亿美元,超过了食品、纺织、飞机、烟草、石油、煤炭等产业的总和。在英国,2002年以版权为基础的产业产值已超过530亿英镑,占GDP的8%,提供岗位超过180万个。在新西兰,版权相关产业占GDP的3.1%,总就业人数的3.6%。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政治报告中告戒全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我们国内的实际情况却是连对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都没有起码的感觉,都抓不着,更甭提什么预防风险及对抗国际压力的问题了。

第二,法律上可以达到它独断专行、称雄世界的目的。外国已经通过200年左右的时候建立了一整套逐渐越来越完善和丰富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这些以法律形式出现的规则,使之几乎可以说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处在世界知识产权领域的主导地位。而中国至今没有知识产权法,我们的法律缺失造成我们广大企业在这个问题的意识低下。我曾经跟全国人大法工委领导同志提过多次,法工委主任胡康生同志也表态为知识产权立法确实很重要,但是在新的民法典的制订过程中,依然仿照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叶颁布的《民法通则》,将知识产权作为与债权、物权、婚姻权、继承权等并列的五大自然人的民事权利之一。现在中央十分强调知识产权的问题,但是由于知识产权作为一种重要的民事权利,至今归并于《民法通则》之中,而没有象有的国家那样将知识产权问题单独立法与民法典平起平坐,从而在企业和全社会中总是找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的应有的地位。日本在2006年初有人在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为“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日本”,讲的内容中心就是中国由于没有大批自己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只能尾随日本蹒跚前行。这样的论调对于中华民族而言确实是极大的侮辱,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它也确实说出了我国市场和企业的某些实际情况。中国某家电代表团到日本访问结束时,日本方面送给团员的礼品竟然是一张通过调查记录着中国市场中侵犯日本商标的大量案例。

这样,由于没有在法律一级的规范中将知识产权问题突出地单独摆出来,也是造成我国民众、特别是广大企业不能重视知识产权问题的原因之一,我国整体上建立与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与工作跟国外的情况差距比较大。比如美国最著名的知识产权保护条款337条款,底下有空咱们再具体说一说,还有像日本小泉在担任首相时,曾于2002年宣布全国是知识产权建日本,知识产权建国,这已经成为日本的国策。而纵观我国各地,用“什么什么立省”,定“什么什么立市”,就是没有一家提出过“以知识产权立省立市”的口号。据报道,国家知识产权局最近命名武汉市、成都市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但我担心,这种行政行为能否真正转化为当地政府、企业和群众发自内心的需求和行动。

第三个,强调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将使得西方大国家在政治上始终成为制订国际社会规则尤其是国际市场规则领军的龙头。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看到,由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前进,他们在生产制造业方面已经钳制不住中国等国家的发展,怎么办?由于西方国家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对知识产权建设的投入,并且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大量的成果。又由于国际法律界和经济界已经取得了知识产权属于私权利的范畴的基本共识,因此,知识产权对于它们来说绝对是个钳制点,就是能捏治其他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的命门要害。何为私权利?直白了说就是知识产权不是水都可以随便拿来就用的东西,它是一种新的商品,属于知识产权权利人自己的私有物,其他人其他企业想发财,就必须向他买这个可以快速扩大市场的东西。你中国发展得再快再好,核心的技术必须化大笔的钱买我的,这大笔的金钱也许买的仅是对它们拥有的知识产权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如果你不听它的,以创新精神自己研制出来,它就想当然地污蔑发展中国家“盗窃”、“剽窃”了它们的知识产权。我们中国企业自力更生研制出来的一些关键产品和技术,不都是被美国等国家扣上过、扣上了“侵权”的大帽子吗?!当然,对于一些真正由我们自己创造发明出来的知识产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也有办法,就是利用它们操纵国际市场规则与经济全球化规则的优势,象修改乒乓球、羽毛球规则一样,逐渐把国际市场的规则、把知识产权的规则修改得对它们有利。中国人打乒乓球、打羽毛球厉害,外国人打不过,就联合起来压中国改变这两个小球的比赛规则;他们擅长、或者说长期会占优势的体育项目的规则就总是不修改。这就是西方鼓吹经济所谓“一体化”的真实动机。最近听王世成会长介绍,我国轻工业中的液晶等核心部件的研制已经有重大突破,但从前些年像四通、联想最初起家的计算机芯片全部都是进口的情况看,西方一直捏着我们这个命门,它就可以不管别的了。还有一例,那年到河南开会,河南同志说:张司长你要早来几天就可以参加安阳刚刚建好的薄壳厂的剪彩了。你以市场司司长的身份一去,我们也蓬荜生辉,增加点光彩。我说如果当时我在河南,我也拒绝去。我问他们,知道为什么国外会把这个显象管厂给你吗?今天来开会的都是长期搞轻工业的,老部长都在,我们回想一下当年江青用“蜗牛事件”阻碍了中国彩电事业的发展,那个年代确实是需要偏转线圈、显象管、玻壳这些非常关键的技术和设备。但是经过这几十年,美国这些国家已经看到了,什么薄壳、偏转线圈、显象管,区区小可,都可以甩给中国,我只要捏住彩电的芯片,你中国将来怎么发展彩电就得听我的。因此安阳的玻壳厂实际上是人家甩包袱的“成果”。这就是他们在政治上钳制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不足的弱点,有意识地引诱我们拼命在搞制造、低着头搞生产,利用这个差期,它们在国际经济战略上已经形成了遥遥领先的势头。后来当地有关部门还化钱在《经济日报》上做了长篇有偿正面报道,但这根本不能改变基本的事实。

3. 知识产权保护手段有哪些

国际社会目前对信息开发者权益保护的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法律手段;二是技术手段。

我国也在把握时机,立足本国国情并努力与国际接轨,寻求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为越来越繁荣的网络知识产权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我国于2001年修改了《著作权法》。2005年,首次发布的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中,提出建设“创新国家”,以及将打击侵权盗版的剑锋直戳网络领域。国务院在2006年出台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并且承诺在条件成熟时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首要措施,明确提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这些信息都表明了我国想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决心。

4. 知识产权领域的不正当竞争

天哪,这是论文高手啊,专业枪手吧~~~~

5. 武汉天领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怎么样

简介:武汉天领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成立于2014年12月10日,主要经营范围为知识产权代理咨询等。
法定代表人:王有刚
成立时间:2014-12-10
工商注册号:500112310134340
企业类型:分公司
公司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龙山街道天竺路91号龙腾新苑1幢7-2

6. 大学经济法保护知识产权论文800字 在线等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技术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产品的使用许可协议因其独占的特征而可能成为损害竞争的威胁。因此,司法实践中出现了针对技术所有者的反垄断诉讼。本文从反垄断法和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冲突入手,分析了两者的立法宗旨及其共同协调发展的平衡原则。
关键字:反垄断法,知识产权法,利益冲突,平衡原则

一、微软公司案件

1 、关于Windows 系统的反垄断诉讼

美国微软公司研发的Windows 操作系统在全球市场占90%以上的份额。1998年5 月18日,美国联邦政府司法部与20个州的总检察官对微软提出反垄断诉讼,控告微软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妨碍其他软件商与其进行正当竞争。2000年4 月3 日,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做出判决。认定微软通过捆绑销售,将IE浏览器强加给用户,在Windows 操作系统中安装了源代码,排斥了竞争对手。[1]

2 、第一屏条款的争论

“第一屏条款”(the first screen provision)是微软公司同电脑设备生产商(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s)在许可合同中规定:要求已经安装Windows 操作系统的用户最初启动计算机时,屏幕上必须显示关于Windows 统一特征的(如图标、图标的设计风格和尺寸等)画面。原告称微软通过“第一屏条款”滥用了其对Windows 操作系统软件的独占权利而损害了设备生产商、消费者、其它软件生产者的利益。[2]

在这两个不同的案件中,作为原告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认为微软公司滥用了Windows 系统在计算机操作系统市场的优势地位,损害了其他竞争对手和整个市场的长远利益。而微软公司则坚持自己的权利受知识产权的合法保护。这反映了反垄断法和知识产权独占性这两种法律价值的冲突,是否有一个更好的平衡方法呢,也就是说,在反垄断的视野中,如何能够体现知识产权的价值保护?

二、反垄断法和知识产权的利益冲突

1 、知识产权的立法宗旨- 给权利人以充分保护

知识产权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实践性、可复制性五个方面。以本文关注的角度来看,对市场竞争最有影响的就是其专有性。“专有性揭示的是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绝对权和支配权所具有的垄断性或排他性。”[3]

就微软案件来说,因为知识产权的专有性,版权的所有者微软公司就拥有了对Windows 操作系统使用的独占性的权利,这是从权利的来源说。在权利的行使方面,由于知识产权以推动社会进步的技术成果为保护对象,因此,大部分的权利人会通过使用许可协议来使其成果社会化。[4] 在这种技术利益最大化要求的驱使下,法律赋予权利所有者以特权,即通过合法交易成为独占者。这种“独占性权利”

的行使所获得的价格和合同与在充满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的获得是不同的。知识产品一旦被知识产权制度所保护,就意味着排除他人同样的行为。因此,知识产权最终与“非通过竞争而获取的独占”地位联系起来。[5]

所以,知识产权的独占性可能会被权利人滥用,进而破坏技术的传播和创新。

例如,利用知识产权形成经济联合,限制其他竞争者的进入;获取技术市场上的优势地位;或者在许可使用合同中不合理的对被许可人漫天要价,对到期合同之后的技术使用进行限制或者通过索取高价来变相延长合同的期限……这些行为无疑已经偏离了知识产权推动社会进步的本意,也正因为这样,处于相对方的其他竞争者只得借助反垄断法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2 、反垄断法的立法宗旨- 保护市场竞争结构的稳定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最为重要的机制就是竞争机制,一旦竞争机制被扭曲,市场就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市场秩序和市场结构就会遭到破坏。源于自由竞争的垄断就是扭曲竞争机制的重要力量。但是,市场机制本身并不具有维护公平竞争的功能,因此,需要建立保护竞争机制的法律制度体系。制定反垄断法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和促进交易公平,以实现充分、有效的竞争。

对于建立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来说,反垄断法反对垄断,反对限制竞争,反对滥用市场优势地位,维护竞争性的市场结构。[6] 在法律层面上,垄断是行为和状态的规定性。垄断首先是一种行为的规定性,反垄断法关注的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只要该行为的目的是限制竞争,都将受到法律制裁。垄断也是一种状态的规定性,它关注市场的集中度,垄断状态实质上是市场已达到或超过法律所界定的企业集中度的下限。因此,即使没有明显的垄断行为,政府有关部门也可以采取法律行动,变垄断行为为竞争状态,垄断状态本身成为国家强制力的介入点。

[7]

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反垄断法的“社会本位”使它成为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宪法”,承担起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任。虽然大多数情况反垄断法和其相关政策是通过国家公权力实现,但反垄断法自身却是以自由竞争的最佳状态为实现目标。因此,市场经济离不开反垄断法。

3 、反垄断法和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冲突

反垄断法和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冲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一、竞争政策关注短期效率分配或长期效率的程度。如果关注短期利益,则会对知识产权权利人的行为较为宽容,而如果是注重长远发展则会较为严格的限制其权利的行使;

二、市场支配地位是否是因为知识产权而取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知识产权权利必然受到反垄断法的规范;三、知识产权自身的经济特性(边际成本很低并容易被盗用)。这一点说明在用反垄断法来分析许可协议条款时,也要注意权利人行使权利的合理性;四、许可协议是否应该被认定为横向或纵向限制竞争的协议。[8]

在本文列举的两类有关微软公司的案件中,原告无一例外的认为微软公司借助对Windows 操作系统许可使用权的独占,破坏了他们的“竞争权”,因此,应该由反垄断法对微软的行为加以制裁。其中最主要问题是:对于知识产权法特别是版权法中最为核心的商业性为- 许可他人使用被保护的作品究竟应该适用怎样的法律原则。诚然,在技术已经成为市场竞争力核心因素的今天,知识产品所有人独占权的保护范围已经越来越受到反垄断法的关注。如果在契约自由的理念下,完全保护个人的知识产权,就会更多的“微软”案件发生。而如果用反垄断的利刃劈开知识产权的“独占性”,对于技术所有人来说,就无疑陷入了一种“无法可依”的危机感,甚至丧失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导致加重社会发展成本。简而言之,一个是反对独占而另一个是授予独占。[9] 对于这样的问题,司法实践做出了不同的回答,理论中也没有定论。

三、如何实现反垄断法和知识产权法的协调发展

1 、反垄断法的合理原则

反垄断法的意义在于塑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结构,使竞争主体可以展开公平竞争,从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出于对公共利益的尊重,它呈现出灵活性,不同时期对同一性质的行为态度不同,这是一国之内;而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保护本国的知识产权也就是保护本国的商业利益,这时反垄断法又会支持知识产品的独占性。总之,反垄断法背后的标准就是经济发展需要,从国内市场来说,是消费者利益和公共利益,在世界范围内,就是在和平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因此,面对形形色色的竞争行为,世界各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基本都确立了“合理原则”。[10]根据合理原则,反垄断法并不是禁止所有的经济联合,禁止的只是那些能够产生或者加强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合并。因此,将合理原则作为反垄断法的基本原则,可以使反垄断法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经济情况,避免机械的执法可能对正常经济活动造成的消极影响。[11]

在知识产权的反垄断规范中,“合理原则”也同样适用。因此,有几个基本的原则不容忽视:首先,不能认为是知识产权导致了市场支配地位;垄断源于竞争制度而非知识产权制度。社会的进步和创新是知识产权的本意,所以,并非知识产权的每一种制度都要适用反垄断法。其次,竞争政策应承认知识产权法体系下认可的权利;只有这样,才可以保护技术创新者的热情。最后,尽管存在一些限制竞争的协议,但如果这种协议比没有协议更能促进竞争,则它也是可以容忍的;在没有许可协议的情况下,很可能因为没有任何规定而导致效率的混乱,而且没有许可协议这种推广方式,技术成果的社会化也就成为空谈了。[12]这三个原则表明在处理此类问题时,承认知识产权的基本调整是基础,进而再与反垄断法衔接。

2 、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观

从上文的论述可以看出,因为知识产权的独占性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法律界的关注。实践中,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 之后,围绕知识产权的诉讼不断增多,在全球贸易一体化的今天,知识产权和国内国际经济发展相关联是法学研究无法回避的问题。特别是在技术许可中,随着专利申请数量的增多和保护范围扩大,许多企业和研究机构陷入一种尴尬处境,本来可以自由使用的技术落入他人的专利保护范围,成为进一步开发研究和生产经营的障碍。甚至鼓励创新的专利制度成为某些人恶意设置“诉讼陷阱”的工具,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例如一台DVD ,从部件到零件,其有效专利达1500件之多。我国的生产商要想顺利的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首先要获得外国专利权人的许可,并要支付相当的费用。

面对这样的情况,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必须本着既有利于刺激知识产品的创造又有利于知识产品被公众接近、利用的原则做出具体的制度安排。平衡知识产权人的私权利益与公共利益是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基石。[13]因此,在知识产权自身的体系中,有很多针对性的规定来协调公共利益。如著作权法中的合理使用,专利权中的强制许可。最重要的是,知识财产的保护是有期限的,一旦到期,产品进入公有领域,就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所以,从根本上来说,知识产权和反垄断法都着眼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3 、平衡原则- 协调知识产权和反垄断法的基本原则

虽然从我国目前看来,把知识产权领域的问题纳入反垄断的案件并不多,相关司法实践也没有统一标准,但其实二者的冲突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知识产权的过度保护会引起竞争的失衡进而被反垄断法所不容,其次,反垄断法事无巨细的前后审查又会破坏竞争主体意思自治和创新积极性。所以,要寻找一个恰当的标准,就是以竞争利益最大化来进行个案分析,在合同双方及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寻找到平衡点。笔者认为这一标准并非可以通过法律明确具体的规定来确立,而基本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我评价和法官的个案认定。

第一,首先明确知识产品的管理更多需要由合同法和知识产权法来规范,以保证个人意志和社会创新。“许可使用应该使版权所有者获益:这是设计版权法和合同法的部分原因。在市场上的成功并不能剥夺一个公司通过版权法和合同法的获益。”[14]因此,反垄断并不是反对大企业。大企业由于创新和技术进步形成的垄断不是真正的垄断,创业利润中包含的垄断盈利可以看作是成功者的奖金。

这种具有“技术意义上的垄断”的企业由于一方面要同原有技术和产品的企业竞争,另一方面受到潜在竞争的威胁,因此实际上仍处于竞争之中。[15]

这段话说明,垄断地位的形成并不一定是消除竞争,垄断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就要更加努力的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消费者将会最终受益。这一点从IT行业的发展就可以得到证明。

另外,合同法的角度来看,反垄断法是对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的一种矫正。

这种矫正应该是发生在明显不公平的情况,例如一方利用其优势地位强加给另一方不合理的义务或价格,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超出了正常竞争可以接受的界限,这才是反垄断法发挥作用的空间。在微软与电脑设备生产商的“第一屏”条款中,微软公司并没有对“第一屏”的画面设置和显示做出过分不合理的约束,也没有限制制造商、消费者对“第一屏”之后画面重新设计。正如COPYRIGHT ,LICENSING , AND THE“FIRST SCREEN”一文中作者的观点,在合同自治的原则下,许可协议不可能仅仅保护许可人的利益。整体看来,许可使用合同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因为双方的利益平衡必然会反映到合同的价格上。取得的权利越多,支付的价格也就越高。德国的瓦尔特?欧根说:契约自由“是不可缺少的,没有来自家庭和企业经济计划的个人的自由契约,就不可能有通过完全竞争来对日常经济过程的调节”。[16]而且,这种“第一屏”条款可以通过降低培训成本、进行质量控制、明确商标标识等方面的作用使消费者得到稳定、低廉的服务,最终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实现社会利益的增加。在“合理原则”的基础上,可以认为“第一屏”条款并不是完全权利滥用的结果。如果一定要将反垄断的审查引入此条款,就会破坏合同的合意,破坏在竞争环境中市场主体的自由选择,进而会付出损害社会技术进步的代价,这是反垄断法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因此,用经济学的方法具体分析合同条款,权衡多方利益,才能找到反垄断法的作用空间。

第二,反垄断法不能完全退出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只要这种“保护”成为破坏竞争的保护伞,反垄断法就应责无旁贷的对此加以规范,以确保竞争结构的健康发展。

事实表明,契约自由有时不能保护市场供求双方的竞争,甚至可以用来消除竞争,卡特尔和其他垄断组织的建立就是例证。企业利用契约自由来建立垄断组织,垄断组织又用契约自由导致强制性的契约。“契约自由”常常成为垄断集团证明他们受到法律保护和享有相应权利的籍口。[17]正因为传统知识产权法、合同法对于意思自治的过分推崇,才使权利滥用有可能成为合法现象。在知识产权法中,法律赋予了权利人的特权,给知识产品的收益划定了一个闭合空间,只能由权利人独享,自然引发和社会其他利益主体的矛盾。

正如本文开头的第一个案例,美国和欧洲的法院针对反垄断诉讼,分别认定微软公司的行为违反了反垄断法,做出了不利于微软公司的判决。从这样的事实可以看出,反垄断法面对知识产权领域的独占现象,是完全有理由介入并进行规范的。这是因为反垄断的性质决定。因此,尽管有“排他性”的“私权”壁垒,又有合同自由的说辞,但从社会长远利益出发,还是应该承认反垄断法介入的合理性。

第三,本文的结论是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的关系不再单纯地将知识产权作为垄断豁免之列,而是在保护知识产权与防止权利人滥用权利方面寻求一个平衡点;对于与知识产权有关的限制竞争行为也应列入反垄断规制的范围中。在对一家公司进行反垄断时考虑的已不只是规模,更主要的是看它是否利用自身规模来限制竞争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18]

正如美国最高法院在Dell公司案件中表达的看法:“客观的格式标准,通过公正的过程被认可,有一种‘实质上促进竞争的优点’。通过设定标准,可以提高产品的适用性,进而增加消费者的选择,还可以通过投入及经济指标的标准化来降低生产成本。使新的进入者可以根据当前标准生产产品,降低市场准入障碍……”????总体看来,知识产权和竞争政策都关注技术进步和消费者的最终利益。企业希望进行技术改造但至少要防止搭便车行为,所以知识产权保护是必不可少的。而市场主体只有在面对竞争时才有充分的动力进行改造,因此营造一个良性竞争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所以要平衡不断加剧的竞争和进一步技术改造之间的利益。面对经济生活的复杂性,法律不同领域之间的交叉问题越来越普遍,这时就需要我们正确把握不同部门法的立法深意,推进社会的整体利益发展。

注释:

[1]2000 年6 月微软公司提起上诉,上诉法院做出判决,基本确认了微软采用反竞争手段维持其在电脑操作系统软件上的垄断地位,但否定了初审法院试图将垄断地位扩展到浏览器软件领域的判决。11月6 日,微软与司法部和原告中的9 个州和解。由于和本文论述关系不大,故不作详细介绍。徐杰、时建中主编《经济法概论案例教程》第204 页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9 月版。??? See Ronald A. Cass : COPYRIGHT, LICENSING, AND THE“FIRST SCREEN”,资料来源:

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网站 www.ssrn.com

[2] 刘平周详《知识产权与物权比较研究》载于《知识产权》2003年第4 期

[3] “In keeping with the basic approach of the right law ,right owners are given great freedom in deciding the terms on which to license their procts. After all , the value of the right is the ability of the right owner to set terms expected to maximize the return from licensing. ”

See Ronald A. Cass: COPYRIGHT, LICENSING, AND THE“FIRST SCREEN”。

[4] 笔者并不否认,知识产权的“独占性”是有期限并且受合理使用的限制。

因此,此处讨论的独占也是相对的而并没有过于偏激的意思。本文全文都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产权的制度基础之上,并不是对知识产权本身的质疑,而主要是从反垄断角度和整体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一些思考。同时,我也并不否认,知识产权取得的最初,也是在市场公平竞争的情况下权利人创造性的劳动的结果。

[5] “有效竞争”是一种经济学意义上目标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竞争被视为实现整体经济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手段,提出这种模式是为了建立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市场结构。作为法律上可操作的目标模式,关键是如何确立一个标准,以评价市场上的竞争是有效竞争。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建立有效竞争的目标模式主要是从规范竞争性市场结构出发。按照德国康森巴赫的理论,优化的市场结构,市场上要有多个竞争者,他们的商品有适度的差异性,且市场的透明度高。王晓晔:《竞争法研究》出版社99年版第73-90页

[6] 刘宁元司平平林燕萍:《国际反垄断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9 月版第7 -9 页

[7] “To the extent there has been a perceived conflict , however,it seems to stem from four principal areas of uncertainty :(a ) the extent to which competitio policy is about short-run allocative efficiency or long-run dynamic efficiency,(b ) whether market power should be inferred from the existence of an IPR ,(c ) certain distinctive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IPRs , and(d ) whether a particular contract, license,or merger should be regarded as horizontal or vertical. ” See“competition policy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 OECD , committee on competition law and policy, DAFFE/DLP(98)18 http://www.oecd.org/daf/ccp

[8] “Discussion of the overlap between antitrust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frequently observes that the former opposes monopoly , while the latter confers monopoly rights. ” See Ronald A. Cass :“COPYRIGHT,LICENSING, AND THE”FIRST SCREEN“

[9] “合理原则”、“本身违法原则”是反垄断法的两个基本原则。

“本身违法”适用于那些已经被确定为不合理地限制了贸易的行为,因而只看是否有行为的存在,无需对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后果进行调查。一般适用于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形下,如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竞争协议等。“合理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某些行为构成了对竞争的限制,但又不能适用本身违法原则。是否构成违法须在慎重考察企业行为的意图、行为方式以及行为后果之后,才能做出判断。

[10]“Normal competition law, applied under a rule of reason standard,seems entirely adequate for distinguishing between”pro “

and anticompetitive tying in cases where the requisite market power is conferred through IPR. “ See”competition policy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 OECD , committee on competition law and policy,DAFFE/DLP (98)18

[12]冯晓青《利益平衡论:知识产权法的理论基础》载于《知识产权》

[14]刘兵勇《试论反垄断的理论基础》载于《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5 期

[15]刘兵勇《试论反垄断的理论基础》载于《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5 期

[16]刘兵勇《试论反垄断的理论基础》载于《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5 期

[17]马洪雨《从“微软”案看反垄断法的发展趋势- 兼论给中国反垄断立法的几点启示》载于《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年第4 期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

我国知识产权法是主要由著作权法 、专利法 、商标法、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专利法实施条例、商标法实施条例、 伯尔尼公约 、巴黎公约 。

8. 知识产权领域,专利代理人都有哪些好一点的培训机构,或者,如何自学才能快速全面的学好专利代理人技巧

您好:
国家知识产权局每年会举行培训,但都是针对有一定基础的培训,而且为其时间也不长,每期一般六天,每门课程只有两天的时间,建议如果是从头学起的话不要报名。
博派论坛是个不错的地方,没事可以到那里去交流,不过如果你没有什么基础建议也不要急于过去,基本看不懂。有一定基础了解了再去也不迟。
盘古专利代理是目前做得比较大的专利代理培训机构(可以算垄断了吧),我没有听过他们的课,不过他们的课程肯定比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讲的要细致,光看时间就看得出来。
还是建议你自学,以下是我根据经验开的书目:
建议你必买的书目:
2011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指南(这本应当再过几个月才能出来,你等这本书出来之后再复习就来得及)
这本书除了法条就是法规,而且没有重点的标记,要是没有法律基础看它很容易糊涂。所以这本是保底的书,你要想复习或者重头学起都不要用这本书做教材,但是等你做题的时候遇到的任何法条,都能从这书里翻到最权威的版本。
历年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真题详解(第4版)
注意一定要第四版!(有第五版就要第五版)因为专利相关法在09年,10年修改了不少,之前的答案好多都是错的,绝对不能要之前的版本!
这本书可以结合上面那本指南做教材,如果你毫无根基的话建议你一边做题,一边从指南里找相关法条,基本上做完了这本,你对于该考试的考点内容也掌握得差不多了。这是最初阶段的用书。
第二阶段:入门之后。
专利相关法律知识应考教程及同步练习(第2版)
专利法律知识应考教程及同步练习(第2版)
专利代理实务应试指南及真题精解
这三本分别对应三门考试,尤其是最后一本,如果你没做过代理实务,最后一本就是宝典。这是第二阶段的用书,三本都是以题为主,题后有解析。建议你一边做题一边回顾法条,做完了这三本并都弄清楚之后,你的专利考试准备已经小有规模了。
第三阶段:回头复习。
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分类精解(第2版)(全二卷)
2010年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试题解析
这两本书是让你在最后一遍阶段做的,相当于把之前学习的都回顾了一边,记住真题解析不要买09及以前的,当时法律和现在的不一样。
以上是必须要买的书,都做完大约要花一两个月的时间吧。。。。但你要是毫无根基建议至少100天之前开始学习准备。如果这些书都看完了还觉得不够可以再随意买些书看,不过这方面的书确实不多。
祝你成功。

9. 知识产权包括哪些内容

知识产权,又称智力成果权,是指公民、法人对自己的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成果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从权利的内容上看,知识产权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知识产权中的人身权是与智力活动成果创造人的人身不可分离的专属权,比如:署名权、发表权、修改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则是指享有知识产权的人基于这种智力活动成果而享有的获得报酬或其他物质利益的权利。
按照智力活动成果的不同,知识产权可以分为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发明权、发现权等。对于上述知识产权,我国《民法通则》第五章第三节作了明确规定。此外,我国还制订了《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科技进步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发明奖励条例》、《自然科学奖励条例》、《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及一系列部门规章。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主要形式是通过订立多边条约、双边条约、国际公约、地区性条约等来实现缔约国之间的知识产权保护。目前,影响比较大的条约或公约主要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世界版权公约》、《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保护表演者、唱片制作和广播组织公约》、《保护录音制品制作者防止未经许可复制其录音制品公约》、《关于播送由人造卫星传播的节目信号公约》、《录像制品国际注册公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制止产品来源虚假或欺骗性标记马德里协定》、《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保护海牙协定》、《商标注册用商品与劳动国际分类尼斯协定》、《建立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分类洛迦诺协定》、《专利合作条约》、《商标注册条约》等。我国已经加入了部分条约或公约,这些我国已经加入的条约和公约,也同样是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理论研究中,有些学者把知识产权分为两大类:工业产权和著作权。在《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中,工业产权的保护对象是专利、实用新型、工业外观设计、商标、服务商标、商号、产地标记或原产地名称以及制止不正当竞争。
该公约还规定:工业产权应作最广义的理解,不仅适用于工商业本身,而且也应同样适用于农业和采掘工业以及一切制成品或天然产品。
我国的工业产权主要是指专利权和商标权,而著作权就是指版权。

阅读全文

与武汉天领知识产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
马鞍山何兵 浏览:376
设计创作版权合作合同范本 浏览:482
省知识产权局侯社教 浏览:51
道闸3C证书 浏览:820
土地使用权期满地上建筑物 浏览:455
武汉圆通快递投诉电话 浏览:33
马鞍山到开原 浏览:797
版权标记放在哪里 浏览:441
创造与魔法陪配方 浏览:724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感悟 浏览:944
定融债权转让 浏览:41
安徽二手塔吊转让信息 浏览:413
土地买卖使用权协议 浏览:54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竞赛 浏览:484
户照的有效期 浏览:738
汽车驾驶证有效期满了怎么办 浏览:851
马鞍山市浩宇机械公司 浏览: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