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甲乙谁享受这块土地的使用权
你有土地证,如果不是假的,那在法律上来讲,这块地是你的。如果甲乙没有签署什么协议的话,地是甲的就走不掉了,你可以找国土部门来解决,要求执法,如果再不行就得到法院起诉对方。
因为你租用的是工业用地不存在违法用地行为。法律站在甲方。
㈡ 民法问题。。谢谢大家
这明明是相邻关系,不属于地役权纠纷,因为甲的要到公路必须经过乙的土地,所以是满足自己不动产物权的实现而是用他人不动产的,属于相邻关系,而并非为了享受更好的是用自己不动产的权利,两者的区别在于:如果不使用他人的不动产,自己的不动产物权能否实现,如果不能实现,那么就是相邻关系,如果能实现,就是地役权关系,本案例中甲与丙之间是相邻关系,非合同关系,所以丙无权要求甲支付费用
㈢ 行政机关在对土地进行管辖时,对甲和乙就某一土地的使用权的归属发生的争议进行确认,并作出归乙使用的裁决
C该案属于土地使用权权属纠纷
㈣ 以出租土地使用权为代价换取房屋所有权甲乙双方如何纳税
没有出租土地使用权这一说,自己别搞创新
㈤ 物权法案例试题
《物权法》第17条规定:“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不动产权属证版书记载的事项权,应当与不动产登记簿一致;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之外,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由此房屋所有权按照公示原则归属于丙,除非甲有证据不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
㈥ 甲乙签订合同规定,甲在乙的土地上建造房屋,使用若干年后,房屋归乙方所有,如何缴纳印花税
根据《辽宁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印花税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辽地税行〔 1997〕 321号)文件第二条规定“如果甲乙双方不办理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手续,则应按‘财产租赁合同’贴花如果乙方将这块土地的使用权有偿转让给了甲方,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花税若干政策的通知》(财税〔 2006〕2号)文件规定对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按产权转移书据征收印花税。”
㈦ 甲乙两企业合作建房,甲方提供土地使用权,乙方提供资金,双方约定,房屋建好后按5:5
合作建房应符合四个条件:
一是必须以合作双方名义办理合建审批手续;
二是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三是其中一方应该具有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
四是必须符合“共担风险、共享利润”原则。
由此可以对照以下:
(一)房屋建成后如果双方采取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分配方式,按照营业税“以无形资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的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营业税”的规定,对甲方向合营企业提供的土地使用权,视为投资入股,对其不征营业税;只对合营企业销售房屋取得的收入按销售不动产征税;对双方分得的利润不征营业税。
(二)房屋建成后甲方如果采取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成的方式参与分配,或提取固定利润,则不属营业税所称的投资入股不征营业税的行为,而属于甲方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合营企业的行为,那么,对甲方取得的固定利润或从销售收入按比例提取的收入按“转让无形资产”征税;对合营企业按全部房屋的销售收入依“销售不动产”税目征收营业税。
(三)如果房屋建成后双方按一定比例分配房屋,则此种经营行为也未构成营业税所称的以无形资产投资入股,共同承担风险的不征营业税的行为。因此,首先对甲方向合营企业转让的土地,按“转让无形资产”征税。因此,对合营企业的房屋,在分配给甲乙方后,如果各自销售,则再按“销售不动产”征税。
㈧ 该宗土地使用权应当如何确定
【问题】
甲公司经批准1975年以划拨方式取得一宗国有土地使用权,土地用途为办公用地,土地面积20亩。该公司由于资金不足,于1976年与乙公司签订协议,由乙公司出资共同建造办公楼,约定办公楼建成后70%的房屋归甲公司使用, 30%的房屋归乙公司使用,办公楼建成后,两公司按照协议使用办公楼无争议。2007年乙公司因企业改制,要求办理土地登记,甲公司以用地批准文件主体为本公司,合建协议未约定土地归属为由,认为土地使用权应属于自己,不同意乙公司取得土地使用权。为此两公司就土地的归属问题产生争议。
问:1.该宗土地使用权如何确定?
2.乙公司应怎样申请土地登记?
【分析】
该案涉及两个问题,即甲、乙公司共有土地使用权的分割问题与乙公司土地登记问题。
根据《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五十三条的规定,一宗地由两个以上单位或个人共同使用,可确定为共有土地使用权。共有土地使用权面积可以在共有使用人之间分摊。本案中两公司于1976年签订协议,由乙公司出资共同建造办公楼,约定办公楼建成后70%的房屋归甲公司使用,30%的房屋归乙公司使用。虽然甲公司经批准取得了该宗国有土地使用权,但是乙公司按照双方协议的规定对该宗土地实施了投资建设,并且办公楼建成后,两公司按照协议使用办公楼无争议,客观上乙公司已享有了部分土地使用权。按照上述规定,该宗土地使用权应由甲乙公司共同享有,该宗土地应确定共有土地使用权。
对于合建房屋如何分割土地使用权的问题,《规定》划分了两条政策界限,即1982年《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布以前合建房屋的和《条例》公布之后合建房屋的,应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方式确定土地使用权。《规定》第三十九条规定,以土地使用权为条件与其他单位或个人合建房屋的,根据批准文件、合建协议或者投资数额确定土地使用权,但1982年《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公布后合建的,应依法办理土地转让手续后再确定土地使用权。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之前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国有土地使用权采取行政划拨的方式进行分配,造成大量的单位、企业、个人占用农民集体土地,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划拨用地,加之用地的管理处于一种无序、松散、多头管理的状态,形成了用地不合理、出现了大量非法转让、闲置、浪费等现象。 为了合理使用土地资源,1982年国家公布实施了《条例》,限定了一些用地条件,规范了用地行为。《条例》的出台为特定时期土地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本案甲、乙公司合建办公楼发生于1976年并签订了合建协议,这种行为符合《规定》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以根据甲乙双方公司的合建协议,按房屋建筑面积比例来分摊土地使用权面积,其中,甲公司占70%,乙公司占30%。
乙公司提出的申请土地登记的要求,可按确认的土地使用权面积,根据《土地登记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0号)的规定依法申请登记。登记申请提交的资料包括:①土地登记申请书;②用地批准文件;③甲乙公司签订的合建协议;④乙公司的法人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及个人身份证明;⑤办公楼房屋所有权证及其他地上附着物证明;⑥如果委托代理人登记的还应有土地登记委托书、代理人身份证明及代理机构证明。
㈨ 民法物权问题
1、甲乙之间的买卖关系;丙与甲之间的借贷关系和担保关系;丙与乙之间的保证关系;丁与丙之间的借贷关系和担保关系。
2、甲现在享有的是一种债权而非所有权,所以甲不必然享有房屋产权;丙享有的是担保物权;丁享有的也是担保物权。但丙和丁分别对房屋和土地使用权享有抵押权。他们都不享有房屋的所有权。
㈩ 土地是否为经营者所有
你这一问题说的不是很清楚。
不管是什么土地,个人都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所有权只有国家所有或农民集体所有这两种所有形式。
如果是农村土地,60年代农民个人连使用权也没有,农村是从八十年代初期才开始实行大包干的,实行大包干后农民个人才拥有农村土地的承包权(即使用权)。
如果按你所说,甲乙生下丙后,甲直到实行了大包干以后才去世,那么这宗土地便是甲乙承包的土地,后乙改嫁并生下丁,那么这宗土地之后被征收便与丁无关了,其被征收的补偿应该为丙。
但如果乙改嫁后,是在八十年代初实行大包干之前生下的丁,这宗土地丙丁都便都有使用权了,如果被征收,丙丁便应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