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看待《西游记》原作曲许镜清斥责谭维维改编没有授权
我觉得许镜清先生斥责得非常对!因为不管谭维维她们改编得好与坏,她们都必须要获得原曲作者的授权才能改编吧,央视作为这么大的一个电视台,而且在这么重要的中秋晚会上,竟然没有获得原曲作者的授权就进行了这样的改编,这种擅自改变的行为是非常蔑视著作权的行为,我觉得非常不合适。
所以不管是综艺节目还是晚会,只要使用到了别人的歌曲都要告知别人,人家最起码要有知情权吧,而且告知他们之后还要给他们相应的版权费之类的金钱报酬,希望国内的综艺和比赛能规范这一些设计版权的行为。
② 中国好声音歌手唱歌需要版权吗
要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二条规定:
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他人已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因此,在唱歌类节目中,选手们演唱歌曲,需要向歌曲著作权人支付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八条规定:
著作权人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可以授权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行使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
在中国,有音著协帮助会员管理他们作品的版权,任何机构或者个人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音著协会员的作品时,只要向音著协交纳费用即可。
(2)李志版权官司扩展阅读
根据《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组织章程》第八条关于协会的业务范围:
1、为集体管理的目的进行音乐作品的登记和有关信息的收集;
2、就本协会管理的音乐作品的使用与使用者签订合同;
3、就本协会管理的音乐作品的使用向使用者发放许可证;
4、就本协会管理的音乐作品的使用向使用者收取使用费;
5、向音乐著作权人分配报酬;
6、为集体管理的目的与音乐作品的使用者协商使用费的标准;
7、对侵犯本协会管理的音乐著作权的行为向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行政处罚或提起法律诉讼及仲裁等;
8、促进中国大陆地区音乐作品在中国大陆地区以外受到保护以及外国(地区)音乐作品在中国大陆地区受到保护,并为此目的与外国(地区)同类机构签订相互代理协议;
9、发展与音乐作品使用者合作关系,促进音乐著作权保护水平的不断提高,并积极向国家立法机关和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建议;
10、增进音乐著作权人对著作权保护的了解,为音乐著作权人提供有关的咨询和法律服务;
11、促进音乐创作条件的改善并为此目的开展与音乐著作权人有关的奖励和福利项目;
12、开展其他与协会宗旨一致的活动。
上述活动,均以协会的名义进行。
③ 毛不易侵权是怎么回事 原创歌曲的版权需要维护
歌曲属于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一般为词作者和曲作者。翻唱是属于适用作品的一种方式,需取得原作者的同意,否则构成侵权!涉嫌侵权的歌曲《关于郑州的记忆》,是改编自李志的作品。
④ 歌曲的版权翻唱是如何收费的
要是征得人家同意,在翻唱的时候,自己有公司的,公司来协商这个事情;要是没有公司的,自己可以来协商这个事情。但是,这个费用问题,一直是内部协商的,没有公开过,只要不是很离谱就是可以的。毕竟,很多人翻唱的时候,也是为了助兴而已,例如王菲翻唱李健的歌曲,我觉得李健未必会跟王菲要钱,反而可能觉得是自己歌曲大火的一个方式呢!
翻唱歌曲,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注明人家的原创,自己是翻唱而已。这个是对原作者的尊重,也是对人家知识产权的尊重。我们国家现在在大力倡导尊重纸市场全,你觉得是不是翻唱算侵权吗?
⑤ 娱乐圈中如果说要买音乐版权贵吗
对的,很贵,音乐版权很贵的。版权稀缺的时代,内容版权只会越来越贵。
但不管是网络的太合,腾讯的中国音乐集团还是阿里的阿里音乐,都在版权上没有绝对的优势,所以拿到钱的网易云音乐有机会。而且网易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作为国内最大的独立音乐人平台,网易云音乐上聚集超过4万的独立音乐人,知名的比如前阵子爆红的赵雷、陈粒、李志和好妹妹乐队等。
所以有时候有钱不一定能买到版权,音乐版权有很多东西要考虑,但是版权一定不便宜。
⑥ 《明日之子》侵权,音乐节目该如何处理歌曲版权问题
2018年6月30日首播的第二季《明日之子》里,有一位叫邱虹凯的选手唱了李志的《天空之城》,得到了几位导师的认可。
问题出在,《明日之子》并没有得到李志团队的授权。
这不是《明日之子》节目组第一次侵权了。今年1月20日《明日之子》巡回演唱会洛阳站,毛不易在未取得授权的情况下翻唱了李志的作品《关于郑州的记忆》。1月23日,李志在微博发声:「毛不易老师的喜爱心领了。也郑重提示下,在商业演出中改编翻唱是需要获得著作权人的许可。而本团队从未就翻唱事宜被毛不易或团队或演出主办联系过。经纪人正在寻求律师意见,希望有个合理的解释。」
毛不易随后在微博上回应:「谢谢老师,已经立即处理,这件事我会全程本人监督,不会让任何音乐人的利益受损。」
而仅仅半年之后,《明日之子》再次发生侵权事件。李志在微博上公开发文谴责,并提出赔偿三百万元。
目前事情还在进一步发酵中。
来说说电视节目应该如何处理节目中用到的歌曲的版权问题。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任何电视节目在制作过程中以任何方式使用音乐作品,都应当事先取得授权。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就擅自在节目中使用其作品,就是侵权行为。
但在实际应用当中,具体情况却又很复杂。
而仅仅半年之后,《明日之子》再次公然侵权(而且受害者还多了尧十三和树子),你知道李志为什么这么愤怒了吧。
所以李志要求毛不易的经纪公司哇唧唧哇对年初《明日之子》演唱会的侵权行为进行赔偿,是合情合理的。
对于哇唧唧哇以及《明日之子》本身倒没什么可说的,不论是第二季节目还是第一季的演出,侵权行为都是明显而确凿的。这种行为所隐含着的对音乐的蔑视,让人无比心寒。(截止本文发布时腾讯已经在和李志团队接洽了但哇唧唧哇仍然没有任何回应)
对于这样的企业我们也能理解(毕竟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像咱们一样爱音乐对不?),在商言商嘛,打官司维持自己的正当权益就好了。这次先开价三百万,再不长记性下次就开一千万。
⑦ 李志曝录音解决问题了吗
7月6日,李志放出与《明日之子》方关于侵权一事的录音视频。
7月3日,歌手李志发文就《明日之子》第二季未经授权翻唱本人歌曲进行指责,并提出索赔300万,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此后,毛不易方曾发表声明表示拒绝恶意捆绑,希望大家更多的关注音乐人们原创作品,提高全民的版权意识,理智对待。
来源:中华网
⑧ 版权,版权,引起多少争议
前两周,马頔在微博上维权,“声讨”新出炉的“好声音”冠军张磊,称其版比赛要唱、商演权要唱,这种“侵权”行为何时休?这件事让外界再次关注起独立音乐人的版权问题。
这并不是一个新话题。而在音乐版权貌似越来越“值钱”的今天,独立音乐人能得到什么?他们的维权环境有改善吗?维权这个事的意义又仅仅在“钱”吗?
如今在国内独立音乐圈里,最有版权意识的音乐人个体,是李志,而拥有最多独立音乐版权的公司,是摩登天空。近日,南方都市报专访李志经纪人迟斌、摩登天空的老板沈黎晖,以及曾为一些独立音乐人处理过版权问题的资深乐评人张晓舟。或许从李志这些年的维权经历,以及摩登天空处理在线版权的态度上,我们大概能判断得到,今天的独立音乐版权究竟有何价值。
https://www.douban.com/note/522870645/
⑨ 抛弃版权怎么样
知识产权出版社出了一本叫《抛弃版权》的书,一如当年布尔迪厄通过电视屏幕批判电视一样,看似奇怪,实则无奈。和无数人造物一样,在其被创造出来后反而成为限制创造者自身的锁链,版权也是其中一个。 对于版权,普遍认为它的存在能够保证其所有者,即文学、音乐、电影等文化品的创作者的经济利益,以确保其能够继续进行文化创作。根据作者引用的数据,美国的版权收益中90%都被大型的文化企业所占有,而作者本身所获的仅有10%,而且能够获得这10%人也只是众多的文化作者中极少部分。 客观而言,在网络时代里,文化产品的共产主义已经基本实现了,基本上任何的音乐、电影、图书都可以被免费的找到,新浪爱问、虾米、电驴成了共产主义实现的几面旗帜,加之中国从来也没有一个完善的版权制度和法律规约,即使习惯了版权的谷歌音乐盒,也推出了仅在大陆地区的提供免费下载的版本。在这样的媒介文化环境之下,很难想象重建一套版权制度。没有人愿意辛苦奋斗几十年而一朝回到解放前的感觉。 本质上而言,所谓版权其实是一种所有权,而这所有权背后最重要的其实是经济权力,即作者有权获得因自己的作品而产生的经济利益。而作为特殊的产品,文化产品本身还拥有另外一层重要的属性,即其文化属性。毋庸置疑,任何一位作者都希望有更多的人读到、看到和听到自己的作品。比如现在这篇文章,越多的读者会带给作者越多的无法衡量的成就感,现在自然想不到版权一说,但如果这篇文章能带来经济利益时,版权意识自然产生。 李志在自己的官网上提供了他所以的音乐下载,同时提供了自己的账号供愿意付钱的下载者付款,大概算了一下,网上实时数字加起来连一张专辑的制作费用都不及。无数次听他在演出时说到因为制作费用而入不敷出,而不得不飞人式地各地演出。这似乎是现在无数的音乐人和作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看看韩寒写给李彦宏的公开信便可窥其一斑。 版权没有问题,因为其本质是一种保护和尊重文化创作的制度,文化共享似乎也没有问题,因为其是一种基本的民主权利。问题在于在版权与文化共享之间存在着大问题,即文化共享在现实上导致了作者的权利受损,尤其在中国当下的文化环境之下,任何坚持反对盗版和免费下载的观点或人都会被网众嗤之以鼻。问题似乎僵持在了这里,如何寻找出一个良性的商业模式和系统循环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当下之急。 从文化品的消费者下手似乎已经被实践证明无效,而制度和法律的建设在一个制度法律作为点缀的环境中也无甚意义。笔者看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可以参照传统媒体的生存方式,即以商业力量的介入来承担起文化品创作的成本。电视、电台和报纸都是这样一种运作方式,即通过节目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同时把注意力作为商品出售给广告商,于是商业资本便成为媒体运营的主要资源。文化品类似于媒体节目,网络是其主要的媒介,而网络对注意力的吸引的重大力量也显而易见,于是商业力量便成为解决这一困境的唯一可依靠的外部力量。 亚马逊的kindle推出了两个版本,广告版和非广告版,两者的差价由广告商来承担;apple store 和安卓应用很多是和企业联合,由企业提供资本创造,最终免费提供给用户使用;李志在他的跨年演唱会上也为老罗英语提供了广告616161616161很多行业已经有了类似的举措,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同时需要转变的,还有关于文化品消费的观念,文化品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时代已经过去。曾经一切的实体都被零一代码所取代并极易获取,作品的首次消费主要在文化层面, 主要的效果是作者的名声,而二次消费才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网络中无数的歌手和作者的成名之路便是这样的途径。就独立音乐而言,就像邵夷贝在歌里也唱道,在独立音乐新纪元里:“写歌是习惯,唱歌是人权,功利性越来越不明显,艺术的圣殿,不再是特权,因为它不赚钱,搞音乐是一种冒险,理想主义的春天。”在这样一个生态之下,传统的音乐文化与消费的观念自然需要转变的调整。 抛弃版权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文化的创造成为一项受人尊重和向往的事情,让更多有能力有想法的人愿意用心创造,而经济的保障应该成为第二考虑的因素。 不以黄金为贵的时代,才是黄金时代。知识受到尊重的时代,便是知识的黄金时代。
⑩ 音乐综艺节目为何版权纠纷频发
北京7月5日消息,音乐人李志发文,直指综艺节目《明日之子》第二季未经授权就翻唱了他的歌曲,并提出索赔300万。此前,在2017《明日之子》巡回演唱会时,李志就曾因毛不易演唱歌曲未获授权,而在微博抗议。
这并不是第一个出现版权纠纷的音乐综艺节目,《跨界歌王》《歌手》《中国新歌声》等都曾发生过侵权事件。音乐综艺节目侵权频频发生,是难获授权还是版权意识差?创作者又该如何维权?
随后,《明日之子》的出品方之一哇唧唧哇公司发表声明,表示“文静”并非其工作人员,《明日之子》第二季音乐版权由出品方统一负责,相关歌曲版权早已在节目开播前就与版权方进行沟通,双方也已达成共识。
此声明遭到李志质疑,他表示,开播前并没有任何人跟他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