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GDP人均达到6.46万元后,未来还有哪些产业将是GDP贡献的主力军
GDP人均达到6.46万元后,未来还有哪些产业将是GDP贡献的主力军,其实是非常多的,现在有非常多的新型产业在崛起,毕竟我们的科技在不断进步,互联网+的行业在未来很可能成为主力军,但是支撑的依然是金融和房地产。而且随着我们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养老产业也是会蓬勃发展。
金融和地产行业,虽然有回落的趋势,但是在未来依然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主力。只是因为当前的体量已经足够大了,已经透支了未来,虽然它们未来对GDP的贡献占比还会回落,但是份额依然非常大,
Ⅱ 中国目前对GDP贡献最大的产业是什么
中国数字经济。
2017年,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17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指出,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2.6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8.9%,占GDP比重达到30.3%;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对GDP的贡献已达到69.9%,接近甚至超越了某些发达国家的水平。
(2)版权产业gdp贡献扩展阅读: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重大发展战略,被认为是带动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引擎,但应该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产业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下却仍存在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差距。中国数字经济目前发展有产业不均衡的问题。例如,第一、第二产业数字经济相对滞后,而第三产业发展较为超前。
安邦智库认为,应谨慎看待中国数字经济目前的发展现状,在数字经济如此高的GDP贡献率背后,应当引导资本、技术、人才合理地分配到生产性的第一、第二产业,实现经济增量。
Ⅲ 衡量三大产业对GDP的贡献的指标有哪些
这个主要指两个方面:第一,首先,三大产业分别占GDP的比重有多大。比重越大,贡献一般情况下越大,前提是该产业是正增长,而非负增长。第二,三大产业的增长率的大小。比如说工业,工业的增长率越快,那么它对GDP的增长就更大。
这两个方面要综合考虑,不能单一的考虑一个。打个比方,现在我们比较工业与农业两个产业对GDP的贡献,如果农业占GDP的比重为20%,增长率为5%,工业的比重为50%,增长率为4%,那么从比重上说工业的贡献要比农业大,但是从增长率上说农业的增长率比工业的大,那么这个怎么比较呢。其实这是两个概念,第一个的比较对GDP的贡献率,第二个是比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不知道你要比较是哪一种贡献率?
Ⅳ 一个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和拉动GDP增长多少个百分点的公式
贡献率:
公式:
贡献率(%)=某因素增加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增加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 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GDP中的应用:
第一、二、三产业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即为各产业的贡献率。如:第三产业贡献率= 第三产业当年增量/国内生产总值当年增量×100% ;
举例:
2009年广东省生产总值39081.59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产值2006.02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产值19270.48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产值17805.09亿元,增长11.0%。那么三大产业对广东省GDP的贡献率是多少? 广东省GDP增长总额=39081.59-39081.59/(1+9.5%)=3390.05(亿元) 第一产业增长总额=2006.02-2006.02/(1+4.9%)=93.70(亿元),贡献率=93.70/3390.05=2.76% 第二产业增长总额=19270-19270/(1+8.7%)=1542.31(亿元),贡献率=1542.31/3390.05=45.50% 第三产业增长总额=17805.09-17805/(1+11.0%)=1764.46(亿元),贡献率=1764.46/3390.05=52.05%
拉动:
公式:拉动增长=增加值较去年的增长/之前增加值
应用举例:
比如说:重工业实现增加值4935.38亿元,同比增长23.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总量的比重为67.2%,拉动全省工业生产增长15.7个百分点。 具体解释为:重工业实现增加值4935.38 亿元,同比增长23.6%, 可知之前增加值=4935.38/(1+0.236)=3993 亿元。 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知道: 全省平均同比增长=23.6%-1.8%=21.8% 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总量的比重为67.2%, 全省工业增加值=4935.38/0.672=7334 亿元。 全省之前增加值=7334/(1+0.218)=6021 亿元。 全省工业增加值较去年的增长=4935-3993=942 拉动全省工业生产增长=全省工业增加值较去年的增长/全省之前增加值 =942/6021=15.7% 假如没有重工业贡献,全省增长=(7334-6021)-(4935-3993)=1313-942=371 亿元. 没有重工业贡献,全省同比增长=371/6021=6.1% 21.8%-6.1%=15.7%.。 (国家统计局毕节调查队 李国玉编辑)
Ⅳ 一个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和拉动GDP增长多少个百分点的公式
贡献率:公式: 贡献率(%)=某因素增加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增加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 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GDP中的应用: 第一、二、三产业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即为各产业的贡献率。如:第三产业贡献率= 第三产业当年增量/国内生产总值当年增量×100% ;举例: 2009年广东省生产总值39081.59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产值2006.02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产值19270.48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产值17805.09亿元,增长11.0%。那么三大产业对广东省GDP的贡献率是多少? 广东省GDP增长总额=39081.59-39081.59/(1+9.5%)=3390.05(亿元) 第一产业增长总额=2006.02-2006.02/(1+4.9%)=93.70(亿元),贡献率=93.70/3390.05=2.76% 第二产业增长总额=19270-19270/(1+8.7%)=1542.31(亿元),贡献率=1542.31/3390.05=45.50% 第三产业增长总额=17805.09-17805/(1+11.0%)=1764.46(亿元),贡献率=1764.46/3390.05=52.05% 拉动: 公式:拉动增长=增加值较去年的增长/之前增加值 应用举例: 比如说:重工业实现增加值4935.38亿元,同比增长23.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总量的比重为67.2%,拉动全省工业生产增长15.7个百分点。 具体解释为:重工业实现增加值4935.38 亿元,同比增长23.6%, 可知之前增加值=4935.38/(1+0.236)=3993 亿元。 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知道: 全省平均同比增长=23.6%-1.8%=21.8% 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总量的比重为67.2%, 全省工业增加值=4935.38/0.672=7334 亿元。 全省之前增加值=7334/(1+0.218)=6021 亿元。
Ⅵ 跪求2006-2016江苏省各产业对GDP的贡献数据
本文使用1980—2006年江苏省数据分析了消费、投资、净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发现:消费对GDP的贡献及贡献率呈下降趋势,而投资对GDP的贡献及贡献率呈现上升趋势,但投资的贡献率波动较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率变动很稳定,且略有上升,而投资在经济增长上升时期拉动率上升较快,在经济增长下降时期拉动率下降也较快,表明投资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消费增加1个百分点使GDP增加0.47个百分点,投资增加1个百分点使GDP增加0.44个百分点,净出口增加1个百分点使GDP增加0.07个百分点。研究还发现江苏省消费增长潜力较大,而投资增长空间有限。
Ⅶ 什么是版权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与版权保护
在现代知识经济社会中,文化创意产业渐渐成为主导产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及地区间经济竞争的一个重要战略规划。谈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版权保护,文化创意产业自始就与版权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版权保护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和基础。版权保护的完善与否将直接决定了该国家与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成败。
一、版权保护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与基础
版权保护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与基础作用,首先就体现在了“创意产业”的定义与界定上。我们今天所说的“创意产业”这个概念起源于英国,1997年该国政府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并于1998年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定义。但是还有不少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把“创意产业”就直接称之为“版权产业”,而且在时间的起源上也更早。1990年,美国国际知识产权联盟就已经利用“版权产业”的概念来计算其对美国整体经济的贡献。现今更是以与版权制度的关系将“版权产业”划分为“核心版权产业、交叉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和边缘支撑产业”等四个部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也是采用的这种划分方法。无论是美国的“版权产业”还是英国的“创意产业”,其所包含行业部门都是相同的。所以有人就认为无论是“版权产业”,还是“创意产业”,都是“殊途同归”。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版权保护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与基础作用。
其次,版权保护是文化创意产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被誉为“创意产业之父”的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认为,知识产权法的每一形式都有庞大的工业与之相应,加在一起“这四种工业就组成了创造性产业和创造性经济”。实际上目前各国和地区划分的“创意产业”绝大多数都对应的是知识产权法中的版权制度,其核心产品和服务的保护都是以版权制度来保护的。而且这种基础作用要远超传统的知识产权制度对产业创新的保护与促进,版权制度直接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版权成为了创意产业的核心价值,版权收入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第一大收入,甚至有以“版权”作为直接交易对象的行业部门,比如说“版权贸易”。
再次,版权保护决定文化创意产业竞争的走势。各个国家与地区的版权制度的不同,对版权保护力度的差别,使得版权人及其投资流向版权制度完善、版权保护力度大的国家与地区,从而决定了各国家与地区间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诸如我国近来在加强计算机软件版权保护的行动,要求所有品牌计算机要预装正版操作系统,促成了微软从联想、方正、TCL等三家PC厂商处连获大单,但旋即换来了微软对我国打击软件盗版的认可和信心,已经与国家发改委达成了37亿美元的投资协议。
二、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版权保护的不足与建议
基于版权保护的核心与基础作用,传统的版权保护在当前文化创意产业中具有不足之处。这种不足不是指版权制度对于版权人权益保护上存在重大漏洞,2001年我国修改了著作权法,目前来看,内容还是相当完善的,没有太大的欠缺,版权人利益能够得到切实保障。但是对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角度来说,我国版权保护的尺度还有加强的空间。因为版权保护能够决定文化创意产业竞争的走势,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扶持手段就是加强版权保护,包括从制度和实践两个方面。
首先,我国版权制度一些方面的保护尺度与国外一些国家还存在有差距。我国著作权法在一些领域,诸如“录音录像制作者”、“表演者”等权利,给予了保护,但是范围过窄,难以更大地促进其积极性。诸如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行业所涉及到的“录音录像”作品,我国著作权法将其列为领接权保护的客体,给予了保护。但是权利范围较窄,录音录像制作者只有“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权”等四项经济权利。像德国却有更为广泛的保护,录制者可以与表演者一起分享播放录音录像所带来的有关收益,还可以从录音录像制品的出租、出借中分享一定的报酬,从空白磁带和录像带所征收的费用中分享一定的份额。这样看来,德国著作权法给予录音录像制作者的权利要比我国著作权法广泛,相对来说对于这一产业就有着更大的吸引力。
在新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之初,在计算机软件的合理使用和最终用户使用盗版软件所应负担的法律责任等相关规定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不少人认为这是“超世界水平”的保护。如今,将其放在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来看,意味着软件行业在我国受到了更为严格的保护,能够提高我国在与印度等国在软件产业发展中的竞争力,这种保护尺度未尝不可。
其次,网络出版、网络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的版权保护制度还不够完善。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出版、网络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日益成熟,可网络版权保护还处于相对滞后状态。目前著作权法仅仅是笼统规定了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其中具体的权利内容还有待用行政法规的形式加以规定,而且网络技术的发展,随时都有可能提出新的版权问题。这一领域不仅目前而且会持久地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版权保护的问题之所在。据悉,《信息网络传播权规定》即将出台,在这一领域内的相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得到解决。
第三,版权的“事后救济”保护不能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采用行政与司法双轨制,司法保护是一种被动的“救济”手段,行政保护是主动的、经常的管理方式。可是因为人力、物力等因素的影响,行政保护的这些功效并没有完全发挥,更多的还是提供事后的行政救济,与司法保护无异,只是相对来说处理时间较快、效率较高,可一旦被相对人提起行政诉讼,就连效率上的优势也荡然无存。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风险性,需求不确定,促使了该产业从一开始就必须拥有完善的版权保护,机会稍纵即逝,否则在市场丢失之后,事后的救济于事无补。这里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版权行政保护仍然处于“行政救济”领域的局面,更多更主动地去发挥行政管理职能。北京市版权局联合华旗资讯等一些高新企业开发的“数字作品版权登记平台”来对数字作品进行版权登记和数字水印加密等,就是一个全新的尝试。这样在数字作品的版权保护上变“被动”为“主动”,化解了长期困扰在数字作品版权保护中的权利认定问题,必定能够极大地促进数字作品的相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在围绕数字作品的文化创意产业,其它的文化创意产业一样需要版权行政管理机关主动采取措施来保护其核心价值,产业才会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分别为中国政法大学科学技术教学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
说行天下:小说网站上千个,总有一个适合您。 说行天下
希望采纳
Ⅷ 2020年我国GDP突破100万亿元,哪些领域对GDP贡献最大
我国的服务业对GDP增速贡献是比较大的。
我国的GDP主要是第三产业增速比较快,第三产业就是指出去农业(第一产业),工业(第二产业)之外的其他部分。我国的第三产业主要分为服务部门跟流动部门。从我国的情况来说,服务业的对GDP增长的贡献逐渐加大。所以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是比较大的。服务行业细分下来还可以分为以下部分。
我国的服务业比重相对于相近发展水平的国家还是偏低的,所以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空间比较大,我们能够把第三产业发展成我们的支柱产业,让这个产业对我国就业环境发挥巨大作用,同时让这个产业为我们的GDP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Ⅸ 上海GDP的组成中,哪些产业贡献最大
2018年上海市生产总值(GDP)32679.8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3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732.5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2842.9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是0.3:29.8:69.9。毫无疑问,服务业成为了上海最大的产业。当然,一二三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集合。
在上海的工业中,电子、汽车、石化、钢材、机械设备是发展较大的产业,在这些行业中有多家知名企业,比如中芯国际、上汽集团、上海石化、宝武集团、上海电气、振华重工、江南造船厂、沪东造船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