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浙江首个涉外知识产权联盟在哪里成立
为进一步复提高宁波企业对涉制外知识产权相关政策的了解,增强企业应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争议的能力,3月29日,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联合中国(宁波)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为宁波涉外知识产权联盟揭牌,为甬企“走出去”提供专业化知识产权创新保护。
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励永惠,市口岸与打击走私办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陈利珍参加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管理处处长袁小林主持。会议还邀请了美国布林克斯律师事务所Jon Beaupre律师、韩国C&S专利事务所的李义勋律师、Real Kaite公司的钟佩玲总裁、北京融智麟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姚李英博士等多位外来自中美国、韩国、新加坡和中国的知识产权领域、国际贸易领域和投融资领域的专家做了主题演讲。
中国(宁波)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宁波大学、海天集团、奥克斯集团、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等18家联盟成员单位及100余家相关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
Ⅱ 海格通信最近是成立了广州开发区北斗导航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吗
是的,最近刚刚成立,这是 广州首个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其还当选理事长单位。
Ⅲ 关联企业可以组建知识产权联盟吗
当然可以,同行业组建知产联盟有利于发挥专利技术的作用,同时联盟可以作为体量较大的经济体,在技术谈判时可以获得跟多筹码,利于联盟内成员使用到更廉价更有效的专利技术。
另外,联盟成员内部的技术也可共享,提高技术转化率。
Ⅳ 国家知识产权局哪个文件讲过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
提过几次吧,我能找到的就是:
1“国知办发管字〔2015〕15号”,文件名称是“关于组织申报国版家专权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和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的通知”,2015年7月发文。
2“国知办函管字〔2015〕192号”,文件名称“关于印发《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建设指南》的通知”提到过,主要是在《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建设指南》中提到过,2015年4月发文。
希望对你有帮助。
Ⅳ 中国集成电路知识产权联盟怎么加入
目前,对外没有加入的相关要求和信息公布,可以致电该联盟咨询。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牵头的中国集成电路知识产权联盟于2016年1月20日在北京成立。该联盟旨在整合全产业链资源,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新兴知识产权组织。
联盟获得工信部科技司、电子信息司以及国家和地方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是一个行业性、非盈利组织。截至2016年1月6日,正式提交材料加入联盟成为创始成员的已有64家国内企事业单位,包括华为、中兴、方正、酷派、海尔、大唐电信等。联盟成员覆盖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相关设备和材料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标准化、科研院所、相关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互联网、内容与服务等领域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组织,旨在整合全产业链资源,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新兴知识产权组织。
联盟成立的宗旨,是以联盟为载体,纳入集成电路产业链条上下游的相关企事业单位,通过对集成电路知识产权的整合与管理,既解决制约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本身固有问题,又引领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运用,在做大做强优势企业的同时,注重对下游中小弱势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为其扫清发展障碍,确保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联盟总体目标一是风险管理,建立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体系;二是资产管理,通过自主研发和知识产权并购,创建集成电路知识产权资产,引导实施全球专利布阵;三是资产运营,通过知识产权策略性运用,建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在全球的比较竞争优势。
Ⅵ 怎样建设知识产权强国
提问者,谢谢你关心知识产权国家战略!!
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是个系统工程,参见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改革创新 奋发有为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摘要部分:着眼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国
提问者也可以参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知识产权局等单位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4〕64号指出:
二、主要行动
(一)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更加注重知识产权质量和效益,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产业创新,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升级。面向产业集聚区、行业和企业,实施专利导航试点项目,开展专利布局,在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一批专利组合,构建支撑产业发展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专利储备。加强专利协同运用,推动专利联盟建设,建立具有产业特色的全国专利运营与产业化服务平台。建立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完善企业主导、多方参与的专利协同运用体系,形成资源集聚、流转活跃的专利交易市场体系,促进专利运营业态健康发展。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发展态势报告。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区域特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构建优势互补的产业协调发展格局。建设一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集聚区,在产业集聚区推行知识产权集群管理,构筑产业竞争优势。鼓励文化领域商业模式创新,加强文化品牌开发和建设,建立一批版权交易平台,活跃文化创意产品传播,增强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
——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加强植物新品种、农业技术专利、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创造运用,促进农业向技术装备先进、综合效益明显的现代化方向发展。扶持新品种培育,推动育种创新成果转化为植物新品种权。以知识产权利益分享为纽带,加强种子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协作创新,建立品种权转让交易公共平台,提高农产品知识产权附加值。增加农业科技评价中知识产权指标权重。提高农业机械研发水平,加强农业机械专利布局,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建立地理标志联合认定机制。推广农户、基地、龙头企业、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紧密结合的农产品经营模式。
——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扩大服务规模、完善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服务业向高端发展。培育知识产权服务市场,形成一批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服务标准规范,加强对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监管。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知识产权服务行业自律。支持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机构广泛参与知识产权金融服务,鼓励商业银行开发知识产权融资服务产品。完善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平台,引导企业拓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范围。引导和鼓励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提供重点支持。通过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对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给予风险补偿。增加知识产权保险品种,扩大知识产权保险试点范围,加快培育并规范知识产权保险市场。
(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信息公开。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关于依法公开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的意见(试行)〉的通知》(国发〔2014〕6号),扎实推进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震慑违法者,同时促进执法者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将案件信息公开情况纳入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统计通报范围并加强考核。探索建立与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信用标准,将恶意侵权行为纳入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向征信机构公开相关信息,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社会信用水平。
——加强重点领域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积极开展执法专项行动,重点查办跨区域、大规模和社会反响强烈的侵权案件,加大对民生、重大项目和优势产业等领域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执法协作、侵权判定咨询与纠纷快速调解工作。加强大型商业场所、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督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落实相关责任,督促邮政、快递企业完善并执行收寄验视制度,探索加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的知识产权监管。加强对视听节目、文学、游戏网站和网络交易平台的版权监管,规范网络作品使用,严厉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优化网络监管技术手段。开展国内自由贸易区知识产权保护状况调查,探索在货物生产、加工、转运中加强知识产权监管,创新并适时推广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模式,依法加强国内自由贸易区知识产权执法。依法严厉打击进出口货物侵权行为。
——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3〕88号),巩固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成果,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软件正版化。完善软件正版化工作长效机制,推动软件资产管理、经费预算、审计监督、年度检查报告、考核和责任追究等制度落到实处,确保软件正版化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加强知识产权刑事执法和司法保护。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侦办力度,对重点案件挂牌督办。坚持打防结合,将专项打击逐步纳入常态化执法轨道。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加大涉嫌犯罪案件移交工作力度。依法加强对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的审判工作,加大罚金刑适用力度,剥夺侵权人再犯罪能力和条件。加强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审判工作,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按照关于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方案,为知识产权法院的组建与运行提供人财物等方面的保障和支持。
——推进知识产权纠纷社会预防与调解工作。探索以公证的方式保管知识产权证据及相关证明材料,加强对证明知识产权在先使用、侵权等行为的保全证据公证工作。开展知识产权纠纷诉讼与调解对接工作,依法规范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完善知识产权纠纷行业调解机制,培育一批社会调解组织,培养一批专业调解员。
(三)强化知识产权管理,提升管理效能。
——强化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管理。加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识产权转移转化。落实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项目管理部门、项目承担单位等知识产权管理职责,明确责任主体。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全过程管理,建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完成后的知识产权目标评估制度。探索建立科技重大专项承担单位和各参与单位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开展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完善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管理规范,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机构。
——加强知识产权审查。完善审查制度、加强审查管理、优化审查方式,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效率。完善知识产权申请与审查制度,完善专利审查快速通道,建立商标审查绿色通道和软件著作权快速登记通道。在有关考核评价中突出专利质量导向,加大专利质量指标评价权重。加强专利审查质量管理,完善专利审查标准。加强专利申请质量监测,加大对低质量专利申请的查处力度。优化专利审查方式,稳步推进专利审查协作中心建设,提升专利审查能力。优化商标审查体系,建立健全便捷高效的商标审查协作机制,完善商标审查标准,提高商标审查质量和效率。提高植物新品种测试能力,完善植物新品种权审查制度。
——实施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针对重大产业规划、政府重大投资活动等开展知识产权评议。加强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和产业主管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制定发布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指导手册,提高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评议服务能力。推动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制度,明确评议内容,规范评议程序。引导企业自主开展知识产权评议工作,规避知识产权风险。
——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引导企业提高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强知识产权资产管理,促进企业提升竞争力。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标准认证制度,引导企业贯彻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价值分析标准和评估方法,完善会计准则及其相关资产管理制度,推动企业在并购、股权流转、对外投资等活动中加强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制定知识产权委托管理服务规范,引导和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委托管理服务。
——加强国防知识产权管理。强化国防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组织管理,加快国防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推动知识产权管理融入国防科研生产和装备采购各环节。规范国防知识产权权利归属与利益分配,促进形成军民结合高新技术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完善国防知识产权解密制度,引导优势民用知识产权进入军品科研生产领域,促进知识产权军民双向转化实施。
(四)拓展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推动国际竞争力提升。
——加强涉外知识产权工作。公平公正保护知识产权,对国内外企业和个人的知识产权一视同仁、同等保护。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巩固和发展与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多双边知识产权交流。提高专利审查国际业务承接能力,建设专利审查高速路,加强专利审查国际合作,提升我国专利审查业务国际影响力。加强驻外使领馆知识产权工作力度,跟踪研究有关国家的知识产权法规政策,加强知识产权涉外信息交流,做好涉外知识产权应对工作。建立完善多双边执法合作机制,推进国际海关间知识产权执法合作。
——完善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规则。追踪各类贸易区知识产权谈判进程,推动形成有利于公平贸易的知识产权规则。落实对外贸易法中知识产权保护相关规定,研究针对进口贸易建立知识产权境内保护制度,对进口产品侵犯中国知识产权的行为和进口贸易中其他不公平竞争行为开展调查。
——支持企业“走出去”。及时收集发布主要贸易目的地、对外投资目的地知识产权相关信息。加强知识产权培训,支持企业在国外布局知识产权。加强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本的协作,在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探索建立公益性和市场化运作的专利运营公司。加大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建设,鼓励企业建立知识产权海外维权联盟,帮助企业在当地及时获得知识产权保护。引导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高海外知识产权事务处理能力,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专业服务。
Ⅶ 国际知识产权联盟的联盟简介
国际知识产权联盟由8个协会组成,而这些协会的会员有1900多家,其中很多是赫赫有名的大公司。 国际知识产权联盟本质上是美国部分大公司的商业利益代言人。以美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标准和水平,在全世界范围推动知识产权不断强化,甚至过度保护。
虽然联盟表面上是一个非政府组织国际知识产权联盟(I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Alliance ,IIPA)成立于1984年,是美国版权产业的一个民间组织,宗旨是促进版权的国际保护。该联盟非常活跃,经常就全球及各国版权问题发表意见。
每年年初,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通知,就特殊301调查征求公众意见,该联盟都会提交大量资料,并提出很多建议。例如,2006年,它提供了46个国家保护版权不力的情况,同时建议将这些国家分类列入重点国家,重点观察国家和观察国家名单。
如此引人注目的组织,其秘书处却只有6个人:主席埃瑞克·史密斯(Eric Smith)和几个工作人员。Eric是联盟的创始人之一,同时是Smith & Metalitz律师事务所的管理合伙人(managing partner)。
事实上,这些人员也同时在该律师事务所工作。因此,联盟与律师事务所几乎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当然,该联盟后面有强大的支持力量。
Ⅷ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形成条件
联盟成立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要由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多个独立法人组成,企业处于行业骨干地位;大学、科研机构在合作的技术领域具有前沿水平;相关中介机构等可根据联盟技术创新的需要作为成员发挥积极的作用。
2、要有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联盟协议,协议中有明确的技术创新目标,落实成员单位之间的任务分工,联盟协议必须由成员单位法定代表人共同签署生效。
3、要设立决策、咨询和执行等组织机构,建立有效的决策与执行机制,明确联盟对外承担责任的主体,联盟执行机构应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有关日常事务。
4、要健全经费管理制度,对联盟经费要制定相应的内部管理办法,并建立经费使用的内部监督机制,联盟可委托常设机构的依托单位管理联盟经费,政府资助经费的使用要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5、要建立利益保障机制,联盟研发项目产生的成果和知识产权应事先通过协议明确权利归属,许可使用和转化收益分配的办法,要强化违约责任追究,保护联盟成员的合法权益。
6、要建立开放发展机制,要根据发展需要及时吸收新成员,并积极开展与外部组织的交流与合作,联盟要建立成果扩散机制,对承担政府资助项目形成的成果有向联盟外扩散的义务。
Ⅸ 国际知识产权联盟的介绍
国际知识产权联盟也称为“美国国际知识产权联盟”(I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Alliance ,IIPA)成立于1984年,是美国版权产回业的一个民间组答织,宗旨是促进版权的国际保护。该联盟非常活跃,经常就全球及各国版权问题发表意见。 每年年初,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通知,就特殊301调查征求公众意见,该联盟都会提交大量资料,并提出很多建议。现任主席埃瑞克·史密斯(Eric Smith)是联盟的创始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