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国版权法的介绍
美国版权法的介绍
美国国会发布的第一部版权法是1790年版权法,这部法律保障作者14年出版“地图、图表和书籍”的专权,此后假如作者还活着的话他可以继续延长14年这个专权。这部法律没有规定其它作品如音乐创作、报纸的版权,它特别注明不禁止拷贝外国作家的作品。当时大多数作品没有申请版权:从1790年到1799年在美国出版了1.3万部作品,只有556受版权保护。
美国版权登记
作品首先在美国境内出版的,在美国享有著作权。在美国境外出版的作品,根据其所属国同美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著作权,亦受美国法律保护。美国版权登记,是提出侵权诉讼的前提条件,作品只有进行版权登记之后,方可对某些侵权行为进行诉讼并获得法定赔偿。
登记种类
1、文字
2、口述
3、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
4、美术、建筑
5、摄影作品
6、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7、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和模型
8、计算机软件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所需资料
1、法人申请:营业执照或商业登记证复印件
2、自然人申请:申请人身份证明及创作人身份证明文件
3、申请表(须由申请人签署)
4、创作人名称及地址
5、作品说明书(作品名称、类型、完成日期及发表状况等)
6、委托书
7、其他需出具的资料
参考资料:http://ke..com/item/%E7%BE%8E%E5%9B%BD%E7%89%88%E6%9D%83%E6%B3%95
㈡ 美国版权法的历史和细节
美国国会发布的第一部版权法是1790年版权法,这部法律保障作者14年出版“地图、图表和书籍”的专权,此后假如作者还活着的话他可以继续延长14年这个专权。这部法律没有规定其它作品如音乐创作、报纸的版权,它特别注明不禁止拷贝外国作家的作品。当时大多数作品没有申请版权:从1790年到1799年在美国出版了1.3万部作品,只有556受版权保护。
在美国,规范版权的法律主要有
1790年版权法
1909年版权法
1976年版权法
1998年版权期间延长法案(Sonny Bono Copyright Term Extension Act)
1998年数字千年版权法
2005年家庭娱乐和版权法
此后版权法被多次改变来适应新技术如录音的出现,也来扩展保护的时间,此外还有一些其它的改变。美国法庭对宪法第八款的理解是版权的目的是鼓励创造对公共有利的作品,因此假如公共利益与作家利益之间产生冲突的话,那么公共利益比作家利益的地位高。这个理解方法导致了合理使用法律的产生。一些版权拥有者试图扩展法律为他们提供的版权的应用范围导致了滥用版权。
美国版权法区分“主意”和“实行”这两个基本概念,但这两个概念之间的界线不十分明确。一份描写一个工业过程的论文受版权保护,任何人未得到作者允许不准拷贝这份论文,但这个工业过程本身不受版权保护,它可以受专利保护。另一个作者可以用他自己的语言来描写同一工业过程而不侵犯原作者的版权。至于一个故事、一部小说或电影中的人物是否受版权保护不同的法庭意见不同。1976年版权法注明:
原作品的版权绝对不涉及到其中的任何主意、程序、过程、系统、操作技术、规划、原理或发现,不论原作品如何描述、解释、图示或代表这些主意。
事实被看作是“主意”和“发现”的同义词。不过版权法第103款允许保护“编辑”中的选择和排列所体现的创造力。但这个保护仅限于选择和排列,而不限于事实本身,事实本身可以随便拷贝。美国最高法庭在一次判决中还明确规定一个编辑必须有创造性才受保护,因此电话簿不受保护,不论编辑电话簿需要多少工作,其编辑不需要创造性工作因此不受保护。
有时一部作品的作者是谁不很清楚。比如假如一个公司雇用某人来写一部作品的话。在这种情况下法庭判决公司,而不是雇员是作者,也拥有版权。
作者可以出售、转让或授权版权。比如一个作者可以授权一个外国出版商翻译他的书。美国版权也允许一个作家(或其继承人)在转让后35到40年中收回其版权或在版权生效56到61年后收回其版权。但作者及其继承人无法强迫收回这个版权。
在美国,隶属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美国版权局管理版权问题。
美国法典第17篇,第105节规定:
这篇中规定的版权不适合于任何美国政府的作品,但美国政府不被禁止通过授权或购买或其它方式获得和持转让的版权。
这一条的目的在于将所有美国政府的工作放入公有领域。所有美国政府职员在执行他们的工作义务时创造的作品都属于这个范畴。
1988年美国加入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品公约,此公约从1989年3月1日开始在美国生效。美国也签署了与知识产权有关贸易协定,这个协定本身要求服从伯尔尼公约。为了满足这个协定版权保护被扩展到建筑物。由于美国版权法中的合理使用条例比较强,一些学者怀疑美国法律是否完全符合伯尔尼公约和与知识产权有关贸易协定的要求。
㈢ 美国版权法的规范版权的法律
美国版权法的规抄范版权的法律
1790年版权法
1909年版权法
1976年版权法
1998年版权期间延长法案(Sonny Bono Copyright Term Extension Act)
1998年数字千年版权法
2005年家庭娱乐和版权法
对美国有效的国际协定主要有:
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品公约
与知识产权有关贸易协定
《WCT公约》
参考资料:http://ke..com/item/%E7%BE%8E%E5%9B%BD%E7%89%88%E6%9D%83%E6%B3%95#2
㈣ 美国版权法谁写的
谁写的比较难找,美国国会发布的第一部版权法是1790年版权法,这部法律保障作者14年出版内“地图、图表和书籍容”的专权,此后假如作者还活着的话他可以继续延长14年这个专权。这部法律没有规定其它作品如音乐创作、报纸的版权,它特别注明不禁止拷贝外国作家的作品。当时大多数作品没有申请版权:从1790年到1799年在美国出版了1.3万部作品,只有556受版权保护。
㈤ 关于美国修正案的背景
1、法律渊源 1776年美国宣布独立之前,北美、大陆采纳的是英国的普通法(习惯法),且各殖民地都有立法含义。早在1606年弗吉民亚宪章颁布时起,殖民地居民就得到保证,将享有与宗主国居民一样的权利和自由,即自由权、公民权和豁免权等。这也成为北美人民后来汲取革命力量,从事独立斗争的有力武器。《独立宣言》就强调:“各殖民地居民享有英国普通法规定的权利。”并大声呼吁:“普通法规定的权利是我们固有的权利,是我们继承的遗产。”独立后,英国普通法不言而喻地成为名州法律制度的源泉,如有的州宪法就声明以英国普通法为州的普通法。由此可见,美国宪法制定之初,得益于对英国普通法制性的继承和发展,换言之,美国宪法的基石是英国的宪政传统。 美国宪法的另一个法律渊源,是13个英属殖民地制定的管理政务的基本法规,如《五月花号公约》,康涅秋格《根本法规》等。前者颁行于1620年,虽然仅有200多字,但除了规定宗教事宜外,还指出“凡制订、设置和颁布正义和平等的法律、法令、法案、典章,以及随时设置的职守,务使其能最适合且便于殖民地的公众利益”。其中蕴涵了具有萌芽形式的人民主权思想,尊重自由和民主的意识,因而《五月花号公约》被认为是现代成文宪法的始祖。后者是经康涅狄格的殖民地居民全体大会1636年表决批准的根本法,它承认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因而有人称之为“北美第一宪法”。诸如此类的基本法规还有很多,足以说明北美人民重视成文宪章及其赋予他们的神经不可侵犯的权利,这些先进的宪政理念无疑会对美国宪法的制订产生深刻的影响。 美国宪法的第三个法律渊源,是国家草创时期制订的《独立宣言》、《邦联条例》和各州州宪等文献。它们不仅在思想内容上,而且在组织程序上都为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例如,制宪权被授予为起草宪法而特别召集的会议,这是革命时期各州惯用的方法,也为制定联邦宪法所采纳(在美国,制定权有别于立法权,制宪机关也有异于立法机关)。另外,1787年前美国11个州都起草了本州宪法,且包含着相似的内容结构及其三权分立的政府结构,这就为后来联邦宪法制定者提供了联邦政体模式的基本框架。又如,《独立宣言》以启蒙思想为指导,以自然法理论和社会契约论为依据,确立了一系列宪法基本原则,树立了一系列宪政基本观念,如自然权利论、人民主权论、国家契约论、反抗有理论等,这就为美国宪政制度的建立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也盛赞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权宣言”。再如,1781年颁行的《邦联条约》,宣告建立由13个州的代表组成的合应国国会,并赋予合众国国会的一些权力,它在易勒出合众国初创时期的政府体制,即邦联无权,各州自治的政体模式的同时,也预留了一个以后必须制定联邦宪法,成立联邦中央的空间。总之,是美国人民根深蒂固的权利意识和对政府权力的防范意识,对英国宪政传统的肯定和殖民地既存制度的确认,反抗外来压迫与维护内部团结的需要造就了美国宪法。 2、社会根源 美国宪法不是凭空制造出来的,促成1787年联邦宪法制定的首要动因是各州在解除外来殖民压力之后,彼此之间的商业竞争愈演愈烈,高筑关税壁垒,报复与反报复导致经济发展无序趋势加剧,同时,英国等外国商品乘虚而入,货币、公债、制造商和进出口贸易四大集团利益遭遇重创。这一结都缘于美国的建国史是先有独立的邦(州),后有统一的国(联邦),各州独立个其是各有宪法。美利坚合应国严格地说,只是一个主权国家联盟,而不是主权国家。邦联国会缺少管理商业权和征税权,于是有关阶级渴求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保障其经济利益。(以前《邦联条例》规定中央机关只有由各州代表组成的“诸州委员会”和一院制国会,而没有全国性的独立行使权力的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 其次,现实政治动荡和修宪运动的兴起也是制定联邦宪法提上日程的重要因素。1786-1787年马萨诸塞州退伍军人丹尼尔·谢司领导的农民起义,他们反对各州滥发纸币,要求取消公私债务和无偿分配土地,政组州法院和行政机关。社会的动荡,财政的混乱和政治统一的名不符实,使富人和有产阶级的利益再次受到威胁,各邦的政治精英心急如焚。后来,由于马萨诸塞州长的果敢,将起义镇压下去。由此,人们强烈而清醒地感受到是不让宪法赋予总统更大的权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变邦联为联邦,以达到维持各州的共同利益和邦联的共同需要。1787年5月,当年革命的领导人齐集费城,开始实施他们划时代的重大步骤。可以说,谢司起义成了制定联邦宪法的导火线。 与此同时,鉴于各州贸易权各行其是,邦联国会欲召开一次获得独立征税权的修改《邦联条例》的会议,即谋求开展一场修宪运动。结果响应者廖廖,后来,在增加了“授权代表审查现行政府体制的缺憾和拟定联邦政府应付紧急事变的必要条款”等内容之后,修宪运动才获得实质进展,从而拉开了制宪活动的序幕。值得一提的是,参加费城制宪会议的55名代表,有25人是从事法律业务的,他们学识渊博了,精通法律,经验丰富,热衷立宪工作,且大都是洛克、孟德斯鸠学说的信徒,这宪法的制定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制定者将洛克的天赋人权和有限政府理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观念,创造性地与北美殖民地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终于诞生了这部西方宪法的典范之作。
㈥ 求助关于美国修正案的历史背景的资料论文书籍,急~~
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产生的历史背景---历史分析类 (2006-10-18 11:12:38)
分类:英文空中教室
The Fourteenth Amendment to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 ratified in 1868, prohibits state governments from denying citizens the “equal protection of the laws.” Although precisely what the framers of the amendment meant by this equal protection clause remains unclear, all interpreters agree that the framers’ immediate objective was to provide a constitutional warrant for the Civil Rights Act of 1866, which guaranteed the citizenship of all persons bor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ubject to United States jurisdiction. This declaration, which was echoed in the text of the Fourteenth Amendment, was designed primarily to counter the Supreme Court’s ruling in Dred Scott v. Sandford that Black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could be denied citizenship. The act was vetoed by President Andrew Johnson, who argued that the Thirteenth Amendment, which abolished slavery, did not provide Congress with the authority to extend citizenship and equal protection to the freed slaves. Although Congress promptly overrode Johnson’s veto, supporters of the act sought to ensure its constitutional foundations with the passage of the Fourteenth Amendment.
The broad language of the amendment strongly suggests that its framers were proposing to write into the Constitution not a laundry list (laundry list: n.细目清单) of specific civil rights but a principle of equal citizenship that forbids organized society from treating any indivial as a member of an inferior class. Yet for the first eight decades of the amendment’s existence, the Supreme Court’s interpretation of the amendment betrayed this ideal of equality. In the Civil Rights Cases of 1883, for example, the Court invented the “state action” limitation, which asserts that “private” decisions by owners of public accommodations and other commercial businesses to segregate their facilities are insulated from the reach of the Fourteenth Amendment’s guarantee of equal protection under the law.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a judicial climate more hospitable to equal protection claims culminated in the Supreme Court’s ruling in Brown v. Board of Ecation that racially segregated schools violated the equal protection clause of the Fourteenth Amendment. Two doctrines embraced by the Supreme Court ring this period extended the amendment’s reach. First, the Court required especially strict scrutiny of legislation that employed a “suspect classification,” meaning discrimination against a group on grounds that could be construed as racial. This doctrine has broadene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ourteenth Amendment to other, nonracia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for while some justices have refused to find any legislative classification other than race to be constitutionally disfavored, most have been receptive to arguments that at least some nonracial discriminations, sexual discrimination in particular, are “suspect” and deserve this heightened scrutiny by the courts. Second, the Court relaxed the state action limitation on the Fourteenth Amendment, bringing new forms of private conct within the amendment’s reach.
㈦ 美国宪法修正案 的解释: 13th amendment
宪法修正案第十三条[1865年批准生效]
第一款
在合众国境内或属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不准有奴隶制或强制劳役存在,惟用于业经定罪的罪犯作为惩罚者不在此限。
第二款
国会有权以适当立法实施本条规定。
本条是在美国内战后通过的,旨在废除奴隶制度,避免重蹈内战与分裂覆辙。内战末期,美国共和党中的废奴论者推断一但战争结束后《解放黑奴宣言》将可能被解读成一份违宪的战时命令,故他们千方百计想保障所有黑奴的自由,而非仅止于宣言赋予的解放。在此压力下,林肯以他在1864年的总统选战作为他将透过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废除全国奴隶制度之赌注。林肯的选战获得马里兰州与密苏里州分裂票数支持;马里兰州于1864年11月1日生效的新宪章废除奴隶制度。赢得连任后,林肯强力催促「跛鸭的」第38届国会在第39届国会集会立即通过宪法修正案。1865年1月31日国会通知各州议员批准将成为美国宪法第13号修正案的法案,其禁止美国国土上任何的蓄奴行为。1865年12月6日,修正案为足够多的州所认可。
第一款明确禁止了奴隶制和强制劳役在美国存在,不过有一个例外,即对于被宣判为有罪的罪犯可以强制劳役。
㈧ 美国宪法修正案 意义及评价
根据美国宪法第5章所规定的程序,美国国会可以通过宪法修正案。此外,美国2/3以上的州可以联合提出修改宪法的议案。一旦修正案获得通过,将被视为美国宪法的一部分,其效力等同于美国宪法主文。
1787年制定的宪法没有把《独立宣言》和当时一些州宪法中所肯定的民主权利包括在内,遭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反对。后来在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压力下和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美国国会于1789年9月25日通过10条宪法修正案,作为美国宪法的补充条款,并于1791年12月15日得到当时9个州批准开始生效。这10条修正案通称“权利法案”。主要内容是:国会不得制定剥夺公民的言论、出版、和平集会和请愿等自由的法律;公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不受非法的搜查或扣押;非依法律的正当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自由、生命或财产,以及司法程序上的一些民主权利等。以后又陆续补充了16条宪法修正案,其中主要的有:南北战争后生效的废除奴隶制,保障黑人权利的第13~15条修正案;1920年生效的美国妇女享有选举权的第19条修正案;1964年生效的关于选举时取消人头税限制的第24条修正案;1971年生效的关于降低公民选举年龄的第26条修正案等。这26条修正案成为美国宪法的一部分。
200 多年来,美国宪法的内容除通过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加以改变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联邦最高法院行使司法审查权,对联邦宪法作出解释,以及通过政党、总统和国会的活动所形成的宪法惯例来改变宪法的内容,以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需要。
㈨ 请简单讲解一下美国版权法的发展历史。谢谢!
第一部美国版复权法是于1790年制定的。制
版权法的制定,来自于美国宪法第一条第八款的授权:
“议会有权......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进步,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