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什么美国维护版权的事例,简短点
2014
年的上半年尤其是六月份,
美国和中国均发生了网络著作权的热点案件和纠
纷,
在网络界、
版权界乃至全社会均产生了很大影响。
这些案件和纠纷包括
2014
年
6
月
25
日,美国最高法院裁定网络电视服务公司
Aereo
利用微型天线收集广播
电视信号将节目通过网络传播给付费用户的行为违反了美国版权法;
中国最高人
民法院于
6
月
23
日就央视国际状告土豆网侵权案等一批热点案件举行典型案例通
报会,
其中包括上海全土豆公司因旗下土豆网擅自提供热门纪录片
《舌尖上的中
国》点播服务,被判赔偿央视国际经济损失
24.8
万元;今日头条遭到中国多家媒
体的质疑,其中
6
月
24
日,搜狐公司宣布对今日头条侵犯著作权和不正当竞争行
为提起诉讼;
2014
年
4
月中旬,中国有关部门下发通知,要求中国内地的部分视
频网站停止播放四大热门美剧,包括《生活大爆炸》
、
《傲骨贤妻》
、
《海军罪案调
查处》以及《律师本色》
。
在互联网产业均较发达和繁荣的中美两国,
版权的纠纷肯定主要表现在互联
网上的版权纠纷。一方面,权利持有者、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用户甚至政府在
利益纠纷上寻求平衡,
另一方面、
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产生可能会打破暂时的
平衡,
各方需要进行新的博弈和平衡。
最近的案件说明美国对网络著作权的难点
是应付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挑战,
而中国的情况似乎更为复杂:
一方面中国法
院还在梳理确定网络版权的基本规则,
但最近案件表明中国法院也日臻成熟,
同
时中国需要应付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挑战。
另外,
中国行政机关在网络著作权
案件中扮演一定角色,增加了这种博弈的复杂性。
美国
Aereo
案件虽已裁定,但更多新技术的博弈和平衡还未定论
2014
年
6
月
25
日,
美国最高法院最终以
6-3
投票比例判决裁定网络电视服务公
司
Aereo
利用微型天线收集广播电视信号将节目通过网络传播给付费用户的行
为违反了版权法。在此次诉讼中获胜的原告包括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CBS
)
、美
国国家广播公司(
NBC
)
、迪士尼旗下的美国广播公司(
ABC
)
,以及
21
世纪福
克斯旗下的福克斯(
Fox
)电视网。
通过
Aereo
的服务,用户每月通常只需要花
费
8~12
美元,就能让用户在移动终端观看或者下载广播电视节目。
Aereo
将电视
信号录在其服务器里特定用户的文件夹里,
当订阅者想观看直播节目或录制节目
时,
Aereo
会临时给该订阅者一根天线,通过互联网将节目传输到订阅者的便携
式电脑、
平板电脑、
智能手机或其他设备上。
天线只能由一个订阅者在一个时间
使用。
Aereo
表示,与在家观看的形式很相似,用户使用自己的天线免费观看无
线广播节目。
Aereo
未向广播电视公司支付转播费。
⑵ 求法律案例,关于“我国新闻媒介转载或直接使用国外媒体采写的新闻而引起法律纠纷”方面的
自己以新闻报道 著作权 版权 新闻版权等为检索词网上搜搜不就出来了
国内的内:
你可以网络一下与容《不能容忍老八路屡遭报复》和《殴打军属辱骂现役军人实在嚣张等待有关部门尽早处理给个说法》,看搜索结果。
国外的:
2002年2月1日人民网报道过的卡塔尔半岛电视台谴责CNN剽窃其采访拉登录像
由于该网站的版权声明,所以具体情况还是你自己去人民网找吧。
2005年3月 法新社诉Google案
⑶ 著作权法案例分析
1.如果张某享有著作权,者吴某侵犯了张某的著作权
2.张某的行为合法,吴某侵犯了张某的署名权和修改权或者保护作品完整权。可以要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
⑷ 知识产权法,著作权法案例分析 急求!
1、剧本系普通职务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某甲所有,剧本的保护期自2005年5月5日至2055年12月31日。电影的完成体现了法人意志,所以电影的著作权归A影视公司所有。电影的保护期自2006年6月6日至2056年12月31日。
2、某甲可以同意B电视台和乙的请求,因为B电视台是要拍成电视剧,而乙是翻译剧本,他们都与A影视公司的使用方式不同,所以某甲可以同意其它人以不同于A影视公司的方式使用其作品
3、B电视台不构成侵权,时事新闻不是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由于电视剧系电视台在合法使用剧本的基础上创作的新作品,电视台拥有该电视剧的著作权,播放花絮是正当行使著作权的行为。
⑸ 美国有哪些著作权法
Preface: Amendments to Title 17 since 1976
Chapter 1: Subject Matter and Scope of Copyright
Chapter 2: Copyright Ownership and Transfer
Chapter 3: Duration of Copyright
Chapter 4: Copyright Notice, Deposit, and Registration
Chapter 5: Copyright Infringement and Remedies
Chapter 6: Manufacturing Requirement and Importation
Chapter 7: Copyright Office
Chapter 8: Proceedings by Copyright Royalty Judges
Chapter 9: Protection of Semiconctor Chip Procts
Chapter 10: Digital Audio Recording Devices and Media
Chapter 11: Sound Recordings and Music Videos
Chapter 12: Copyright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Chapter 13: Protection of Original Designs
Appendix A: The Copyright Act of 1976
Appendix B: The 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 of 1998
Appendix C: The Copyright Royalty and Distribution Reform Act of 2004
Appendix D: The Satellite Home Viewer Extension and Reauthorization Act of 2004
Appendix E: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nd Courts Amendments Act of 2004
2009 Appendix F — Title 18 — The Prioritizing Resources and Organization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Act of 2008
2009 Appendix G — Title 18 — Crimes and Criminal Procere, U. S. Code
2009 Appendix H — Title 28 — Judiciary and Judicial Procere, U. S. Code
2009 Appendix I — Title 44 — Public Printing and Documents, U. S. Code
2009 Appendix J — The Berne Convention Implementation Act of 1988
2009 Appendix K —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of 1994
2009 Appendix L — GATT ⁄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RIPs) Agreement, Part II
2009 Appendix M — Definition of “Berne Convention Work
这是美国现行的著作权相关法律,在美国法典(United State Code)中被称为Title 17.
http://www.right.gov这个是美国著作权办公室的网站,
http://www.right.gov/title17/这个分页就是关于著作权法律的目录。
⑹ 外国法律经典案例对中国法制的影响~~~~急~~~~
1961年,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帕拿马市发生了一起改变美国司法正义观念的案件,这就是吉迪恩抢劫案。
吉迪恩是一个51岁的流浪汉,他被警方逮捕,并被指控犯有抢劫罪,尽管他声称自己是清白的,但是依然受到了审判,并且因为他贫穷请不起律师,而没有获得辩护,完全由自己为自己辩护,由于缺乏很好的教育,他无力对抗专业的州助理检察官哈理斯,被一审判决5年监禁。面对这样的判决,吉迪恩愤怒了,他认为自己的宪法权利受到了侵犯,法官没有给他指定辩护律师,他没有获得公正的辩护。吉迪恩随即给最高法院写了一份长长的申诉,最高法院接到申诉以后,决定重审此案。并且法官们为此而创立了新的规则,即任何被控重罪的人犯不管他们的财产状况如何,均应获得辩护,即法官应当为无力聘请律师的聘请人犯指定辩护律师。最后,经过律师的辩护,吉迪恩最终被判决无罪释放。
本案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积极影响,确立了刑事审判被告人无条件地获得辩护的权利。在我国的刑事立法中也充分参考了本案例及其所倡导的刑事审判被告人的当然权利的内容,赋予了无力聘请律师的被告人要求法院为其指定辩护律师的权利,同时也间接对我国的律师法律援助制度产生了影响。
⑺ 一道流传于欧美法律界的经典案例
应该是B因为C的死亡原因是渴死,与A的行为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⑻ 关于侵犯著作权的案例分析
1、李复某说法不合法。根制据《著作权法》第二条:“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故李某抗辩理由不成立。 2、李某侵犯张某著作权。适用于《著作权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第五项“剽窃他人作品的”侵权情形(李某未经张某许可,原封未动照搬其作品,用于商业活动)。 3、李某的商标专用权有效期为2002年2月10日至2012年2月09日止享有商标专用权(李某胜诉); 商标被撤销、不保留申请记录,不享有商标专用权(李某败诉,商标被商评委撤销)。
⑼ 美国历史上有哪些比较著名的侵犯法案例
侵犯 这很多 对华人有排华法 二战时对日本人也有类似于集中营的法案 六七十年代对黑人特别是南方的歧视性法规 这是 对特定人群 至于社会习俗中 建议你看看美国最高法院的经典判决 大多和那有关
⑽ 有关于著作权的案例
A将一幅画赠与了B,拿着画到印刷厂将其制作成挂历进行销售。
A告B是否侵权?
答:侵权。著作权不以所有权转移而转移。根据《著作权法》第十八条 美术等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但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
第十条 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
(一)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二)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三)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四)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五)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六)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七)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
(八)展览权,即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九)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
(十)放映权,即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等的权利;
(十一)广播权,即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
(十二)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十三)摄制权,即以摄制电影或者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将作品固定在载体上的权利;
(十四)改编权,即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
(十五)翻译权,即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
(十六)汇编权,即将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过选择或者编排,汇集成新作品的权利;
(十七)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著作权人可以许可他人行使前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并依照约定或者本法有关规定获得报酬。
著作权人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转让本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并依照约定或者本法有关规定获得报酬。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
(二)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
(三)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四)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五)剽窃他人作品的;
(六)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七)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的;
(八)未经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录音录像制品的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出租其作品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九)未经出版者许可,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的;
(十)未经表演者许可,从现场直播或者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或者录制其表演的;
(十一)其他侵犯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的行为。
第四十七条 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销毁侵权复制品,并可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还可以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
(三)未经表演者许可,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或者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四)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五)未经许可,播放或者复制广播、电视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六)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权利人为其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采取的保护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技术措施的,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七)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删除或者改变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的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的,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八)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