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权法调整的是人和物之间的关系。 这句话错在哪
物权法调整物的归属和利用的民事关系
不是人和物,只是物的归属和利用
《物权法》
第二条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适用本法
2. 物权法的调整对象包括民事主体对物的什么关系
物权法第二条规定了调整对象。调整对象是因物的归属产生的民事关系 以及因物的利用产生的民事关系
3. 虚拟财产属不属于物权法调整的物
搜一下:虚拟财产属不属于物权法调整的物
4. 物权法中的“物”指的是什么
5. 虚拟财产属不属于物权法调整的物
公安司法机关已经承认了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性,属于个人财产的一部分。
虚拟财产是指狭义的数字化、非物化的财产形式,它包括网络游戏、电子邮件、网络寻呼等一系列信息类产品。包括长时间虚拟生活中形成的人物形象,这点是不能转换到现实生活中的虚拟财产以及狭义的数字化、非物化的财产形式,它包括网络游戏、电子邮件、网络寻呼等一系列信息类产品。但由于目前网络游戏的盛行,虚拟财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指网络游戏空间存在的财物,包括游戏账号的等级,游戏货币、游戏人物拥有的各种装备等等,这些虚拟财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成现实中的财产。
6. 物权法调整的是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什么
一是确定物的归属原则来调整物的归属关系,二是确定对物进行利用的规则来调整因物的利用而产生的相互关系
但一定要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
7. 物权的变动
首先要明确的是,我国物权变动立法原则上采债权形式主义模式,例外采意思主义模式。
1、意思主义就叫债权意思主义,以法国、日本民法典为代表。
即物权的设定与转移仅仅因当事人的债权意思表示而发生效力。这表示,只要买卖合同成立生效,即使标的物没有交付或变更登记,价金也未交付,标的物的所有权已于此时由出卖人转移给买受人。或者说,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仅以买卖合同为依据,既不需要另有物权行为,也不需要以交付或登记为所有权转移的生效要件,故称意思主义。
如:甲2月1日与乙签订了一份电视买卖合同。乙2月2日给甲价金,2月3日甲将电视交付给乙。那么其实,电视所有权的转移发生在2月1日。
非经登记或者交付的物权不动,不得对抗第三人。换言之,登记和交付是对抗要件。
设上例,2月2日,甲背着乙将电视对丙设立了质押权,那么该质押有效,丙可以对抗所有权人乙。
我国意思主义立法体现在地役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都在合同生效时设立,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而言,人民政府登记造册只是对该权利的确认而已。
2、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又分两种,债权形式主义和物权形式主义。
(1)物权形式主义以德国民法典为代表。
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除了买卖合同外,还需要当事人就转移标的物所有权达成的物权合同再加上登记或者交付,始能转移所有权。
(2)债权形式主义,又称意思主义与登记或交付的结合。以奥地利,瑞士,韩国为代表。
物权变动,只需要在债权的意思之外再加上登记或者交付即可,不需要另有物权的合意,故无物权行为的独立性,物权的变动效力受其原因行为债权行为如买卖合同的影响,故也不存在物权行为的无因性。
我国债权形式主义立法体现在:
有效债权行为+登记=不动产物权变动
有效债权行为+交付=动产物权变动
有效债权行为+交付=重要交通工具物权变动+登记>第三人
打字真辛苦~这些问题以后可以看一下物权变动的理论书籍
8. 《物权法》的调整范围包括哪些
第二条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
本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解释」本条是关于物权法调整范围的规定。
本条第一款规定了物权法规范的社会关系,也就是物权法的调整范围。物的归属是指物的所有人是谁,确定物的归属即是确定在民事上财产权属于谁,这是对物进行利用的前提。物权法调整物的归属关系,就要确定物的归属原则,这是物权法的重要内容。所有权人对其所有物无论自己使用还是交他人使用,都是对物的利用。
物的利用是对物拥有所有权的目的所在。物权法调整因物的利用而产生的相互关系,要确定对物进行利用的规则,这也是物权法的重要内容。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都适用物权法。需要明确的是,物权法并不一般性地调整所有的物的归属和利用的关系,物权法只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财产关系,也就是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民事关系”。
按照法律部门的划分,物权法属于民法,调整横向的社会关系;经济社会管理活动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纵向关系,也涉及财产的归属和利用问题,但此类关系主要是由行政法、经济法调整,不属于物权法调整的范围。 把物业管理师加入收藏夹!
物权法规范的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不动产是指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土地定着物;动产是指不动产以外的物,比如汽车、电视机。
不动产和动产是物权法上对物的分类,之所以进行这样的分类,主要是便于根据不动产和动产各自的特点分别予以规范。物权法上的物通常讲是有体物或者有形物,指物理上的物,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电等。所谓“有体物”或者“有形物”主要是与精神产品相对而言的,著作、商标、专利等是精神产品,是无体物或者无形物,精神产品不是物权法规范的对象,主要由专门法律如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调整。
大千世界万事万物,并非所有的有体物或者有形物都是物权法规范的对象,能够作为物权法规范对象的还必须是人力所能控制并有利用价值的物,人力无法控制且无法利用的物不是物权法规范的对象。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原来无法控制且无法利用的物也可以控制和利用了,也就纳入了物权法的调整范围,物权法规范的物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精神产品不属于物权法的调整范围,但在有些情况下,物权法也涉及这些精神产品。这主要是指,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可以作为担保物权的标的。物权法第二百二十三条规定,可以转让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可以出质作为权利质权。
在这种情况下,权利也成为了物权的客体。因此,本条第二款中规定,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规定。
物权是一种财产权,是权利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一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由于物权是直接支配物的权利,因而物权又称为“绝对权”;物权的权利人享有物权,任何其他人都不得非法干预,物权的义务人是物权的权利人以外的任何其他的人,因此物权又称为“对世权”。
在权利性质上,物权与债权不同。债权的权利义务限于当事人之间,如合同的权利义务限于订立合同的各方当事人。债权是债权人要求债务人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权利,不能要求与其债权债务关系无关的人作为或者不作为。正因为如此,债权被称为“对人权”、“相对权”。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所有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自己的物享有全面支配的权利。用益物权是指依法对他人的物享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比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担保物权是指为了确保债务履行而设立的物权,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依法有权就担保物的价值优先受偿,比如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
此外,还有两个有关的问题需要说明:
1。“物权”与“财产权”、“财产所有权”的联系与区别。本法的名称是“物权法”。有人认为“物权”不容易懂,“财产权”容易懂,建议法名改为“财产权法”,或者改为“财产所有权法”。这里要说明的是,财产权比物权内涵广,不仅包括物权,还包括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
债权主要是由合同法规范的,知识产权主要是由商标法、专利法和著作权法规范的,继承权主要是由继承法规范的。同时,“财产所有权”一词仅从所有权方面讲又比“物权”内涵窄,物权不仅包括所有权,还包括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后两种权利也是相对独立的物权。因此,本法的名称不宜称作“财产权法”或者“财产所有权法”,还是采用“物权法”比较准确。
2。关于物权主体。本条第三款和第一条将物权的主体表述为“权利人”。对于如何表述物权的主体,在立法过程中有不同意见,有的建议规定为“自然人、法人”;有的建议规定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有的建议规定为“国家、集体和私人”;有的建议规定为“国家、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9. 虚拟物品,如游戏装备等,属于物权法所调整的物吗
您好。虚拟物品不是民法意义上的物,不受物权法保护。玩家对网络游戏中回物品的支配权主要看双方合答同约定及网游服务条款。如果网游服务条款中没有规定,您可以据此向法院起诉,要求取消绑定允许自由交易。四二三律师团队为您做答,满意请按赞。
10. 占有脱离物的物权变动可以对抗善意取得第三人的例外情形有哪些
不适用善意取得的情况很多啊,比如说下列动产均不适用善意取得: (1) 盗窃的赃物; (2) 拾得物、漂回流物、失散的饲养动答物; (3) 埋藏物、隐藏物; (4) 有产权登记对抗效力的动产,如汽车。此外,与不动产分离之前的不动产出产物、非以无记名有价证劵表示的债权、法律禁止流通的物品、依法被查封的财产均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遗失物和盗赃物等原则上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但第三人从出卖同类物品的公共市场买得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