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房产证的面积是49.43平米,而土地证使用权面积和独用面积是空着的,只有分摊面积2.35是怎么回事
你住的一定是小区抄内的商品袭房,而且楼层较高,住户较多,所以在办理土地分割登记时土地证上的面积较小。《物权法》第九十三条规定“不动产或者动产可以由两个以上单位、个人共有。共有包括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第九十四条规定“按份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按照其份额享有所有权”。多层住宅的各业主对本栋楼所占用的土地使用权属于按份共有的用益物权,土地使用权证上的使用权面积、其中分摊面积即指本土地使用权属按份共有所分摊的土地使用权(依本业主房产建筑面积占整栋楼建筑面积的比例计算)。举个例子:一栋房子占地200平方米,5层楼一个单元共10户,建筑面积均为100平方米,那么一户分摊土地面积按份共有土地使用权即分摊面积为20平方米。独用面积是指土地使用权人单独使用的土地使用权面积。如果本宗地属按份共有的土地使用权,就没有独用使用权面积。《物权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按份共有人可以转让其享有的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份额。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的权利。”
2. 房地产权证上的独用面积是指
独用面积是指土地使用权人单独使用的土地使用权面积。而不是按份共有的面积。
不清楚可以追问。
3. 土地证上有使用权面积,其中包括独用面积和分摊面积.请问容积率应该是乘以哪个面积
独用面积也有独用建筑面积,分摊面积也有分摊建筑面积
因此土地使用权面积=独用土地面积+分摊土地面积
建筑面积=独用建筑面积+分摊建筑面积
容积率=建筑面积÷土地使用权面积
4. 独用土地面积是什么意思
《国有土地使用证》上登记内容正常,至于面积,应该是正常的。
土地面积的类型有这么几种:使用权面积:就是证载面积,也是你真实使用的面积。独用面积:独自使用的面积,如一家工厂用地,如果没有第二人或单位与之共同使用的情况下,那证载面积就是他的独用面积。分摊面积:一宗地如果有两个(含两个)以上使用者,那么就要根据情况进行分摊,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分摊面积,而不再体现独用面积。
土地面积的分摊方式有三种:
1、按照建筑物面积进行分摊。某部分分摊的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该部分的建筑物面积/建筑物总面积);
2、按照房地价值进行分摊。某部分分摊的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该部分的房地价值/房地总价值);
3、按照土地价值进行分摊。某部分分摊的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 [(该部分的房地价值-该部分的建筑物价值)/(房地总价值-建筑物总价值)]。
一般为了简化计算,都是根据第一种方式分摊的。
很多人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自家房屋的土地使用证上的使用权面积与分摊面积一致,那么土地的分摊面积和使用权面积是否是同一个概念呢?土地分摊面积如何计算?
土地分摊面积和使用面积是否一样?
答案是否定的。土地使用证上之所以出现两者数值重复的情况是因为独用面积为零,土地使用面积=独用面积+分摊面积。土地分摊面积是按房产的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来计算出来的,与土地使用的面积不是同一个概念。
土地分摊面积如何计算?
1、 分摊方法有面积分摊法,地份分摊法,楼价分摊法三种,其中以面积分摊法比较常用。
2、 面积分摊法遵循的原则为公正公平,合理分摊;区别对待,分开分摊;谁使用谁分摊和尊重历史尊重现实。
3、 面积分摊公式为:分摊建筑占地面积=权利人建筑面积×本幢建筑占地面积/本幢建筑面积;分摊公用面积=权利人建筑面积×(宗地面积-总建筑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权利人分摊土地面积=分摊建筑面积+公摊共用面积。
5. 使用权面积写的共用,然后其中独用面积和分摊面积都没写
如果是土地证上的,那就是土地使用面积,由于土地面积是由整栋楼分摊的,因此都是共用的,不存在独用和分摊的问题,独用和分摊只涉及在建筑面积上。
6. 土地使用权面积和共有使用权面积是什么意思
土地使用权面积是你的房子所支撑的土地,也是使用权完全属于你的土地面积.
共有使用权面积是由小区业主集体共同使用的,你作为该集体中的一员,也有权共同使用.
7. 国有土地使用证使用权面积 分摊面积 独用面积问题
《国有土地使用证》上登记内容正常,至于面积,应该是正常的。
土地面积的类型有这么几种:使用权面积:就是证载面积,也是你真实使用的面积。独用面积:独自使用的面积,如一家工厂用地,如果没有第二人或单位与之共同使用的情况下,那证载面积就是他的独用面积。分摊面积:一宗地如果有两个(含两个)以上使用者,那么就要根据情况进行分摊,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分摊面积,而不再体现独用面积。
土地面积的分摊方式有三种:
1、按照建筑物面积进行分摊。某部分分摊的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该部分的建筑物面积/建筑物总面积);
2、按照房地价值进行分摊。某部分分摊的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该部分的房地价值/房地总价值);
3、按照土地价值进行分摊。某部分分摊的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 [(该部分的房地价值-该部分的建筑物价值)/(房地总价值-建筑物总价值)]。
一般为了简化计算,都是根据第一种方式分摊的。
8. 土地证使用权面积、独用面积、分摊面积
土来地使用权面积是自指房屋所占土地面积。计算公式为:分摊土地使用权面积=房屋建筑面积/楼房总建筑面积×楼房占地面积。
房型图所标示的尺寸一般是轴线(中间线)的尺寸,可以计算出房屋面积,而建筑面积是由独用面积加公用面积组成,公用面积需要由政府认可的房地产测绘所出具<房屋土地测绘技术报告书>,房地产测绘所把公用面积核算成分摊系数,建筑面积=独用面积X分摊系数。
公摊面积是指楼梯、走廊、地下室等均摊的、具有共同产权的这类地方,不属于你自己的,是属于户主管委会的。按总面积除以户数得出。
9. 使用权面积,独用面积,分摊面积各具体代表什么意思
使用权面积:就是证载面积,也是你真实使用的面积。
独用权面积:独自使用的面积,如一家工厂用地,如果没有第二人或单位与之共同使用的情况下,那证载面积就是他的独用面积。
分摊面积:一宗地如果有两个(含两个)以上使用者,那么就要根据情况进行分摊,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分摊面积,而不再体现独用面积。
土地面积的分摊方式有三种:
1、按照建筑物面积进行分摊。某部分分摊的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该部分的建筑物面积/建筑物总面积);
2、按照房地价值进行分摊。某部分分摊的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该部分的房地价值/房地总价值);
3、按照土地价值进行分摊。某部分分摊的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 [(该部分的房地价值-该部分的建筑物价值)/(房地总价值-建筑物总价值)]。
一般为了简化计算,都是根据第一种方式分摊的。
(9)土地使用权面积与独用面积扩展阅读:
土地使用是有期限的,土地使用权的期限:
1990年出台的《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出让、转让、抵押等为主要方式的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不同用途的土地使用权设置了一定的使用期限。
土地的使用期限是土地使用权的重要内容,《不动产权证书》就应该记载土地使用权的使用期限。证书上的“使用期限”指的是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的使用期限,不是指房屋所有权的期限,房屋所有权不存在使用期限的问题。
同时,在证书上设置“使用期限”,能够让权利人清楚了解土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等权利的起止日期,便于保障转让、抵押等交易安全;也能够方便权利人在权利到期时及时办理续期,保障合法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