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加坡有什么ICO新政策
新加坡有许多ICO服务公司,提供各种一站式服务。例如思一独角兽setting it unicorn评价挺好的。
❷ 新加坡的历史简介
新加坡历史可追溯至3世纪,当时已有土著居住,其最早文献记载源自3世纪东吴将领康泰所著的《吴时外国传》,据新加坡学者许云樵考证,蒲罗中是马来语“Pulau Ujong“之对音。
“蒲罗中”是新加坡岛最古老的名称,意为“马来半岛末端的岛屿”。新加坡古称淡马锡。8世纪属室利佛逝王朝。18~19世纪是马来柔佛王国的一部分。
1819年,英国人史丹福·莱佛士抵达新加坡,与柔佛苏丹订约,开始在新设立贸易站。182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成为英在远东的转口贸易商埠和在东南亚的主要军事基地。
1942年被日本占领。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恢复殖民统治,次年划为直属殖民地。1959年,新加坡实现自治,成为自治邦。
1963年9月16日与马来亚、沙巴、沙捞越共同组成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8月9日脱离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共和国。
(2)新加坡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概况扩展阅读:
新加坡在建国后寻求国际承认,于1965年9月21日加入联合国。同年10月新加坡加入英联邦。1967年新加坡也协立东盟。
作为一个蕞尔小国,世界对于新加坡是否能继续存在表示疑问,除了主权纠纷,其他重要的问题包括住宅短缺,缺乏土地与天然资源。失业率当时高达12%。
新加坡为了求存求活,开始一连串的措施来发展工业及经济。于1961年设立的经济发展局致力于实行国家经济发展方针,重视制造业,裕廊工业区正式成立。
并在加冷、大巴窑等地建立轻工业基地。为了吸引外资,政府决定给予外国企业优惠。同年,经济发展局重组,裕廊镇管理局以及新加坡发展银行也在该年成立。
工业化之迅速使得新加坡的制造业在十年内成为世界主要电子产品出口国。虽然新加坡的国内政治上的自由空间逐渐被压制,经济上却取得高速发展。
很快成为东南亚重要的金融和转口贸易中心,成为当时的“亚洲四小龙”之一。与此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住房、教育、交通等问题都得到解决。
吴作栋在1990年11月接替从1959年开始执政的李光耀,成为新加坡第二位总理。新加坡在1993年举行第一次民选总统选举,王鼎昌出任第一任民选总统。
纳丹于1999年出任新加坡第二任民选总统。2011年8月总统选举成绩揭晓,陈庆炎仅以0.34%(7269票)微差的优势领先陈清木和另外两位候选人,当选为第三任新加坡民选总统。
❸ 新加坡国家概况
人民
当莱佛士于1819年乘船进入新加坡河之时,发现岸边有一个约150人的小村落。在英国把新加坡变成一个繁荣的自由港过程中,来自中国、印度、马来半岛和印尼群岛的移民纷纷涌入。
至2009年6月为止,现有居民,包括新加坡公民与永久居民,估计约343万7300人。加上居住一年或以上的外国人,总人口约493万5200。2003年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004人。
华人占新加坡总人口的76.2%。第二大的族群是马来人,占13.8%。印度族占8.3%。在华人族群中,福建、潮洲、广东和客家,是新加坡四大方言。
土地
新加坡位于赤道以北约137公里处,介于北纬1度9分与1度29分、东经103度36分与104度25分之间。柔佛海峡把新加坡和马来半岛隔开,而隔着新加坡海峡便是印尼诸岛了。
新加坡地处热带,常年气温变化不大,雨量充足,空气湿度高。每日平均气温是摄氏26.7度,每日平均相对湿度是84.3%。
新加坡一年到头都有雨水,不过每年的11月到一翌年的正月雨水最多。相对来说,比较干燥是在6月到8月。
政府与政治
新加坡是一个实行议会制政府的共和国。国家机构--行政、立法和司法都由成文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
总理领导的内阁被赋予政府行政权。总统从国会议员当中任命总理和内阁部长。
生活水平
新加坡人享有很高的生活水平。2009年,年龄15岁以上的人口中,劳动力占了64.2%。人均本土国民生产总值达S$46,023。
大约84%的人口居住在公共组屋。医生与人口的比例是1对715。移动电话拥有率是每1000人中有931人。91%的家庭拥有家用电脑,而每1000人中有898人上网。
❹ 新加坡知识产权局有着怎样的专利制度
了解新加坡知识产权局,先对的有关法律做下介绍,新加坡一直被公认为东南亚国专家中知识产权制度发属展最为完善的国家;新加坡《专利法》只保护发明创造,不保护实用新型,对于外观设计也是另设专门法进行保护。因此新加坡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是不存在的,一般都是发明专利申请和外观专利申请。
但是想要获得成功申请专利需要满足三个条件,这三个特性与中国的专利三性基本上也是保持一致的,第一个第新颖性,不能在任何地方以任何形式被公开;第二个是创造性,应构成对现有产品或工艺的改进,需具有非显而易见性;最后一个是新加坡知识产权局规定的工业实用性,能够被制造或应用于工业。
新加坡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一般可以通过个人申请或者是代理机构申请的方式,个人申请的话可以直接通过知识新加坡知识产权局申请 办理,不过前提条件是申请人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对于申请工作空白的专利人则建议通过代理机构申请的方式。最后注意专利代理申请申请时需要看代理机构的资质。
❺ 新加坡经济概况
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匮乏。
2.经济简史
新国坡国土小, 人口少, 资源缺乏, 国内市场有限。但是其地处马来半岛南端, 马六 甲海峡南口, 地理位置优越。因此, 从英属殖民地时代起, 新加坡就成为一个国际都市, 起着中转贸易和邻近地区商业中心的作用, 并从此不断繁荣发展,1965年新加坡 脱离马来西亚联邦, 在李光耀总理强有力的统治下, 开始推行一系列针对本国现状的经济发展战略,新加坡从实际出发, 实行全方位开放, 努力把本国经济融合在世界经 济之中, 积极参加国际分工, 充分利用外国资源、市场、技术和资金以发展本国经济。
新加坡政府从1961年起根据不同时期国内国际情况,制定了各阶段的五年发展目标,从而使新加坡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各阶段情况如下:
第一阶段(1961-1965):为了改变过去单一依赖转口贸易的状况, 并解决殖民统治留下 的严重失业问题, 着手发展进口替代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当时新加坡人口为180万人, 失业的就有20万人,经过5年的努力, 创造了1.7万个就业机会。
第二阶段(1966-1975):这是奠定基础的十年。为了进一步使依靠转口贸易为主的经济结构向多元化经济转变, 着力发展制造业, 引进电子产品, 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十年中使制造业的产值从4.3亿新元增加到35亿新元, 每年递增26%;同时期, 基础设施 建设展开,机场、港口、道路相继建成或得到改善, 公共住宅开始大规模兴建,此阶段基本解决了失业问题, 同时基本具备吸引外资的条件, 外国投资设厂开始增加。
第三阶段(1976-1980):此阶段是经济起飞阶段。大力引进技术密集型产业, 以电子行 业为先导, 开始大量生产电脑,提倡科研与经济结合, 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制造业继续发展, 其就业人数由21万增加到36万,同时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使软、硬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为大规模引进外资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四阶段(1981-1985):着力引进高新技术, 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 增强 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第五阶段(1986-):扩大引进高新技术、鼓励跨国公司与本地中小企业挂钩。为了引进投资、技术和专业管理人员, 将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由原来的33%减为10%, 同时鼓励外 国人在新加坡办学校、医院, 便于他们长期居住。
3.经济概况
传统经济以商业为主,包括转口贸易、加工出口、航运等。独立后,坚持自由经济政策,加紧发展资本密集、高增值的新兴工业,政府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向是:以服务业为发展中心,加速经济国际化、自由化高科技化。为进一步发展经济,近年来,大力推行“区域化经济策略”,加速向海外投资,积极开展在国外的经济活动。
4.行业概况
(1).农业概况
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到1%。主要有园艺种植、家禽饲养、水产和蔬菜种植,农业拥有可耕地面积5900公顷, 占国土面积的9.5%。粮食全部靠进口, 80%的蔬菜从马来西亚、中国、印尼和澳大利亚进口。农业中保存高产值出口性农产品的生产,如种植热带兰花、饲养观赏用的热带鱼,种植一些传统的热带经济作物等。
(2).工业概况
自从1965年从马来联邦脱离后, 工业化推动了新加坡的经济转型。主要有制造业, 包 括炼油、石化、修造船、电子电器、纺织、交通设备等部门。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电子工业是增长最快的部门, 但面临着其他亚洲国家的竞争。政府正致力于提高生产率, 以在低成本、高技术领域保持竞争优势。
(3).服务业概况
新加坡服务业发达, 随着东南亚经济的发展, 还将进一步增长。金融业是最大的服务 业部门, 在过去几年里增长很快。旅游业发达, 是外汇主要来源之一,1995年来新的旅游者近714万人。主要来自日本、印尼、马来西亚、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5.主要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1996年):1326亿新元(约合941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996年):7.0%
汇率(1998年5月1日):1美元=1.5835新加坡元
通货膨胀率(1996年):1.4%
失业率(1996年):2%
当今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12月31日晚发表新年献词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新加坡经济目前已陷入衰退,2008年增长率仅为1.5%,低于政府预期的2.5%,而2009年新加坡经济仍有可能进一步下滑。
李显龙说,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相比,此次金融危机是全球性的,因此在应对上将更加困难。作为一个小型的开放经济体,新加坡此次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出口、旅游及更广泛的经济领域都受到了影响。
他指出,2009年的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很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事情不会在一夜之间就发生转变。新加坡人必须为艰辛的2009年,特别是前半年做好准备。更多公司将被迫缩小规模,未来几个月将可能出现更多裁员。
李显龙说,经济衰退并不意味着没有机遇。在金融风暴中,新加坡必须继续寻求新的增长机会,确保新加坡能在经济衰退结束后更加强大。新加坡政府已对此次经济风暴迅速作出了反应,目前的工作重点是就业问题,要使人们保住自己的工作,并通过再培训,帮助已失业的人重新找到工作。
他最后表示,仅有政府的帮助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发挥自己的作用。他呼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应对此次经济危机。
此次来势凶猛的金融风暴使新加坡2008年以来不得不连续4次调低了2008及2009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其中2009年的经济增长预期被降至负增长1%至增长2%之间
❻ 新加坡概况
新加坡共和国为一城市岛国,位于马来半岛南面,由新加坡岛及其附近小岛组成,地当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北与马来半岛隔1.2千米宽的柔佛海峡,有长堤相连,可通行汽车和火车,总面积为647.5平方公里。
居民中华人占77%,马来人14%,印度人7.6%,其他民族1.4%。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马来语为国语,英语为行政用语。根据新加坡1995年的家庭人口普查,年龄10岁以上表明有宗教信仰的新加坡居民占总人口的85.5%,主要信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及印度教。
经济以转口贸易、金融、航运业为主,还有石油提炼、石油化学、建筑、造船、纺织、橡胶、食品罐头等工业。旅游业也很发达。财政主要靠转口贸易维持。转口石油、橡胶、锡、纺织品、植物油等,进口粮食、食品及生活用品。
交通发达,行政中枢新加坡(市),是东南亚最大海港,附近国家所产的锡、橡胶、石油等大多经此转运,也是联系亚、欧、大洋洲的重要国际航空中心。有造船、橡胶、食品等工业。
重要节日:国庆日8月9日。斤盖伊节,农历年的岁末。
与我国建交日:1990年10月3日。
货币:新加坡元。
时差:比格林尼治时间早8 小时;与北京同一时区。
国花:兰花(卓锦、万代兰)。
国徽格言:前进吧,新加坡。
国名释义:马来语意为“狮子城”。古称单马锡,意为“湖泊、海城”。
民俗:有公历、中国农历、印历和马来历多种历法,依各种历法有禁食节、大宝森节等多种节日。
(6)新加坡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概况扩展阅读
历史沿革
新加坡历史可追溯至3世纪,当时已有土著居住,其最早文献记载源自3世纪东吴将领康泰所著的《吴时外国传》,据新加坡学者许云樵考证,蒲罗中是马来语“Pulau Ujong“之对音。”
1320年,元朝派人到一个叫“龙牙门”的地方寻找大象,这或许指的是吉宝海港。
1819年,英国不列颠东印度公司雇员斯坦福·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并开始管辖该地区。
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最初隶属于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管辖。
1870年代前后,当地橡胶种植业发展蓬勃,新加坡也成为全球主要的橡胶出口及加工基地。
1941年12月,英国完全低估了日军的战斗力,直到日本出其不意地攻击新加坡。她是大英帝国皇冠上的一枚小宝石。作为英国在东南亚的政治经济中心,日本必须拿下新加坡才能彻底把英国人赶走。
1945年9月,英军回到了新加坡,1946年3月军事管制结束后,海峡殖民地就解散。
1955年,新加坡举行选举,马绍尔成为新加坡第一位首席部长,由他所领导的劳工阵线,同巫统和马华工会组成联合政府。由于争取完全自治谈判破裂,马绍尔于1956年6月6日辞职。
新马曾在1963年成功合并,但在两年后分家。1961年5月,马来亚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公布了想把新加坡、马来亚、文莱、砂拉越和北婆罗洲联合起来组成马来西亚的建国方案。
新马合并后,新加坡开始和中央政府发生矛盾,对治国方针也有不同的看法。两地政府第一次发生公开的矛盾是在1963年12月。
两地在政治上也有冲突,1963年,由巫统、马华和国大党组成的联盟党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参加了新加坡州选举。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成为一个有主权、民主和独立的国家。
新加坡在建国后寻求国际承认,于1965年9月21日加入联合国。
吴作栋在1990年11月接替从1959年开始执政的李光耀,成为新加坡第二位总理。
❼ 新加坡的文化产业有哪些
新加坡主要文化产业概况
(一)演出展览业
在过去的 10 年里,新加坡的艺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00 年政府《文艺复兴城市报告》提出将新加坡建设成世界级文化城市,决定在未来 5 年内增拨 5000 万新币,使艺术团体和公司有更多的资源发展艺术精品,提高艺术专业水平。 1993 年与表演艺术有关的演出总数为 1915 场, 2003 年增加到 4654 场,增长 143 %。售票演出由 1993 年的 1609 场增加到 2003 年的 2437 场,增长 52 %。视觉艺术展览由 1993 年的 150 起增加到 2003 年的 537 起,增长 258 %,累计展览天数由 1441 天增加到 11380 天。据 2003 年统计,新加坡共有 247 个艺术团体、 302 个艺术公司。
(二)媒体业
新加坡政府希望把新加坡发展成为亚太地区主要媒体中心之一,在媒体发展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近几年,新加坡在媒体发展方面采取了几个重大的措施,进一步推动媒体业的发展。 1995 年引进付费电视。 2000 年,政府通过政策允许两大媒体集团———新加坡报业控股和新传媒集团互相进入对方的业务领域,同时进军互联网业务,新加坡媒体开始进入全面竞争阶段。在此之前,新加坡报业和广播电视业分别由新加坡报业控股和新传媒集团控制。 2002 年,新加坡政府推出“媒体 21 ”计划,进入全面打造世界媒体城阶段。 2003 年 7 月,新加坡政府在“媒体 21 ”论坛上宣布将在未来 5 年内投资 1 亿新元,致力于出口新加坡制造的媒体产品,培养高素质媒体人才,发展数字媒体及扩展海外市场。 2004 年 7 月,新加坡争取到美国卢卡斯电影公司 (LUCASFILM) 在新加坡成立数码动画工作室。这将推动新加坡媒体业的发展,为新加坡创意人才走向国际舞台提供新的平台,有助于新加坡从信息经济转型为创新经济。
从 1990 年至 2000 年,新加坡媒体业年增长率为 7.7 %。新加坡政府计划媒体业产值到 2012 年能够占到 GDP 的 3 %,从业人员增加到 5 万人。
电视广播方面:新加坡拥有 2 家免费电视公司,提供 7 个电视频道; 5 个免费广播电台,提供 18 个电台频道。免费广播机构包括:新传媒电视私人有限公司、新加坡报业控股报业传讯、新传媒广播、新加坡联盟传讯私人有限公司、新加坡武装部队电台、国家艺术理事会、英国广播公司世界服务 (BBC WORLD) 。在新加坡经营的国际卫星广播公司有 AXN 、 BBC 、 CNBC 亚洲、亚洲探索频道、 ESPN 体育台、 HBO 亚洲电影、亚洲 MTV 和迪斯尼国际电视。付费电视由新加坡星和电视电缆公司独家经营。截止到 2003 年,新加坡付费电视用户为 38 万户。
报纸方面:新加坡有 10 份日报,其中英文报纸 5 份,华文报 3 份及马来文报纸《每日新闻》和淡米尔文报纸《淡米尔日报》。 10 份报纸中除《今日报》是由新传媒报业出版,其他报纸都属于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 2002 年日报发行量 153 万份,英文报发行量最大约 103 万份,华文报约 43 万份,马来文报约 6 万份、淡米尔文报约 1 万份。
电影方面: 1998 年新加坡电影委员会成立,以种子基金扶持新加坡电影业发展,培养新加坡在电影制作、生产方面的人才。新加坡的电影主要靠进口。 2000 年至 2002 年,新加坡每年进口的影片数量分别为 950 部、 832 部和 928 部。新加坡本地制作的电影数量极少, 1995 年新加坡本地仅生产出 l 部影片, 2002 年生产 5 部电影,根本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本地影片制作成本不高,最高达 250 万美元,最低的一部只有 3 万美元。本地最卖座的影片是新加坡导演梁志强执导的《小孩不笨》。该片制作成本只有 100 万新元,票房达 380 万新元。目前新加坡共有 5 个主要院线,共 147 家电影院,可容纳 3.8 万人。 2003 年电影观众上座率达 1460 万人次。
(三)艺术培训
新加坡政府认为创意产业将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使新加坡在未来经济中更具竞争力,新加坡政府认为有必要培养具有技术技能和创新思维的人才。 2002 年,初级学院 ( 相当于我国的高中 ) 和初中教育审查委员会建议政府有必要建立体育、数学、科学和艺术专科学校。随后,“再造新加坡委员会”也建议政府设立中等教育水平的艺术学校。
目前,新加坡高等教育中设有艺术及与艺术有关的课程。新加坡国立大学设有杨秀桃音乐学院并设置戏剧、建筑和工业设计等学位课程;南洋理工大学设有大众传媒学位课程。此外,一些理工学院和艺术学院也设有与艺术、设计和媒体有关的文凭课程。私立的南洋艺术学院和拉萨尔——新航艺术学院也设有与艺术有关的课程。对比高等教育,中等教育似乎并没有为那些早期对艺术感兴趣或显露艺术天分的孩子提供进一步发展的途径。对艺术感兴趣的孩子可以在初中和高中阶段选择学习艺术课程并作为会考科目,但大多数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艺术与音乐精选课程”也仅限于特选中学和几所初级学院。因此,一些有天分的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发展受到影响。
❽ 新加坡知识产权保护的司法制度
每个国家都查不到那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