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债权的发生实行任意主义,物权的发生实行法定主义
意思就是债权的确立只要双方当事人有那个意思表示就可以了,但是物权则必须要经过法定的方式才有效。比如借钱你口头上说就可以了,但是你去买房子的话则要登记
⑵ 物权法定原则
物权法定原则亦称物权法定主义,是指物权的种类与内容只能由法律来规定,不允许当事人自由创设。
物权法定主义最早起源于罗马法。在罗马法中,承认所有权、地上权、永佃权、役权、质权等具有物权属性。
物权法定原则包括以下内容:
1、物权的种类法定,当事人不得随意创设,学说称为“类型强制”。
2、物权的内容法定,禁止当事人创设与物权法定内容相悖的物权,学说称为“类型固定”。
3、物权的效力法定,当事人不得协议变更。
4、物权的公示方式法定,当事人不得随意确定。
(2)物权采取法定主义扩展阅读
物权法定主要内容
至于物权的取得方法、变动方法、效力、保护方法等,不属于物权法定原则的内容,它们本身是可以通过协商约定的。而所谓物权的种类,其实就表现在物权的名称上,当事人创设法律没有规定的物权种类。
其实就是自主创造一个新的物权名称,比如我国法律目前没有典权的规定,而当事人通过约定设典,一方当事人通过约定取得“典权”,此即创设物权种类,其方式是通过创设新的物权名称而创设物权种类。所谓物权的内容,即物权的权能。
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每一项物权在此方面的内容都是法律直接规定的,当事人不得自由创设或改变,如买卖合同中当事人约定买受人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但该所有权不包含处分权。
此即创设物权的内容,又如当事人通过抵押合同约定抵押权人享有抵押物的占有权和收益权,而依法律规定抵押权人并不享有这些权利内容。
此外,物权法定之“法”当以民商事法律为限,不包括其他法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物权法定
⑶ 物权法定主义包括哪些内容
主要内容抄
至于物权的取得方法、变动方法、效力、保护方法等,不属于物权法定原则的内容,它们本身是可以通过协商约定的。而所谓物权的种类,其实就表现在物权的名称上,当事人创设法律没有规定的物权种类,其实就是自主创造一个新的物权名称,比如我国法律目前没有典权的规定,而当事人通过约定设典,一方当事人通过约定取得“典权”,此即创设物权种类,其方式是通过创设新的物权名称而创设物权种类。所谓物权的内容,即物权的权能,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每一项物权在此方面的内容都是法律直接规定的,当事人不得自由创设或改变,如买卖合同中当事人约定买受人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但该所有权不包含处分权,此即创设物权的内容,又如当事人通过抵押合同约定抵押权人享有抵押物的占有权和收益权,而依法律规定抵押权人并不享有这些权利内容。
此外,物权法定之“法”当以民商事法律为限,不包括其他法律。
⑷ 物权法定主义的内涵是什么样
根据我以往学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物权的内容法定:物权的内容必回须法定,合同双方当事人答不得约定物权的法定内容之外的内容,也不得增设法定内容之外的内容。物权的法定内容法律仅设定了四种(使用、收益、处分、占有)。
物权的类型法定:物权没有约定的类型,不能约订担保物权,只能具体言明是抵押权或是质权等物权,具体分为:所有权(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建筑用地使用权)、他物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
物权的效力是法定:每个物权的设定的效力必须是法定的,法律规定有的物权是以合同订立为效力之时,如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有的物权是以交付作为效力成就之时,如质权设立。
物权的公示方式是法定:法律明确规定物权的公示方式,一、交付公示成立,如所有权的转移。二、登记公示成立,建筑用地抵押权的公示必须以登记作为公示方式。
⑸ 物权法定原则包括哪些
《物权法》第5条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此即物权法定原回则。由于物权是支配权具有,排他答效力、优先效力和追及效力,为了维护交易安全,故适用法定原则。狭义的物权法的原则包括种类法定与内容法定。广义的物权法定原则还包括效力法定与公示方法法定。我国采用广义的物权法定原则。
1、种类法定。
又称“类型强制”,指哪些权利属于物权,只能由《物权法》或其他法律作出规定。违反物权法定创设的所谓“物权”,不具有物权的效力。比如:地方人大不得通过立法承认“居住权”为用益物权;法院不得在判决中承认“让与
⑹ 物权法定主义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物权的类型由法律规定,不能由当事人自由创设。
⑺ 物权法定主义意义是什么啊
物权法定主义包括:第一,无权必须有法律设定。所谓物权不得由当事人随版意创设。第二,物权的内权容有法律规定,而不能有当时人通过协议设定。第三,物权的效力必须有法律规定,不得由当事人随意确定。
其意义在于:物权法定原则与合同自由原则是有本质区别的。物权禁止私人意识进入,而合同则大力鼓励私人意识进入。
⑻ 试述物权法定原则
所谓物权法定原则,亦称物权法定主义,是指物权的种类与内容只能由法律来规定,不允许当事人自由创设。
物权法定原则的具体内容如下:
1、物权的种类法定,当事人不得随意创设,学说称为“类型强制”(Typenzwang)。
根据物权法定主义,当事人设定的物权必须符合现行法律的明确规定,即“只允许当事人按照法律规定的物权秩序确定他们之间的关系”。如果法律无明文规定物权种类时,则不能解释为法律允许当事人自由设定,只可解释为法律禁止当事人创设此种物权,例如,设定不移转占有的动产质权;约定 物权法定原则租赁权为用益性质的他物权等,都因缺乏法律依据,违反了物权种类法定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
2、物权的内容法定,禁止当事人创设与物权法定内容相悖的物权,学说称为“类型固定”(Typenfixierung)。
当事人不得逾越法律规定的物权内容的界限,改变法律明文规定的物权内容,如约定永久性地限制所有人对其所有物的处分权,亦即取消所有权中的处分权能。由于所有权是所有人对其所有物于法令限制范围内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无论设定用益物权还是担保物权,都不能对物权人处分权设定永久的期限限制,否则将使所有权有名无实。 3、物权的效力法定,当事人不得协议变更。
物权的效力是指法律赋予物权的强制性作用力,是合法行为发生物权法上效果的保障力。物权为绝对权、对世权,具有对抗一般人的效力,关涉国家、社会和第三人的利益,影响物权的流转和交易安全。因此物权具有的排他、优先及追及效力,都应当由法律明确规定,不容当事人通过协议随意改变。例如,根据中国《担保法》的规定,抵押权人有权就抵押物优先受偿,如果当事人通过协议设定不具有优先受偿性的抵押权,这种约定应归于无效。
4、物权的公示方式法定,当事人不得随意确定。
关于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世界各国的通例为:动产公示以交付(占有)为原则,以登记为例外;不动产均以登记为公示方法。法律对物权变动时的公示方式均有明确规定,非以法定方式予以公示,物权的变动或者无效,或者不得对抗第三人,当事人不得协商不经公示的所有权转移。例如,当事人在房屋买卖合同中,约定房屋不通过登记而发生所有权的转移,这一约定,因为违反了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要件而无效。如果该房屋在未交付前又出卖给第三人,并且第三人已经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则第三人取得房屋所有权。
⑼ 为什么物权采取法定主义,而合同不采取法定主义
所谓物权,主要内容是物的所有权,这种情况下,如果采取合同的非法定内主义,后果是很难想象的,容有关所有权等事项肯定会混乱不堪。
与之比较的合同:可以先看看法律的规定,我国合同法第二条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这就是说,合同首先是协议,它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协议。主要体现的是当事人之间的自由意志,这也正好是民法原则中契约自由的体现。
当然,也并不说,物权绝对的法定,合同就绝对的非法定,比如我国合同法就有法定的部分。这种形式在大陆法系的其他国家也是很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