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收取的版权费收入入什么科目怎么结转成本
版权费哪有什么成本,直接确认收入就行了
借方:银行存款\现金
贷方: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贰』 网游公司 版权金收入如何确认 with holding tax是什么
with holding tax翻译为“持有税”
『叁』 下列属于交换交易形成的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条件的有()
abcd
(一)交换交易收入的确认条件
1.对于因交换交易所形成的商品销售收入,应当在下列条件同时满足时予以确认:
(1)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民间非营利组织;
(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在具体实务操作过程中,在确认收入实现时,除了依据上述四个条件外,还要结合商品的销售方式和采用的货款结算方式而定。如在委托收款结算方式下,在办理了收款手续时,确认收入实现;在分期收款销售方式下,在合同约定收款日确认收入实现;在预收账款销售方式下,在发出货物后确认收入实现等等。
『肆』 新收入准则下,存在合同变更情况应如何进行收入确认
新收入准则下,存在合同变更情况,先看合同变更后价格增加,范围扩大,扩大的范围和价格彼此能够匹配吗,能够匹配的话,经济实质上相当于新签署的合同,按照新签订一份合同进行会计处理,如果不能够匹配,就说明是和原来签订的合同是有关系的,那就要看原来的合同履行得怎么样了,原合同有已履行的部分和未履行的部分,已履行的部分和未履行的部分能够进行明确区分的,则终止原合同,将未履行的部分再加上变更的新增的部分,作为一份新合同进行会计处理,如果不能明确区分的,视为新增的合同是原合同的一部分,对原合同进行调整,完成进度也要重新计算。
『伍』 合同的变更收入、索赔收入、奖励收入的确认条件
收入的确认条件
企业收入的来源渠道多种多样,不同收入来源特征有所不同,其收入确认条件也往往存在差别,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等.一般而言,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即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陆』 收入确认的原则变了后是否要追溯调整
你改变收入确认原则后,想怎么调整?
还能怎么调整,以前做为入账的收入都不算了?全部需要开红字冲?
不可能嘛,最多只能调整当年的销售收入确认情况。但是符合增值税征收规定的税款还是要交的。。。。
『柒』 对于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但控制权发生转移的收入如何处理
不符合收入条件时
借:发出商品
贷:库存商品
符合收入条件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同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发出商品
『捌』 会计处理问题:双方互惠互利如何确认收入和成本
这种互惠互利的合同所规定的让利,就是非货币性交易
这个必须相互确认收入和成本。否则就是偷税漏税。
可以直接将互惠合同用来确认收入。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一条为了规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为非货币性资产。
第三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一)企业合并中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二)以权益性工具换取非货币性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第二章确认和计量
第四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一)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认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
第五条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一)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
(二)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第六条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第七条未同时满足本准则第四条规定条件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第八条企业在按照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成本的情况下,发生补价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一)支付补价的,换入资产成本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支付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二)收到补价的,换入资产成本加收到补价之和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第九条企业在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成本的情况下,发生补价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一)支付补价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二)收到补价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收到的补价并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第十条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换入多项资产的,在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时,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第三章披露
第十一条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有关的下列信息:
(一)换入、换出资产的类别。
(二)换入资产成本的确定方式。
(三)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四)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认的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