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性质的土地个人或单位能有所有权或使用权
土地的所有权只有两种,即农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土地的权属都只是使用权。
② 如果每个人有无数资源,能不能大于权
按自然资源的类别,可以分为土地、草原、森林、矿产、水、海洋、野生动植物等资源。在我国,土地等资源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公民个人只有使用权,没有完整意义上的资源所有权。一、我国的自然资源权属制度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自然资源所有权;2、自然资源使用权。二、自然资源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独占自然资源,并表现为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四种权能。自然资源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四种权能,既可以与所有权同属一人,也可以与所有权相分离。
三、国家所有权的取得1、法定取得:是指国家根据法律规定直接取得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它是我国国家自然资源所有权取得的主要方式。2、强制取得:国家可以从社会的公共利益出发,凭借其依法享有的权力,不顾所有人的意志,采用国有化、没收、征收、征用等强制手段取得自然资源的所有权。自然资源的国有化和没收是人民解放战争过程中和建国初期我国国家取得自然资源所有权的主要形式。3、天然孳息和自然添附:天然孳息是指自然资源依自然规律产生出来的新的自然资源;自然添附是指自然资源在自然条件的作用下而使自然资源产生或增加的情况。 在我国,自然资源所有权的客体是无限制的,国家可以取得任何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四、集体所有权的取得1、法定取得:是指集体组织根据法律的规定而取得自然资源的所有权。2、天然孳息:开发利用取得,自然资源可以因人类投入劳动而产生,也可以因人类投入劳动而使一种资源变为另一种资源。集体可以因开发利用自然而取得新产生的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例如,集体经济组织因建设水库,蓄积水流而取得水库水体的所有权;将集体所有的荒山植树绿化,变为森林,而取得新的森林资源的所有权。在我国,自然资源的集体所有权是有限所有权,矿产资源、野生动物资源和城市土地资源等都不能成为集体所有权的客体。五、个人所有权的取得在我国,基本上没有完整意义的自然资源个人所有权,只存在某自然资源个别部分的个人所有权。其取得方式主要是开发利用和继承,而不存在法定取得和强制取得。例如:山地不可能是个人的,个人只有承包经营的使用权,但山地上生长的树木等,可以是公民个人的。六、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取得1、确认取得。即自然资源的现实使用人依法向法律规定的国家机关申请登记,由其登记造册并核发使用权证的情况。2、授予取得。即单位和个人向法定的国家机关提出申请,国家机关依法将被申请的自然资源的使用权授予申请人的情况。3、转让取得。即单位或个人通过自然资源使用权的买卖、出租、承包等形式取得自然资源使用权的情况。在我国,自然资源使用权的转让有许多限制条件。 4、开发利用取得。即单位和个人依法通过开发利用活动取得相应自然资源的使用权。
③ 全面营改增后,政府出让、转让或收回自然资源使用权有哪些增值税优惠
一、根据《财政复部 国家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附件3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一、下列项目免征增值税
......
(三十八)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让、转让或收回自然资源使用权(不含土地使用权)。
......
六、上述增值税优惠政策除已规定期限的项目和第五条政策外,其他均在营改增试点期间执行。如果试点纳税人在纳入营改增试点之日前已经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享受了营业税税收优惠,在剩余税收优惠政策期限内,按照本规定享受有关增值税优惠。”
二、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的规定:“本通知附件规定的内容,除另有规定执行时间外,自2016年5月1日起执行。”
④ 国家的土地个人私自买卖违反什么法律
国家的土地个人私来自买卖违源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违法转让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主要是指未经批准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5%以上20%以下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5%以上20%以下罚金。
⑤ 公民个人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对吗
按自然资源的类别,可以分为土地、草原、森林、矿产、水、海洋、野生动植物等资源。在我国,土地等资源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公民个人只有使用权,没有完整意义上的资源所有权。
一、我国的自然资源权属制度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自然资源所有权;
2、自然资源使用权。
二、自然资源所有权
是指所有人依法独占自然资源,并表现为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四种权能。
自然资源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四种权能,既可以与所有权同属一人,也可以与所有权相分离。
三、国家所有权的取得
1、法定取得:是指国家根据法律规定直接取得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它是我国国家自然资源所有权取得的主要方式。
2、强制取得:国家可以从社会的公共利益出发,凭借其依法享有的权力,不顾所有人的意志,采用国有化、没收、征收、征用等强制手段取得自然资源的所有权。自然资源的国有化和没收是人民解放战争过程中和建国初期我国国家取得自然资源所有权的主要形式。
3、天然孳息和自然添附:天然孳息是指自然资源依自然规律产生出来的新的自然资源;自然添附是指自然资源在自然条件的作用下而使自然资源产生或增加的情况。
在我国,自然资源所有权的客体是无限制的,国家可以取得任何自然资源的所有权。
四、集体所有权的取得
1、法定取得:是指集体组织根据法律的规定而取得自然资源的所有权。
2、天然孳息:开发利用取得,自然资源可以因人类投入劳动而产生,也可以因人类投入劳动而使一种资源变为另一种资源。集体可以因开发利用自然而取得新产生的自然资源的所有权。
例如,集体经济组织因建设水库,蓄积水流而取得水库水体的所有权;将集体所有的荒山植树绿化,变为森林,而取得新的森林资源的所有权。
在我国,自然资源的集体所有权是有限所有权,矿产资源、野生动物资源和城市土地资源等都不能成为集体所有权的客体。
五、个人所有权的取得
在我国,基本上没有完整意义的自然资源个人所有权,只存在某自然资源个别部分的个人所有权。其取得方式主要是开发利用和继承,而不存在法定取得和强制取得。
例如:山地不可能是个人的,个人只有承包经营的使用权,但山地上生长的树木等,可以是公民个人的。
六、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取得
1、确认取得。即自然资源的现实使用人依法向法律规定的国家机关申请登记,由其登记造册并核发使用权证的情况。
2、授予取得。即单位和个人向法定的国家机关提出申请,国家机关依法将被申请的自然资源的使用权授予申请人的情况。
3、转让取得。即单位或个人通过自然资源使用权的买卖、出租、承包等形式取得自然资源使用权的情况。在我国,自然资源使用权的转让有许多限制条件。
4、开发利用取得。即单位和个人依法通过开发利用活动取得相应自然资源的使用权。
⑥ 确认自然资源所有权使用权案件的能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说可来以的都是没学精的,自对确认自然资源所有权的案件,如果这一个行政行为的决定是由国务院或者省政府下达授权的,就不能提起诉讼,因为这是国务院的行政专属权,不适用司法终局,而且复议也只能够向省政府提起复议,并且是只有一个复议,不复议也不能够提起行政诉讼,一个复议之后直接终局。如果不是国务院或者省政府下达的决定,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⑦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应该怎样理解
不矛盾,要转让国有的土地使用权,需要进行招拍挂程序,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集体的土地使用权转让也是有限制的,要召开村民小组会议、要符合规划以及土地的农业用途等等。如果不符合相关规定,那就是非法转让土地。 下面是详细的内容:
土地使用权方式决定了转让条件有所不同
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房地产项目转让时应当符合《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的转让房地产的条件。
要按照出让合同约定,已经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这是出让合同成立的必要条件,也只有出让合同成立,才允许转让;
要按照出让合同约定进行投资开发,完成一定开发规模后才允许转让。
这里又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属于房屋建设的,实际投入房屋建设工程的资金额应占全部开发投资总额的25%以上;二是属于成片开发土地的,应形成工业或其他建设用地条件,方可转让。上述两项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能转让房地产项目。这样规定,其目的在于严格限制炒买炒卖地皮,牟取暴利,以保证开发建设的顺利实施。
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应符合《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其中规定了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在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时应具备的条件。
对于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房地产项目,要转让的前提是必须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经审查除不允许转让外,对准予转让的有两种处理方式:
第一种是由受让方先补办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才能进行转让;
第二种是可以不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而转让房地产,但转让方应将转让房地产所获收益中的土地收益上缴国家或作其他处理。
对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不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
一是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转让的土地用于《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项目,即用于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项目用地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经济适用住房采取行政划拨的方式进行,因此,经济适用住房项目转让后仍用于经济适用住房的,经有批准权限的人民政府批准,也可以不补办出让手续。
二是私有住宅转让后仍用于居住的;
三是按照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有关规定出售公有住宅的;
四是同一宗土地上部分房屋转让而土地使用权不可分割转让;
五是转让的房地产暂时难以确定土地使用权出让用途、年限和其他条件的
六是根据城市规划,土地使用权不宜出让的
七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暂时无法或不需要采取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的其他情形。
⑧ 如何取得自然资源使用权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取得通常有四种方式:
A.确认取得即自然资源的现实使用人依法向法律规定的国家机关申请登记,由其登记造册并核发使用权证的情况。
B.授予取得即单位和个人向法定的国家机关提出申请,国家机关依法将被申请的自然资源的使用权授予申请人的情况。
C.转让取得即单位或个人通过自然资源使用权的买卖、出租、承包等形式取得自然资源使用权的情况。在我国,自然资源使用权的转让有许多限制条件。
D.开发利用取得即单位和个人依法通过开发利用活动取得相应自然资源的使用权。
★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变更:是指自然资源使用权的主体或内容所发生的变化。其变更的主要原因通常有:
A.因主体的合并或分立而变更。
B.因转让而变更。
C.因破产、抵债而变更。
D.因合同内容变更而变更。
★自然资源使用权的终止:是指由于某种原因或法律事实的出现而使自然资源使用权人丧失使用权的情况。
★引起自然资源使用权终止的原因:
A.因自然原因而终止。
B.因开发自用而终止。
C.因期限届满而终止。
D.因闲置或弃置抛荒而终止。
E.因非法使用或转让而被强制终止。
F.因主体消灭而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