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土地使用权的取得金额如何确定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十二条规定: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回初始计量。
外购无答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六条规定:无形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计税基础:
(一)外购的无形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
因此,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土地占用补偿、青苗补偿、重新测绘费用等,应当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科目;租入土地而支付的费用,应当分期摊销。
B. 什么是使用权资产
没有所有权,但有使用权的资产。比如土地,土地的所有权是国家或集体的,但是土地使用权是可以个人或公司的,通过招拍挂等方式取得。使用权一般有时间或期限。
C. 承租人如何列示使用权资产
使用权资产是《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修订版)》的产物.新准则下,无论是融资租赁还是经营租赁,对于承租人而言都不再进行区分,都要通过统一设置的"使用权资产"科目进行处理,你就干脆将使用权资产当作与你熟悉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无形资产、生物资产等相互并列的一类资产.
1、使用权资产核算的是承租人取得并持有的使用权资产的原价.使用权资产是指承租人可在租赁期内使用租赁资产的权利.过去,对于经营租赁,这个使用权是不量化为表内资产进行核算的;对于融资租赁资产我们则是基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将租赁资产直接作为固定资产进行表内核算.新准则下,使用权资产虽然纳入表内,但是使用权资产并不等同于租赁资产本身.承租人通过经营租赁方式租赁一辆汽车(不属于短期租赁和低价值租赁),使用权资产不是指这辆车本身,而是指承租人在租赁期内使用这辆车的权利.
2、由于承租人可能通过租赁合同取得多项使用权资产,因此实际核算时需要进一步根据租赁资产的类别和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3、在承租人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中,使用权资产需要单独列示.
4、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按照取得使用权资产的成本(原价)确认使用权资产.这里的租赁期开始日就是出租人提供租赁资产使其可供承租人使用的起始日期,说的通俗一些就是承租人在这一天取得了租赁资产在这一段时间的控制权,可以控制该使用权资产.
D. 外购商标使用权,每年按收入金额5%计算使用费,使用费是否计入该无形资产成本,为什么
外购抄商标使用权,每年按收入5%计算的使用费,其实质是提取购入无形资产(商标权)的累计折旧费,应按年度分摊至与经营收入有关的成本中去核算,而不能计入无形资产(商标权)的历史成本。因为,提取的是生产成本费用,而非无形资产购置相关的成本费用。
E. 会计题:什么叫让渡资产使用权
让渡资产使用权就是出租资产。
解释如下:
对资产的权利有:所有权、使用权回、处置答权等。
一般涉及到使用权的有:土地使用权、无形资产使用权、固定资产使用权等。
让渡资产所有权一般是指资产的买卖;
让渡资产使用权一般是指资产的租赁。
F. 使用权资产属于资本性支出吗
目前来看使用权资产应该是属于租赁资产,并不属于资本性支出,应该属于费用性支出,不过按照新的会计准则,租赁准则来讲,使用权资产也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出来的。
G. 售后回租,承租人计算【使用权资产】为什么要按【账面/公允】折算(cpa,会计
相当于将使用权资产按原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口径计量。
原固定资产销售,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体现在1.已确认的销售损益 2.包含在租赁负债中,增加金融负债的价值。这两块差额加上原固定资产的成本,就是固定资产销售时的公允价值。
如果实际售价高于公允价值,高出部分作为购买方-出租方对销售方-承租方的融资,增加销售时收到的银行存款等对价,同时增加金融负债金额。
如果实际售价低于公允价值,低的金额作为销售方-承租方的预付租金处理。相当于多做了一笔分录:借:金融负债 贷:银行存款
最后,金融负债的金额,应该等于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包含在租赁负债中的原固定资产销售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异部分+实际售价高于公允价值的融资金额-实际售价低于公允价值的预付租金
如果使用权资产不按乘以账面/公允后的金额计算,则应将固定资产销售时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异全部确认为销售损益。而实际上,固定资产销售后还租回,还有使用权,不是一种独立的销售,不应完全确认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相当于账面保留了与使用权相关的那一部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对应到这一部分的金额做成了:借:银行存款, 贷:金融负债 作为一种待还的负债处理。
H. 无形资产初始计量是按成本计量,还是按实际成本计量;成本和实际成本有何区别
无形资产按取得的成入账,其实就是其实际发生的成本入账,只是取得的方式不同发生的实际成本不同。关于入账价值主要有以下规定:
根据获取无形资产的渠道不同,其入账价值应该分别确定:(1)购入的无形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实际成本。(2)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实际成本。但是,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按该项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作为实际成本。(3)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或以应收债权换入无形资产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受让的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①收到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②支付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4)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无形资产,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换入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①收到补价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确认的收益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补价后的余额,作为实际成本;②支付补价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和补价,作为实际成本。(5)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应按以下规定确定其实际成本:①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的,按凭据上标明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②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按如下顺序确定其实际成本:(6)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借款费用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已经计入各期费用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在该项无形资产获得成功并依法申请取得权利时,不得再将原已计入费用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资本化。(7)企业购入的土地使用权,或以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实际成本,并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待该项土地开发时再将其账面价值转入相关在建工程。
I. 转让无形资产的使用权,结转的成本应是( )
正确答案:
C:履行转让合同所支付的费用
答案解析:
转让无形资产的使用权,结转的成本应是履行转让合
同所支付的费用,计入其他业务支出。
J. 承租人每年支付的设备维修费需要计入使用权资产吗
一、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是:后续支出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按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处理;后续支出不能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按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处理。在具体实务中,对于各项后续支出,通常的处理方法是:
固定资产修理。经常性的维修,通常不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按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处理,应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费用。不得采用预提或待摊方式处理。
固定资产改良。改良固定资产通常能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按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处理,应在发生时计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混合型修改。如果后续支出不能区分是固定资产修理还是固定资产改良,或固定资产修理和固定资产改良结合在一起,则企业应当判断该后续支出是否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如果满足了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否则,后续支出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
固定资产装修。如果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装修费用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并在“固定资产”科目下单设“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在两次装修间隔期间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如果在下次装修时,与该项固定资产相关的“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仍有账面价值,应将该账面价值一次全部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修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装修费用等,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按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处理,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按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处理,计入当期损益。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装修费用等,应在两次装修间隔期间、剩余租赁期和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三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
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修改。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装修费用等,不论是否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均按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处理。费用较少的维护或装修等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费用较多的装修或改良等支出,在停工装修或改良过程中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装修或改良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交付使用时,再转入“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并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摊销计入每期损益。
二、资本化的后续支出
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是指“与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等有关、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以避免将替换部分的成本和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同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如果企业不能确定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可将替换部分的成本视为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
企业固定资产发生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时,首先应将相关固定资产的原价、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转销,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并停止计提折旧,发生的支出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待工程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并按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例1】某公司2004年12月自行建成了一条生产线,建造成本为600000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率为固定资产原价的3%,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2007年1月1日,由于现有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已难以满足公司生产发展的需要,但若新建生产线成本过高,周期过长,于是公司决定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改扩建,以提高其生产能力。20×7年1月1日至3月31日,经过三个月的改扩建,完成了对这条生产线的改扩建工程,共发生支出280000元,全部以银行存款支付。该生产线改扩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预计将其使用年限延长4年,即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假定改扩建后的生产线的预计净残值率为改扩建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3%;折旧方法仍为年限平均法。为简化计算过程,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公司按年度计提固定资产折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