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乔治·奥威尔 1984 [email protected] 拜谢!!!
我想说的是,这书没有版权保护,实在不贵,便宜一点的10元左右,还是买一本支持正版吧。另外用电子产品看太累,这本书有时还要前后翻翻才能看明白。
② 找一篇《格列佛游记》有感500字作文
1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父亲是一位定居在爱尔兰的英国人。他是一个遗腹子,由叔父扶养成人。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发表于1726年,被当作是儿童文学作品,实际上却是抨击当时英国社会堕落与腐败的讽刺小说。
在这本书中,写得是主人公,一位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冒险故事,其中一些令人心惊肉跳。在小人国里,他成了庞然大物,刀枪不入,一连吞几十头黄牛仍填不饱肚子;在巨人国里,他变成了巨人们的玩偶,被玩弄于手掌间,并与苍蝇和蜂子展开斗争;后来,他来到神秘的飞岛国,这里的人利用鸟的下部的天然磁铁和海底下的磁铁的力量,随心所欲地移动,这同时也是一个可随时传唤鬼魂对话、专门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离奇国家;还有令人深感汗颜的慧骃国,在这个人马颠倒的世界里,更有许多不可思议的故事。读着读着,我仿佛随着格列佛一起走进了那个奇幻的世界。那些玩偶般的小人,高大威猛的巨人,长得像鱼的飞岛国居民,以及慧骃和耶胡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觉得最特别的要数飞岛国的居民。他们的眼睛都长在一侧,而且是一个爱好乐器的民族,在他们的衣服上也有各自喜欢的乐器。那里的侍从必须要时刻敲打大臣们的脑袋,否则他们总爱异想天开。……读了这本书后,我很佩服格列佛的智慧、勇气和冒险的精神,他是个与众不同的男子汉,他一见到大海就抑制不住内心冒险的冲动。作为一名医生,他专门搭乘去各地旅行的船只,以为船员看病为由,去环游世界,到处冒险。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渐渐觉得这些书其实很有意思,而且不会看不进去,反而读过几遍之后,越发爱上了这些书。书是人们进步的阶梯,在书的世界遨游是每个人的梦想。打开手中的书,一头扎进去吧,总有一天会发现其中的乐趣。
2
当我翻开了《格列佛游记》时我立刻就被眼前的目录所吸引了:小人国历险、大人国历险、会飞的国家……这些字眼似乎被作者施加了魔力,我一看到这些就想快点往下看,想快点了解怎么会有小人国和大人国,国家又怎么会飞。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地读起了第一章。
这本书讲的是格列佛以海上医生的身份随同一艘船出海航行,后遭遇风暴孤身一人涉险了一些神奇的国家,最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的事情。情节曲折、玄妙,又不乏幽默。把格列佛的历险写的栩栩如生,有趣极了。与其说是“格列佛游记”倒不如说成是“我与格列佛的游记”呢,因为我在阅读这本书时几乎入迷了,好像就是我和他一起历险一样。但是我又从心里佩服他的机智勇敢,他总是给我一中“逆境丛生”的感觉,这点就是他历尽艰险后从新踏上自己的国土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坚决要向他学习这种精神,否则的话,若我以后遇到这种事情的话说不定早已经一命呜呼了呢
3
长假里,我读了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的《格列佛游记》。小说以辛辣的讽刺与幽默、离奇的想象与夸张,描述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四处周游世界,经历了大大小小惊险而有趣的奇遇。
游记中的大人国、小人国的离奇故事深深吸引了我,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遇了荒岛上的慧因国,结识了具有仁慈、诚实美德的慧因国国王的故事。在慧因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骗”这样的字样,人们更不懂他们的含义。他们不懂什麽是“怀疑”,什麽是“不信任”。在他们的国度中,一切都是真实的、透明的。
我很羡慕格列佛能有幸到慧因国,哪里是我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这里你不需要顾虑别人说话的真假。而在现实社会中,有人用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血汗钱;有人拐卖儿童谋取暴利;有人甚至为了金钱而抛弃自己的亲生父母……难怪,我们的老师、长辈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提高警惕,小心上当受骗。
我也盼望着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也能像慧因国那样,孩子们的眼中不再有疑虑,教育与现实是统一的。我愿为此努力,也希望大家一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让这个社会多一点真诚,少一点虚伪
4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名叫《格列佛游记》。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十八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专家和政治家——江夸生· 斯威夫特。
这一天晚上,我看完了这本书的最后一页,似乎意犹未尽。
此时我头疼的厉害,想要炸开似的。我用力德睁开惺忪的睡眼,映入我眼帘的是一种似乎很熟悉又似乎从未见过的古建筑。我环视四周,竟发现自己一生素白的古装,躺在浸着莫名液体的水晶棺里动弹不得。天:我大脑深处的某种东西隐约的告诉我,这是楼兰。
有许多人抬着水晶棺往某个地方走去。我凝听着,楼兰古老的民族音乐浸透哀愁。潜意识告诉我,这是个葬礼,而将被埋葬的人就是我!我试着侧过头,看到了同样身着素装的许多人。那个步履蹒跚、包头大哭的老妈妈是我的“阿妈”,那个两鬓苍白、佝偻着腰的老大爷是我的“阿爸”。是的,就在我生日的那天晚上。外族人又攻入了我们城市,飞来的流矢剑射中了饭桌前的我,于是,一个生日宴席伴着刀光剑影变成了葬礼。
孔雀神知道我有多么不愿意离开至亲至爱的亲人们,我的泪混入了水晶棺内的液体中,我张开嘴却发不出一丝声音。我已经死了,只能葬入了沙漠的尽头。
啊,不要!我一惊,便从睡梦中醒了。原来这只是个梦呀!吓坏我了。我觉得很巧,斯威夫特经历了4次旅游,都是有许多重大发现,并且他从中都很直接讽刺、横扫了英国的社会和其他的方面。那我的这一次古楼兰游记,不仅经历了一次生离死别,还让我认识到战争的可怕。
《格列佛游记》这本书每一章从中透露着不同的思想,令人深思,令人了解许多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这本书无论从内容还是写法上,我都喜欢。而做的这个梦只是借题发挥。
夕阳欲坠,一群圣洁的白鸽迎着粉色的霞晕在云层重时真时幻。我对着苍穹,回忆着《格列佛游记》,更是回忆古楼兰!
5
长假里,我读了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的《格列佛游记》。小说以辛辣的讽刺与幽默、离奇的想象与夸张,描述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四处周游世界,经历了大大小小惊险而有趣的奇遇。
游记中的大人国、小人国的离奇故事深深吸引了我,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遇了荒岛上的慧因国,结识了具有仁慈、诚实美德的慧因国国王的故事。在慧因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骗”这样的字样,人们更不懂他们的含义。他们不懂什麽是“怀疑”,什麽是“不信任”。在他们的国度中,一切都是真实的、透明的。
我很羡慕格列佛能有幸到慧因国,哪里是我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这里你不需要顾虑别人说话的真假。而在现实社会中,有人用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血汗钱;有人拐卖儿童谋取暴利;有人甚至为了金钱而抛弃自己的亲生父母……难怪,我们的老师、长辈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提高警惕,小心上当受骗。
我也盼望着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也能像慧因国那样,孩子们的眼中不再有疑虑,教育与现实是统一的。我愿为此努力,也希望大家一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让这个社会多一点真诚,少一点虚伪。
③ 韩国《新西游记》用中国文学巨著来命名,这不侵权吗
不侵权,文学作品都几百年了,没有版权一说,都是自由分享的。
④ 《IQ84》
《IQ84》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在蛰伏5年后,近期推出的迄今为止最长的长篇小说,共1050页。这本由作者每日凌晨伏案4—5小时写就的长篇,没有因为篇幅而挡住金融危机下人们的购买欲望,而是在日本创造了一个销售奇迹:发售12天,销售即突破了百万册。无论是地铁里的通勤族,还是蜗居在家的人们,几乎都在翻阅这本书。由于订单不断,该书的出版方新潮社决定进行第八次印刷。
《IQ84》的书名也充满了玄机,很容易让人将其与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的经典作品《1984》联系起来,因为在日语中数字9的发音和英文字母Q接近。村上透露说,他欲以此书向乔治•奥威尔致敬。事实上,与《1984》一样,《IQ84》也是描述1984年发生的事情。不过,在奥威尔的年代,写1984年是预测未来;而村上则是回溯过去,但“仍然在讲未来”。
而中国的“村上迷”也已在翘首盼望中译本的问世。日前,记者致电几乎拥有村上所有作品版权的上海译文出版社得悉,在谈《IQ84》的版权时竞争十分激烈。上海译文出版社一旦拿下版权,村上的“御用翻译”林少华则应是《IQ84》的当然人选。林少华已读完了《IQ84》。在谈到这本小说在村上春树创作谱系中的地位时,林少华认为,《IQ84》是里程碑式的重要作品。村上春树一年前谈及这部长篇的主题时说道:“我认为当今最为可怕的,就是由特定的主义、主张造成的类似‘精神囚笼’那样的东西。多数人需要那样的框架,没有了就无法忍受。奥姆真理教是个极端的例子,但此外也有各种各样的围栏或囚笼。一旦进去,弄不好就出不来了。”
在这个意义上,《IQ84》可以说是村上通过邪教等诸多日本社会问题,对于世界现状以至人类走向的担忧和思考。村上春树认为文学是也必须是对抗“精神囚笼”的一种武器。他作为小说家的职责就是打磨这种武器,即写出好的故事。因为“好的故事会加深和扩展人的心灵。有了这样的心灵,人就不想进入狭小地方了”。林少华说,“依我看,这也就是这部作品最主要的文学价值,这意味一个杰出作家的使命感或社会担当意识。”
⑤ 村上春树的《IQ84》是什么故事
《1Q84》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于2009年所发表的长篇小说。故事以双线(BOOK3为三线)进行,并以村上春树较少用的第三人称全知观点来说故事。《1Q84》荣获2009年日本“年度最畅销图书”第1名。
长篇小说《1Q84》文本分为三卷:Book1(4月—6月)、Book2(7月—9月)、Book3(10月—12月),分别有24章、24章、31章。文本以主角“青豆”和“天吾”的视角叙述,Book1与Book2采用双线、Book3添加了牛河以三线平行结构进行推进,围绕邪教团体进行描述。故事讲述男主人公“天吾”与女主人公“青豆”在“小小人”所营造出的“未知的Q世界”相遇的故事。男女主人公经历了不幸的童年,其他登场人物成为暴力的牺牲品。虐童、宗教狂与暴力等,如空气之“蛹”,无孔不入地贯穿于人的存在空间——这便是主人公存在于斯、挣扎不已的、被称为1Q84的残酷青春。
《1Q84》主题思想即对邪教组织和恐怖主义进行深刻反思
文本中出现的新兴宗教团体“先驱”,让人联想到出现于日本的奥姆真理教。村上春树对于奥姆真理教事件的思考以一种并不明显的内在形式表现在小说创作中,他借用宗教团体“先驱”探讨社会问题。村上春树以描述“先驱”宗教团体的创立、运作过程的偏激、狭隘与阴暗、通过宣传奴役和控制“信徒”思想和行为,揭示“信徒”把自我拱手让给他们的“领袖”、放弃自我的思考而一步步误入歧途的真相。
作品里的主人公“青豆”与“先驱”对抗。“青豆”的职业是健身教练员,同时也是一名杀手,她专门猎杀虐待妇女儿童的男人。“青豆”和“老夫人”具有的共同特质使她们成为最佳拍档,她们帮助受残害的妇女和小孩,把施暴者用最干脆利落的手段送到另外一个世界,“不再放任这种杂碎般的危险家伙继续在世间撒野,就不会在什么地方又出现新的牺牲者了”。
主人公“青豆”为了被奸杀的幼女肩负着刺杀“先驱”教主的使命,“深绘里”的父亲则被困于“先驱”新兴宗教团体,“天吾”则通过“青豆”和“深绘里”与“先驱”产生联系,暗示着善与恶的对抗、个人与团体的斗争。斗争的过程中,充满着无力感,邪恶的力量太强大,“政府”又无作为,个人的力量毕竟太渺小,对社会、对个人命运深深的无力感在文本中得以体现。
村上春树并没有一味谴责暴力,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暴力产生的原因。
无论是历史还是今天,无条件的服从所谓的体制,丧失自我独立的思考,是村上春树找出的暴力源头,也是给世人发出的一个警醒。
新兴宗教的存在和异化是社会存在的问题之一。邪教和恐怖主义问题引起社会动荡不安。虽然当代文明早已有了信仰自由,但很多宗教组织并不是抱着向善的美好愿望,而是披着宗教的外衣危害社会,甚至残害生灵。村上春树针对邪教组织和恐怖主义进行深刻地反思,大多数日本人并不相信真实,而是主动去相信自己希望是真实的东西。
小说最后以“夜幕刚刚很勉强地撤下。而下一次黑暗,还没有那么快到来。”结尾,寓意着在当代社会,“暴力”的阴影无处不在,面对“暴力”,只能通过爱、通过理性的面对与反思才能守护光明抵制黑暗对我们的侵袭。
⑥ 大家小书的两大主题
书名:大家小书·史料与史学
图书编号:1157253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定价:12.0
ISBN:720005708
作者:翦伯赞
出版日期:2005-05-01
版次:1
开本:32开
简介:
本书是翦老所著的一本重要史学入门之作,它分两大主题:一为“史料”,一为“史学”。他所说的“史料”,不是通常所泛称的历史资料,而是“史料学”,是研究历史资料的具体门径和方法;所说的“史学”,主要是说研究历史的理论和方法,通称“历史学”。
目录:
关于历史学的“三基”问题
一、关于基本理论问题
二、关于基本知识问题
三、关于基本技能问题
略论中国文献学上的史料
一、导言
二、正史
三、正史以外的诸史
四、史部以外的群书——经、子、集
五、四部以外的各种文字记录
考古发现与历史研究
略论搜集史料的方法
一、史料与方法
二、史料探源与目录学
三、史料择别与辨伪学
四、史料辩证与考据学
五、史料的搜集整理与统计学、逻辑学及唯物辩证法
论司马迁的历史学
一、司马迁的传略
二、司马迁的历史方法一——纪传体的开创
三、司马迁的历史方法二——纪传体的活用
四、司马迁的历史批判——“太史公曰”
五、余论——史料的搜集编制及其历史观
论刘知几的历史学
一、刘知几的传略
二、刘知几的著作、思想及其历史观
三、刘知几中国历史学各流派
四、刘知几论纪传体的各部门
五、刘知几论历史学方法
六、刘知几论历史文献
七、余论
补充:
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出新版“大家小书”。
新增(笔者所知近十种,算是第五辑):
《闲坐说诗经》金性尧
《三国史话》吕思勉
《中国戏剧史讲座》周贻白
《桥梁史话》茅以升
《大一统与儒家思想 》杨向奎
《启功的书画世界》启功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顾颉刚
《墨子与墨家》任继愈
《史学要论》李大钊
《名篇词例选说》叶嘉莹
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家小书系列:
《说话的学问》徐思溢、 詹伯慧
《学点音韵学》唐作藩、 詹伯慧
《语文杂记》詹伯慧
《少数民族语言与粤语》欧阳觉亚、 詹伯慧
个人觉得,北京出版社出版的这一些列是难得的好书,值得读读。
大家小书-洋经典
1935年,在从埃克斯特返回伦敦的旅途上,艾伦·雷恩爵士得到了一个灵感:“最低廉的价格,最富有智力含量的图书,提供给最广大的读者。”由这一灵感,诞生了《企鹅丛书》及现代的平装书革命。而今,由北京出版社推出的《大家小书》丛书,其“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之出版理念,也意在与雷恩爵士的出版观念东西呼应。这套汇集了当前国内包括叶廷芳、李文俊、李银河、吕同六、刘文飞、余中先、柳鸣九、赵白生、钱满素、傅惟慈、屠岸、董强等在内的众多一流专家学者心血的《大家小书·洋经典》2005年曾推出第一辑10种书,当年即已实现重印乃至三印,并入选了2005年“知识工程推荐书目”。按照每年度推出一辑的计划,2006年新春伊始,丛书又如约推出了第二辑一套十本。第二辑中,《我的生活》是著名画家夏加尔追忆他前半生的自传,在国内属首次引进版权,正式出版。作为艺术家的夏加尔,其肆意挥洒、天马行空、无所顾及的性格在书中时有展现。
《书·画·人》是英国颇受争议的作家D.H.劳伦斯的一部关于文学和绘画的随笔集。这本批评集当年反响不大,但随着后人对劳伦斯研究的深入,这本随笔集渐受重视,被誉为“现代文学批评中少有的杰作之一”。
《小毛驴之歌》是西班牙获诺奖的作家希梅内斯的一部散文集。虽然创作这部作品时希梅内斯已是二十三岁,血气方刚的青年,但他童心未泯,仍时常生活在童年的回忆之中。他把孩提时代一起玩耍的那头银灰色的小毛驴当做朋友、伙伴,给它取名“普拉特罗”,与它倾诉衷肠,带着它与小朋友玩耍,与大自然对话。
《与里科克一起笑》是有“加拿大的马克·吐温”之称的幽默作家里科克的小品集。他写的幽默作品不是说一两个逗笑的故事,而是在诙谐、滑稽的情节背后触及到英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本质。
虽然都德因为描写了普罗旺斯乡间明媚的阳光,而被尊为法国南方文学的鼻祖,但其实展露在这本享有盛名的《磨房文札》中的普罗旺斯,和我们心目中那块天空澄净、大地炽烈、风情浓郁的度假胜地相距甚远。在都德笔下,这里的自然美如天堂,生活在地上的人们却没因此比别处的人们更快乐。翻遍《磨房文札》,似乎找不到一个上帝的宠儿,生老病死爱恨情仇,形形色色的人生憾事都展列在阳光碧树之下。除了开法国南方文学之先,《磨房文札》浅近直白、清淡平易,细读起来也找不出过人之处、惊人之笔。但文留千古,定有道理。中文本译者柳鸣九先生认为都德的魅力在于“以柔和温存的眼光去看待人物……鞭挞是轻微的,讽刺也不辛辣……对人生中世俗的规范与是非标准有时又多少有点超然”。
《动物的生命》是200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库切的作品。它以小说和讲座的形式讨论了尊重动物尊严与权利的问题,提出“没有什么能够妨碍我们设身处地地为另一个生命着想”,从而得到环保主义者热捧。
海涅的《哈尔次山游记》由已故著名诗人、学者冯至先生翻译。书中内容是在对恶的讥讽与嘲弄和对善与美的赞颂中交替进行的,故其笔锋所向不断“换景”,笔调时而抒情,时而抨击;文体时而散文,时而歌谣,鲜明反映出诗人那战斗的和慈善的双重与统一的情怀以及挥洒自如、不拘一格的风貌。
据悉,丛书的第三辑正在选目酝酿中,其中将包括王尔德的《书信人生》、乔治·吉辛的《四季随笔》、E.B.怀特的《风格的要素》等。
中国游记芥川龙之介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6-01出版)
我的生活夏加尔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6-01出版)
小毛驴之歌希梅内斯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6-01出版)
与里科克一起笑里科克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6-01出版)
哈尔次山游记/大家小书洋经典海涅、 冯至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6-01出版)
书画人/大家小书洋经典D.H.劳伦斯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6-01出版)
动物的生命/大家小书洋经典库切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6-01出版)
漫步遐想录卢梭、 徐继曾 8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大家小书洋经典:动物农场奥威尔、 傅惟慈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5-01出版)
梭罗日记亨利·戴维·梭罗、 朱子仪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思想,山水,人物鹤见祐辅、 鲁迅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小王子圣-埃克絮佩里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6-01出版)
安妮日记安妮·弗兰克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6-01出版)
先知,沙与沫纪伯伦、 钱满素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5-04出版)
磨坊文札都德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6-01出版)
笑柏格森、 徐继曾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5)
待补。。。。。。
⑦ 有人有乔治·奥威尔:画面中的人生 这部纪录片的观看地址吗,迅雷上的被删了,急求呀
尊敬的迅雷用户,您好:
建议您可以购买正版影片进行观看,如果迅雷看看上有您想看的电影,您也可以到迅雷看看(www.kankan.com)进行观看的,不过迅雷看看里面有部分影片由于版权方的要求,需要进行收费或者开通影视VIP才可以观看的。
对于最新的电影,电影院没下架,互联网是不会有这部影片的,不排除一些不清晰的偷拍版,建议您耐心等待互联网正版影片的出现。
感谢您对迅雷的支持,希望能够帮到您。
更多疑问,欢迎您向迅雷网络平台提问。
⑧ 关于树上春树
1Q84》可以说是村上在世界语境下对当今日本社会问题的一个认识和总结,也可以说是通过邪教等诸多日本社会问题,对于世界现状以至人类走向的担忧和思考。在蜇伏五年之后,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树于5月29日在日本推出了他迄今为止最长的作品—共1050页的厚厚两本“硬皮书”《1Q84》。 尽管在经济危机的惨状下,这本书还是创造了一个销售奇迹:在发售12天后,销售即突破了百万册。在日本,无论是地铁里的通勤族,还是蜗居在家的博客作者,几乎人人都在翻阅这本书。由于订单不断,该书的出版方新潮社6月9日决定,进行第八次印刷。本书的营销也堪称经典案例,在正式推出前,除了作者及书名外,小说的背景、情节、人物等一概秘而不宣。这一招显然极大地吊起了读者的好奇心,自预购消息发出后,订单便蜂拥而至,在日本的首发日即订出68万部之多,打破了村上本人保持的《天黑以后》预订数的纪录。书店里,期待一睹为快的书迷们排起了长龙,书“卖得像飞一样”。《1Q84》的书名也充满了玄机,很容易让人将其与乔治·奥威尔的经典作品《1984》联系起来,因为在日语中,数字9的发音和英文中的字母Q接近。村上自己也透露说,他欲以此书向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致敬。事实上,与《1984》一样,《1Q84》也是在描述1984年发生的事情,不过,在奥威尔的年代,写1984年是在预测未来,而村上则是在回溯过去,但“仍然在讲未来”。而中国的“村上迷”们也已在翘首盼望中译本的问世。不过,这本书的中文版权出现了微妙的纠葛。几乎拥有村上所有作品版权的上海译文出版社,在谈《IQ84》的版权时,却冒出了几家竞争者,而村上似乎也有些“待价而沽”的意味。“现在我们正在洽谈中,没法说谈到了什么程度。”译文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黄昱宁说,“任何一本受欢迎的书,都不会是一家出版社在谈。”如果译文出版社如愿谈下版权,村上的“御用翻译”林少华则应该仍是《IQ84》的当然人选。林少华对本书也已先睹为快,本报记者日前专访林少华,就《IQ84》探听一二,以慰国内“村上迷”的念想。
⑨ 村上春树的《IQ84》到底是什么故事好看吗
一、很好看的一本书。
特别是里面的“空气蛹”和“小小人”,感觉很奇妙吧。也去网上看过一些书评,想不到那么深的层面,只是单纯地被这个故事吸引。就故事而言,很神奇很动人。
二、作品简介:
《1Q84》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于2009年所发表的长篇小说。故事以双线(BOOK3为三线)进行,并以村上春树较少用的第三人称全知观点来说故事。
《1Q84》荣获2009年日本“年度最畅销图书”第1名。
三、内容简介:
长篇小说《1Q84》文本分为三卷:Book1(4月—6月)、Book2(7月—9月)、Book3(10月—12月),分别有24章、24章、31章。文本以主角“青豆”和“天吾”的视角叙述,Book1与Book2采用双线、Book3添加了牛河以三线平行结构进行推进,围绕邪教团体进行描述。故事讲述男主人公“天吾”与女主人公“青豆”在“小小人”所营造出的“未知的Q世界”相遇的故事。男女主人公经历了不幸的童年,其他登场人物成为暴力的牺牲品。虐童、宗教狂与暴力等,如空气之“蛹”,无孔不入地贯穿于人的存在空间——这便是主人公存在于斯、挣扎不已的、被称为1Q84的残酷青春。
四、作者简介:
村上春树,日本后现代主义作家,1949年1月12日生于京都伏见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演剧科。
村上春树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畅销一千万册,国内简体版到2004年销售总量786万,引起“村上现象”。
其作品风格深受欧美作家的影响,基调轻盈,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被誉为日本80年代的文学旗手,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知名度。
2017年2月24日,村上春树出版两卷本长篇小说《骑士团长杀人事件》,小说上卷命名为“念头显露篇”,下卷命名为“隐喻改变篇”。
⑩ 树上春树1Q84写了什么
自己上网阅读 http://wenku..com/view/cadbfd84b9d528ea81c77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