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自主知识产权不排斥别人

自主知识产权不排斥别人

发布时间:2021-07-06 16:51:51

① 把一种别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用到新的领域能不能申报使用新型专利呢

看你用到新的领域后是否构成新的一种产品或者是理念,如果构成了新的回一个东西,而答且对社会有一定的用途,有市场或经济价值,那样你就可以以新的一个产品或设计理念申请一个使用新型专利了,如果没有价值的话,恐怕就不能申请了。

② 买别人的技术回来算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吗

算!这一点一定要分清!
当然,前提是,你买来的是已经取得知识产权相应权利的技术。

目前并无法律条文明确给自主知识产权给出定义。在科技部的自主知识产权认定指南中,对自主知识产权做出的定义为:
所称自主知识产权是指中国的公民(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单位经过其主导的研究开发或设计创作活动而形成的、依法拥有的能够独立自主实现某种技术知识资产的所有权。其中包括从其他国家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单位那里购得的知识产权。
所以,自主知识产权并不仅仅指自己研制设计或参与研制设计获得的知识产权,也包括受让或受赠,以及获得5年以上独占许可使用权的知识产权。

关键在于,自主知识产权中的“自主”,指的是权利人独立自主、不受他人影响,具有独立支配权或相对控制权。别说永久地购买而来,只要在相对较长时期内能依法独立行使知识产权各项权能,即便没有所有权,也是自主知识产权。

③ 自主知识产权的概念是什么

自主专利既自主知识产权亦称“自有知识产权”。一般指与非自主知识产权相对应的,在一国疆域范围内由本国公民、企业法人或非法人机构作为知识产权权利主体,对其自主研制、开发、生产的“知识产品”(如计算机软硬件、网络信息产品等),及获得许可购买他国或他人专利、专有技术、商标、软件等所享有的一种专有权利。从其权利特性看,具有主体本土化、权属域内化、权利集成化、私权公权化的特点。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分类,分为创造类自主知识产权和标示类知识产权两类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权。
权利
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的企业,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所称的独占许可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技术接受方对协议约定的知识产权(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等)享有五年以上排他的使用权,在此期间内技术供应方和任何第三方都不得使用该项技术。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所指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须在中国境内注册,或享有五年以上的全球范围内独占许可权利(高新技术企业的有效期应在五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期内),并在中国法律的有效保护期内。

④ 关于自主知识产权

首先澄清一个概念:自主知识产权。……不知道是谁创造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概念,更是误导公众,破坏专利制度的基石。从专利法原理看,专利权就不是自主的,专利法赋予专利权人的权利是排除他人实施其专利的权利,也没有赋予权利人自己实施其专利的权利。这是因为,改进型的专利很可能成为他人专利的从属专利,也就是说,很难是自主的。但这样的“伪概念”居然成为政治家的术语,国家领导人也到处提倡,以为有了专利权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就可以自主了!这样的概念早晚要为其付出代价。

笔者殷切地希望,学习知识产权法,也要不畏权威,独立思考,不要盲目跟从那些错误的观念。有时间,笔者还会对这些误人的提法来一个大盘点。
****************
以上是刘国伟老师的言论,我也比较赞同,现在很多概念被异化太严重了,具体内容看一下他的博客。

⑤ 自主知识产权本人权益是什么

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的企业,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所称的独占许可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技术接受方对协议约定的知识产权(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等)享有五年以上排他的使用权,在此期间内技术供应方和任何第三方都不得使用该项技术。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所指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须在中国境内注册,或享有五年以上的全球范围内独占许可权利(高新技术企业的有效期应在五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期内),并在中国法律的有效保护期内。

⑥ 中国上下对知识产权有多少认识误区

中国上下对知识产权有多少认识误区?(上)

“知识产权”翻译错误

马维野说,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提高硬软两种实力:硬实力主要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软实力就是自主创新完成的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拥有的发明专利上,自主创新环境越来越表现在知识产权文化的优化上。

但对知识产权到底是什么,很多人是不清楚的,包括政府界、经济界、科技界、文化界,甚至知识产权界的学者,往往把知识产权中的“知识”跟知识经济的“知识”混为一谈。

知识产权在英文中有两个概念:Intellectual Property(简称IP)和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简称IPR)。

这两个概念不同,却统统被中国大陆的学者翻译成四个字:知识产权。而三个英文单词(Intellectual智力、Property财产、Right权利)的中文词意中根本没说知识,讲的是智力、智慧。

台湾的翻译是比较准确的,把IP翻译成智慧财产,把IPR翻译成智慧财产权。

“知识”的英文是Knowledge,指有公知性的认识、认知、学问、学识。“知识”由于其公知性,是不能产权化的。不是张三学了“牛顿三定律”,李四就不能学了。

台湾翻译的“智慧”是指用其非公知性获得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运用得好才可能产权化。知识是死的,智慧才活的,死知识离开活智慧的使用一文不值。

中国有很多传说,说明中国人的知识比美国人丰富得多,比如“花木兰”。但美国人把“花木兰”,以及中国的国宝大熊猫都拍成动画片,在全世界卖钱。说明我们的智慧不如美国人。

可见,在知识产权制度下,智慧远远重于知识。中国人在接受新概念时往往习惯于顾名思义,很多人一见到知识产权就想当然地把它说成是“产权化的知识”。这是极其不准确的。

要准确理解知识产权的本质含义,千万不要顾名思义,应该懂得:知识产权是智力成果的法定权,而不是知识的法定权。

而且我认为,“知识产权”是个很不好的翻译,它一直在误导中国民众乃至高层领导人。

“专利”却是英文Patient的绝好翻译。专利制度就是通过公开发明换取垄断的制度。

英国是第一个实施专利的国家,把国王签发的独占权利证书称之为发明权利证书,“专利”Patient的特点是公开和垄断。在发明公开的前提下,保证了发明人对其发明创造的垄断权。

“知识产权”是30年前由中国大陆学者创造的;“专利”一词则是几千年前就有了。在古汉语里,“专利”一指专谋私利,二指垄断利益。

“自主创新”的误区

近些年来,“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的说法在全国上下广为流行。

“自主”指自己能做主。“自主创新”的含义有三: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则表明,“自主创新”并不排斥别人的东西,也不等于当年提倡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自主。

“自主知识产权”指的是拥有排他性的独占权。独占权可多渠道获得:可以自主创新,可以花钱买,也可是他人赠送。“自主创新”与“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

“自主创新”需要花钱。而许多中小企业无力承担高昂的研发费用。“自主创新”也要讲求成本。如果购买成本大大低于研发,何需“自主创新”?因此,企业不但要学会自主创新,还要学会购买、引进、合作。让知识产权为我所用,才是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最高境界。

“自主创新”的成果不等于“自主知识产权”,换言之,创造并不等于拥有。没有受到法律的保护,创造的成果不过是公知技术,人人可以无偿使用。只有受到法律的保护,发明创造的成果才具有独占性,企业才能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独占性是知识产权非常重要的特性,恰恰是它才能使知识产权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任何企业都不可能用不受法律保护的科技成果打击对手,防止别人模仿。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误区

“知识产权”是私权,张三拥有的,李四就不能再拥有。“拥有自主”是同一概念的重复表达。语言学上显得十分罗嗦。

“自主知识产权”的说法也是很可笑的。尽管“知识产权”翻译得不好,但其私权性质表明,任何“知识产权”都是“自主产权”。既然没有“非自主知识产权”,又何来“自主知识产权”呢?

“自主知识产权”大概是科技界提出来的,不是知识产权界提出来的。

科技界提出来的“自主知识产权”也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之一。如果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永远不可能改变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而科技界在“自主创新”成果得到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授权之后,为了突出“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就在“知识产权”前面画蛇添足地加上了“自主”二字。这大概就是全国上下广为传播的“自主知识产权”说法的由来。

如果要真正理解“知识产权”,“自主”二字实在是要不得的。

“知识产权”的价值

“知识产权”很有价值。据报道,iPhone手机只在中国生产,可是苹果公司拿走了58.5%的利润,中国人拿到了可怜的1.8%。相当于库克每天挣100多万美元,合人民币650多万元。名牌LV包一个卖好几万元,而生产LV包的皮革,每平方米就几十块钱。它们都体现了知识产权的价值。

知识产权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类文明、文化繁荣的标志,是企业的生命线。有作为的企业应该学会构筑知识产权壁垒。

比如商标的价值。可口可乐商标价值700多亿美元。美国一家公司吸取苹果公司在iPad商标上的教训,进军中国市场之前,在中国商标局注册了60多个商标。

专利的价值远胜于科技成果的价值。2009年,贵阳一家企业领导告诉我,他们公司已连续4年每天申请一件专利,是因为吸取了教训。他们的产品销往海外,在与外商合作中,为证明他们是中国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企业,曾出示过20多个获奖证书,包括在人大会堂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外商看不懂:“技术先进与否是市场说了算的,你们中国政府凭什么说了算呢?”而我国的科技奖励制度是从苏联学来的,全世界保留科技奖励制度的目前大概只有中国。

他们赶紧拿出几张国家知识产权局签发的专利证书,老外一看态度大变,合作非常顺利,一家外商甚至多付给贵阳这家企业200万美元,以示对其知识产权的尊重:“你们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标准是什么,你们通过什么手段得来的,我们既搞不清楚,也没兴趣搞清楚。你们能获得这些专利了不起,因为发明专利能不能授权,全世界是统一的标准。不该授权,就是用尽一切不正当手段也不可能得到授权。”

专利价值有时高于商标品牌的价值。这也是驰名300年多年的剪刀品牌北京的王麻子和杭州的张小泉倒闭的原因。它们是被1983年创立的广州阳江十八子打败的。阳江十八子大量申请专利,通过授权专利不断扩大市场,垄断市场,最终把王麻子、张小泉挤出了市场。这个例子说明,知识产权对企业都很重要,但是,专利才是企业,特别是创新型、技术依赖型企业最有价值的知识产权。

一家企业老总曾经问我:“商标、专利到底是什么关系?”我随口告诉他:“商标是你的‘名片’,专利是你的‘芯片’。”他说这句话让他恍然大悟。

http://blog.ce.cn/html/01/597101-1673569.html

阅读全文

与自主知识产权不排斥别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
马鞍山市是哪个省的 浏览:447
马鞍山市保安 浏览:253
股权转让样本 浏览:716
工程管理保证书 浏览:198
社区矛盾纠纷排查汇报 浏览: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