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著作权和载体的关系

著作权和载体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1-07-06 11:49:02

A. 如何理解作者、作品以及著作权三者之间的关系

例如,长篇小说《红高粱》。是【作品】,是作者“莫言”的【作品】。
假如有人也写了一本长篇小说,也叫《红高粱》,当然也是允许的。只不过出版的“编号”不同。
就像你用纸折叠了一个“纸飞机”,它就是你的【作品】。
自己的作品如果不去,不需要,不要求“在某些某个媒体上发表”,那么这个(这件)作品在私下里在民间流传开来,火起来了,如果这个时候自己想【获得收益】,自己想【名利双收】,那就不好办了。因为没有任何“凭据”来证明此作品是你首先【创造的】。
这个现象也是有的。就说1958年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吧。那是两个同学的毕业作品。当时并没有“要求”作品的所属权。在2008年,他们提出了《梁祝》的【著作权】问题,唉,只是折腾了一阵子扬了扬名,百嘛不顶。
我国有一部《著作权法》。就是专门解决作品的归属权的。可以在《中国政府网》上找一下看看。为啥你写了一篇稿子,在《长江日报》首先发表了,就不许再把这个稿子让其他的媒体如《广西日报》上发表呢?就是【著作权】是你,【出版权】是长江日报的。“一稿双投”是文人最忌讳的,是品德问题。如果广西日报从长江日报上转载了此文,那就只需要给长江“转载费”。同时,也就不可以再给你“第二次出版”的稿酬啦。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往往见报两个月之后,才给你稿酬的。(万一期间有人提出争执:说文章原是他的作品呢)。
总之,著作权是个人行为;版权是他人行为。我们不是常见【版权所有,不准翻印】的字样么?当然,对于古典文学,例如《红楼梦》,你我他再三再四改编成影视作品,那都是【不需要付出稿费的啦】。这就占便宜多喽。

B. 著作权和版权的区别是什么

版权与著作权有什么区别
在我国,版权就是著作权,没有区别.版权是指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包括财产权、人身权).版权的取得有两种方式:自动取得和登记取得.在中国,按照著作权法规定,作品完成就自动有版权.所谓完成,是相对而言的,只要创作的对象已经满足法定的作品构成条件,既可作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在学理上,根据性质不同,版权可以分为著作权及邻接权,简单来说,著作权是针对原创相关精神产品的人而言的,而邻接权的概念,是针对表演或者协助传播作品载体的有关产业的参加者而言的,比如表演者、录音录像制品制作者、广播电视台、出版社等等.
版权是作者在自然法上的财产权(所有权)还是社会作为让步而由法律授予作者的有限的法定垄断权(调整权)?对这一问题做出正确回答的前提是确定版权的理念:
版权是为了保护作者的权利而设立还是为了知识的进步和公众的福祉而确立?当然版权法律同时拥有这两种功能,但是那一项是它的基本理念呢?当作者权利和公众的福祉发生矛盾的时候谁是第一位的呢?
版权的主要目的是以知识的进步促进公众的福祉,为了鼓励新作品的复制和在公众中的传播,版权通过赋予作者复制和分发的专有权以激励创作者的创作活动.为了促进公众的福祉的目的,作者的这些权利有很多的限制,这些限制主要是通过合理使用制度体现来.版权调整的权利涉及到三个利益群体——作者、发行者和使用者.版权法作为支持知识进步的基础既要考虑给与创造者和传播者报酬也要重视支付这些报酬的使用者的合理的权利.从18世纪早期英国开始制定版权法开始,版权一直是为了试图平衡创作者(和他们的出版者)的权利与使用者的权利的产物,现在是将来也是.三个利益群体都在使用版权作品,使用的目的不同,作者用来穿作新的作品,发行人在市场上分发作品,消费者在家中、学校和办公室使用作品,作者进行创造性的使用,发行者进行商业使用,消费者进行可能涉及也可不涉及商业问题的个人使用.对版权资料的创造性使用和私人使用会与发行人和企业主控制商业使用的目的发生冲突,这使得平衡各种
竞争利益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使事情更复杂的是,不同团体的成员在不同的时间会有不同的立场.例如,一个作者会希望可以自由的引用他人的作品,却不希望别人引用自己的作品而自己得不到补偿;一个出版商会希望可以出版他人的一本书的一部分,但却不愿给与别人这种优惠;只有消费者的立场是不变的:他们希望可以自由的使用这些资料.

C. 著作权与版权的联系与区别分别是什么

版权与著作权有什么区别
在我国,版权就是著作权,没有区别。版权是指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包括财产权、人身权)。版权的取得有两种方式:自动取得和登记取得。在中国,按照著作权法规定,作品完成就自动有版权。所谓完成,是相对而言的,只要创作的对象已经满足法定的作品构成条件,既可作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
在学理上,根据性质不同,版权可以分为著作权及邻接权,简单来说,著作权是针对原创相关精神产品的人而言的,而邻接权的概念,是针对表演或者协助传播作品载体的有关产业的参加者而言的,比如表演者、录音录像制品制作者、广播电视台、出版社等等。
《著作权法》第十条 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
(一)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二)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三)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四)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五)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六)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七)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
(八)展览权,即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九)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
(十)放映权,即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等的权利;
(十一)广播权,即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
(十二)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十三)摄制权,即以摄制电影或者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将作品固定在载体上的权利;
(十四)改编权,即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
(十五)翻译权,即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
(十六)汇编权,即将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过选择或者编排,汇集成新作品的权利;
(十七)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著作权人可以许可他人行使前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并依照约定或者本法有关规定获得报酬。
著作权人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转让本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并依照约定或者本法有关规定获得报酬。

D. 损坏作品载体是否侵犯著作权人的著作权

不一定
1 如果作品的载体很多 比如书籍 那么不侵犯 只侵犯所有权

2如果作品的载体只有一个 比如一个画家画了一幅画 小偷进来烧了 那么导致作者无法基于画行驶自己的著作权 就可以请求法院判决侵犯著作权 因为著作权法中 保护 第十条 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十七)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3如果是作者送给别人作品的载体 比如画家画了一幅画送给了朋友 朋友自然享有画的所有权 这情况比较复杂 一般不侵犯著作权 画家可以处置那张画纸

E. 著作权与版权的关系是怎样的

著作权和版权有什么区别
“版权”英文原词翻译是right,属于英法美法律体系。从其英文原词直接翻译为复制权利,就可以看出,刚开始“版权”是为了禁止别人在没有得到去权利人的许可就复制其作品,从而对权利人造成经济损失而建立的权利。在法律体系里,是不属于“自然权利”的,当然“天赋人权”也并不适用,而是一种用来刺激作家等进行艺术创作的政策之一。
侧重点在维护权利人的经济权益
所以看出其侧重点就是在维护权利人的经济权益,也就是作品只是财产的存在方式之一,和作者的价值观、精神世界是没有关系的,所以可以随便转让。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一个买家雇佣一个作家进行一部作品的创作,那么这部作品是属于这个买家的,而不是作家本人,在有的使用英法美体系的国家甚至认为这个买家才是作者。
“著作权”是大陆法律体系的概念之一
而“著作权”则是大陆法律体系的概念之一,原文翻译为author'sright,作者权利。这就可以看出,将作品是看作作者的人格以及精神世界的展示,而不是直接物化为作者的财产之一。所以在“著作权”的法律中,想要转让作品有很多限制的。因为这已经属于人身权利的范畴,而人身权利一般是不能进行转让的。而同样的一个买家雇佣一个作家进行一部作品的创作,无特殊情况,著作权还是属于作者的,而买家只能通过作者的授权才可以使用作品。
但是由于《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的不断发展,两大法律体系的国家也都加入,这两者的概念不断融合,差距也在逐渐缩小,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国家的法律虽然规定版权和著作权是同义,但是详细表述的使用过的大陆法系。

F. 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独创性有什么要求 mp3音乐光盘能否对抗著作权侵权作品与载体有何关系

1,我不记得“著作权法”中有“独创性”的要求,应该要求“原创性”,著作权的作品回一定是作者完成的。
2,关答于“mp3…”的问题,没看懂你想表达什么?
作品 和 载体 是两个东西,有些作品是需要依靠体去传播的。例如:一件音乐作品,可以依附在CD光盘上来买卖,还可以依附在网络服务器的存储空间内,等等。
3,构思 可以采用知识产权来保护,但可能保护范围不是你想像那样。知识产权包括很多种类,广义的说,知识产权就是人类智慧的成果。具体包括好多种类,例如: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等。这些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具体的内容。
4,电影的著作权包含的种类多了,几百字也说不清,呵呵。灯光师有署名权。

G. 怎样理解版权制度之于作品形式和作品载体

版权制度不保护思想、技术方案等,其保护的对象是著作权(版权)法保护意义上的作品,即要具有作品典型特征,如独创性、可复制性、可感知性等。
作品是信息的集合,而信息是无形的。如何让这种无形的信息能够被他人客观感知呢?这就必须将其固定在某种有形的载体上,让人们可以感知到这种作品表达形式,并有效地控制。没有有形的作品载体,作者就无法从事创作和控制作品信息,他人就无法感知作品信息。正是作品这种能够被他人客观感知的外在表达形式以及作品被固定在某种有形载体上的性质特征,版权制度才有了可以调整保护的对象。
尽管著作权法只保护作品形式不保护作品载体,但离开作品的载体,作为无形的作品形式,著作权法却无从保护。作品载体其实是连接作品信息与著作权的媒介。如在传统印刷时代,纸张就是作品载体;光盘复制时代,光盘就是作品的载体;现在进入数字时代,一些数字技术设备就是作品的载体。

阅读全文

与著作权和载体的关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
版权贸易十一讲 浏览:370
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 浏览:903
知识产权局专业面试 浏览:75
马鞍山市是哪个省的 浏览:447
马鞍山市保安 浏览:253
股权转让样本 浏览:716
工程管理保证书 浏览:198
社区矛盾纠纷排查汇报 浏览: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