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礦泉水市場前景如何
礦泉水市場前景如何?
飲料1、國家標准
任何種類的瓶裝飲用水還沒有通用世界標准。在歐洲,天然礦泉水是不要求含有任何具體的礦物質含量的,而在其他各國,包括中國,水中特定的礦物質最低含量是一項先決條件。1987年我國首次頒布的國家標准《飲用天然礦泉水》(GB8537-87),規定的8項界限指標,是根據我國的礦泉水資源特點並參考一些國家的標准經過論證而制定的。與歐共體(EC)標准指令和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CAC)法典標准相比,既有共同之處,也有自己的特點。但是都強調其天然性和對人體健康無害的原則,有關水的限量指標,污染指標、微生物指標等要求是一致的,並根據國際先進標准進行同步調整,於1995年做了第一次修訂,最近又進行了第二次修訂。所以,我國的飲用礦泉水標准與發達國家、歐共體、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標準是在同一水平上的,完全可以保證產品的「天然、純凈、安全、衛生」的要求。
2、市場環境
我國飲用天然礦泉水產業規模化開發始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目前全國已經勘查評價和鑒定的礦泉水水源有4100餘處,其中三分之一的水源經過了國家級鑒定。有1200餘家瓶(桶)裝礦泉水企業,年開采總量約為1000餘萬噸,生產規模大多為年產10000噸以下的中小型企業,年產10萬噸以上的大型企業僅在廣東、四川、雲南和吉林等地。在吉林長白山地區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區域性天然礦泉水水源保護區。命名吉林省白山市為「中國礦泉城」。命名四川省什邡市、遼寧省遼陽市(弓長嶺區)、吉林省安圖縣為「中國礦泉水之鄉」。命名四川「藍劍——冰川時代」礦泉水水源、雲南「石林天外天」礦泉水水源、西藏「5100冰川」礦泉水水源、遼寧遼陽弓長嶺區「八寶琉璃井」礦泉水水源、湖北武漢「智慧泉」礦泉水水源等多處水源為「中國優質礦泉水水源」稱號。上述活動為促進我國礦泉水產業的發展和振興地方經濟發揮了積極作用。
我國礦泉水產業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後,其產銷量發展較快。全國礦泉水產量自1990年的15萬噸(80餘廠家)增加到1994年的93萬噸、1995年169萬噸(國家統計局資料)、1997年的194萬噸。自1996年開始礦泉水市場出現滑坡,其增長速度開始放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異軍突起的純凈水市場造成的沖擊外,宏觀市場環境和礦泉水行業自身的一些問題也是重要原因。影響我國礦泉水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一是飲用水市場缺少規范化管理,造成市場的無序競爭;二是資金雄厚的大型礦泉水企業數量有限,影響了規模化開發、全國已開發生產的礦泉水水源地,只佔已經鑒定的三分之一;三是礦泉水產品缺少特色,尤其高端產品更少;四是人們科學和健康飲水觀念尚未形成主流,礦泉水知識普及和宣傳不夠;五是礦泉水產業稅賦較重(勘查費、資源補償費、采礦權使用費、雙證費、年檢費等)與其他種類瓶裝水業處於不平等競爭地位等方面。影響礦泉水行業發展的問題,迫切需要政府主管部門加強監管、減輕稅賦,從機制和法律法規上解決多頭管理、重復收費的矛盾。有些問題已開始影響礦泉水產業的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