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住一樓沒用過電梯需要交納電梯費嗎
需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七十二條規定,業主對建築物專有部分以外的共內有部分,容享有權利,承擔義務;不得以放棄權利不履行義務。也就是說,電梯屬於公共財產,其運行成本應由業主共同承擔。
高層住宅的電梯系統屬共有部分中的共用設備。共有部分的特性是:產權上屬全體產權人所有,功能上供全體產權人使用,實物形態上不能分割給各產權人。
按照我國現行物業管理的有關政策規定,住宅專有部分由產權人自行負責維護管理,住宅共有部分由物業管理企業統一負責維護管理,其費用由全體產權人分攤。
自然,電梯運行維護費用也應由全體產權人分攤。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規定:
第七十九條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資金,屬於業主共有。經業主共同決定,可以用於電梯、水箱等共有部分的維修。維修資金的籌集、使用情況應當公布。
第八十條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費用分攤、收益分配等事項,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業主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的比例確定。
第八十一條業主可以自行管理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也可以委託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
對建設單位聘請的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業主有權依法更換。
② 1樓住戶似乎基本不需要電梯,那麼一樓的業主到底要不要交"電梯費"
現在隨著房價的上漲,大家居住的樓層也是越來越高,這樣就避免不了要安裝電梯,用於方便大家的上上下下。安裝電梯方便了人們,可是問題也隨之而來了,住在一樓的住戶到底要不要交電梯費呢?
③ 法律有沒有規定電梯公寓1樓住戶必須繳納電梯使用費
沒有法律規定一樓的住戶必須要交電梯使用費。而且絕大多數的小區版一樓的住戶是不要繳納電權梯使用費的。因為一樓的住戶不需要使用電梯。
其實買電梯房一樓的住戶已經吃了很大的虧,因為電梯井道、機房的公攤面積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已經公攤在自己的使用面積中了。
④ 一樓業主應不應該交納電梯費
電梯費的准確含義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俗稱的電梯費,其准確的名稱應該是電梯運行維護費,是指電梯的日常運行以及維護所發生的費用,主要包括運行電費、年檢費、保險費、日常維護保養費和維修材料費等,不包括電梯的中修、大修和更新改造費用。
物業服務企業收取的這筆費用主要是用於保障物業管理區域內電梯設備的正常運行、維護保養。
一樓的業主應該交納電梯費
雖然一樓業主日常生活中使用電梯的機會非常少,但是電梯是該建築物的附屬設施,是共有部分,只要業主所購買的住宅附帶有電梯這一公共設施,就應該交納電梯費。
首先,一樓的業主不交納電梯費是不合法的。2007年3月16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六章第七十二條明確規定「業主對建築物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權利,承擔義務;不得以放棄權利不履行義務。」可見電梯作為建築物的共有部分,每個業主對其享有權利,同時也承擔義務,一樓的業主不得以在日常生活中不使用電梯為理由,不交納電梯費用,即「不得以放棄權利不履行義務」。
其次,一樓的業主不交納電梯費也是不合情理的。電梯費用的測算是個非常專業的問題,電梯收費標準的確定直接影響到廣大業主的切身利益。2006年1月1日開始執行的《北京市物業管理收費辦法》(試行)第十三條規定「執行物業服務收費政府指導價的住宅區,電梯運行維護費可依據其實際支出,按建築面積或戶合理分攤,具體辦法由業主與物業管理企業協商確定。」因為每部電梯實際支出的費用是一定的,如果一層的業主不交納電梯費用,勢必加重其他樓層的業主分攤的費用。另外,大家購買的是同一幢帶電梯的建築物,電梯是共有部分,公共設施,一層業主不交納電梯費,那麼二層業主有可能會以用梯比較少或承諾不用要求減免電梯費,三層、四層的業主也可以這么要求,這對高樓層、必須使用電梯的業主是不公平的。所以,一樓的業主不交納電梯費看起來是合乎情,實際上是不合理的。
再者,「物業管理」本質是「基於物業共有部分而提供的准公共性服務」。物業服務企業所提供的物業管理服務是針對物業的共有部分而言的,《物權法》規定「業主對建築物內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由此可見物業服務企業的服務是面向全體業主的。如果物業服務企業對個別業主的意見進行遷就,對一樓業主的電梯費用進行免除,那麼就損害了其他業主的合法權益,損害公眾利益。一樓業主要交納電梯費,這是由公共服務的特點決定的。比如,我們出行時乘坐公交車,不能因為我們在車上沒有座位就不交或者少交乘車費。
一樓業主的電梯費應該如何交納
實際生活中,一樓的業主如果同樓上的業主交納同樣的電梯費,那麼他一定覺得很冤,畢竟,一樓的業主使用電梯的幾率很小。這就存在著一個問題:一樓業主到底應該怎樣交納電梯費用?
北京市發改委曾就小區電梯收費問題兩次在網上向社會徵求意見,在徵求意見稿中,曾經探討過對一樓業主的電梯費用進行減免,但最終也沒有形成一個一致的標准出台。這從一個側面表明了電梯費交納問題的復雜性。
解釋一層業主對電梯收費問題的質疑,最好的依據是《物業服務合同》。在前期物業管理階段,開發商與物業服務企業簽定的《前期物業服務合同》中一般都有關於電梯費用具體分攤辦法的條款,業主就該按照其約定交納電梯費用。即使思想上有保留意見,行動上也必須先交納。等到所在小區成立業主大會以後,一層業主可以就其在電梯收費方面的意見和其他樓層的業主多進行溝通,在小區業主大會上按表決權投票形成關於電梯費用分擔具體辦法的決議。比如可以探討一層業主只負擔電梯的維護費用,而不承擔電梯的運行費用等。只要一層業主的建議能夠取得大多數業主的支持,能在業主大會上表決通過,並形成決議,就可以據此與物業服務企業協商,最終確定一層業主電梯費用的具體負擔辦法,簽訂新的物業服務合同。
那麼,在實際操作上,一樓的業主到底應該如何交納電梯費才不會覺得「冤」呢?在這個問題上,各地分別出台了一些規定予以規范,對電梯費糾紛的化解起到了一些效果。
⑤ 一樓用戶需要繳納電梯維修相關費用嗎
&具體規定如下:
一棟住宅,按所有權可劃分為兩部分,即專有部分和共內有部分。專有部分是指各容產權人獨立使用的單元空間,共有部分是指不屬於單個產權人所有而供全體產權人使用的空間、部位、設施和設備。住宅的電梯系統屬共有部分中的共用設備,共有部分的特性是:產權上屬全體產權人所有,功能上供全體產權人使用,實物形態上不能分割給各產權人。
按照我國現行物業管理的有關政策規定,住宅專有部分由產權人自行負責維護管理,住宅共有部分由物業管理企業統一負責維護管理當然
電梯是樓內全部產權人的共用財產,各個城市在物業管理收費標准中、共同承擔的。因此,不管是住在樓上還是住在樓下,不管是否使用電梯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⑥ 新物業法規定住一樓用不用交電梯費
目前國家層面法律沒有相關規定,但有的地方有相關規定,以揚州干江區為例:
國際《關於市區住宅物業服務收費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
六、代收代交費用的分攤辦法應當通過物業服務合同約定,合同中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按業主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比例分攤。
普通住宅前期物業管理小區,按面積比例分攤電梯運行費的,按以下規定執行:
(一)帶有地下車庫且電梯從地下車庫到達本層的一樓住戶,其電梯運行費按不高於一樓的建築面積的80%交納。
(二)以下情形一樓住戶免交電梯運行費:有地下車庫但電梯不到達一樓的;電梯從一樓起始的;戶內有樓梯到達地下車庫的。
(三)帶閣樓或躍層式的頂樓住戶,按電梯到達層的建築面積交納電梯運行費。
(6)一樓用戶電梯使用費擴展閱讀:
《物業管理條例》第六條
房屋的所有權人為業主。
業主在物業管理活動中,享有下列權利:
(一)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接受物業服務企業提供的服務;
(二)提議召開業主大會會議,並就物業管理的有關事項提出建議;
(三)提出制定和修改管理規約、業主大會議事規則的建議;
(四)參加業主大會會議,行使投票權;
(五)選舉業主委員會成員,並享有被選舉權;
(六)監督業主委員會的工作;
(七)監督物業服務企業履行物業服務合同;
(八)對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使用情況享有知情權和監督權:
(九)監督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專項維修資金(以下簡稱專項維修資金)的管理和使用;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⑦ 如何看待有些一樓用戶拒絕安裝電梯和繳納電梯維護費
對於1樓用戶繳納電梯費和電梯維修費這樣的行為,我覺得拒絕繳納也是很正常的,因為1樓他根本就不會去使用這種東西,又何必強求人家。
當然有一些住戶他們住在2樓3樓,他們也是拒絕繳納,但是我覺得就算他們不坐,也需要繳納。因為2樓和3樓你不坐是你個人的問題,但是你有時候會利用到,但一樓則不同,電梯和他們沒有任何的關系。
所以很多住在1樓的人都會安上鐵欄桿,給我的感覺,在這種陰暗的環境內加上這種鐵欄桿,就像住在牢籠當中一樣,一點都沒有家的感覺,所以很多開發商為了讓大家購買1樓,會贈送一個小院子,但我覺得除了老年人之外,沒有人願意購買一樓。
⑧ 住在一樓,二樓的住戶為什麼仍然要交電梯使用費
沒准兒,有的收有的不收。
收的理由:電梯屬於大樓公共設備,所以不管你用不用都要收。
不收的理由:一般有業委會的好辦些,理由就不用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