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無形資產攤銷謹慎性

無形資產攤銷謹慎性

發布時間:2021-01-10 04:20:25

A. 以下選項中,體現會計謹慎性信息質量要求是

謹慎性總的原則是:不高估資產和收入,不低估負債和費用。所以依此判斷,應選擇ABCD。

B. 無形資產攤銷體現了什麼原則是謹慎性原則嗎

無形資產的攤銷體現了權責發生制原則,不是謹慎性原則。

因為無形資產屬於一項長期資產,企業可以在若干會計年度內受益,因而為獲得無形資產而發生的相關支出是資本性支出。同時企業的無形資產總有一定的使用年限,在這一期間里無形資產能為企業帶來額外的經濟利益。

根據權責發生制原則,無形資產的成本應在其有效期限內進行攤銷。無形資產通過長期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其價值隨著無形資產的使用而逐漸損耗,並將所損耗的價值轉移到所生產的產品、提供的勞務中,或構成費用。通過產品的銷售或勞務的提供,從而使這部分攤銷的價值損耗得到補償。

(2)無形資產攤銷謹慎性擴展閱讀

權責發生制原則在企業會計處理中處處可見。如本期銷售出一批產品,期末款項尚未收到,但在會計處理上應把它作為本期營業收入。

再如,企業提取固定資產折舊,是符合權責發生制原則的,盡管固定資產在本期尚未毀損,不必更新,但它的一部分價值已在本期消耗掉,因此要將這部分價值以折舊的形式提取出來,記入本期費用。

為了貫徹權責發生制,會計制度中還專門設立了「預提費用」、「待攤費用」和「遞延費用」科目,專門核算某些本期發生但尚未支出的費用和本期已支出但尚未發生的費用。權責發生制是相對於收付實現制而言的。

權責發生制大反映企業的經營業績時有其合理性,幾乎完全取代了收付實現制;但在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時卻有其局限性:一個在損益表上看來經營很好,效率很高的企業,在資產負債表上卻可能沒有相應的變現資金而陷入財務困境。

這是由於權責發生制把應計的收入和費用都反映在損益表上,而其在資產負債表上則部分反映為現金收支,部分反映為債權債務。為提示這種情況,應編制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現金流量或財務狀況變動表。彌補權責發生制的不足。

C. 會計最新制度對存貨有什麼改變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競爭和風險的日益加劇,會計所處的客觀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程度越來越高,以投資者為主體的會計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視與不確定性相關的風險信息的揭示,從而,謹慎性原則的應用成為必然。在我國新頒布的《企業會計制度》和《無形資產》等具體會計准則中,謹慎性原則得到了進一步的體現。但謹慎性原則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得其如何正確運用成為一個需要探討的問題。

一、謹慎性原則的基本要求

謹慎性原則起源於中世紀財產託管人解脫其受託責任的策略,二十世紀初至三十年代前是一項占支配地位的會計原則,當時主要表現為對資產的低估;經濟危機之後,謹慎性原則所體現的內容擴大到對收益的確認和會計報表披露。隨著會計環境的變化,會計目標從報告經管責任向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轉化,謹慎性原則也逐漸成為對披露具有相關性和可靠性質量特徵的會計信息的修訂性原則。我國《企業會計准則》中規定:會計核算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費用;在《企業會計制度》中規定:企業在會計核算時,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和費用,但不得計提秘密准備。由此我們看到,我國會計規范中關於謹慎性原則有以下幾個要求:

(一)謹慎性原則存在的基礎是不確定性,所處理的是「可能發生」的事項。

(二)對各種可能發生的事項,特別是費用和損失,在會計上確認和計量的標準是「合理核算」,對可能發生的費用、負債既不視而不見,又不計提秘密准備。而對「合理」的判斷則事實上取決於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

(三)運用謹慎性原則的目的是在會計核算中充分估計風險的損失,避免虛增利潤、虛計資產,保證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

二、謹慎性原則在我國運用情況的回顧及在新會計准則和新制度中的體現

謹慎性原則在我國的運用開始於1992年,在近十年的應用中,可以按其運用程度和范圍的不同,分為三個階段:

(一)1992年至1997年
1992年發布,並於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企業會計准則》中首次明確了謹慎性原則,要求企業會計核算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費用。同時,在行業會計制度中主要體現為三個方面:即存貨計價方法採用後進先出法、應收賬款計提壞賬准備、固定資產折舊採用加速折舊法。

(二)1998年至2000年
1998年陸續頒布的《投資》等一系列具體會計准則及《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中,謹慎性原則得到進一步的運用,具體包括;
1、在1992年會計准則和行業會計制度的基礎上,擴大了資產項目計提准備的范圍,即計提短期投資跌價准備、壞賬准備、存貨跌價准備和長期投資減值准備,同時,擴大了壞賬准備的提取范圍,在提取方法及比例上更加靈活。
2、對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加速折舊法的應用條件有所放鬆。
3、對無形資產、開辦費的攤銷期限作了修訂,由原制度中無形資產的「不少於10年」、開辦費的「不少於5年」,分別調整為「不超過10年」、「不超過5年」。
4、對結果具有不確定性的或有事項的會計核算及信息披露作出了規范,規定或有資產和或有利得不予確認,一般也不予披露,或有負債不予確認,但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予以披露。
5、對於債務重組中涉及的或有收益和或有支出,債務人確認為負債,債權人則不應確認為資產,只能在表外予以披露。
6、對於收入的確認,在確認標准上更加謹慎。如無論是《收入》准則中關於收入確認的四個條件,還是《建造合同》准則中關於跨期合同引起的收入確認,均將相關經濟利益流入企業、結果能夠可靠計量等作為一個重要的內容。

(三)2001年
2001年1月財政部頒布了《無形資產》《借款費用》、《租賃》三個新的具體會計准則,並同時修訂了《投資》、《債務重組》等五項准則;2001年2月頒布了《企業會計制度》。在這些新的准則和制度中,謹慎性原則體現為。
1、全面計提資產減值准備。中期期末和年末除了計提原有的「四項准備」外,新的企業統一會計制度和《無形資產》准則規定還應計提固定資產減值准備和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2、在《企業會計准則——借款費用》准則中,改變了借款費用資本化的標准,以「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作為借款費用停止資本化的標准,並明確了暫停資本化的條件,避免固定資產價值虛計。
3、改變了融資租賃固定資產入賬價值的確定方法,規定「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原賬面價值與租賃付款額的現值兩者中較低者作為租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改變了以租賃協議確定的設備價款、發生的運輸費、途中保險費、安裝調試費等支出確定租入固定資產價值的方法。同時,租賃過程中發生的或有租金一律計入當期損益。

4、在《無形資產》准則中,要求企業管理部門在判斷無形資產產生的經濟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業時,應對無形資產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存在的各種因素作出謹慎的估計。

三、謹慎性原則在我國會計實務中的實際運用情況

自1992年以來,特別是《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實施以來,謹慎性原則的運用對於「擠出」我國上市公司資產和利潤中的水份,防止其利用四項准備調節利潤發揮了較大的作用。由1999年年報中可以看出,計提總數超億元的不下60家,ST粵金曼、深深房A分別以9.8億、9.5億名列榜首。據對855家公司的統計,其計提的四項准備總數達到287.2億元,其凈利潤總額也不過639.7億元。但從我國會計實務中的運用看,有以下幾種情況應予以注意,第一,某些上市公司基於保盈利、保配股資格的需要,無視企業現狀,與謹慎性原則背道而馳,甚至將各種「准備」的計提與年度間的轉移作為新的粉飾手段。如某固定資產更新換代比較快的上市公司將採用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由加速折舊法改為一般折舊法,僅此一項一年就為其增加了966萬元的利潤,使賬面利潤轉虧為盈。第二,謹慎性原則的運用程度不均衡。如根據1999年年報中披露的資料,有206家公司採取期末余額百分比法計提壞賬准備,其中最低比例是O.3%,最高比例是24.09%。再如,1998年在涉及短期投資的133家公司中,提取短期投資跌價准備的只有4家,佔3%,涉及長期投資的326家公司中,提取長期投資減值准備的只有13家,不足4%。當然,由於每個企業的具體情況不同,應允許企業間在計提比例、數額等方面存在差異,但是從實際情況看,利益最大化才是造成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第三,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力有待於提高。謹慎性原則的應用與會計領域的不確定性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對於存貨跌價准備、壞賬准備等的計提,需要會計人員有較強的職業判斷力,這一要求與會計人員的現實水平尚有一定差距。

四、關於謹慎性原則正確運用的幾點思考

謹慎性原則從產生之初即帶有明顯的兩面性,一方面它能夠避免虛計資產和浮誇利潤,保護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在運用該原則時,不可避免地會帶有主觀隨意的色彩,甚至為報表粉飾留下了空間。從以上分析中我們看到。謹慎性原則在我國會計規范體系中得到了進一步的體現,但鑒於我國會計實務的現狀,正確運用謹慎性原則成為當前貫徹實施新的會計准則和企業會計制度的關鍵因素。因此,筆者認為,目前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體現謹慎性原則的會計准則和制度的相關條款應盡量具有可操作性。從我國現有會計規范看,有些體現謹慎性原則的具體方法操作性是比較強的,如後進先出法、加速折舊的方法等。但企業會計制度中關於資產發生減值的判斷標准不夠明確,特別是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資產由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得作為決定資產減值准備數額決定因素的「可變現凈值」的確定較為困難,這為企業利用謹慎性原則進行操縱留下了一定的空間。因此,筆者建議,應就「可變現凈值」的確定問題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具體標准,以指導企業的會計實踐。

(二)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為謹慎性原則的正確運用奠定基礎。任何會計原則、會計方法在會計實務中的貫徹和運用都離不開會計行為的主體——會計人員。鑒於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中「可選擇性」的范圍日益擴大,尤其是如何保證會計人員在應用謹慎性原則時把握好「度」,這就要求會計人員必須提高職業判斷能力,使其能夠准確把握謹慎性原則的實質,在對不確定性的事項進行估計和判斷時,力求客觀和公正,避免主觀隨意性。

(三)充分發揮獨立審計的外部監督作用,為謹慎性原則的正確運用構造「防禦」體系。為防止企業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不用或濫用謹慎性原則,應加強以獨立審計為核心的外部監督體系,確保會計信息的公允性和謹慎性原則的合理運用。

(四)將謹慎性原則的運用與會計信息的充分披露有機地結合起來。謹慎性原則的運用首先是對會計領域中存在的不確定性事項進行判斷時所體現的一種態度;其次,才表現為一系列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不同的判斷會導致其對方法的選擇,當然也會導致不同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其結果最終會影響到信息使用者特別是外部信息使用者的決策。因此,凡是與謹慎性原則運用有關的、會影響投資人和債權人等信息使用者對目前和未來理性判斷的信息都應在財務報告中作出全面陳述,包括體規謹慎性原則的若干具體會計處理方法應用的背景

D. 下列會計處理體現謹慎性原則的是() A按期計提無形資產攤銷 B對應收賬款計提壞賬准備 C存貨按

下列會計處理體現謹慎性原則的是() A按期計提無形資產攤銷 B對應收賬款計提壞賬准備 C存貨按歷史成本計價 D當期收入與費用想配比

正確答案:B

E. 無形資產攤銷符合謹慎性原則要求嗎

不符合,應收賬款計提壞賬准備,存貨計提跌價准備符合謹慎性原則

F. 論謹慎性原則在資產計價中的運用

一、存貨
存貨的後續計量採用「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體現了謹慎回性原則。

二、固定答資產
固定資產提折舊(尤其是加速折舊:雙倍余額遞減法、年限總和法)、計提減值准備,體現了謹慎性原則。

三、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的攤銷和減值准備,體現了謹慎性原則。
特別是:商譽和「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每年年終均應當進行減值測試,體現了謹慎性原則。

四、長期股權投資
達到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按成本法進行後續計量(而不是權益法),體現了對投資計量的謹慎性原則。

五、投資性房地產
企業會計准則不鼓勵企業用公允價值計量投資性房地產,體現了謹慎性原則。

六、資產減值准則
企業會計准則中規定,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成本模式投資性房地產、無形資產、商譽等的減值,一經計提不得轉回,體現了我國企業會計准則的謹慎性原則。(註:國際會計准則是允許轉回的)

大概就這么多,你自己也可以再總結一下嘛~!

G. 無形資產返銷屬於謹慎性原則嗎

謹慎性要求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應當保持應專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屬收益、不應低估負債或者費用。
無形資產返銷是為了在核算資產中估算到資產的減值,應該屬於謹慎性原則
應收賬款計提壞賬准備是為了估算應收賬款的風險,屬於謹慎性原則

H. 符合謹慎性原則有無形資產計提減值准備期末存貨計價採用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

a應收賬款計提壞賬准備
B無形資產計提減值准備
C存貨期末計價採用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
D 固定資產計提跌價准備

I. 1、下列各項中,體現謹慎性原則要求的是( )。 A.無形資產攤銷 B.應收賬款計提壞賬准備 C.存貨採用歷

B 各種資產計提減值准備均符合謹慎性原則。

閱讀全文

與無形資產攤銷謹慎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