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無形資產評估中,壟斷性是影響無形資產的重要因素,這是因為無形資產具有()性質
獨占性
㈡ logo和商標的區別。
1、權利的取得不同。LOGO作為美術作品不用注冊登記,創作完成即自動獲得著作權,而專商標必須經過屬國家相應機關注冊才能取得商標權。
2、權利歸屬不同。LOGO的設計者和所有人很可能不是同一個人,普通公司都要委託設計者來設計LOGO,那麼LOGO作為委託作品,其著作權的歸屬有兩種情況,約定歸委託人所有,或者沒有約定,那麼就歸設計者所有,而商標只屬於商標權人所有,這是知識產權范疇。
3、受保護的期限不同。LOGO作為美術作品受保護的期限一般是50年,而商標可以無限期的續展,受保護的時間是無限的。
4、保護的法律不同。LOGO受《著作權法》保護,商標受《商標法》保護。LOGO可以注冊為商標,那麼這個商標LOGO和同時受《著作權法》和《商標法》保護,這意味著LOGO和商標受保護范圍是不同的,LOGO的保護范圍不如商標廣。
㈢ 商標注冊35類是屬於什麼類別的
商標注冊35類是屬於服務商標。具體內容為:廣告,實業經營,實業管理,辦公事務。
35類主要包括由個人或組織提供的服務,其主要目的在於。
1、對商業企業的經營或管理進行幫助;
2、對工商企業的業務活動或者商業職能的管理進行幫助;
3、以及由廣告部門為各種商品或服務提供的服務,旨在通過各種傳播方式向公眾進行廣告宣傳。
(3)無形資產的特點獨占性擴展閱讀
注冊第35類商標的重要性:
1、關於「廣告、市場營銷」。基本上每個企業都會涉及到廣告,也會涉及到銷售服務。所以即使是生產型的企業,也會考慮在第35類進行商標注冊。
2、關於「特許經營的商業管理」,這通常認為是用於發展加盟的,也是有一部分企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3、關於「替他人推銷」,顧名思義,這是以銷售為主的企業,常見的有專賣店、賣場、商場。比如「家樂福超市」,他並不生產,主要是替他人推銷。再有「上品折扣」這樣的賣場,或者電子銷售店,都需要在「替他人推銷」上注冊商標。
4、關於「通過網站提供商業信息、為商品和服務的買賣雙方提供在線市場。」: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互聯網企業也是鋪天蓋地地火速發展,商標局在最新分類表裡增加了這兩項服務。這意味著,想通過互聯網發展業務,或者在線交易平台的,都應該注冊第35類。
5、如果只注冊自己的行業所在類別的商標,在需要開展連鎖加盟業務或電子商務在線交易業務時,需要向已注冊此商標第35類的企業申請授權,行業類常稱此類商標為【不完全商標】。
㈣ 跨國公司的優缺點
評《當代國際壟斷———巨型跨國公司綜論》
李長久
透析當代國際壟斷的力作
——評《當代國際壟斷———巨型跨國公司綜論》
李琮教授的力作《當代國際壟斷———巨型跨國公司綜論》,系統、深刻地分析了當代國際壟斷的發展及其影響。由於當代國際壟斷組織的主要代表是巨型跨國公司,因此,該書以跨國公司為主線,不僅全面論述了跨國公司與經濟全球化、跨國公司與國家、跨國公司與當代金融機構和跨國公司與新科技革命及新經濟發展的關系,而且深刻地分析了跨國公司的實質、特點、優勢和兩重性。這部專著中關於跨國公司為什麼紛紛到中國安營紮寨,中國為什麼要形成自己的跨國公司和組建什麼樣跨國公司的分析與建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該書系統地分析了壟斷的發展及其影響。書中關於「當代」的界定具體指的是20世紀90年代迄今這一段時間,但作者認為,到19世紀60年代,在生產集中的基礎上,已經形成了最初的壟斷組織。所謂「壟斷」是指巨大企業或企業聯盟,而「國際壟斷」是特大企業的經濟權力超越國家疆界,對整個世界生產和市場進行控制,以獲得巨額壟斷利潤,從而揭示了國際壟斷的實質、特徵和作用。
作者以跨國公司發展為主線,深刻地分析了壟斷的發展史。書中將壟斷演變的歷史進程分成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世紀60年代到1914年。壟斷組織從萌發到成為資本主義經濟生活的基礎,資本主義轉變到壟斷階段並不斷加強。第二階段: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一戰、上世紀30年代大危機和二戰加速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國家加強干預與壟斷組織緊密結合,壟斷組織繼續發展並全力對外擴張,但由於世界四分五裂,大大阻礙了壟斷組織的對外擴張進程。這兩個階段的主要變化是,從自由資本主義轉變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幾個帝國主義強國為爭霸世界而進行殊死斗爭,終於爆發兩次世界大戰。第三階段:從20世紀50年代初到80年代。二戰後,世界發生了深刻變化,資本主義也發生了深刻變化,從一般壟斷轉變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新階段,國際壟斷大大加強。第四階段:20世紀80年代至今。在這個階段,國際壟斷資本的發展達到鼎盛時期。
作者辯證地分析了國際壟斷主要是巨型跨國公司與諸多因素的關系,特別是與經濟全球化的關系。作者指出,經濟全球化已涵蓋生產、商品流通、資本流動、科技轉讓、知識和信息交流等世界經濟各個領域,而所有這些領域巨型跨國公司都是其行為的主體。作者還指出,經濟全球化不僅使各國經濟越來越相互依賴,而且對國際生產關系或國際經濟關系也有重要影響。作者認為,跨國公司是適於現代化大生產的、合理的、先進的企業組織形式。作者對比壟斷發展後兩個階段與前兩個階段主要區別時指出:「今天的世界,盡管少數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仍然佔主導地位,特別是超級大國仍奉行霸權主義,世界仍很不安寧,但時代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近10多年來,經濟全球化、信息網路化、改革開放已成為不可遏止的世界潮流,世界要和平,國家要發展,民族愛團結,社會要進步,人民要安康,是全世界人民的強烈要求。」
該書強調了跨國公司的特點和兩重性。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1978年在題為《世界發展中的跨國公司》的報告中對跨國公司下過這樣的定義:「跨國公司是在作為基地的國家之外擁有或控制生產或服務設施的企業。這類企業並不是一定是股份化或私有的,它們也可以是合作制的或國家所有制的實體。」作者認為:「若不進行對外直接投資,也就不會有跨國公司,而沒有跨國公司,全世界90%以上的對外直接投資就不會發生,二者如影隨形,是分不開的。」據聯合國統計,1999年,世界跨國公司總數從1980年的1.5萬家增加到6.3萬家,它們的國外子公司從10.4萬家增加到近70萬家。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總額在2000年達到創紀錄的14919億美元。跨國公司進行超越國家和地區界限的生產要素和資源優化組合,目前世界總產值的約1/3由跨國公司所佔有,其中90%以上由少數巨型跨國公司控制。「這意味著世界經濟的幾乎所有各部門和各行業都為大跨國公司所控制」。
據作者分析,巨型跨國公司與中小型跨國公司相比,其主要特點是:規模巨大;跨國化程度高;發達國家的大公司占絕對多數;集中在一些高新技術產業部門;立足於核心產業,發展多樣化生產。因此,這些巨型跨國公司具有10大優勢:即規模優勢;科技優勢;人才優勢;范圍優勢;無形資產優勢;融資優勢;區位優勢;內部化優勢;管理優勢;與國家政權相結合而形成的優勢。作者強調指出,巨型跨國公司並沒有失去國籍而成為不屬於任何國家的「全球公司」,它們的「根基」仍然在它們的國家。
作者深刻地分析了大跨國公司的兩重性,如強化壟斷和加劇競爭的兩重性、追求利潤和促進發展的兩重性、高效運營和畸形分析的兩重性、公司生產有計劃和全球生產無政府的兩重性。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繼續發展,跨國公司的數量和規模也將繼續增加和擴大,但在今後較長時期內,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仍將佔世界跨國公司的大多數,仍將處於核心競爭優勢。因此,世界經濟的兩極分化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兩極分化都將加劇。
該書進一步明確了我國為什麼要有和建立什麼樣的跨國公司。書中指出,當代經濟全球化的三大「要素」是:市場化;自由化;信息化。由於跨國公司具有兩重性,經濟全球化對世界經濟發展有利也有弊,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面臨被邊緣化的危險。
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市場的迅速擴大,引起各國特別是跨國公司的關注。「世界500強」中已有400多家進入我國。與此同時,我國一些企業也正在「走出去」。所有這一切,都要求我們從世界發展的全局著眼,對大跨國公司的實質、特性、所起的作用和產生的影響進行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礎上,形成中國自己的大跨國公司。「這是我國生產力發展的需求,是我國現代化大生產在國際層面上擴展的必然,也是我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擴大和深化與世界各國進行經貿合作的要求。」
目前,我國的大企業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與西方大跨國公司相比,都存在著極大的差距,我國必須積極推動和大力支持本國大跨國公司的發展。針對此問題,作者主要提出了以下建議:其一,在認真學習、借鑒其他國家大跨國公司成功經驗的同時,避免它們的缺點和錯誤,特別是大跨國公司的高層有意進行的各種欺詐、坑害投資者和客戶的行為,而要以誠信為重,努力提高自己的國際聲譽。其二,堅持我國一貫堅持的發展對外關系的基本原則,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發展同外國企業和客戶的關系,實現雙贏。其三,發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把它與現代管理科學和經營理念相結合,並吸取他國、他民族的先進文化,逐步形成有鮮明特色的、新的企業文化。
至於缺點,有一本書我剛看,就是說的跨國公司在中國敗走麥城或失敗的施展案例,還有客觀分析。
作者是:李海龍
泛德營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首席顧問
著名職業營銷管理專家、世界咨詢師協會注冊高級咨詢師
國內數家著名企業行銷顧問,十餘家中小企業總經理營銷顧問
多家大學管理學院與學術研究機構E-MBA客座教授/專家
浙江大學經濟技術咨詢中心特約咨詢師
中美國際工商管理學院特聘教授
國際品牌研究院品牌專家
青島潛力品牌評選專家評委
《考驗》
李海龍先生2003年7月著作《考驗》因為書中的激烈觀點和所披露的大量跨國公司的敗陣事實、內部信息,它的出版和熱賣曾經引起了營銷界尤其是跨國公司的極大關注。
書中披露了富士、寶潔、賓士、麥當勞、飛利浦、三菱、麥肯錫等世界企業巨頭在中國「敗走麥城」的歷程,並找出了它們的「敗陣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