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進項稅額是怎麼算的
進項稅額=(外購原料、燃料、動力)*稅率/(1+稅率)
一、計算公式
進項稅額是指當期購進貨物版或應稅勞務繳納權的增值稅稅額。在企業計算時,銷項稅額扣減進項稅額後的數字,才是應繳納的增值稅。因此進項稅額的大小直接關繫到納稅額的多少。一般在財務報表計算過程中採用以下的公式進行計算:
進項稅額=(外購原料、燃料、動力)*稅率/(1+稅率)
進項稅額是已經支付的錢,在編制會計賬戶的時候記在借方。
二、進項稅額,是指納稅人購進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支付或者負擔的增值稅額。
註:納稅人接受投資、捐贈取得的貨物,其進項稅額也是投資者或捐贈者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增值稅額。
『貳』 請問 增值稅發票 進項稅 應交稅額 是怎麼計算的 求公式計算方法謝謝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
……
第一節 一般性規定
第十七條 增值稅的計稅方法,包括一般計稅方法和簡易計稅方法。
第十八條 一般納稅人發生應稅行為適用一般計稅方法計稅。
一般納稅人發生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特定應稅行為,可以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但一經選擇,36個月內不得變更。
第十九條 小規模納稅人發生應稅行為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
第二十條 境外單位或者個人在境內發生應稅行為,在境內未設有經營機構的,扣繳義務人按照下列公式計算應扣繳稅額:
應扣繳稅額=購買方支付的價款÷(1+稅率)×稅率
第二十一條 一般計稅方法的應納稅額,是指當期銷項稅額抵扣當期進項稅額後的余額。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當期銷項稅額小於當期進項稅額不足抵扣時,其不足部分可以結轉下期繼續抵扣。
第二十二條 銷項稅額,是指納稅人發生應稅行為按照銷售額和增值稅稅率計算並收取的增值稅額。銷項稅額計算公式:
銷項稅額=銷售額×稅率
第二十三條 一般計稅方法的銷售額不包括銷項稅額,納稅人採用銷售額和銷項稅額合並定價方法的,按照下列公式計算銷售額:
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稅率)
第二十四條 進項稅額,是指納稅人購進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支付或者負擔的增值稅額。
第二十五條 下列進項稅額准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一)從銷售方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含稅控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下同)上註明的增值稅額。
(二)從海關取得的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上註明的增值稅額。
(三)購進農產品,除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外,按照農產品收購發票或者銷售發票上註明的農產品買價和13%的扣除率計算的進項稅額。計算公式為:
進項稅額=買價×扣除率
買價,是指納稅人購進農產品在農產品收購發票或者銷售發票上註明的價款和按照規定繳納的煙葉稅。
購進農產品,按照《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實施辦法》抵扣進項稅額的除外。
(四)從境外單位或者個人購進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自稅務機關或者扣繳義務人取得的解繳稅款的完稅憑證上註明的增值稅額。
第二十六條 納稅人取得的增值稅扣稅憑證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規定的,其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增值稅扣稅憑證,是指增值稅專用發票、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農產品收購發票、農產品銷售發票和完稅憑證。
納稅人憑完稅憑證抵扣進項稅額的,應當具備書面合同、付款證明和境外單位的對賬單或者發票。資料不全的,其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第二十七條 下列項目的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一)用於簡易計稅方法計稅項目、免徵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和不動產。其中涉及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不動產,僅指專用於上述項目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不包括其他權益性無形資產)、不動產。
納稅人的交際應酬消費屬於個人消費。
(二)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以及相關的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和交通運輸服務。
(三)非正常損失的在產品、產成品所耗用的購進貨物(不包括固定資產)、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和交通運輸服務。
(四)非正常損失的不動產,以及該不動產所耗用的購進貨物、設計服務和建築服務。
(五)非正常損失的不動產在建工程所耗用的購進貨物、設計服務和建築服務。
納稅人新建、改建、擴建、修繕、裝飾不動產,均屬於不動產在建工程。
(六)購進的旅客運輸服務、貸款服務、餐飲服務、居民日常服務和娛樂服務。
(七)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情形。
本條第(四)項、第(五)項所稱貨物,是指構成不動產實體的材料和設備,包括建築裝飾材料和給排水、採暖、衛生、通風、照明、通訊、煤氣、消防、中央空調、電梯、電氣、智能化樓宇設備及配套設施。
第二十八條 不動產、無形資產的具體范圍,按照本辦法所附的《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注釋》執行。
固定資產,是指使用期限超過12個月的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設備、工具、器具等有形動產。
非正常損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貨物被盜、丟失、霉爛變質,以及因違反法律法規造成貨物或者不動產被依法沒收、銷毀、拆除的情形。
第二十九條 適用一般計稅方法的納稅人,兼營簡易計稅方法計稅項目、免徵增值稅項目而無法劃分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按照下列公式計算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
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當期無法劃分的全部進項稅額×(當期簡易計稅方法計稅項目銷售額+免徵增值稅項目銷售額)÷當期全部銷售額
主管稅務機關可以按照上述公式依據年度數據對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進行清算。
第三十條 已抵扣進項稅額的購進貨物(不含固定資產)、勞務、服務,發生本辦法第二十七條規定情形(簡易計稅方法計稅項目、免徵增值稅項目除外)的,應當將該進項稅額從當期進項稅額中扣減;無法確定該進項稅額的,按照當期實際成本計算應扣減的進項稅額。
第三十一條 已抵扣進項稅額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發生本辦法第二十七條規定情形的,按照下列公式計算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
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凈值×適用稅率
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凈值,是指納稅人根據財務會計制度計提折舊或攤銷後的余額。
第三十二條 納稅人適用一般計稅方法計稅的,因銷售折讓、中止或者退回而退還給購買方的增值稅額,應當從當期的銷項稅額中扣減;因銷售折讓、中止或者退回而收回的增值稅額,應當從當期的進項稅額中扣減。
第三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當按照銷售額和增值稅稅率計算應納稅額,不得抵扣進項稅額,也不得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
(一)一般納稅人會計核算不健全,或者不能夠提供准確稅務資料的。
(二)應當辦理一般納稅人資格登記而未辦理的。
第三十四條 簡易計稅方法的應納稅額,是指按照銷售額和增值稅徵收率計算的增值稅額,不得抵扣進項稅額。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銷售額×徵收率
第三十五條 簡易計稅方法的銷售額不包括其應納稅額,納稅人採用銷售額和應納稅額合並定價方法的,按照下列公式計算銷售額:
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徵收率)
第三十六條 納稅人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的,因銷售折讓、中止或者退回而退還給購買方的銷售額,應當從當期銷售額中扣減。扣減當期銷售額後仍有餘額造成多繳的稅款,可以從以後的應納稅額中扣減。
『叄』 增值稅進項稅額怎麼計算,我要公式
增值稅進項稅額的計算公式是:進項稅額=(外購原料、燃料、動力)*稅率/(1+稅率)。
『肆』 進項稅額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進項稅來額=買價×扣除率自
但需要說明兩點:
1.通常購貨時銷方的報價都是包含增值稅的價格。計算進項稅額時,要先換算成不含稅價:
(不含增值稅)價格= 含稅價 /(1+ 增值稅稅率)
例如:企業購買一台機器,廠家報價30萬元,那最終要付給廠家30萬元。其中就包括機器價格和增值稅。
增值稅進項稅額=300000/(1+17%)*17%=43589.74元
2.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稅率通常為17%,還有一檔適用於特殊商品的低稅率13%和適用出口商品的零稅率。小規模納稅人的徵收率為3%。
拓展資料
進項稅的抵扣首先是針對一般納稅人。其次,進項稅額不是計算出來的,而是根據你單位實際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海關完稅憑證、農產品收購憑證等註明的進項稅額進行抵扣,且一定是要在稅務機關認證過的方可抵扣。第三,取得的專用發票一定要在該發票開具90天內到主管稅務機關認證,同時要在認證通過的當月進行抵扣。第四,只有經過認證的發票可以抵扣,而不論是否有銷售額。
擴展文件;《會計資料大全》
『伍』 進項含稅價和銷項含稅價計算利潤
銷售價-購進成本-(銷項稅-進項稅)-(銷項稅-進項稅)*10%
計算結果如下:17094.02-8547-1452.98-145.30=6948.74
含的稅一般是增值稅和國稅。增值稅可以抵扣,國稅可以做固定資產,最簡單的說法就是要不要開發票.要開發票的,就是含稅價可通過公式將含稅價折算成不含稅價。
即含稅價=不含稅價*(1+稅率),一般的稅率有16%,10%,4%,6%,25%,最常見的是16%的增值稅。
比如,含16%增值稅價為100,不含稅價即是100/1.16=86.21,稅金是86.21*0.16=13.7936,企業就可以抵扣13.80的稅。
(5)含攤銷進項稅額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在實際業務操作中,報價一般多為含稅價,因為這就好像是默認的潛規則一樣。至於把含稅價再分離為不含稅價和稅金,多半為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和企業會計在對收入入賬時應該處理的事情。過程也比較簡單。
含稅價=不含稅價*(1+適用稅率)
銷項稅額=不含稅價*適用稅率
含稅價=不含稅價+銷項稅額
增值稅是價外稅,所以報價時會出現含稅價與不含稅價。比如:報含稅價11700元,支付金額也是11700元,其實價格是10000元[11700/(1+17%)],稅款是1700元。報不含稅價11700元,那在支付款項時,還需要支付17%的增值稅1989元,合計支付金額為13689元。
『陸』 進項稅和銷項稅的計算公式分別是什麼
中國的銷售,習慣性講含稅價。。
你去買東西,一個手機1000塊錢,你不會考慮稅多少,貨物本身多少錢。實際上它是包含17%的增值稅還有其他很多稅。。。
因此在題目和實際中,將貨物的價格分為兩種,1、含稅價。2、不含稅價。(至論增值稅)。
僅就增值稅論,17%的稅率。
增值稅=不含稅價*17%
含稅價=增值稅+不含稅價
這幾條公式用數學方式,來回變換。
增值稅=含稅價/(1+17%)*17%
含稅價=不含稅價*(1+17%)
不含稅價=含稅價/(1+17%)
這幾條公式用數學方式,來回變換。
不用考慮什麼進貨價亂七八糟的,正規的考試不會出現這種詞,他會讓你明白這個數是含稅價還是不含稅價。(一般會標明是否含稅)。現實中就更好辦了,一張表,你可以直接寫上含稅或者不含稅。
你在買東西時,買100塊錢(不含稅)的貨物。實際上要支付117元。其中17元是進項稅(買東西時產生的)你在賣東西是,賣200元(不含稅)的貨物,實際上要收取的金額是234元。其中34元是銷項稅(賣東西時產生的)
建議這種專業的東西,只是了解可以看看網路,如果要深究,根據需要的深度可以考慮看會計類書籍《初級經濟法基礎》《會計》增值稅相關章節
《稅法》增值稅相關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