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移動是否每年向國外支付500億的什麼使用費
中國已有2.1億網民,但是,並沒有人計算過每年為互聯網支付的成本。一份內報告認為,由於目前美國掌握容著互聯網「十六進制」技術,是全球互 聯網使用的「游戲制定者」和「運行控制者」,我國用戶上網必須向美國交付各種費用。據該報告推算,我國每年向美國支付的現有國際互聯網的費用,包括域名注冊費、解析費和信道資源費及其設備、軟體的費用等,高達5000億元以上。
B. 中國美年給美國交多少網路費
因為中國需要經過美國的根伺服器進行域名解析,所以兩個國家流量不對稱因此要向美國交費。
C. 中國聯通每年向美國交多少網路費用
互聯網地址資源租用費 + 域名解析費 + 信道資源費」每年不到10億元人民幣。
1、按照APNIC Registration Services Manager潘廣亮提供的最新數據,截至2019年7月,來自中國的單位共收到大約3.4億個IPv4地址。這大約是APNIC分配的IPv4地址空間總量的38%。近年來,中國在部署IPv6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
中國的單位總共還獲得了30億/ 48s的IPv6地址空間,約佔APNIC總IPv6分配的58%。中國的單位向APNIC支付的年度會員費(IP地址注冊和服務費)總額為230萬澳元,摺合人民幣1150萬元人民幣左右。這應該就是所謂「4萬億」網費的主體部分。
2、域名解析費:
域名解析是一個只要你有相應設備,並且掌握一定技術就完全免費的服務。很多運營商,伺服器託管機構都會提供這項基本服務。
3、信道資源費:
這部分費用是國家間因訪問對方資源產生的,也就是說,中國訪問美國資源,中國向美國付費;美國訪問中國資源也需要向中國付費。由於兩國間政治和經貿往來的特徵,這筆費用美國實際支付的費用遠高於中國,換句話說,中國是順差的獲利方。
4、埠費指接入和使用美國國內網路的費用,也就是訪問國外付費資源的費用。這部分費用准確地說應該是網民個人需求的成本。
舉例來說,今天想從我國境外下載一部付費的電影,就為這部電影支付一定費用,這一費用即便是由 通信運營商代收,也是網民自主自願的純商業行為,與國家的主權無任何干係。
到此可以清楚地看到:互聯網地址資源租用費 + 域名解析費 + 信道資源費」每年的實際發生額不到10億元人民幣。
(3)中國向美國交互聯網域名使用費擴展閱讀
截至2016年12月,中國「.CN」域名總數為2061萬,年增長25.9%,佔中國域名總數比例為48.7%。「.中國」域名總數為47.4萬,年增長34.4%。
中國網民規模達7.31億,相當於歐洲人口總量
截至2016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31億,普及率達到53.2%,超過全球平均水平3.1個百分點,超過亞洲平均水平7.6個百分點[1]。全年共計新增網民4299萬人,增長率為6.2%。中國網民規模已經相當於歐洲人口總量。
手機網民佔比達95.1%,線下手機支付習慣已經形成
截至2016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95億,增長率連續三年超過10%。台式電腦、筆記本電腦的使用率均出現下降,手機不斷擠占其他個人上網設備的使用。
移動互聯網與線下經濟聯系日益緊密,2016年,我國手機網上支付用戶規模增長迅速,達到4.69億,年增長率為31.2%,網民手機網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57.7%提升至67.5%。手機支付向線下支付領域的快速滲透,極大豐富了支付場景,有50.3%的網民在線下實體店購物時使用手機支付結算。
D. 中國怎麼接入互聯網的要錢嗎,我國政府要交錢嗎,是不是全世界都要向美國政府交錢
好好看你的片就是了,別想太多。
E. 中國每年需付美國多少"網費"
域名租賃的年費主要源於通用頂級域名的注冊,每個費用為5.5美元,我國有著回300多個,答總費用為大約1.2億人民幣。每年向美國支付的費用在5000億以上。
美國在網路技術的掌控下,成為全球互聯網的運營控制和規則制定者,我國被美國納入國家互聯網,但是仍舊要承擔各項費用。網路的一大核心便是根伺服器,在世界擁有的13台根伺服器當中,主根伺服器在美國,其餘十二個為輔根伺服器。
美國對於互聯網的絕對控制權,便是與根伺服器有關,我國只有佔領網路技術制高點,才能有著足夠的此類伺服器,但是當前的狀態是,我國使用美國互聯網後只能選擇交費。而給美國交費有著幾大分類,地址資源租用、設備軟體費、信道資源費,以及收過的域名解析費。
(5)中國向美國交互聯網域名使用費擴展閱讀:
如今全球的互聯網伺服器一共只有13台,這些伺服器只要是進行互聯網地址解析,不過有10台是來自美國,其中1台是主根伺服器9台是輔根伺服器,而其餘3台分別來自日本、荷蘭、瑞典。
所以說美國掌握著全球互聯網的「命脈」,所以說我國是需要向美國支付網費的,而這些費用只要是用於域名解析、信道資源、設備軟體、互聯網資源,唯獨域名解析是由我國自己完成的,而且一年我國要向美國支付高達5000億的網費。
F. 中國為了連上互聯網都付出了哪些代價
從1G時代中國就開始向國外繳納專利費,跟著是2G、3G,到了4G時代只是有很大改善但是小米、魅族、中興、華為等設備製造商仍交著部分通信專利費。此外很多基站同樣使用大量美國的產品和技術,一樣也要繳費。
純粹的互聯網通信也有很多費用需要繳納,根據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的報道,中國須向美國交付有互聯網地址資源租用費、域名解析費、信道資源費等費用。
互聯網地址資源租用費:互聯網路的地址資源是全球唯一的,根據 APNIC 和 CNNIC 的政策,地址分配將基於租賃而不是永久出售或轉讓的原則,因此聯盟成員需要及時繳納相關的費用,以保證自己能夠繼續有效的租用這些資源。中國租用 IPV4/IPV6 地址,每年通過美國注冊代理機構—中外共管的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向美國支付租用費。IPV6的地址資源租用費還要比IPV4的租用費更高一些。
這一費用的繳納者是國際域名的租用者,比如國內的網路、網易、搜狗、360等重要或不重要的門戶網站。
域名解析費:域名解析收費是運行商按年收取的費用。由於中國的域採用英文、中文域名,國外收取費用有據可查是反向解析費、AS號碼費。中國統一由 CNNIC代收。
這一費用只存在於互聯網發展的極早期,隨著國內電信運營商建立自己的解析伺服器,這一費用已成為歷史。
信道資源費:中國缺少的信道資源,每年需付租用美方的全電路費、埠費。
全電路費:即除中國自行建設中國段海纜外,還需租用美國公司指定的美國段海纜以及相應陸上接入設備、機房的費用,也包括部分租用轉發器的費用。
網路接入費 (埠費 ):指接入和使用美國國內網路的費用。
這一費用相對總和最高,范圍也最廣,由CNNIC代收,收費的對象是全體網民,收費的方式全電路費為按年租用或一次結清,網路接入費是按出口帶寬收取,2003年之前進口美國的帶寬費用高達120萬元/G/月,後來有所起伏,但是總的來說大大降低。而且中國進口美國的帶寬比美國進口中國的帶寬幾乎要高一個數量級。最終進口帶寬的費用通過收取的網費落到了每個網民的頭上。
進出口帶寬不平衡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2001年民用網路開始普及之後,短短九個月出口帶寬就翻了一番。
G. 中國使用互聯網要給美國錢
是的,因為萬維網是由美國人發明的,所以以www.等等開頭的萬維網路都是由美國負責連接的.是又內一家美國網路公容司負責經營(具體叫什麼名字我忘了)
也就是說全球的互連網的總伺服器和注冊中心是由美國管理的.任何有互連網的國家都要支付美國的萬維網管理和注冊費
其實早在N年就有包括西方集團.中國,俄羅斯等大國就提出要求美國分享萬維網管理權.甚至威脅美國將共同創造另外的萬維網的網路連接
因為這關繫到國家安全和利益,因為比如如果哪天中國與美國全面對抗.那麼美國就有能力關閉中國與世界的互連網連接.那中國就等於與世界失去了聯系,被全世界孤立
H. 中國互聯網軟體向美國交費嗎
所有的互聯網軟體都是需要收費的,跟國度沒有關系。軟體的收費是向誰收取有關內系,通俗的說一容般分為直接收取和間接收取。
直接收取很好理解,比如OFFICE,一個軟體多少錢,或是一年多少服務費。
間接收取一般是向廣告商收取,比如電視台,我們看的電視節目很多是免費的,它向商家收入廣告費,商家又把廣告費專家到消費者身上,這個就是間接收取。
如果一個公司什麼都免費,那麼這個公司很快就會沒有經濟收入,別說軟體的更新迭代沒有了,就連公司的生存都是一個問題。
I. 全世界的國家每年向美國交多少網費
沒有你來想像的那麼多,上源萬億更是不可能,我國全年農業教育投入也就3萬億左右,2018全年全國互聯網收入純利潤也就千億多一些,互聯網使用費只有大型企業才需要繳納,既然我們個人沒有交過互聯網使用費,企業交自然不可能有萬億那麼多,應該很少很少,有一篇國外報道,貌似一年中國互聯網使用費只有4億美元,按照美國稅收的嚴格,應該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