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匯法網是干什麼的怎麼有那麼多案例
倒賣司法文書的的網站,和各級司法部門、律師行業都有勾結。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當事人未知、為允許的情況下公開的,且發布的文件不做任何隱私打碼。只要交錢不需要驗證身份就能看別人的隱私。
這是是個涉及違法行為的網站,其公告上有這樣一句話「2、向投訴人聲明:公開判決文書是國家司法審判公開的重要環節,不僅不違法,而且有助於國家法制建設,並且有助於打擊拖欠、賴賬等不良行為,有助於養成良好的社會風氣。」
打著有助於國家法制建設的大旗,公開買賣人民的隱私,至少從12年開始就做著這樣的勾當。
很多文書,通過名字、相關地點、其他信息,為各路英雄好漢進行人肉搜索提供了便捷的條件,也為很多不法分子威脅、恐嚇他人提供了超便利的條件。
至於其有關刪除裁判文書中當事人信息的政策「一、當事人個人在線提交當事人信息的請求,憑有效證件驗證身份後,匯法網將刪除其身份信息,而不收取任何費用;
二、案件的代理律師是匯法網注冊律師的,匯法網將自動隱藏其代理的案件涉及的當事人信息,而不收取任何費用;」
你網站的律師代理的當事人信息是隱私,不是你網站的律師代理的當事人的隱私就不是隱私了么?
不人道這么多年,說明這個網站後台夠硬,各方利益牽涉夠多。
❷ 銷售侵權產品處罰依據
《刑法》第二百一十八條 【銷售侵權復製品罪】以營利為目的,銷售明知是本法第二百一十七條規定的侵權復製品,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構成特徵
1、侵犯的客體是著作權人的著作權和著作權管理制度。
2、客觀方面表現為以營利為目的,
3、犯罪主體是個人和單位。
4、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即明知是《刑法》第二百一十八條規定的侵權復製品而進行銷售的行為。
例如銷售明知是盜版的文字作品、音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構成犯罪,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條之規定,違法所得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屬於巨大。
(2)匯法網侵權出售擴展閱讀
案例:
1、北京優閱盈創科技有限公司侵犯文字作品著作權案。
2017年4月,根據愛思唯爾等5家境外權利人投訴線索,北京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對北京優閱盈創科技有限公司侵犯文字作品著作權案進行調查。
經查,該公司未經權利人許可,通過其運營的「優閱外文數字圖書館系統」向大學圖書館提供侵權文字作品3萬篇,違法經營額17.76萬元。2017年6月,北京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對其作出沒收違法所得,罰款40萬元的行政處罰。
2、上海智器投資咨詢有限公司侵犯文字作品著作權案。
2016年12月,根據國家版權局移轉案件線索,上海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對上海智器投資咨詢有限公司侵犯文字作品著作權案進行調查。
經查,自2014年11月起,該公司未經權利人許可,將45篇證券研究報告上傳到其租用的伺服器,通過其運營的「匯智贏家網」網站和「匯智贏家」APP向公眾提供,並收取費用,涉案金額累計28萬余元。2017年3月1日,上海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對其作出罰款10萬元的行政處罰。
❸ 商家售賣過期產品按照法律規定要已賣一罰幾的金額進行賠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五十五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
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定賠償損失,並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希望可以幫到你
❹ 我投訴匯法網侵權個人隱私權一直未處理,聯系多次並提供了我個人,與百度平台有關,望處理
刑法修正案九受賄罪相信標准暫時還沒有出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版已由中華人民共和權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於2015年8月29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
❺ 找不到匯法網的聯系方式 他們涉嫌侵權用我們的判決書盈利
是的,找誰告他們,大家指點一下,隨便哪別人的隱私放在網上,太無恥下流了!
❻ 將一本書高於定價出售是否侵權是否違反物價法
不構成。圖書的價格與很多因素有關, 對於一些珍藏本說,價值要遠遠大於定價。 比如歷史久遠的書,我國50年代、60年代發行的書價格一般就幾分錢,不可能按照定價來交易。 同郵票一樣,交易只要雙方認可價值就可以了。
❼ 製作,出售游戲外掛是否違反法律,具體處罰措施如何
1.擅自製作網游外掛出售牟利,侵犯的是網游權利人著作權的修改權而不是復制發行權,不構成侵犯著作權罪
2.擅自製作網游外掛出售牟利,既屬於出版程序違法的非法經營行為,也屬於出版內容違法的非法經營行為
3.擅自製作網游外掛並出售牟利同時符合《解釋》第十一條與第十五條的,應當參照想像競合的處理原則從重適用第十一條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盡管《解釋》第十一條與第十五條所適用的罪名均是非法經營罪,但定罪條件不同,從而發生了第十一條與第十五條之間的選擇適用的問題。而《解釋》第十一條與第十五條屬於同一罪名下的法條選擇適用問題,與刑法理論中的競合有所區別。由於二者之間不存在邏輯上的從屬或者交叉關系,類似於不同罪名之間的想像競合,可參照想像競合擇一重罪處斷的處理原則,對涉案行為在《解釋》第十一條與第十五條之間從重選擇適用。通過上文對二者的定罪條件的比較,顯然第十一條系重法。因此,擅自製作網游外掛並出售牟利構成犯罪的,應當根據《解釋》第十一條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❽ 刑法上規定,仿作他人畫作然後賣出是侵犯著作權不是詐騙罪。
關鍵在於以臨摹的名義還是古畫名義出賣,如果前者,當然不為罪;後者,涉嫌詐騙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