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醫患糾紛沒寫病歷

醫患糾紛沒寫病歷

發布時間:2021-08-08 23:57:38

A. 醫院知道誤診,病歷卡一字未寫,在法律上怎麼說這個事

摘一篇供參考:
醫院誤診的法律責任
一、誤診的概述

1、臨床誤診的涵義

臨床誤診是指醫生在臨床醫療工作中因主觀或客觀因素的影響作出了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病情的結論,即醫生在認識疾病過程中期望認識其本質而實際與疾病本質發生了偏離的現象,即醫院喪失了應有的判斷能力,而給患者帶來了不必要的損害。

2、臨床誤診的分類

臨床誤診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責任性誤診,另一類是技術性誤診,無論責任性誤診或技術性誤診,其性質者屬於醫療過失,前者是失責行為,後者是技術行為。

責任性誤診是指醫務工作人員不負責任導致誤診,該成立的前提需有過失,包括過於自信的誤診和疏忽大意的誤診;技術性誤診是指醫務人員因缺乏應具備的技術和經驗導致的誤診。因此,判斷是否誤診誤治要從兩個角度去考慮,一是醫生在診斷中有無不負責任的行為,例如不認真詢問病史、不詳細進行體格檢查、不認真分析病情、不完成應該進行的檢查項目、過於自信不聽取他人意見,魯莽行事不向上級醫師請求匯報,不顧病性疑難危重不及時會診、轉診而釀成誤診誤治。二是醫生不鑽研業務,技術水平低下,與其技術職務完全不相稱,對可以認識的疾病未能認識,對可以治療的疾病造成誤治,使病人疾病不愈,甚至加重。

3、誤診的主要表現

一、將「無病」診斷成「有病」;二、將「有病」診斷成「無病」;三、將「此病 」 診斷為「彼病」。所有這些誤診都給患者帶來了不必要的損害,增加和延長了病人的痛苦和經濟負擔。

二、誤診承擔法律責任的前提及條件

何種情形下的誤診才應承擔法律責任?

客觀上講,基於病理的高度復雜性,醫院的誤診是正常現象,如果凡是誤診造成人身損害或精神損害,就讓醫院無條件承擔賠償責任,即醫療風險完全讓醫院承擔,顯然是不合理的。誤診是否應當承擔責任呢?不能簡單作出是或否的回答,應當按照是否具備侵權民事責任構成要件判定。

1 、誤診是否存在過錯(過失)是醫院承擔法律責任的必要前提。

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件49 條規定,不屬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然而,不屬醫療事故不一定不存在醫療過錯,民法通則106 條規定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據民法通則的過錯責任原則,只有因過錯(過失)所導致的誤診才能產生相應的法律責任。

行為人對其行為的結果應當預見到但未預見到,或者雖然預見到而輕信其不會發生,以致造成損害結果的叫過失。衡量行為人是否有過失,應以行為是否「應注意」、「能注意」而「未注意」為依據,來判斷診斷行為是否規范,診斷醫生是否盡責。因為醫學是個很復雜的學問,不但個體差異大,而且疾病發展也復雜,難免出現意外,關鍵是看醫生能否盡職盡責,即醫療過錯主要體現在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應當防範沒有防範,這是一個基本衡量原則。

審判中,衡量醫院是否存在過錯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判斷。

1 是否具備准確診斷的條件,如病人是否能清楚、完整地陳述病情,診斷所依據的其他客觀性資料是否完備,特別是各種檢查報告是否及時產生,病情是否穩定等。

2 是考察具體的診斷、治療過程。考察醫療機構在診斷前問診是否全面,有無進行必要的輔助檢查;在初步診斷後對病情變化是否密切觀察,有無根據病情的發展、症狀的表現和變化來修正自己的診斷;是不是存在過分自信的情況,對疑難、不典型的病狀,不經會診、討論就盲目下結論。總體而言,就是以客觀標准考察醫生診斷時的心理狀態,考察其有無盡到謹慎的注意義務。

3 是醫院的等級及所處的地域間發展不平衡,醫療水平和條件差參不齊。對於診斷的輔助手段也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因此對疑難雜症的診斷難度增加,往往級別越高的醫院因其整體的設施及技術力量等因素,醫療水平就越高,因而診斷能力就越強。

總言之,判斷醫療機構是否存在過錯,關鍵就是審查醫患雙方就醫院履行義務「當」與「不當」。如果醫院履行義務「不當」,即有過錯,就應承擔民事法律責任。

醫療機構的過失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是醫療機構承擔責任的必要條件。

根據民法理論,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行為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有四: 1、損害事實;2、行為違反法律;3、違法行為與損害後果有因果關系;4 、行為人有過錯。同時具備以上4 個條件,行為人才承擔此侵權的民事責任,所以,違法行為與損害後果因果關系有無,是責令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的前提。如果沒有損害結果的發生或損害結果的發生和醫療機構的誤診沒有因果關系,則不承擔法律責任。

醫療機構有過錯的誤診導致誤治,增加和延長了病人的痛若和經濟負擔,造成了患者暫時性機體結構破壞或延誤醫療時機造成功能障礙、殘疾、死亡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由於疾病的共性、葯性作用的復雜性,一些雖有過錯的誤診沒有導致誤治,患者沒有損害後果,就不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三、臨床誤診的法律責任

臨床誤診的性質不同,涉及到法律責任也不同,從過錯原則上看,無過錯的誤診不承擔法律責任,有過錯的誤診有以下幾種法律責任。

一、醫療事故責任,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醫療活動中存在過失,即違反了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不良後果,損害程度必須達到《醫療事故處理條件》規定的醫療事故等級,以及衛生部《醫療事故分級標准(試行)》的規定要求,且過失行為不良後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時,即構成醫療事故,應當承擔醫療事故責任。

二、民事法律責任,人民法院在審理醫療糾紛案件時,對不構成醫療事故,但經審理能夠認定醫療機構存在過錯的誤診行為,符合民事侵權構成要件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確定醫療機構承擔責任。

對技術性誤診,無論給患者造成何種程序的損害,都要由醫療機構承擔民事責任。根據誤診給病人帶來的損害,醫院應賠償患者因誤診誤治增加的不必要醫療費、交通費,根據不同情況賠償病人因營養支持從而支出的營養費,因誤診誤治產生的誤工費,如侵權後果嚴重,還要承擔適當的精神撫慰金等。

三、刑事責任,我國刑法規定,「醫務人員由於嚴重不負責任,造成人員死亡或嚴重損害就診人身健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四、結束語

客觀上講,基於病理的復雜性,醫院誤診是醫學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現象。醫療行為本身就是一種檢查過程,具有風險性和專業性,誤診是允許的,並非所有的誤診都需承擔法律責任,關鍵是醫院在醫療過程中是否存在過錯。屬醫療事故的,接《醫療事故處理條件》的相關規定處理,不屬醫療事故但醫院有過錯的,按過錯責任原則,承擔責任,判斷誤診的過錯標准尤為重要。必須區分誤診的具體情形,即誤診是否存在必然性、或然性,只有存在過錯的、不應有的誤診,醫生「應注意」、「能注意」而「未有注意」造成行為不規范,沒有盡責的誤診,才承擔賠償責任。

B. 全新病歷沒有寫可以退嗎

你說的全新病歷是病人入院了沒有產生費用病人又不想住院的情況嗎?這種情況的話,病案號已經產生,沒辦法銷號的話就退不了了

C. 在發生醫患糾紛時,怎樣做才能讓自已不吃病歷的「虧」

我覺得一開始的時候自己就應該留一手,在住進醫院以後就要把自己的病歷盡可能的全部復制,或者可以拍照片為證據也是可以的,病人今天打了什麼針,做了什麼,盡量都用手機拍下來,給未來留個證據,當然了我們誰也不希望能用上,但是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這么做也沒什麼損失。



前陣子老家有個人被車撞了,到醫院沒多久就死了,這種情況說什麼的都有,有人說他喝酒了,有人說醫院怎麼樣,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家屬不相信醫院,那也找個律師,把死者帶到其他地方做屍檢,這樣你就能更放心了,最起碼你自己選的地方,你放心對吧。

其實一般情況下也不會有醫患糾紛,那為了避免這件事情發生,我們只能在住院的時候就多長個心眼,多問問,多拍拍,給家人一個更好的保障,給自己個安心吧。

D. 醫療糾紛已經起訴了醫院,但法院和醫院要不下病歷,無法司法鑒定,可以起訴衛建委嗎

這個是不可能的,你說這種情況,醫院有責任和義務提供病歷,那麼法院可以採取強制手段來調取病歷的,不需要起訴衛建委,因為醫院是主體,法院有這個能力去取得病歷的

E. 醫療機構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受損害的患者該如何維權

現實問題

柴某去年在甲醫院做了一個闌尾切除手術,休養了半個月才出院,但出院後不久,柴某又開始覺得闌尾部位有隱隱的疼痛,到乙醫院一檢查,才知道原來手術沒有做干凈,還有一段闌尾沒有切除。柴某找到甲醫院要求賠償,甲醫院認為自身沒有過錯,不同意賠償。但當柴某提出要求查閱病歷時,甲醫院卻以這是醫院內部文件為由拒絕提供。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柴某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利呢?

律師解答

依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患者有損害的,醫療機構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一方面反映了醫療機構的惡意,另一方面使患者難以取得與醫療糾紛有關的證據資料,因此,應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

在這則案例中,醫院拒絕提供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應推定醫院有過錯,由醫院對柴某承擔賠償責任。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五十四條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八條患者有損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

(1)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其他有關診療規范的規定;

(2)隱匿或者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

(3)偽造、篡改或者銷毀病歷資料。

第六十一條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按照規定填寫並妥善保管住院志、醫囑單、檢驗報告、手術及麻醉記錄、病理資料、護理記錄、醫療費用等病歷資料。

患者要求查閱、復制前款規定的病歷資料的,醫療機構應當提供。

F. 發生醫療糾紛沒有第一時間封存病例該怎麼辦

封存病例檔案是證據,缺乏了證據,這個醫療糾紛就是一場鬧劇。

G. 醫療行為中醫務人員沒有書寫門診病歷而產生的糾紛怎麼處理

沒有書寫病歷視為沒有病歷,醫療機構要承擔責任。

鄭州專業醫療事故律師 申紅平律師

H. 病歷可以作為醫療糾紛的證據嗎

現實困惑

劉某是一位農民。一天騎自行車外出的時候,突然感覺有點頭暈,於是就去鄉醫院診治,由於當時天氣較熱,醫生以為沒什麼,就隨便給他開了點解熱的葯讓他回家了。到了晚上,劉某的病情突然惡化,被家人送到了市裡一家三級甲等醫院,被診斷為「低鉀麻痹,扁桃體炎」。劉某出院後,以鄉醫院的診斷失誤差點使自己丟掉性命為由,要求鄉醫院賠償其損失。在審理的過程中,經過對病歷等證據的分析,法院裁定鄉醫院在診斷的過程中確實存在失誤,所以判決鄉醫院承擔劉某的損失。請問,病歷在醫療糾紛中可以作為證據嗎?律師點評

病歷是醫療活動的真實記錄,屬於《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規定的「書證」。醫患糾紛發生前後,無論是為了協商還是為了將來的訴訟,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要全面掌握病歷及相關資料。首先要盡可能及時全面地掌握病歷。病歷資料是對患者的疾病發生、發展情況和醫務人員對患者的疾病診斷、檢查和治療情況的客觀記錄,同時在訴訟時也是一種重要的書證。在醫患之間就患者的診斷和治療問題發生爭議時,病歷資料對於認定醫療機構是否存在醫療過失起著其他證據難以替代的證明作用。具體到本案,法院在審理劉某與鄉醫院的醫療糾紛時就是將劉某的病歷資料作為證據。可見,病歷是醫療糾紛中很重要的證據。

法律依據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第八條第一款醫療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要求,書寫並妥善保管病歷資料。

第十條第一、二款患者有權復印或者復制其門診病歷、住院志、體溫單、醫囑單、化驗單(檢驗報告)、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特殊檢查同意書、手術同意書、手術及麻醉記錄單、病理資料、護理記錄以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病歷資料。

患者依照前款規定要求復印或者復制病歷資料的,醫療機構應當提供復印或者復制服務並在復印或者復制的病歷資料上加蓋證明印記。復印或者復制病歷資料時,應當有患者在場。

特別提醒

病歷是醫療活動的真實記錄,是一種重要的書證,是醫療糾紛中最重要的證據。所以,在發生醫療糾紛時,患者應當及時全面地掌握病歷資料。

I. 去醫院急診室看病後 醫院都會存有病例嗎,晚上去看的,醫療糾紛,對方不提供病例,醫院有就診記錄嗎

放棄吧,你沒有了急診病歷就等於喪失了所有權利,怎麼搞都沒用的!證據都沒有了,怎麼告??就算你走正常程序拿到既往住院病歷,那也沒用,急診是按當時情況處理的,你沒有就診資料就不能說別人處理不得當,其實就算有也很難說得清楚的,醫學本來就是一門發展中的科學,一天一個樣,除非醫生犯的是原則錯誤,要不很難定性的,而且你是在急診,短短時間你又想別人如何詳盡了解你的具體情況,通常是對症處理的,你連最基本的病歷都沒了就更無從說起了。樓上說的找醫生出來作證??急診是一對一服務,你找誰作證啊?!搞笑!選擇就診的醫院或醫生比什麼都重要,醫療是一門發展中的科學,太復雜了,沒有一個醫生一輩子都不會犯錯的,就算沒有犯錯,今天公認對的明天一個研究出來可能就會變成錯的,選擇了人家就要相信人家,全世界對醫生都是帶有尊敬和寬容的心態的,為什麼??你覺得外國的醫生失誤就比國內少嗎?我可以准確地告訴你,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為什麼外國沒有那麼多糾紛,這就是對這和行業的理解。中國之所以出現越來越嚴重的看病貴看病難,大處方大檢查,除了最主要的政策,體制原因(這里不方便詳細講)外,醫患矛盾的激化就是其他原因中最主要的原因了,當然這個也是政府媒體導向的結果。為什麼??你想想,病人動不動就說醫院失誤,漏診,醫生當然就大檢查啦,大不了你看不起病,他絕對不能漏診,不能犯錯,病人動不動就說醫生看不好病,醫生當然就給你用最高級的葯物啦,免得糾紛嘛,因為現在無論政府,媒體,醫院領導都是一出糾紛就把責任都推到主診醫生身上,誰敢跟你按流程慢慢來,說白了,就算按流程來醫治,有多少患者能理解,一般人還不是以治療時間論醫生的醫術?!對副作用,對日後影響的問題又有幾個外行人能懂!!?近十幾年的政府媒體導向,不斷增多的醫療糾紛,醫生都怕了,所以一切按原則,檢查盡量詳細,葯物盡量用作用面廣的,這就造成了當今中國的醫療局面。所以,很多國內外的有識之士都在呼籲中國要停止對醫療事業的過分報道,從新提高對醫生的尊重與理解,只有這樣才能使醫生從新回到學術的路上,而不用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其實最後損害的是誰?還不是廣大的患者,這是雙敗的。真的,為了中國醫療的未來,只要不是特別特別嚴重的問題,就算了吧,當一個醫生不容易,中國醫生還是嚴重缺失的,就算被你搞倒了一個,對中國其他患者就是一個更大的損失,何況上面說了,你基本是沒勝算的,算了吧!!

J. 醫療糾紛中如果醫院之前未向患者提供病歷,但在訴訟中向法院提交了,是否有應推定過錯

1.醫療糾紛發生後患方可以要求在醫患雙方共同在場的情況,雙方共同簽專字下封存病歷(屬封存的病歷可以是復印件)
2.醫患發生醫療糾紛,向法院訴訟,法院可以憑介紹信復印病歷(全部)以作為證據使用(評判醫院方面是否有過錯)
3.正常情況下,醫院應當在病人出院後允許患方復印病歷(客觀病歷,不包括病程志、術前討論),這是侵權責任法的規定,醫院應當執行,無權阻止。
4.如你述,在醫療糾紛發生後,患方未提復印病歷要求,但因為訴訟醫院方向法院提交了病歷資料,醫院方沒有推定過錯的。

閱讀全文

與醫患糾紛沒寫病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