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農村宅基地糾紛調解了,對方不理怎麼辦
調解了,卻不執行。你可以去法院告他,法院判決之後,他如果還不執行,你就可以讓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當然走法律程序是比較慢繁瑣的。你既然調解了,就再找第三方撮合撮合對方。
❷ 宅基地糾紛法院應不應該受理
一塊宅基地政府依法只能批准給一個家庭,其他家庭不是被依法批準的,爭搶宅基專地是違法行為,可不屬是糾紛。處理處罰宅基地方面的違法行為是國土局的職責,涉及無理取鬧、人身傷害是公安機關的職責,法院的職責是審理判決政府批准宅基地是否是合法的,包括程序是否合法、結果是否合法,程序不合法會導致結果無效。人民群眾打算起訴應該是針對政府的批准進行起訴,當然當事人需要提供自家與宅基地有關的證據,哪怕審理期間被認定是違法或者無效的證據,否則法院不受理
❸ 宅基地糾紛鎮政府給出具了處理決定書,可對方還不履行,請問相關懂得的人士我家該怎麼辦
鎮政府沒有權利出具宅基地處理決定書。只能找鎮里的土管所或區(縣)土地局,但必須要有法可依才會批准
❹ 宅基地買賣糾紛該怎麼解決
農村宅基地糾紛一般有兩種解決方式:1、糾紛雙方協商解決;、通過法律途徑,由法院判決。
首先,我國農村的實際情況還是以人情社會為主,宅基地買賣雙方多是同集體成員或是熟人親戚等,通過協商的辦法來解決糾紛是最高效且最易執行落實的方案,但是由於在實際情況中糾紛雙方互不讓利難以達成共識,則難免會要通過法律途徑來實現自身的利益訴求。
若是通過法院程序處理宅基地買賣糾紛,在我國的宅基地糾紛相關的案件中又存在多種情況:
一是買賣合同不規范埋下糾紛隱患。原、被告雙方買賣房屋、宅基地時有的僅為口頭協議未簽訂買賣合同,或者雖簽訂買賣合同但內容不規范,欠缺法律上的形式要件,合同自身存有瑕疵,使得買賣雙方履行過程中對合同內容出現爭議,釀成糾紛。
二是房屋升值的利益驅動,使當事人背棄誠信。近年來農村逐步試行向社區化發展,不再規劃宅基地,一方面使得農村宅基地資源趨向緊張,另一方面,實行以農村平房折換社區樓房或者以面積折換面積措施,房屋的巨大增值空間和前景,與賣房人原得的賣房款或者將社區樓房轉讓他人頂名要樓的轉讓費形成了巨大反差。另外,2013年1月31號中央下發了一號文件,要求加快包括農村宅基地在內的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和建設用地使用權地籍調查,全面開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一些已經出賣房屋、宅基地或轉讓社區樓房名額的農村村民以及出賣了農村房屋、宅基地的城鎮居民開始反悔,想方設法地想收回房屋,導致該類糾紛時有發生。
三是城鎮居民購買農村房屋的政策禁止性,為當事人請求返還提供了空間和依據。受我國傳統思想的影響,很多在外上班的城鎮居民退休前後逐漸盛行在農村老家置辦房產,以便老來可以葉落歸根。由於農村宅基地的福利性質和土地資源的緊缺,國務院辦公廳及國土資源部均出台了嚴格規定:「嚴禁城鎮居民在農村購置宅基地,嚴禁為城鎮居民在農村購買和違法建造的住宅發放土地使用證。」以此來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這些政策規定將城鎮居民購買農村房屋限定為禁止性行為,為賣房戶要求確認合同無效、返還房屋、贏得訴訟提供了法律支撐,也不可避免地助長了當事人違背誠信的惡習。
法院審理宅基地買賣糾紛案件中,以我國《物權法》、《合同法》、《土地管理法》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政策為判決依據對宅基地買賣糾紛進行審理判決。但因為宅基地買賣糾紛多發生於同村莊鄰之間,涉及土地房產不動產及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等問題,村民自治組織或行政機關對問題發生的歷史原因和實際情況更加了解,由基層組織處理社會效果往往強於訴訟。因此,對於該類糾紛法院應慎重受理,或者受理後積極組織村民自治組織、行政機關、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訴前調解,盡量將矛盾解決在基層。
參考中國法院網信息:http://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4/07/id/1354165.shtml
❺ 宅基地買賣糾紛
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遇到宅基地轉讓糾紛該如何處理?
1、協議要看具體的簽約對象
宅基地轉讓協議的效力要看具體的簽約對象,如果是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之間轉讓宅基地的,那麼該協議是有效的;如果是向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人且未獲得集體經濟組織同意的,轉讓宅基地使用權,那麼就是無效的。因為根據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宅基地屬於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為了滿足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居住和生活需要,不能像本集體經濟組織之外的成員進行轉讓。
2、協議無效的法律後果是恢復原狀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協議無效的法律後果是恢復原狀,但是由於關系的人的基本居住權和生存權,因此一味的恢復原狀也不利於問題的解決,因此上海採取了變通的做法,如果房屋尚未交付使用的恢復原狀;如果該房屋已經交付買方居住使用,那麼本著尊重和維持現狀的原則處理,駁回產權人要求購買人遷出的訴訟請求。
3、如果遇到拆遷怎麼辦?
宅基地轉讓協議簽訂履行後遇到拆遷的,那麼法院可以直接以判決動遷款的歸屬的方式處理雙方之間的糾紛,如果購買人是被集體經濟組織的,那麼動遷款均歸購買人所有,如果購買人非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或者甚至是城鎮戶口的,那麼在動遷款分配過程中按照三七開的原則處理。
相關法律規定:
《憲法》第十條: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於集體所有。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
《物權法》第一百五十二條:宅基地使用權人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佔有和使用的權利,有權依法利用該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
第一百五十三條: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行使和轉讓,適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
《土地管理法》第八條:城市市區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
❻ 舉報非法買賣宅基地為何不見處理
這擺明了上面有人,所以才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