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合夥做生意,合夥人單方面的決策到時嚴重虧損怎麼辦
在公司發展形勢不好的時候,有合夥人提出要退出,該怎麼辦?
顯然,這時正是公司發展面臨困難的時候,非常需要合夥人的支持,創業合夥人若在這時退出,無疑會給公司的發展帶來很嚴重的後果。所以,此時就需要一套完善可行的退出機制來保證公司的發展。
下面一個案例:
彭女士是一名資深的舞蹈老師,一年前,她與2個朋友合夥開了一家舞路工作室。起初,3個人各自出資5萬元,於是,她們就將舞蹈工作室的股份平均分配。由於3個人都是好朋友,也沒有開公司的經驗,所以,她們只是在口頭上約定了股份分配的事情,並沒有簽訂合夥協議,更別說制定退出機制了。
當時,她們租了ー個100平方米的門店,一次性交付了一年的租金,共6萬元。之後又將門店裝修了一番,花了2萬元。購買道具、服裝花了1萬元。舞蹈工作室就這樣成立了。舞蹈本是彭女士非常熱愛的事業,她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工作室的經營中。盡管如此,但由於前期宣傳工作不夠充分,因此招生情況並不理想。即便如此,彭女士依然帶著十分高昂的熱情投入招生和教學中,但是其中有一位合夥人逐漸喪失了信心,每天的工作熱情不高,也不夠積極。彭女士也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因為她擔心朋友會退出合夥,這樣工作室的運營資金就會面臨匱乏的情況。
沒多久,這位朋友還是提出了退出,因為大家都是朋友,且當初沒有制定退出機制,所以,彭女士與另外一位合夥人只得同意這位朋友退夥,而這也讓工作室一下子陷入了資金危機之中。
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合夥人都是朋友關系,因為大家都會覺得朋友是值得信賴的人。但同時,由於朋友關系的限制,讓很多合夥人不好意思談論退出機制的問題,大家都感覺「談錢傷感情」。而往往就是因為死要面子,最終將辛苦創立的公司逼上了絕路。其實,合夥人在合作之初提出看似苛刻的條件,才是對朋友的尊重和負責。
以上的案例,彭女士的朋友在工作室最困難的時候提出退出,雖然彭女士與另一位合夥人同意了,但是彭女土以後還會與這個人做朋友嗎?這樣的朋友還值得信賴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相反,如果她們在創立工作室之初就制定了退出機制,即使朋友提出退出,也不會對工作室造成致命的打擊。
在公司成立之前,就要先將以後可能會遇到的不良情況、不利發展因素等統統提出來,大家根據這些內容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這才是成熟的合作模式的體現,才是真正能保證公司長足發展的做法。
比如,合夥人在什麼情況下可以退出?退出的時候應該怎樣分配利潤?這些都需要事先談好,並列入合夥協議中以免以後發生不必要的糾紛。
在公司運營過程中,沒有人敢保證公司的運營情況會一直處於良好狀態,所以,在制定退出機制時,要考慮以下3個主要內容。
1.合夥人可以退出,但不能帶走股份
凡是在公司運營的低谷期提出退出的合夥人,根本沒有必要與他們再合夥。所以,對於這類合夥人的退出要求,最好是爽快地答應。但是,為了公司的發展,不能讓他們帶著公司的啟動資金和股份退出,尤其是在公司經營處於虧損的狀況下。因為此時正是公司發展的下行期,公司面臨著較大的風險。
2. 規定資金占股與參與占股分離
大多數合夥人創立公司都是這樣一種模式,即創立初期按照出資額分配股份。這種分配方式在創業初期是比較適用的,但是隨著公司的發展,這種股份分配方式的弊端也就逐漸暴露出來。因為在公司運營的過程中,不僅要依靠資金,而且人力在其中也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這種股份分配方式在後期會讓合夥人產生不平衡感。
所以,為了避免合夥人產生不平衡感,也為了避免給公司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有必要規定資金占股與參與占股分離。
當然,在實際分配的過程中,還可以根據其他具體情況來制定分配標准。總之,將兩者分離開來,既能保證公平性,又能調動合夥人的工作熱情。
3.違反規定須賠償高額違約金
為了讓合夥人不輕易退出,有必要事先制定有關違約金賠償的規定。而且違約金的數目越大,合夥人越不容易退出。當然,違約金也不能高得太離譜,略高於退夥將會給公司帶來的損失是最合適的,這樣也能起到保護其他合夥人權益的作用。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退出機制應該是針對所有合夥人而制定的,而不是只針對一部分合夥人。否則它就失去了公平性,即使事先制定了規則,其實際意義也不會太大。因為不公平的退出機制會影響合夥人之間開誠布公地討論問題,不利於團隊信任感的建立,而這些都是公司發展的重要前提。所以對此,創始人要慎重對待。
2. 普通合夥企業虧損分擔舉例說明
合夥企業的利潤分配、虧損分擔,按照合夥協議的約定辦理;合夥協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由合夥人協商決定;協商不成的,由合夥人按照實繳出資比例分配、分擔;無法確定出資比例的,由合夥人平均分配、分擔。
張中山與閆國平合夥糾紛上訴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決 書?
(2000)民終字第8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張中山
上訴人(原審被告):閆國平
張中山與閆國平因合夥糾紛一案,雙方均不服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1998)冀民初字第17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經審理查明:隆堯縣電動閥門廠原系張中山個人投資開辦的小型鑄造企業,當時掛靠在其所在的南柏舍村。1994年4月,張中山與閆國平口頭協商合夥經營該廠,約定:雙方合夥經營期間按5∶5的比例分配利潤和承擔風險。同時約定:張中山負責企業的生產和日常管理工作,閆國平負責企業的銷售工作。雙方共同經營期間,聘請閆國平的弟弟閆國安任會計,聘請張中山的妻子王永芹為出納,共同負責合夥企業的財務。雙方自成立合夥關系起,二人除按月領取工資外,均未從企業提取過利潤,只是每年年底將利潤在帳面上按5∶5比例分割後轉入下年資本金投入企業,用於擴大再生產。1998年3月,張中山退出企業管理,自此合夥企業一直由閆國平主持生產和經營。後因雙方發生糾紛,張中山於同年9月起訴至一審法院,請求依法解除雙方的合夥關系,對合夥企業的共同財產依法依約分割,將應屬張中山所有的資產500餘萬元判歸其所有。同年10月,張中山又變更了訴訟請求,以會計出具的經營報表有誤,經其核對雙方原始出資的有關書證,張中山出資總額為283809.85元、閆國平出資總額為36300元為由,請求對合夥企業財產按照雙方出資比例進行分割,將應屬張中山所有的資產700餘萬元判歸其所有。
另查明:1998年8月,閆國平及會計閆國安因客觀原因未在企業,該月的企業往來帳款留在出納王永芹手中,提起訴訟後這一部分帳款一直由張中山掌握。一審法院曾決定組織雙方對帳以便澄清此事,但因張中山不同意對帳未果。根據張中山提供的合夥企業1997年《經營情況表》,截止1997年底,企業已實收資本金4304602.95元,利潤3636758.55元,應付福利59064.65元,總計8000426.15元,閆國平對此表示認可。根據閆國平提供的1998年7月31日企業《資產負債表》,截止於1998年7月31日,企業實收資本金為7885861.48元,1998年1至7月實現利潤2170389.96元,應付福利176496.75元,總計10232748.19元。在一審庭審中雙方一致同意以此計算合夥企業的總資產,並就98年1至7月的平均利潤推算8至12月利潤。故截止到1998年底,合夥企業總資產為0232748.19+(2170389.96÷7)×5=11783026.69元。鑒於訴訟中雙方均表示同意解除合夥關系,但又均要求繼續留廠經營,一審法院經多次調解無效後,曾採取競價方式解決此問題,結果未成。
本院二審期間,張中山提交了1998年8月份合夥企業的帳目和票據,但閆國平認為張中山提交的票據中含有大量白條,表示不予對質和認可,並表示只有張中山交回該月份從企業支取的230萬元後,其才能製作合夥企業1998年9月份以後的財務帳目。張中山對閆國平的意見亦不同意。
一審法院認為,雙方基於共同的意思表示,共同出資、共同經營隆堯縣電動閥門廠,其行為不違反法律規定,故雙方依法對合夥企業享有的財產權應受法律保護。雖然雙方關於原始出資的方式、數額及比例沒有書面約定,但從企業的原始出資帳冊上看,雙方均履行了各自的出資義務。訴訟前張中山對外多次聲稱自己是企業的二分之一股東,而且多年來雙方按約定的5∶5比例分配企業利潤,故雙方按5∶5比例享有企業財產權的事實,證據充分足以認定。
張中山關於受到閆國平的欺詐,雙方出資不對等並要求以其主張的出資比例分享企業財產權之主張,因其既不能舉證證明所訴事實的發生,又不能證明出資比例與享有企業財產權利比例之間的因果關系,且從法律上也早已超過訴訟時效,故張中山此主張依法不能成立,應予駁回。現雙方因諸多矛盾發生訟爭並一致請求解除合夥關系,又均表示繼續留廠經營,為公平起見,法院曾採取雙方競價方式妥適解決,但因張中山不同意按5∶5比例分割企業財產權,出價條件不對等而未果。考慮到雙方的實際經營能力及產品銷售對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決定在充分保護張中山合法權益的前提下,判令閆國平繼續留廠經營,並由閆國平在合理期限內分期分批付給張中山企業資產一半的財產份額,以充分保護雙方的合法權益,同時又有利於企業的繼續經營和發展。據此判決:一、解除張中山與閆國平的合夥關系,隆堯縣電動閥門廠由閆國平所有並經營;二、張中山在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由閆國平按企業1998年底總資產的一半付給張中山5891513.345元;1999年1月以後至判決生效之日止,每月按1998年月平均利潤310055.7元的一半支付。本條上款閆國平的履行期限為:本判決生效後三個月內給付張中山350萬元,餘款兩年內付清;三、張中山佔有的1998年8月隆堯縣電動閥門廠帳款於判決生效後10日內交還閆國平;四、駁回張中山其他訴訟請求。
一審判決後,雙方均不服提起上訴。張中山上訴稱:一審法院未對合夥企業原始資本金和現有企業資產總額進行審計,基本事實沒有查清。由於閆國平投資不到位,只能根據投資額的比例分割現有資產總額。無視雙方投資多少,仍按5∶5比例分割利潤顯失公平。故請求撤銷一審判決,解除雙方的合夥關系,隆堯縣電動閥門廠由張中山繼續經營。對合夥企業原始資本金和現有資產總額進行重新審計、評估,並按合夥人實際投資比例依法進行分割等。閆國平上訴稱:一審判決認定1998年7月31日以前的合夥資產時,沒有考慮扣除應付稅款和職工福利費,上述款項應從總資產中扣除。在合夥人尚不知企業盈虧的情況下,一審判決斷然認定合夥企業必然盈利,並推定了盈利期限"1999年1月以後至本判決生效之日止",同時推算出月平均利潤為310055.7元。這一認定顯然沒有任何法律依據,不應予以支持。故請求二審法院查清事實,並對資產總額依法改判。
本院認為,張中山與閆國平之間雖然沒有訂立書面合夥協議,但雙方當事人均承認其合夥關系,又具備合夥的其他條件,故雙方之間的合夥關系應予認定。合夥經營積累的財產,應歸張中山和閆國平共有。因雙方約定合夥經營期間按5∶5的比例分割利潤和承擔風險,在實際履行中雙方將利潤在帳面上按5∶5比例分割轉為資本金並據此製作了年度財務報表,對此張中山並未提出過異議。現張中山主張按出資比例分割利潤,缺乏依據,本院不予支持。雙方在一審庭審中一致同意以合夥期間財務報表載明的10232748.19元計算1998年7月31日前合夥企業的總資產,二審期間雖然張中山表示反悔,但未能提供相反的證據,故對其主張本院不予支持。對於一審法院按1998年1至7月平均利潤推算8至12月利潤之問題,因雙方在一審庭審中均表示同意推算,張中山沒有提供1998年8月份的帳款,閆國平沒有提供1998年9月份以後的帳目,一審法院按此處理並無不當。關於閆國平對一審法院推算1999年1月以後的利潤所提之異議,因閆國平聲稱沒有做帳,亦未提供相反的證據,本院不予支持。至於閆國平提出應扣除相應稅費等主張,因屬於合夥企業尚未實際支出的財產,本案只處理合夥關系解除後的財產分割,所涉稅款應由雙方當事人根據稅法的有關規定另行交納,本院在此不作處理。一審判決張中山將1998年8月的帳款交還閆國平超出了當事人的訴訟請求范圍,且帳款數目不清,對此應予糾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三)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維持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1998)冀民初字第17號民事判決第一、二、四項。
二、撤銷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1998)冀民初字第17號民事判決第三項。
一審、二審案件受理費共計90020元,由張中山和閆國平各負擔45010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3. 三人合夥做生意,最後虧損了,債務什麼承擔
你現在處境不利。那麼,從這些地方找證據和理由,你與張某退夥後,所有經營都是龔某一人經手的,這些可以進貨渠道上、經營攤位上找證人證言,其次,退夥後的業務並沒有你們的簽字認可,所以你們完全可以不認可,因為這些債務沒有你們簽字認可,與你們無關。至於,答應你們的5萬能不能拿回來,這就要看你們的投入與支出的清算,如果只有他的簽字,你們兩個可以不認可。
4. 合夥做生意發生糾紛怎麼辦
民事糾紛協商解決,協商不成法院起訴。
《合同法》第十條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三十一條及相關司法解釋,合夥人應當對出資數額、盈餘分配、債務承擔、入伙、退夥、合夥終止等事項,訂立書面協議。當事人之間沒有書面合夥協議,又未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登記,但具備合夥的其他條件,又有兩個以上無利害關系人證明有口頭合夥協議的,法院才可以認定為合夥關系。因此,法院認定合夥關系的主要依據是書面協議。
案例:
法院:書面協議是認定合夥關系的主要依據
記者包斌斌通訊員楊甜甜王群華
如今老百姓家裡但凡有點閑錢都想拿來投資,拉上幾個朋友,湊上幾個親戚,大家一起做點小買賣的也很常見。可誰知這小生意里也有大學問,搭夥搭不好還會搭出糾紛,鬧上公堂。
近日,三門縣人民法院審理了兩起合夥協議糾紛案,原、被告席上坐的不是親戚就是曾經的生意好夥伴。
案例一
被告承認合夥關系法院調解解決問題
原告高某與孫某原系夫妻關系。2012年6月份,被告王某也就是孫某的姐夫,與高某和孫某商量,要他們籌錢去福建承包土地種植蠶豆。見有賺錢機會,高某讓父母將房產抵押向銀行貸款,並將20萬元投資款通過銀行轉至王某的賬戶,同年10月,高某和孫某兩人先後到了福建幫忙干雜活。
但不久後,孫某與高某發生矛盾,鬧起了離婚。為了照顧小姨子的情緒,王某稱無法繼續與高某合夥,並提出承包的土地全部由其經營,高某投入的錢及銀行貸款的利息等蠶豆收成後將一起結清(高某同意扣除其中的1萬元)。
今年4月,合夥承包種植的蠶豆大獲豐收。王某卻不肯把高某投入的資金歸還。高某多次催討無果,只得向法院起訴,請求法院依法判令由被告王某歸還給原告高某投資款本金19萬元及利息。
雙方合夥時並沒有簽訂書面的合夥協議,原告高某手裡的證據只有一張銀行轉賬匯款的憑證。所幸的是被告王某在庭審時承認合夥事實,但是要求原告高某與孫某應當先歸還以前欠被告的錢,賬算清楚才願意歸還投資款。
經過法院調解,高某同意歸還欠王某欠款,王某也歸還了高某的投資款。
原被告之間的合夥糾紛得以圓滿解決。
案例二
被告不承認合夥關系原告訴訟請求被駁回
但並不是所有的合夥糾紛都得以圓滿解決。
在三門法院之前審理的一起合夥協議糾紛。原告齊某、黃某訴稱,2011年,原告與被告張某合夥聯繫到三門某小區建築工程施工業務,雙方達成口頭協議,一致同意把該業務介紹給他人施工,所得業務介紹費三人均分。後原、被告一起把該業務介紹給鄭某施工。
2012年1月12日,鄭某承諾給原、被告業務介紹費43萬元,並出具了承諾書。後被告張某分三次擅自從鄭某處領取了43萬元介紹費,並據為己有。兩原告得知情況後,多次要求被告按照口頭達成的協議對業務介紹費進行分成,但遭到被告拒絕,無奈之下只好訴至法院。
庭審時,被告張某辯稱本案並不存在合夥事實,原、被告之間也沒有達成書面或口頭的合夥協議,原告提供的鄭某出具的承諾書中沒有兩原告的名字,43萬元業務介紹費是被告一人所有。
根據法律規定,雙方合夥一般必須有書面協議,且原告也沒有提供雙方存在口頭合夥協議的證據,合夥的具體比例和分成也都不確定。故此三門法院駁回了兩原告的訴訟請求。
釋法
書面協議是法院認定合夥關系的主要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三十一條及相關司法解釋,合夥人應當對出資數額、盈餘分配、債務承擔、入伙、退夥、合夥終止等事項,訂立書面協議。當事人之間沒有書面合夥協議,又未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登記,但具備合夥的其他條件,又有兩個以上無利害關系人證明有口頭合夥協議的,法院才可以認定為合夥關系。
因此,法院認定合夥關系的主要依據是書面協議。
但在沒有書面協議的情況下,如果另一方對合夥事實認可也無妨,正如高某合夥中蠶豆一案,雙方之間只要算好賬目糾紛便容易化解。
如果另一方對合夥事實不認可,就如前文所述齊某、黃某一案,兩原告不能提供有效的證據證明雙方之間的合夥關系,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法院也無法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
俗語說「親兄弟,明算賬」,親朋好友一起投資做做生意本是好事,誰曾想這小買賣會變成大麻煩,在此法官提醒市民,投資有風險,合夥須謹慎,合夥前最好白紙黑字立下字據,以防日後出現紛爭有口說不清。
5. 合夥經營期間發生虧損,…… 。這句話怎麼理解可否舉例。民185
《民通意見》第五十三條規定:「合夥經營期間發生虧損,合夥人退出合夥時未按約定分擔或者未合理分擔合夥債務的,退夥人對原合夥的債務,應當承擔清償責任;退夥人已分擔合夥債務的,對其參加合夥期間的全部債務仍負連帶責任。」
合夥企業的利潤分配、虧損分擔,按照合夥協議的約定辦理;合夥協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由合夥人協商決定;協商不成的,由合夥人按照實繳出資比例分配、分擔;無法確定出資比例的,由合夥人平均分配、分擔。
合夥經營是指二名以上下崗、失業人員或鎮退伍軍人共同出資,合夥開展經營,是兩個以上的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的經營方式。
舉例:
張中山與閆國平合夥糾紛上訴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決 書?
(2000)民終字第8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張中山
上訴人(原審被告):閆國平
張中山與閆國平因合夥糾紛一案,雙方均不服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1998)冀民初字第17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經審理查明:隆堯縣電動閥門廠原系張中山個人投資開辦的小型鑄造企業,當時掛靠在其所在的南柏舍村。1994年4月,張中山與閆國平口頭協商合夥經營該廠,約定:雙方合夥經營期間按5∶5的比例分配利潤和承擔風險。同時約定:張中山負責企業的生產和日常管理工作,閆國平負責企業的銷售工作。雙方共同經營期間,聘請閆國平的弟弟閆國安任會計,聘請張中山的妻子王永芹為出納,共同負責合夥企業的財務。雙方自成立合夥關系起,二人除按月領取工資外,均未從企業提取過利潤,只是每年年底將利潤在帳面上按5∶5比例分割後轉入下年資本金投入企業,用於擴大再生產。1998年3月,張中山退出企業管理,自此合夥企業一直由閆國平主持生產和經營。後因雙方發生糾紛,張中山於同年9月起訴至一審法院,請求依法解除雙方的合夥關系,對合夥企業的共同財產依法依約分割,將應屬張中山所有的資產500餘萬元判歸其所有。同年10月,張中山又變更了訴訟請求,以會計出具的經營報表有誤,經其核對雙方原始出資的有關書證,張中山出資總額為283809.85元、閆國平出資總額為36300元為由,請求對合夥企業財產按照雙方出資比例進行分割,將應屬張中山所有的資產700餘萬元判歸其所有。
另查明:1998年8月,閆國平及會計閆國安因客觀原因未在企業,該月的企業往來帳款留在出納王永芹手中,提起訴訟後這一部分帳款一直由張中山掌握。一審法院曾決定組織雙方對帳以便澄清此事,但因張中山不同意對帳未果。根據張中山提供的合夥企業1997年《經營情況表》,截止1997年底,企業已實收資本金4304602.95元,利潤3636758.55元,應付福利59064.65元,總計8000426.15元,閆國平對此表示認可。根據閆國平提供的1998年7月31日企業《資產負債表》,截止於1998年7月31日,企業實收資本金為7885861.48元,1998年1至7月實現利潤2170389.96元,應付福利176496.75元,總計10232748.19元。在一審庭審中雙方一致同意以此計算合夥企業的總資產,並就98年1至7月的平均利潤推算8至12月利潤。故截止到1998年底,合夥企業總資產為0232748.19+(2170389.96÷7)×5=11783026.69元。鑒於訴訟中雙方均表示同意解除合夥關系,但又均要求繼續留廠經營,一審法院經多次調解無效後,曾採取競價方式解決此問題,結果未成。
本院二審期間,張中山提交了1998年8月份合夥企業的帳目和票據,但閆國平認為張中山提交的票據中含有大量白條,表示不予對質和認可,並表示只有張中山交回該月份從企業支取的230萬元後,其才能製作合夥企業1998年9月份以後的財務帳目。張中山對閆國平的意見亦不同意。
一審法院認為,雙方基於共同的意思表示,共同出資、共同經營隆堯縣電動閥門廠,其行為不違反法律規定,故雙方依法對合夥企業享有的財產權應受法律保護。雖然雙方關於原始出資的方式、數額及比例沒有書面約定,但從企業的原始出資帳冊上看,雙方均履行了各自的出資義務。訴訟前張中山對外多次聲稱自己是企業的二分之一股東,而且多年來雙方按約定的5∶5比例分配企業利潤,故雙方按5∶5比例享有企業財產權的事實,證據充分足以認定。
張中山關於受到閆國平的欺詐,雙方出資不對等並要求以其主張的出資比例分享企業財產權之主張,因其既不能舉證證明所訴事實的發生,又不能證明出資比例與享有企業財產權利比例之間的因果關系,且從法律上也早已超過訴訟時效,故張中山此主張依法不能成立,應予駁回。現雙方因諸多矛盾發生訟爭並一致請求解除合夥關系,又均表示繼續留廠經營,為公平起見,法院曾採取雙方競價方式妥適解決,但因張中山不同意按5∶5比例分割企業財產權,出價條件不對等而未果。考慮到雙方的實際經營能力及產品銷售對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決定在充分保護張中山合法權益的前提下,判令閆國平繼續留廠經營,並由閆國平在合理期限內分期分批付給張中山企業資產一半的財產份額,以充分保護雙方的合法權益,同時又有利於企業的繼續經營和發展。據此判決:一、解除張中山與閆國平的合夥關系,隆堯縣電動閥門廠由閆國平所有並經營;二、張中山在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由閆國平按企業1998年底總資產的一半付給張中山5891513.345元;1999年1月以後至判決生效之日止,每月按1998年月平均利潤310055.7元的一半支付。本條上款閆國平的履行期限為:本判決生效後三個月內給付張中山350萬元,餘款兩年內付清;三、張中山佔有的1998年8月隆堯縣電動閥門廠帳款於判決生效後10日內交還閆國平;四、駁回張中山其他訴訟請求。
一審判決後,雙方均不服提起上訴。張中山上訴稱:一審法院未對合夥企業原始資本金和現有企業資產總額進行審計,基本事實沒有查清。由於閆國平投資不到位,只能根據投資額的比例分割現有資產總額。無視雙方投資多少,仍按5∶5比例分割利潤顯失公平。故請求撤銷一審判決,解除雙方的合夥關系,隆堯縣電動閥門廠由張中山繼續經營。對合夥企業原始資本金和現有資產總額進行重新審計、評估,並按合夥人實際投資比例依法進行分割等。閆國平上訴稱:一審判決認定1998年7月31日以前的合夥資產時,沒有考慮扣除應付稅款和職工福利費,上述款項應從總資產中扣除。在合夥人尚不知企業盈虧的情況下,一審判決斷然認定合夥企業必然盈利,並推定了盈利期限"1999年1月以後至本判決生效之日止",同時推算出月平均利潤為310055.7元。這一認定顯然沒有任何法律依據,不應予以支持。故請求二審法院查清事實,並對資產總額依法改判。
本院認為,張中山與閆國平之間雖然沒有訂立書面合夥協議,但雙方當事人均承認其合夥關系,又具備合夥的其他條件,故雙方之間的合夥關系應予認定。合夥經營積累的財產,應歸張中山和閆國平共有。因雙方約定合夥經營期間按5∶5的比例分割利潤和承擔風險,在實際履行中雙方將利潤在帳面上按5∶5比例分割轉為資本金並據此製作了年度財務報表,對此張中山並未提出過異議。現張中山主張按出資比例分割利潤,缺乏依據,本院不予支持。雙方在一審庭審中一致同意以合夥期間財務報表載明的10232748.19元計算1998年7月31日前合夥企業的總資產,二審期間雖然張中山表示反悔,但未能提供相反的證據,故對其主張本院不予支持。對於一審法院按1998年1至7月平均利潤推算8至12月利潤之問題,因雙方在一審庭審中均表示同意推算,張中山沒有提供1998年8月份的帳款,閆國平沒有提供1998年9月份以後的帳目,一審法院按此處理並無不當。關於閆國平對一審法院推算1999年1月以後的利潤所提之異議,因閆國平聲稱沒有做帳,亦未提供相反的證據,本院不予支持。至於閆國平提出應扣除相應稅費等主張,因屬於合夥企業尚未實際支出的財產,本案只處理合夥關系解除後的財產分割,所涉稅款應由雙方當事人根據稅法的有關規定另行交納,本院在此不作處理。一審判決張中山將1998年8月的帳款交還閆國平超出了當事人的訴訟請求范圍,且帳款數目不清,對此應予糾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三)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維持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1998)冀民初字第17號民事判決第一、二、四項。
二、撤銷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1998)冀民初字第17號民事判決第三項。
一審、二審案件受理費共計90020元,由張中山和閆國平各負擔45010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6. 兩人合夥做生意,一人中途不做,要我退他以前虧損的本金,我該怎麼做
合夥合同 訂立合同各合夥人: 姓名,性別,年齡,住址。 (其它合夥人按上列項目順序填寫) 第一條 合夥宗旨 第二條 合夥經營項目和范圍 第三條 合夥期限 合夥期限為_年,自_年_月_日起,至_年_月_日止。 第四條 出資額、方式、期限 1.合夥人_(姓名)以_方式出資,計人民幣_元。 (其它合夥人同上順序列出) 2.各合夥人的出資,於_年_月_日以前交齊。 逾期不交或未交齊的,應對應交未交金額數 計付銀行利息並賠償由此造成的損失。 3.本合夥出資共計人民幣_元。 合夥期間各合夥人的出資為共有財產,不得隨意請示分割。 合夥終止後,各合夥人的出資仍為個人所有, 屆時予以返還。 第五條 盈餘分配與債務承擔 1.盈餘分配,以_為依據,按比例分配。 2.債務承擔:合夥債務先由合夥財產償還,合夥財產不足清償時, 以各合夥人的_為據, 按比例承擔。 第六條 入伙、退夥,出資的轉讓 1.入伙:①需承認本合同;②需經全體合夥人同意; ③執行合同規定的權利義務。 2.退夥:①需有正當理由方可退夥; ②不得在合夥不利時退夥; ③退夥需提前_月告知其它合夥人並經全體合夥人同意 ④退夥後以退夥時的財產狀況進行結算,不論何種方式出資,均以金錢結算; ⑤未經合夥人同意而自行退夥給合夥造成損失的,應進行賠償。 3.出資的轉讓:允許合夥人自己的出資。 轉讓時合夥人有首先受讓權,如轉讓合夥人以外 的第三人,第三人應按入伙對待。否則以退夥對待轉讓人。 第七條 合夥負責人及其它合夥人的權利 1._為合夥負責人。其許可權是: (1)對外開展業務,訂立合同; (2)對合夥事業進行日常管理; (3)出售合夥的產品(貨物)、 購進常用貨物; (4)支付合夥債務;(5)_。 2.其它合夥人的權利: (1)參予合夥事業的管理; (2)聽取合夥負責人開展業務情況的報告; (3)檢查合夥帳冊及經營情況; (4)共同決定合夥重大事項。 第八條 禁止行為 1.未經全體合夥人同意,禁止任何合夥人私自以合夥名義進行業務活動;如其業務獲得利益 歸合夥,造成損失按實際損失賠償。 2.禁止合夥人經營與合夥競爭的業務。 3.禁止合夥人再加入其它合夥。 4.禁止合夥人與本合夥簽訂合同。 5.如合夥人違反上述各條,應按合夥實際損失賠償。 勸阻不聽者可由全體合夥人決定除名。 第九條 合夥的終止及終止後的事項 1.合夥因以下事由之一得終止: (1)合夥期屆滿; (2)全體合夥人同意終止合夥關系: (3)合夥事業完成或不能完成; (4)合夥事業違反法律被撤銷; (5)法院根據有關當事人請求判決解散。 2.合夥終止後的事項: (1)即行推舉清算人, 並邀請_中間人(或公證員)參與清算; (2)清算後如有盈餘,則按收取債權、清償債務、 返還出資、按比例分配剩餘財產 的順序進行。固定資產和不可分物, 可作價賣給合夥人或第三人,其價款參與分配; (3)清算後如有虧損, 不論合夥人出資多少,先以合夥共同財產償還,合夥財產不 足清償部分, 由合夥人按出資比例承擔。 第十條 糾份的解決 合夥人之間如發生糾紛,應共同協商, 本著有利於合夥事業發展的原則予以解決。如協商不成, 可以訴諸法院。 第十一條 本合同自訂立並報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批准之日起生效並開始營業。 第十二條 本合同如有未盡事宜,應由合夥人集體討論補充或修改。 補充和修改的內容與本合 同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三條 其它 _第十四條 本合同正本一式_份,合夥人各執一份,送_各存一份。 合夥人:_(蓋章) (略) _年_月_日 具體的辦法。還看你們自己修改了啊
7. 合夥企業經營虧損,引起糾紛,根據法律,合夥人應負什麼責任
不知該合夥企業是什麼性質合夥,若是普通合夥,合夥人應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本律師特別提醒,任何法律問題都有其特殊性和復雜性,況且有些事實真相在以非專業的目光審視後所作的描述,不一定符合其原始法律狀態。因此,在看不到原始材料,聽不到您對你咨詢的事件的詳細敘述的情況下,本律師僅僅是根據您的簡單描述,依據法律法規作出咨詢意見,該意見僅僅作為您分析的參考,而不能、也不應當直接作為您處理法律事務指導法律訴訟的准則。
如果我的答案對您有所幫助,請採納為最佳答案,謝謝!
8. 兩人合夥如何計算虧損和各承擔的費用
虧損:48208-41697.8-7000=-489.8這個月虧了489.8
本來你的九千具體花到哪個月了就計入哪個月,如果沒計的話什麼時候還你就計入那個月的費用
至於承擔多少看你們的股份比重,就是建公司的時候各自投入了多少錢,按比例分攤虧損和收益
9. 合夥協議糾紛案件怎麼處理
合夥協議糾紛案件處理具體如下:
正確地把握處理合夥協議糾紛的幾個基本原則
1、掌握合夥的最本質特徵。
個人合夥是指兩個以上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並要求合夥人對出資數額、盈餘分配、債務承擔、入伙、退夥、合夥終止等事項,訂立書面協議。合夥的債務,由合夥人按照出資比例或者協議的約定,以各自的財產承擔清償責任。
2、合夥協議不允許約定一部分人只享受利益,不承擔風險。
《合夥法》第三十三條規定,「合夥企業的利潤和虧損,由全體合夥人依照合夥協議約定的比例分配和分擔;合夥協議末約定利潤分配和虧損分擔比例的,由各合夥人平均分配和分擔。合夥協議不得約定將全部利潤分配給部分合夥人或者由部分合夥人承擔全部虧損。」
3、合夥人退夥,必須經過全體合夥人同意,如果不經同意,因退夥給合夥人造成損失的要賠償。
4、全體合夥人對合夥的外部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也就是說合夥對外有債務時,以合夥財產承擔,合夥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時,全體合夥人以自己個人財產承擔責任。
5、合夥投入合夥的財產和合夥積累的財產歸全體合夥人共有,共同管理,共同經營。
6、合夥的經營活動由全體合夥人共同決定,合夥人有執行和監督的權利。
7、合夥人散夥時在清理完各種稅款後,清理對外債務,仍有剩餘時,退還各自投資,還有財產時分取利潤。
(9)合夥糾紛虧損擴展閱讀:
《合夥企業法》第三十三條合夥企業的利潤分配、虧損分擔,按照合夥協議的約定辦理;合夥協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由合夥人協商決定;協商不成的,由合夥人按照實繳出資比例分配、分擔;無法確定出資比例的,由合夥人平均分配、分擔。
合夥協議不得約定將全部利潤分配給部分合夥人或者由部分合夥人承擔全部虧損。
第四十七條合夥人違反本法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六條的規定退夥的,應當賠償由此給合夥企業造成的損失。
第四十八條合夥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然退夥:
(一)作為合夥人的自然人死亡或者被依法宣告死亡;
(二)個人喪失償債能力;
(三)作為合夥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被宣告破產;
(四)法律規定或者合夥協議約定合夥人必須具有相關資格而喪失該資格;
(五)合夥人在合夥企業中的全部財產份額被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合夥人被依法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經其他合夥人一致同意,可以依法轉為有限合夥人,普通合夥企業依法轉為有限合夥企業。其他合夥人未能一致同意的,該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合夥人退夥。
退夥事由實際發生之日為退夥生效日。
第四十九條合夥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其他合夥人一致同意,可以決議將其除名:
(一)未履行出資義務;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合夥企業造成損失;
(三)執行合夥事務時有不正當行為;
(四)發生合夥協議約定的事由。
對合夥人的除名決議應當書面通知被除名人。被除名人接到除名通知之日,除名生效,被除名人退夥。
被除名人對除名決議有異議的,可以自接到除名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