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於正被判侵權後法院追討公告費成功了嗎
因為於正被判侵權遲遲不向瓊瑤道歉,三中院日前依據判決在《法制日報》刊登案回件內容作為公告答。近日,從北京市三中院獲悉,該公告費用33.6萬元全數由於正承擔,他現已將錢交付。這意味著,該院審結的陳喆(瓊瑤)與余征(於正)侵害著作權糾紛一案已全部執行完畢。
三中院告知余征需承擔刊登費用,余征於公告當日將33.6萬元交至該案案款賬戶。三中院後將錢發還申請執行人陳喆,至此,本案順利執結
來源:新京報
2. 瓊瑤訴於正抄襲,是「抄襲表達」還是「借鑒思想」,專
沉寂已久的瓊瑤,2014年4月15日,令人意外地致信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舉報於正新劇抄襲其作品《梅花烙》。
雙方幾天的口水戰後,事件再度升級。瓊瑤在《花非花霧非霧》官方微博上發表聲明稱:「最近一周來,不但侵權劇集的首播衛視沒有停止播出,網 絡與其他播出平台又開始或計劃播出該劇,侵權對我造成的身心傷害進一步加劇,不知尊重原創、保護智慧財產權(知識產權)的公理正義何在?」
28日下午,瓊瑤表示,「我決定委託專業律師控告《宮鎖連城》侵權方,訴諸法律維護《梅花烙》的版權權益」。對此,於正方面暫時沒有回復。
關於電視劇抄襲風波,這不是第一次,但由於雙方的知名度,此次的案件尤為引人注目。
一封舉報信拉開版權大戰
瓊瑤在寫給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領導的舉報信中稱:「目前正在中國大陸播出的電視連續劇《宮鎖連城》,署名編劇於正,《梅花烙》的主要情節與故事脈絡,幾乎全部被套用於《宮鎖連城》的劇情之中,抄襲侵權情形之惡劣前所未見。」
對此,瓊瑤表示「忍無可忍」。
隨後,瓊瑤一一列舉其抄襲的幾個部分,認為該劇從主角的背景、主從關系完全跟《梅花烙》一致,支線角色除了名字換了,關系也跟《梅花烙》一模一樣,就連男主角洞房之夜跑出去與情人私會的細節都十分吻合。
瓊瑤在聲明中懇請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領導,即時停止播出於正新劇《宮鎖連城》,並呼籲觀眾不要看該劇。
在瓊瑤刊登的聲明中,還附錄了眾多網友的回復。其中網友「做回自己」表示:作為一名作者,當自己的作品遭到剽竊是多麼痛心!還有網友直言:「是不是就是欺負那些95後00後沒看過《梅花烙》啊!可是你想過我們看過的人的感受嗎?要抄也抄個大家沒看過的啊!」
爭議:這個官司怎麼打?
因為在瓊瑤公布的媒體聲明函中,並未寫明將起訴於正侵權的具體內容,所以法律界專家對此案件也莫衷一是。有專家認為,根據思想、表達二分 法,著作權法只保護表達形式,不保護思想,所以瓊瑤作品不受保護;而另一種觀點是:按照我國法律規定,《梅花烙》享有著作權。如果存在抄襲,可以維權。
對此,北京東易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趙虎解釋說,「著作權法只保護表達形式,不保護思想」,是被許多國家接受的判斷著作權法保護范圍的理論。
這一理論主要來源於國際條約。根據TRIPS協議(《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第9條第2款的規定,版權的保護應該延及表達方式,但不 延及思想、程序、操作方法或數學概念本身。「比如,根據該理論,前人寫了羅密歐與朱麗葉式的愛情故事,不能阻止後人寫類似的愛情故事。任何人不能壟斷思 想,否則將阻止人類進步。在我國法律實踐中,法院也多次根據該理論,對作品的保護范圍作出判斷。」趙虎舉例說。
但對於瓊瑤指出的,兩個故事主線發展情節、主人公之間的背景和人物發展的主從關系相同,支線中的人物關系相同,有關人物的情感線相同,某些細處情節完全相同,這些證據指出的事實是思想還是表達呢?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侯仰坤認為,其實,在著作權法中,關於「表達」和「思想」的界定,一直存在爭議。「但我認為,表達形式和反映作者 思想的內容是分不開的。我們不能把形式簡單地理解為『文字』『紙張』『聲音』等載體,形式和內容是相輔相成的。就作品而言,『故事情節』『梗概』『背景』 就是內容本身,應同樣屬於法律保護的內容。」
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幹事張洪波也持有相同看法:「表達能僅僅指文字嗎?一般認為,表達就是作品的表現形式,這就包含人物設計、故事結構、背景等。這些方面是否抄襲,很容易通過對比進行判斷。如果把這些都僅僅認為是思想,會有失偏頗。」
趙虎也說:「就瓊瑤與於正之間的著作權糾紛而言,我認為,其中瓊瑤指出的人物關系、背景、發展趨勢和細處描寫,應該有一部分屬於表達而非思想,應該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
「侵權」案背後的思考
瓊瑤在聲明最後說:「近年來,我欣喜地看到內地正在蓬勃發展文化產業,將保護知識產權放在國家戰略的高度定位上,以及積極推動國家文化的進步!期望我的案件對於中國影視產業生態的良性發展起到點滴作用。」
正如瓊瑤所言,有專家提出,無論案件最終是什麼結果,背後都體現出一個重要問題:當前著作權法解釋上的模糊。
趙虎分析說:「應該說思想和表達在一般情況下是非常清晰的,但是要截然將這兩者劃分開卻很難。」他認為,一個作品的主題肯定屬於思想的范 圍,具體的語言表達肯定屬於表達的范圍。但是表達的范圍並不限於具體語言的表達,情節設計、人物關系,也往往屬於表達的范圍,故事的梗概有可能要進入思想 的范圍。要把思想和表達完全區分開,需要根據具體案件情況具體分析。
侯仰坤則對法律條文本身的合理性提出質疑。「有些法律條文,無論是國際公約還是國內法,存在理解差異的原因不在於法律本身,有些屬於翻譯問題;有些則是該問題的本質已經不屬於法律領域而屬於哲學領域。所以,我們不應當盲目崇拜國際條約,也要適時調整國內法律。」
張洪波提出:「通過這個案件我們必須看到,相關法律法規仍待完善,才能讓專家、學者和從業人員,在實踐中理解,才不至於偏頗。也不能因此給無良的人創造機會。」
3. 法院是如何認定於正抄襲瓊瑤這一事實,其他專業領域法院是如何認定侵權行為的
陳喆訴來余征著作權糾紛案是自一起民事糾紛案件,民事案件圍繞什麼審理?案件爭議焦點。一般來說,爭議焦點可以用這個格式:1.原告的起訴是否有法律和事實依據;2.被告的抗辯是否有法律和事實依據。……
4. 於正抄襲門的律師解讀
王軍律師,盈科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擅長版權&娛樂傳媒領域糾紛多年,瓊瑤公司曾向他咨詢本次於正「侵權」風波。
Q:於正是否構成對瓊瑤的侵權,各種聲音說法不一,您怎麼看?
A:現在 有一些說法不是特別審慎,對於不同作品之間是否存在版權侵權的認定,還是應當以實際完成相關作品的具體比對作為判斷基礎。因為,著作權侵權的判斷標准只有兩個:一個是接觸,一個是實質性相似。從接觸的問題來講,瓊瑤老師的《梅花烙》早就公開發表了,無論原著小說還是由其改編的影視劇,社會影響力與知名度均很大,所以從《著作權法》來判定「接觸」是完全不存在問題的;關於實質性相似,是從「作品的獨創性表達」層面上來進行判別的,著作權法通常只能保護作品的表達內容、表達方式,而不能直接保護作品的思想與創意,這就意味著,《宮鎖連城》(《宮3》)是否侵犯《梅花烙》的著作權,關鍵看前者是否抄襲、剽竊了後者具體的創意表達,不進行作品的客觀比對而妄下結論,都是不客觀的。
《宮3》在電視台首播前幾天,瓊瑤老師那邊就通過聯系人把相關涉嫌侵權的部分內容發給我看,以我對相關內容的初步比對和理解,現在 我只能說,存在「高度涉嫌」侵權的可能性,具體明確的結論,還需等我詳盡看過《梅花烙》原著作品及涉案電視劇之後才能最終做出判斷,當然,法律上的證據梳理與認定是個專業技術活兒,我還需具體指導瓊瑤老師方面就比對什麼、如何比對、具體比對到什麼程度來重新做些功課,這需要些時間。
Q:既然瓊瑤開播前已經跟您咨詢了相關的侵權情況,為什麼後來沒有走法律途徑,而是寫公開信聲討?
A:一個完整的法律程序是需付出較大的時間成本的,從委託律師准備證據到起訴立案,開庭審理再到生效判決,通常需要花上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很顯然,這些工作是不可能在涉嫌侵權電視劇的首播周期內完成的,這對於瓊瑤老師來說,即使最終維權成功,也無異於「遲到的正義」,太過滯後,而選擇第一時間與電視劇製片方、播出方直接溝通以及向廣電主管部門行政舉報與投訴,既屬無奈之舉,也寄希望於就此能夠方便快捷地解決問題。
當然,直接走司法訴訟途徑維權也並非完全沒有捷徑可走,可以參照此前「錢鍾書先生書信拍賣案」,基於侵權事實進行充分的證據准備,向法院申請訴前臨時禁令,要求法院裁定禁止侵權電視劇的繼續播出,在緊急情況下,法院在48小時內即可做出臨時禁令的裁定。
當然,瓊瑤老師的公開信聲討,取得了非常大的輿論關注和社會反響,即將到來的4月26日是世界知識產權日,無論作為當事人還是知識產權律師、社會公眾,都期待著廣電主管部門能夠給出一個說法或積極地回應,這對於糾正影視行業的抄襲風氣、維護產業的健康發展是必要的。當然,如果事態走勢不能像瓊瑤老師所期待的,訴訟維權恐怕也將在所難免。
Q:至於最終是否侵權,具體如何判定?
A:相似作品間是否構成著作權侵權,關鍵看「是在借鑒創意,還是在抄襲表達」,前者無法界定為版權侵權,而後者則屬於典型的版權侵權。表達是什麼,就文學作品或影視作品而言,通常包括故事情節、重要橋段、人物安排與關系、命運發展、創意對白、個性描述、敘事連結創意等,通過這些方面的具體比對,來看是否存在表達上的實質性相似,應該說,基於初步證據做判斷,《宮3》在上述一些方面與《梅花烙》確有相似之處。就比對而言,既包括點對點的細節比對,而包括故事人物與敘事的整體融合性比對,不可割裂判斷。從整個影視行業的版權侵權現狀來看,更多的是「改頭換面」、「偷龍轉鳳」的「高級抄襲」,個案判斷、綜合評價是非常必要的。
Q:抄襲多少比例構成侵權,法律對此有量化嗎?
A:法律上並沒有這樣一個比例,我看到圍繞這一版權爭議的一個說法是「如果抄襲不超過20%就不構成侵權」,這個說法在法律上是不成立的,就侵權本身來說,只要有接觸且構成實質性相似,且實質性相似的內容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創意表達,那麼,就應當認定為版權侵權。即便抄襲比例只有1%,但如果這恰恰是作品裡最具戲劇化、獨創性表達的橋段,也應當受法律保護,不能說因為抄得少就不會受到法律制裁。
這個案子還有一個點值得關注,存在對瓊瑤有利的兩個證人。《宮3》的女演員戴嬌倩[微博],此前曾有一個采訪說《宮3》是脫胎於《梅花烙》的,她的這種表達是否可以足以對某些情節進行印證和說明,對《梅花烙》權益的保護是一個重要的證據。另外,一個叫李亞玲的編劇,也有公開言論說,於正曾試圖請她改編《梅花烙》,這個如果查證屬實,從抄襲、高級改編的主觀故意或者惡性來講,對瓊瑤老師比較有利。
5. 於正抄襲違反了什麼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下圖節選自 瓊瑤訴於正案判決書)
6. 於正抄襲門的宣判之後
百餘編劇力挺判決
國內編劇界一直密切關注此案動向,曾有一百多位編劇聯署聲援瓊瑤。一審判決書宣讀之後,汪海林、趙冬苓、六六等多名編劇發微博力挺瓊瑤和法院判決。編劇汪海林發文稱,「我代表中國電影文學學會,表達對北京市三中院就於正《宮鎖連城》侵權一案判決的支持和肯定。裁決體現了尊重原創、保護原創的法律精神,這一裁決打擊了抄襲剽竊非法改編的行為,是法制的勝利,體現了陽光下的公正。」 三中院法官認為,這個案件在法律層面有疑難問題,包括思想和表達如何科學合理地劃分,改編和合理借鑒的界限的劃分,著作權法保護的客體的具體元素。原告主張的人物關系、特定的情節以及特定情節串聯而成的整體,這些在以往案件中是不多見的,但在本案中有集中的體現。它提出了很多著作權保護客體中更細層面的內容,比過去傳統的整體作品的比對更深入了一個層次,即著作權法保護的元素由哪些構成。
至於案件的意義,法官認為本案在著作權法問題上以及在著作權獨創性認定以及侵權判定規則上,有一定的指引作用,可能會對其他案件有一定的參考意義。而在編劇領域,更鼓勵原創,不要有互相抄襲、改編等著作權侵權的行為發生,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著作權法立法的目的。 於正工作室公開發表聲明,聲明中表示「合理訴求沒有得到法院支持,我們對此表示遺憾。我們認為:一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適用法律不當,因此,我們將依法提起上訴,維護合法權益,並期待法律公平公正的裁決。」
7. 於正侵權案敗訴為什麼3年不道歉
2018年4月26日, 2015年瓊瑤起訴於正侵權後勝訴,於正被判公開道歉,五被告共計賠償500萬元。但是版3年過去了權,於正始終未履行判決結果,並沒有主動公開道歉。2018年1月,北京三中院受案審理瓊瑤申請執行於正侵害著作權一案,並公開執行細節:
2月,法院送相關法律文書到於正公司,被前台拒收;
3月,於正委託代理人第一次到法院接受談話;第二次時稱在和瓊瑤方協商和解,瓊瑤方拒絕和解,要求法院強制執行。
8. 於正因抄襲被錘,但是他不認,他是否會面臨被抵制
於正娛樂圈知名的編劇。他的很多作品都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他在自己的影視作品中都有大量的文字,使得一些演員大受歡迎。然而他面臨著一個問題。他的作品疑似抄襲,有很多真錘表明他是抄襲,但並沒有受到影響,反而在娛樂圈如魚得水。雖然他的作品有抄襲,但是收視率很高。
人們對於抄襲的抵制力量太過薄弱,並且這兩位深知觀眾喜歡看什麼,抓住了觀眾的看點,每當有於正和郭敬明的作品上線,大家還是會看得不亦樂乎。所以,抵制抄襲的行為也就比較淡,提醒大家一定要有防範意識哦!
9. 於正訴毒舌電影侵權案獲勝,最終獲得了怎樣的賠償
有相關媒體報道,於正訴毒舌電影侵權案獲得了勝利。上訴人也就是原審的被告即廣州有好戲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的上訴結果被駁回,裁判結果為維持原判,法院判決該有限公司要賠償於正3000元,並在相關的公共平台網路上向於正賠禮道歉。
人們現在所處的社會是一個法治社會,人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受到法律的制約。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或是在網路上都應該謹慎言行,遵紀守法,要維護好自己的權利,同時又不能損害他人的權益,共同構建一個和諧社會。
10. 於正瓊瑤版權糾紛案件的結果是怎樣
長達8個月之久的瓊瑤、於正著作權糾紛案,昨天有了結論。市三中院一審判決於正等五被告連帶賠償瓊瑤500萬元、刊登致歉聲明,並停止傳播、發行和復制《宮鎖連城》。
宣判後,瓊瑤激動不已,發微博稱「淚在眼眶」、「只想大喊一句,知識產權勝利了」。於正則對判決結果表示遺憾,並將提起上訴。
看點
1、瓊瑤是否有權告?
庭審中,於正等五被告都就著作權一事質疑瓊瑤方,提出瓊瑤並非《梅花烙》編劇,該電視劇版的編劇署名為林久愉,瓊瑤僅是編劇指導而非作者。對此,瓊瑤方反駁並遞交編劇林久愉的聲明予以證明。
法院審理後認為,電視劇《梅花烙》字幕雖有「編劇林久愉」的署名,但林久愉本人出具的《聲明書》,已明確表示其並不享有劇本《梅花烙》著作權的事實;電視劇《梅花烙》製片者怡人傳播有限公司出具的《著作權確認書》也已明確表述劇本《梅花烙》的作者及著作權人均為瓊瑤。
而林久愉根據瓊瑤口述整理劇本《梅花烙》,是一種記錄性質的執筆操作,並非著作權法意義上的整理行為或融入獨創智慧的合作創作活動,所以林久愉並不是劇本《梅花烙》作者。所以《梅花烙》的作者及著作權人均為瓊瑤。
2、於正到底抄沒抄?
於正是否抄襲是庭審中爭論的焦點,也是本次判決中最大的看點。
4月15日,瓊瑤在微博貼出了一封寫給廣電總局領導的舉報信,稱自己作品《梅花烙》被於正編劇的《宮鎖連城》抄襲,並一一列舉其抄襲的幾個部分。12月5日開庭時,瓊瑤方還列舉了21個橋段涉及抄襲,並當庭播放了節選。
相對的,於正曾在微博發文回應,稱這只是「一次巧合和誤傷」。在11月16日的一個討論會上,於正曾表示,瓊瑤指證他抄襲的情節,實際是來自於《紅樓夢》。在12月5日的庭審上,於正方稱《宮鎖連城》和《梅花烙》在人物數量和人物關繫上存在實質性區別。
法院經過審理指出,21個橋段中有3個橋段屬於公知素材,相關情節安排不具有顯著獨創性,因而不受著作權法保護。有9個橋段屬於公知素材,瓊瑤就這些素材進行了獨創性的藝術加工,以使情節本身具有獨創性,但劇本《宮鎖連城》與這些獨創設置不構成實質相似。剩餘9個橋段,為瓊瑤作品中的獨創情節,劇本《宮鎖連城》中的對應情節安排與這些橋段構成實質性相似關聯。由此,認定於正侵權。
3、到底應該賠多少?
瓊瑤的訴狀中,被告不僅有於正,還包括了湖南經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東陽歡娛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東陽星瑞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瓊瑤方表示,除電視台予以播出以外,《宮鎖連城》還登陸了國內多家知名網路電視終端,已形成穩定收益,據此索賠2000萬。
但於正方並不認同,認為瓊瑤方面「濫用訴權,漫天要價,且通過個人身份、年齡、媒介片面進行輿論渲染」,並懇請法院駁回瓊瑤訴訟請求。
法院在認定於正存在侵權行為的基礎上指出,推定瓊瑤在庭審中主張的於正編劇酬金標准及《宮鎖連城》劇的發行價格具有可參考性。但瓊瑤關於賠償經濟損失及訴訟合理支出的訴訟請求,缺乏充分的依據。因此,根據涉案作品的性質、類型、影響力、被告侵權使用的情況、侵權作品播出使用的范圍以及被告方獲利情況和瓊瑤為本案支出的律師費、公證費等因素綜合考慮,判令於正及四家公司連帶賠償瓊瑤500萬元。
聲音
瓊瑤方 知識產權勝利了
昨天下午,案件剛剛宣判,瓊瑤就通過「花非花霧非霧官方微博」發聲。
瓊瑤在微博中寫道:「正義終於發出了聲音!謝謝三中院,謝謝宋魚水法官,馮剛法官、張玲玲法官,謝謝內地的法律,讓我對人生恢復了信心!此時此刻,激動不已,這個案子已經不是我和於正的個人爭議,而是『是』與『非』之爭,是『正義』與『非正義』之爭!淚在眼眶,我只想大聲喊一句,知識產權勝利了!」
隨後不久,瓊瑤又借用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長王興東的話表示,「瓊瑤訴於正一案,比他們創作一部劇本更具有深遠的影響力」,稱此是這場官司最正確的評價。瓊瑤還預告自己將在下周一發布長微博,「談談我的心情和一切」。
瓊瑤代理律師王軍表示,從5月立案到宣判的8個月時間里,瓊瑤本人經歷了很大的精神煎熬,判決符合瓊瑤的預期,也尊重了事實。
於正方曾談和解,要上訴
於正則通過於正工作室發表了對判決的觀點,稱「於正與其他四方被告的合理訴求沒有得到支持,對此表示遺憾。我們認為:一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適用法律不當。因此,將依法提起上訴,維護合法權益,並期待法律公平公正的裁決」。
王軍律師透露,於正曾私下向瓊瑤求和解,但並未讓人看到誠意。記者為此向負責處理此次訴訟事宜的公關公司負責人劉先生求證。對方表示,的確有過和解,但是不是與瓊瑤律師談和解。於正和解談的是對瓊瑤的敬意,不是歉意。
開庭時,王軍曾提出,於正擔任編劇的單集稿酬達20萬,《宮鎖連城》播放60多集,於正本人收益超過1000萬。各電視台播放許可費過億。對此,劉先生表示,收益問題不太好回答。
眾編劇版權保護拉開帷幕
瓊瑤訴於正侵權案勝訴後,大陸眾多編劇通過微博發聲,支持瓊瑤。
編劇汪海林發微博稱,「我代表中國電影文學學會,表達對北京市三中院就於正《宮鎖連城》侵權一案的判決的支持和肯定。裁決體現了尊重原創、保護原創的法律精神,這一裁決打擊了抄襲剽竊非法改編的行為,是法制的勝利,體現了陽光下的公正」。
此外,《蝸居》《心術》等電視劇的編劇六六也發微博表示:「終於!中國版權保護拉開帷幕。」
相似橋段
瓊瑤起訴列舉了21個橋段,指證於正《宮鎖連城》侵權,包括偷龍轉鳳、次子告狀親信遭殃、皇上賜婚多日不圓房、面聖陳情、公主求和遭誤解等。最終法院認定其中9個橋段與《梅花烙》構成實質性相似關聯。
被認定實質性相似關聯的橋段舉例:
1.偷龍轉鳳。《梅花烙》中,福晉倩柔為保住地位,用女兒換來一個男孩,取名皓禎,當做自己的兒子。而換出去的女兒被取名白吟霜。《宮鎖連城》中,王琳飾演的福晉無子,為保住地位,用女兒換來一個男孩,取名富察恆泰,被換出去的女兒被取名宋連城。
2.公主下嫁。《梅花烙》中,皓禎被皇帝許配了蘭公主。《宮鎖連城》中,富察恆泰被皇帝許配了醒黛和碩公主。
專家說法
500萬賠償並不算高
昨天晚上,記者就此案采訪了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資深知識產權法律師許紅亮,他曾代理很多知識產權類案件。
據許紅亮分析,知識產權類案件,並無明確統一的賠償標准。確定此類案件的賠償數額,考慮的因素遠比一般民商事案件復雜。以本案為例,一旦認定於正等多方侵權,確定賠償數額時,就要綜合考慮涉案劇的收益、傳播度和影響力等因素。法院的判決里已經提及這些因素,確定500萬的數額也是綜合考慮了這些因素。500萬的賠償數額雖然絕對數字比較大,但在知產類案件里並不大。特別是《宮鎖連城》這部劇,傳播范圍廣泛,收視率高,在觀眾中的影響力大,其收益肯定也遠遠大於500萬元。由於此類案件在具體的法律里沒有統一和明確的補償標准,因此沒法說500萬元是否是頂格判處。
許紅亮說,從判決的意義而言,雖然於正一方已經上訴,判決還沒有生效,但該案也具有標桿性意義,雙方都是家喻戶曉的編劇,其作品也具有極高關注度,該案體現了對著作權這一知識產權的尊重,對抄襲行為進行了打擊和警示,有助於形成尊重原創的良好氛圍。
(來源: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