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市公有住房承租權能否交易
已購公房當然可以交易了,但是必須是成本價的才行,如果是優惠價就要先辦優更成,然後交易,您說的承租權的房子就是傳說中的使用權,這種房說不好聽的就是簽了一個長期的租賃合同,只有使用權,但沒有處置權,交易不受法律保護,即使能辦(無非就是找人塞點錢),也必須全款、北京人才能購買,不能貸款,所以不建議,而且現在使用權的房子也便宜不到哪去,以後要是拆遷的話使用權和產權的房子也不是一個價。
2. 自管公房租賃糾紛怎樣起訴自管公房出租人隨意變更承租人受法律約束么被侵權人訴訟時效受限制么
自管公房可以起訴,但是要換個說法,是租賃合同糾紛,是請求法院確認租賃合同變更無效。是屬於民事訴訟,有88年348號文件,關於自管公房裡立案的文件可供參考!
3. 如果租住公房的出租人和承租人產生了糾紛出租人有權起訴
對出租人租住公房然後轉租給承租人的情況,如果出租人事前徵得了單位專(房屋的屬所有權人)的同意,那末出租人就有權起訴承租人,要求他支付房租、背約金和侵害賠償金。如果出租人沒有徵得單位的同意私自轉租,那末出租人就只能要求法院判決合同無效,然後要求承租人搬出,並支付房屋的使用費了。對出租人已購買的公房,由於出租人是房屋的所有人,所以,他固然有權提起訴訟,要求承租人實行合同,支付租金和背約金,並且賠償損失。 查看更多答案>>
4. 如果租住公房的出租人和承租人發生了糾紛,出租人有權起訴嗎
1、交通事故當事人來、車輛、道路和交源通環境的基本情況; 2、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實; 3、交通事故證據及成因的分析; 4、當事人的過錯及責任或者意外原因。 交通事故認定書應當加蓋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事故處理專用章,分別送達當事人,並告知當事人申請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的期限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權利。對無法查清當事人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的,書面通知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5. 是房屋買賣合同糾紛還是公房租賃使用權轉讓合同糾紛
房屋買賣合同你得是房屋的所有人,如果你不是所有人,很有可能是公房租賃使用權轉讓合同糾紛,望採納,謝謝!
6. 北京市如何申請直管公房承租人變更政府信息公開
一、公房承租人的認定與變更條件。
對這個問題的不同解決將直接導致不同的利益分配格局。關於公房承租人的確定大致分三種情況:第一,原承租人仍然健在不發生承租人變更,在這種情況下承租人當然還是原承租人。第二,承租人依法變更,變更後的承租人為新的公房承租人。 第三,原來的承租人可能去世多年,公房由其共同生活的部分家庭成員繼續居住並交納房租,按規定早就應當辦理變更手續,但是因為沒有拆遷補償的問題,大家都沒有異議,一直到現在仍然沒有辦理變更。問題主要出第三種情形中。由於拆遷補償涉及較大的利益分割,家庭成員之間在變更承租人的問題上出現了不同的意見。符合公房承租人條件的當事人向政府公房管理部門或直管公房經營管理單位申請變更,政府公房管理部門或直管公房經營管理單位以其他家庭成員存在異議為由不予變更,所以就一直拖著,到底誰是承租人的問題至今懸而未決。
變更申請人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基本條件呢?原北京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關於對城市公有房屋承租人變更有關問題答復的函》(京國土房管法字[2001]167號)提到: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城市公有房屋管理的若干規定》(京政發〔1987〕109號)第12條第5項規定:「承租者外遷或死亡,原同住者要求繼續承租的,須經出租單位同意,並新訂租賃合同」。作為代國家行使公房所有權職能的房屋管理部門,是直管公房的出租人。自市政府109號文件發布實施後,我局也先後發布了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對公房租賃管理做了規定。主要有:《北京市房地產管理局關於啟用〈公有住宅租賃合同〉的通知》(市房經管字〔1991〕503號 )、《北京市房地產管理局關於啟用〈北京市公有住宅租賃合同〉的通知》(京房管字〔199 5〕第172號)以及《北京市房屋土地管理局關於啟用新的〈北京市公有住宅租賃合同〉的通知》(市房地房字〔1997〕第946號)。上述規范性文件明確了:
一)「外遷」和「死亡」是租賃關系變更的前提條件,即無論「外遷」和「死亡」都有可能產生變更房屋承租人的情形。
二)「外遷」是指房屋承租人另有正式住房後,不再繼續在原房居住。外遷後其戶口是否也一並轉移,應符合戶籍管理的有關規定。
三)如因原承租人外遷而由符合條件的共居人承租其住房時,根據有關規定,應由有關當事人提出書面申請,出租方同意後方可變更。
因此申請變更為公房承租人的須滿足以下基本條件:原承租人死亡或外遷;與原承租人為同一戶籍;是原承租人的家庭成員;與原承租人共同居住二年以上;沒有其他住房。另外,滿足條件的當事人還須寫出書面申請,經出租人同意並辦理變更登記後方能成為合法的公房承租人。
二、對公房承租人的變更行為不服的司法救濟。
根據《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因直管公房租賃引發糾紛的受理問題的意見》(2003年11月27日京高法發[2003]350號)規定因直管公房租賃引發的各種糾紛,既有民事法律性質的爭議,也有行政法律性質的爭議,應區別對待。對於直管公房承租人與政府公房管理部門或直管公房經營管理單位在履行直管公房租賃合同過程中,因違反合同規定的房屋保護、維修、房屋租金交納、承租人變更等權利義務發生的糾紛,作為民事案件處理。對於直管公房承租人死亡後,承租人的共同居住人對政府公房管理部門或直管公房經營管理單位依職權變更直管公房承租人提起的訴訟作為行政訴訟處理。
在公房承租人變更的問題上,不可避免地涉及直管公房租賃關系的法律性質和直管公房管理部門在直管公房租賃關系中的法律地位的問題。實際上,直管公房租賃關系是一種公法色彩很濃的特殊的關系,這種租賃關系不同於一般的民事租賃關系。在直管公房租賃關系中,承租人的資格、租賃的期限、租金的標准、出租人的許可權、出租方與承租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都由政府有關部門統一規定,出租人和承租人的意思自治的范圍被壓縮到極小。以直管公房租賃關系中的出租人如房管所為例,當事人向房管所申請變更,房管所經審查符合公房承租人條件的就應當予以變更。房管所不可以象一般民事租賃關系中的出租人那樣以自己的自由意思作出接受或拒絕的表示。被侵權的其他家庭成員可以請求政府公房管理部門或直管公房經營管理單位撤銷原來的變更,作出新的變更。政府公房管理部門或直管公房經營管理單位拒絕變更的,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法院依法予以撤銷。
7. 北京直管公房變更承租人是否必須經過同戶籍人同意
公租房是計劃經濟福利制度的產物。在北京依據管理部門不同,分為直管公房和自管公房。直管公房的租賃一般由承租人提出申請,經房屋管理部門批准後按照國家政策進行分屋並簽署公房承租合同;自管公房一般由申請人提出申請,由申請人所在單位按照國家及單位制定的相應政策進行分配,雙方簽訂公房承租合同。
直管公房承租人糾紛按照現行司法意見法院是可以受理的,而因自管公房缺少相應指導意見,因此現在基本法院對自管公房承租權問題不予審理。本文案例主要對直管公房變更承租人進行分析及探討。
北京現在直管公房租賃合同適用的都是1998年1月1日起使用的《北京市公有住宅承租合同》,該合同第七條約定:租賃期限內,承租人外遷或死亡,承租人同一戶籍共同居住兩年以上又無其他住房的家庭成員願意繼續履行原合同,其他家庭成員又無異議的,可以辦理更名手續。
「
現在北京房管部門變更承租人都要求其他家庭成員同意,否則就不給變更。那麼其他家庭人員是指那些人的,是直系親屬,還是有戶籍要求,還是有居住要求呢?
」
建設部《城市房屋租賃管理辦法》第十一條第三款規定:「住宅用房承租人在租賃期限內死亡的,其共同居住兩年以上的家庭成員可以繼續承租。」根據該規定,有權繼續承租者不僅應為原承租人的家庭成員,同時還需具備與原承租人共同居住兩年以上這一條件。1998年1月1日起使用的《北京市公有住宅承租合同》第七條規定,租賃期限內,承租人外遷或死亡,承租人同一戶籍共同居住兩年以上又無其他住房的家庭成員願意繼續履行原合同,其他家庭成員又無異議的,可以辦理更名手續。
該合同條款不僅貫徹了《城市房屋租賃管理辦法》上述條款的精神,還針對兩個以上與原承租人同一戶籍共同居住兩年以上又無其他住房的家庭成員的情況,規定了其他家庭成員無異議這一條件,作為公房管理部門在兩個以上具備繼續承租條件的原承租人家庭成員中確定繼續承租人的原則,也為《城市房屋租賃管理辦法》上述條款的執行,作出了必要的補充。因此,該合同條款中「家庭成員」和「其他家庭成員」均應當理解為系原承租人同一戶籍共同居住兩年以上又無其他住房的家庭成員,而並非指不具備該條件的原承租人的直系或旁系親屬等。
因此,直管公房變更承租人,其他家庭成員又無異議的中其他家庭人員是指:
1、與原承租人是家庭成員即直系或者旁系親屬。2、戶籍與承租人在同一戶口本上。3、在承租公房內聯系居住兩年以上。4、無其他住房。
四個條件同時具備,否則,其他家庭人員無權提出異議。如果房管部門以不符合上述條件的其他家庭人員不同意,而不給變更過戶;可以起訴房管部門予以變更。
8. 介紹個靠譜的房產律師,家裡有個承租公房的糾紛,北京哪個律師做的好
承租公房糾紛只知道一位律師處理的好,東元律師事務所的李松律師,他們團隊專做房產相關案件的,相對有經驗些
9. 北京公房租賃拆遷補償是怎麼規定的
你好,公房拆遷給予被徵收人的補償包括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安置補助費、停產停業損失費、搬遷費等之類的費用。如果認為補償不合理,可以採取法律措施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10. 公房承租人變更糾紛如何起訴
變更公房承租人不屬於民事訴訟的受案范圍,它屬於行政行為,應提起行政訴訟。內
公房是指由政府公房管容理部門或者直管公房經營管理單位直接進行經營管理的國家所有房屋。《合同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承租人在房屋租賃期間死亡的,與其生前共同居住的人可以按照原租賃合同租賃該房屋。」建設部《城市房屋管理租賃管理辦法》第十一條第二款:「住宅用房承租人在租賃期限內死亡。其共同居住兩年以上的家庭成員可以繼續履行承租」。而根據各地《公有住房變更承租人管理辦法》,申請變更為公房承租人的,須滿足的基本條件是:原承租人死亡或外遷;與原承租人為同一戶籍;是原承租人的家庭成員;與原承租人共同居住一年以上;沒有其他住房。
因此,符合繼續承租條件的當事人,應當與房屋管理出租單位協商,雙方自願簽訂公有房屋承租合同。如果承租人的共同居住人對政府公房管理部門依職權變更直管公房承租人不服,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行政訴訟法》第2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