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民事訴訟中的舉證責任倒置
原告:鄭某。
被告:鄭大。
2006年7月13日上午8時,原告鄭某在其家門口,被鄰居鄭大家飼養的狗咬傷大腿,原告當即被送往衛生院住院治療2天,後到市防疫站注射「瘋狗血清」。同月20日,原告到省防疫站住院治療15天。原告提供了下列證據予以證明:(1)原告向派出所的報案書,證明原告被鄭大飼養的狗咬傷大腿,當日即向公安機關報案的事實;(2)衛生院出具的疾病證明書,證明原告被狗咬傷大腿的情況;(3)視聽資料(照片3張),證明原告的大腿被狗咬傷的位置;(4)某醫院的疾病證明書,證明原告因被狗咬傷大腿致左膝感染,軟組織損傷,而到該院繼續治療的事實;(5)省防疫站的疾病證明書,證明原告因被狗咬傷大腿而到該院治療的事實;(6)醫療費發票,證明原告到某醫院繼續治療花去醫療費情況的事實。庭審中,被告鄭大承認其飼養的狗有咬傷原告的大腿,並已支付醫療費人民幣3099.50元、營養費人民幣468元、交通費人民幣1578元、住宿費1320元、誤工費1560元,合計人民幣8025.50元。根據原告的申請,某縣人民法院於2006年8月9日委託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原告的傷殘程度進行鑒定。中院於同月14日作出鑒定結論,確認原告目前情況下不夠評殘條件,但應給予相應的醫療費用賠償。
依法分析
本案是一起飼養的動物致人損害賠償糾紛的案件,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實行特殊侵權責任中的過錯推定原則。
由於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科技進步,各種事故損害賠償不斷發生,新型危險事故日益增多,受害人在訴訟中經常遇到舉證的困難。這是因為,危險事故的發生原因十分復雜,技術性強,且在發生過程中受害人常常處於無證據狀態,而行為人又往往處於持有或壟斷案件主要證據的地位。在此情況下,如果按照傳統的侵權法的過錯責任原則和「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責任原則,難以為當事人的權利提供充分的救濟。因此,舉證責任倒置是法律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對弱者和強者利益合理權衡的結果,它對審判實務中正確分配舉證責任有著積極的作用。
《證據規定》第4條是關於在訴訟中實行舉證責任倒置情形的規定,總共規定了8類訴訟。該條第(五)項規定,「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本案屬於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但本案原告要求被告賠償其經濟損失,必須對損害事實、違法行為、因果關系提供相應的證據加以證明,而被告欲免責,也應對損害是由原告故意引起或者第三人有過錯造成等抗辯事由提供相應的證據加以證明。
《證據規定》第4條以列舉方式規定了8類侵權訴訟的舉證責任承擔,其本意在於規定舉證責任倒置,其內容比原有規定更加豐富,而且消除了原來的某些缺陷。該規定對每一類訴訟逐一作出規定,並且明確規定對是非過錯、因果關系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尤其是新增加了對共同危險行為和醫療過失行為分析訴訟的舉證責任倒置的規定,即由實施危險行為的人對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以及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該規定對審判實務中正確分配舉證責任有著積極的意義。
技巧提示
為了防止當事人向法院提交證據後,發生證據丟失等問題,法院在收到當事人提交的證據時應向當事人出具證據收據,以下即是此種證據收據的樣本。證據收據
(××××)×××字第××號
今收到×××(提交證據的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提交的證據……(單一證據可填寫證據名稱。如證據較多,可表述為「參見附錄」)一式××份。
簽收人:×××
××x×年××月××日
附錄:
序號證據名稱份數頁數原件/復製件證明目的備注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法律高手》
B. 民事糾紛
1.鄰居要兩次侵害婦女的健康權,都應承擔賠償責任。
2.婦女的丈夫侵害鄰居的健康權,同樣應承擔賠償責任。
3.人身損害賠償不能相互抵銷,所以雙方對對方的賠償仍需給付。
4.根據雙方的傷害程度,如果經鑒定在輕傷以上,行為人構成故意傷害罪。
5.鄰居當場使用暴力,強行劫取婦女戒指,一直沒有歸還,視其實際情況可以認定有非法佔有之目的的的,構成搶劫罪。
補充:
1.是否構成刑法245條非法侵入住宅罪。
如果婦女在鄰居進入時,明確表示或者以行為表示不同意,而鄰居仍然進入的,如果情節嚴重,鄰居可能構成。
鄰居進入時雖然沒有被拒絕,但是婦女其後明確責令其退出,其仍然據不退出的,也可能構成。
但是,即使有以上情況,如果鄰居的傷人行為構成犯罪,那麼該罪將不予認定,因為被故意傷害罪吸收,對鄰居只以故意傷害罪論處。
同時注意,該罪舉證比較困難。沒證據一般不會定。
2.搶劫罪問題。
如果構成,這種情形一般是3年以上10年以下,並處罰金。
如果鄰居構成搶劫罪,並且不構成故意傷害罪,將以非法侵入住宅罪與搶劫罪實行數罪並罰。
3.不能相互抵消是指,假設,婦女要賠給對方1萬。對方要賠婦女6000,那麼婦女要給對方的數額仍然是1萬,而不是4000,除非對方同意給4000.
這種做法的意義在於,只要一方有償還能力,就能保證雙方都能得到及時的救治。
C. 民事訴訟中的「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的一些問題
有
一、違約責任中舉證責任倒置的規定及詳解
1.《民法通則》第111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條件的,另一方有權要求履行或者採取補救措施,並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2.《合同法》第107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3.《合同法》第110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履行非金錢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對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
(二)債務的標的不適於強制履行或者履行費用過高;
(三)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未要求履行。
4.《合同法》第117條: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
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5條規定:在合同糾紛案件中,主張合同關系成立並生效的一方當事人對合同訂立和生效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主張合同關系變更、解除、終止、撤銷的一方當事人對引起合同關系變動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對合同是否履行發生爭議的,由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從上述規定,我們可以得出,在合同法中貫徹的是「過錯推定責任」原則(對此,學術界存有爭議,有的學者認為,違約責任適用嚴格責任的歸責原則——編者注),即首先假定違約方有過錯,然後由其就合同不履行為客觀事由或債權人的怠於行使權利而非自己的過錯所造成負舉證責任。
二、侵權責任中舉證責任倒置的規定及詳解
在侵權訴訟中,通常有三大事實需要證明:第一,損害事實;第二,損害由侵權人的過錯所造成;第三,侵權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聯系。舉證責任倒置的原則並不意味著上述事實均由對侵權行為持否定態度的被告承擔,而只是將侵權案件中較難以證明的對象倒置於被告,通例為,損害事實的舉證責任歸於原告,而其他兩種事實則由於具體侵權類型的不同分屬於原告,被告或全歸於被告,以下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規定的八種特殊侵權為例:
1.產品專利侵權案件。司法解釋中規定,因新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由製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對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承擔舉證責任。在此種情形下,被告負嚴格責任,其不能以無過錯為抗辯事由,同時,原告要負舉證損害事實與被告的行為有因果聯系的責任。
2.高度危險作業責任。司法解釋中規定,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在此種情形下,被告也要負嚴格責任,其不能以無過錯為由而推卸責任,但是可以以原告的故意為抗辯事由。原告也要負舉證損害事實與被告的行為有因果聯系的責任。
3.環境侵權責任。司法解釋中規定,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此種情形下,實行的是嚴格責任,但是與上述兩種情形不同的是,被告還要負擔舉證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原告的責任因此而減輕。
4.高空物體脫落致人損害責任。司法解釋中規定,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對其無過錯承擔舉證責任。此種情形下,被告要對其對損害發生無過錯負舉證責任,原告要負舉證損害事實與被告的行為有因果聯系的責任。
5.動物致人損害的責任。司法解釋中規定,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此種情形下,被告是否有過錯不是成立此種責任的構成要件,原告負擔原告要負舉證損害事實與被告的行為有因果聯系的責任。
6.產品責任。司法解釋中規定,因缺陷產品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產品的生產者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承擔舉證責任。此種情形下實行的是嚴格責任,但被告可以以法律規定的事由而抗辯,同時,原告要負舉證損害事實與被告的行為有因果聯系的責任。
7.共同侵權責任。司法解釋中規定,因共同危險行為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實施危險行為的人就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在此種情形下,原告要首先證明兩個侵權人之間存在共同的故意,然後由被告舉證其共同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聯系。
8.醫療事故責任。司法解釋中規定,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此種情形下,醫療機構的舉證責任相對較重,其不僅要證明其不存在醫療過錯,還要證明其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聯系。
D. 民事訴訟舉證的規定是怎樣的
為保證人民法院正確認定案件事實,公正、及時審理民事案件,保障和便利
當事人依法行使訴訟權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
《民事訴訟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結合民事審判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
本規定。
一、當事人舉證
第一條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訴或者被告提出反訴,應當附有符合起訴條件的
相應的證據材料。
第二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
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
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
第三條人民法院應當向當事人說明舉證的要求及法律後果,促使當事人在
合理期限內積極、全面、正確、誠實地完成舉證。當事人因客觀原
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可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
第四條下列侵權訴訟,按照以下規定承擔舉證責任:
(一)因新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由製造同
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對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承
擔舉證責任;
(二)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
造成損害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三)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
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
任;
(四)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
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
對其無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五)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就
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六)因缺陷產品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產品的生產者就法律規
定的免責事由承擔舉證責任;
(七)因共同危險行為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實施危險行為的人
就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八)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
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有關法律對侵權訴訟的舉證責任有特殊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五條在合同糾紛案件中,主張合同關系成立並生效的一方當事人對合同
訂立和生效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主張合同關系變更、解除、終止、
撤銷的一方當事人對引起合同關系變動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對合
同是否履行發生爭議的,由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對代理權發生爭議的,由主張有代理權一方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第六條在勞動爭議糾紛案件中,因用人單位作出開除、除名、辭退、解除
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勞動
爭議的,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第七條在法律沒有具體規定,依本規定及其他司法解釋無法確定舉證責任
承擔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
舉證能力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的承擔。
第八條訴訟過程中,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陳述的案件事實明確表示
承認的,另一方當事人無需舉證。但涉及身分關系的案件除外。對
一方當事人陳述的事實,另一方當事人既未表示承認也未否認,經
審判人員充分說明並詢問後,其仍不明確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視
為對該項事實的承認。當事人委託代理人參加訴訟的,代理人的承
認視為當事人的承認。但未經特別授權的代理人對事實的承認直接
導致承認對方訴訟請求的除外;當事人在場但對其代理人的承認不
作否認表示的,視為當事人的承認。當事人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撤回
承認並經對方當事人同意,或者有充分證據證明其承認行為是在受
脅迫或者重大誤解情況下作出且與事實不符的,不能免除對方當事
人的舉證責任。
第九條下列事實,當事人無需舉證證明:
(一)眾所周知的事實;
(二)自然規律及定理;
(三)根據法律規定或者已知事實和日常生活經驗法則,能推定出
的另一事實;
(四)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
(五)已為仲裁機構的生效裁決所確認的事實;
(六)已為有效公證文書所證明的事實。
前款(一)、(三)、(四)、(五)、(六)項,當事人有相反證據足以
推翻的除外。
第十條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證據,應當提供原件或者原物。如需自己
保存證據原件、原物或者提供原件、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供
經人民法院核對無異的復製件或者復製品。
第十一條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的證據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形成的,
該證據應當經所在國公證機關予以證明,並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
該國使領館予以認證,或者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該所在國訂立
的有關條約中規定的證明手續,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的證據是
在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形成的,應當履行相關的證明手續。
第十二條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外文書證或者外文說明資料,應當附有中
文譯本。
第十三條對雙方當事人無爭議但涉及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
法權益的事實,人民法院可以責令當事人提供有關證據。
第十四條當事人應當對其提交的證據材料逐一分類編號,對證據材料的來
源、證明對象和內容作簡要說明,簽名蓋章,註明提交日期,並
依照對方當事人人數提出副本。人民法院收到當事人提交的證據
材料,應當出具收據,註明證據的名稱、份數和頁數以及收到的
時間,由經辦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二、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
第十五條《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的"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
的證據",是指以下情形:
(一)涉及可能有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
的事實;
(二)涉及依職權追加當事人、中止訴訟、終結訴訟、迴避等與
實體爭議無關的程序事項。
第十六條除本規定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外,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應當
依當事人的申請進行。
第十七條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
調查收集證據:
(一)申請調查收集的證據屬於國家有關部門保存並須人民法院
依職權調取的檔案材料;
(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材料;
(三)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
材料。
第十八條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應當提交書
面申請。申請書應當載明被調查人的姓名或者單位名稱、住所地
等基本情況、所要調查收集的證據的內容、需要由人民法院調查
收集證據的原因及其要證明的事實。
第十九條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不得遲於舉
證期限屆滿前七日。人民法院對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的申請不
予准許的,應當向當事人或其訴訟代理人送達通知書。當事人及
其訴訟代理人可以在收到通知書的次日起三日內向受理申請的人
民法院書面申請復議一次。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復議申請之日起
五日內作出答復。
第二十條調查人員調查收集的書證,可以是原件,也可以是經核對無誤
的副本或者復製件。是副本或者復製件的,應當在調查筆錄中
說明來源和取證情況。
第二十一條調查人員調查收集的物證應當是原物。被調查人提供原物確有
困難的,可以提供復製品或者照片。提供復製品或者照片的,
應當在調查筆錄中說明取證情況。
第二十二條調查人員調查收集計算機數據或者錄音、錄像等視聽資料的,
應當要求被調查人提供有關資料的原始載體。提供原始載體確
有困難的,可以提供復製件。提供復製件的,調查人員應當在
調查筆錄中說明其來源和製作經過。
第二十三條當事人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七十四條的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
保全證據,不得遲於舉證期限屆滿前七日。當事人申請保全證
據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其提供相應的擔保。法律、司法解釋
規定訴前保全證據的,依照其規定辦理。
第二十四條人民法院進行證據保全,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採取查封、扣押
、拍照、錄音、錄像、復制、鑒定、勘驗、製作筆錄等方法。
人民法院進行證據保全,可以要求當事人或者訴訟代理人到場。
第二十五條當事人申請鑒定,應當在舉證期限內提出。符合本規定第二十
七條規定的情形,當事人申請重新鑒定的除外。對需要鑒定的
事項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無正當
理由不提出鑒定申請或者不預交鑒定費用或者拒不提供相關材
料,致使對案件爭議的事實無法通過鑒定結論予以認定的,應
當對該事實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
第二十六條當事人申請鑒定經人民法院同意後,由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有
鑒定資格的鑒定機構、鑒定人員,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
定。
第二十七條當事人對人民法院委託的鑒定部門作出的鑒定結論有異議申請
重新鑒定,提出證據證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予
准許:
(一)鑒定機構或者鑒定人員不具備相關的鑒定資格的;
(二)鑒定程序嚴重違法的;
(三)鑒定結論明顯依據不足的;
(四)經過質證認定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的其他情形。對有缺陷
的鑒定結論,可以通過補充鑒定、重新質證或者補充質證等方
法解決的,不予重新鑒定。
第二十八條一方當事人自行委託有關部門作出的鑒定結論,另一方當事人
有證據足以反駁並申請重新鑒定的,人民法院應予准許。
第二十九條審判人員對鑒定人出具的鑒定書,應當審查是否具有下列內容:
(一)委託人姓名或者名稱、委託鑒定的內容;
(二)委託鑒定的材料;
(三)鑒定的依據及使用的科學技術手段;
(四)對鑒定過程的說明;
(五)明確的鑒定結論;
(六)對鑒定人鑒定資格的說明;
(七)鑒定人員及鑒定機構簽名蓋章。
第三十條人民法院勘驗物證或者現場,應當製作筆錄,記錄勘驗的時間、
地點、勘驗人、在場人、勘驗的經過、結果,由勘驗人、在場
人簽名或者蓋章。對於繪制的現場圖應當註明繪制的時間、方
位、測繪人姓名、身份等內容。
第三十一條摘錄有關單位製作的與案件事實相關的文件、材料,應當註明
出處,並加蓋製作單位或者保管單位的印章,摘錄人和其他調
查人員應當在摘錄件上簽名或者蓋章。摘錄文件、材料應當保
持內容相應的完整性,不得斷章取義。
三、舉證時限與證據交換
第三十二條被告應當在答辯期屆滿前提出書面答辯,闡明其對原告訴訟請
求及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的意見。
第三十三條人民法院應當在送達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同時向當
事人送達舉證通知書。舉證通知書應當載明舉證責任的分配原
則與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調查取證的情形、人民法院根
據案件情況指定的舉證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證據的法律後果。舉
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並經人民法院認可。由人民法
院指定舉證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於三十日,自當事人收
到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次日起計算。
第三十四條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
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對於當事人逾期提
交的證據材料,人民法院審理時不組織質證。但對方當事人同
意質證的除外。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
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第三十五條訴訟過程中,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系的性質或者民事行為的效
力與人民法院根據案件事實作出的認定不一致的,不受本規定
第三十四條規定的限制,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可以變更訴
訟請求。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指定舉證
期限。
第三十六條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確有困難的,應當在舉證期
限內向人民法院申請延期舉證,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適當延
長舉證期限。當事人在延長的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仍有困
難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請,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第三十七條經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可以組織當事人在開庭審理前交換證
據。人民法院對於證據較多或者復雜疑難的案件,應當組織當
事人在答辯期屆滿後、開庭審理前交換證據。
第三十八條交換證據的時間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並經人民法院認可,也
可以由人民法院指定.人民法院組織當事人交換證據的,交換
證據之日舉證期限屆滿。當事人申請延期舉證經人民法院准許
的,證據交換日相應順延。
第三十九條證據交換應當在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進行。在證據交換的過程中,
審判人員對當事人無異議的事實,證據應當記錄在卷;對有異
議的證據,按照需要證明的事實分類記錄在卷,並記載異議的
理由。通過證據交換,確定雙方當事人爭議的主要問題。
第四十條當事人收到對方交換的證據後提出反駁並提出新證據的,人民
法院應當通知當事人在指定的時間進行交換。證據交換一般不
超過兩次。但重大、疑難和案情特別復雜的案件,人民法院認
為確有必要再次進行證據交換的除外。
第四十一條《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新的證據",
是指以下情形:
(一)一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
滿後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確因客觀原因無法在舉證期限內提
供,經人民法院准許,在延長的期限內仍無法提供的證據;
(二)二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一審庭審結束後新發現的
證據;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前申請人民法院調查取證未
獲准許,二審法院經審查認為應當准許並依當事人申請調取的
證據。
第四十二條當事人在一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一審開庭前或者
開庭審理時提出。當事人在二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
在二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二審不需要開庭審理的,
應當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提出。
第四十三條當事人舉證期限屆滿後提供的證據不是新的證據的,人民法院
不予採納。當事人經人民法院准許延期舉證,但因客觀原因未
能在准許的期限內提供,且不審理該證據可能導致裁判明顯不
公的,其提供的證據可視為新的證據。
第四十四條《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新
的證據",是指原審庭審結束後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在再審
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申請再審時提出。
第四十五條一方當事人提出新的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對方當事人在
合理期限內提出意見或者舉證。
第四十六條由於當事人的原因未能在指定期限內舉證,致使案件在二審或
者再審期間因提出新的證據被人民法院發回重審或者改判的,
原審裁判不屬於錯誤裁判案件。一方當事人請求提出新的證據
的另一方當事人負擔由此增加的差旅、誤工、證人出庭作證、
訴訟等合理費用以及由此擴大的直接損失,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E. 民事訴訟中規定被告舉證期不少於30日這個規定有么如果有,請告知出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中規定,第一審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於十五日,當事人提供新的證據的第二審案件不得少於十日。不是30日。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九十九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審理前的准備階段確定當事人的舉證期限。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並經人民法院准許。
人民法院確定舉證期限,第一審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於十五日,當事人提供新的證據的第二審案件不得少於十日。
舉證期限屆滿後,當事人對已經提供的證據,申請提供反駁證據或者對證據來源、形式等方面的瑕疵進行補正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確定舉證期限,該期限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
第一百條 當事人申請延長舉證期限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向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申請。申請理由成立的,人民法院應當准許,適當延長舉證期限,並通知其他當事人。延長的舉證期限適用於其他當事人。申請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許,並通知申請人。
第一百零一條 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必要時可以要求其提供相應的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逾期提供證據,或者對方當事人對逾期提供證據未提出異議的,視為未逾期。
(5)民事糾紛舉證困難擴展閱讀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四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第六十五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當事人在該期限內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延長期限,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適當延長。
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拒不說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據不同情形可以不予採納該證據,或者採納該證據但予以訓誡、罰款。
F. 民事糾紛中的舉證問題
你的情況不能適用民法上的舉證責任倒置。她要你賠償醫療損失,你也可以要求她賠償你的損失。因為你也受傷了。你們的糾紛是由雙方引起的。如果她到法院起訴的話,就必須出示證據了。這里的證據包括當事人的陳述,證人的證言,還有醫院治療的收據等等。你可以問她為什麼學校附近有大醫院她不去那治療而是打的到離學校4個小時遠的醫院去。她出示的那些收據是否合法你要表示懷疑。而且她的朋友說為她作證,證言只能是作為間接證據,並不能成為定案的依據。
G. 民事糾紛中舉證責任倒置但對方拒不提供證據,應如何處理。負何種責任。
民事糾紛中舉證責任倒置但對方拒不提供證據
如果是在法院將由於對方承擔由於舉證不能後的敗訴結果責任
問題補充:算不算隱藏證據?
這個問題的討論意義不大
你總不能讓人家又承擔敗訴結果又承擔其他責任這個是不現實也沒有道理的而且在法律上追究這個也沒有意義
H. 民事訴訟中向法院提交的經濟困難證明法院審核嗎
對當事人提交的經濟困難證明,法院一定會審核。
只要案件承辦法官內心確認困難證明是真實的,法官就會採納。
I. 什麼案件最難舉證
如果對於一個法學者而言,所有需要倒舉證的案件都是對於一般公民舉證最難的;所以我國法規就有保護弱勢群體的一系列法規規定,在民事訴訟、行政訴訟案件中,實行舉證責任倒置(被告舉證)的舉措。
舉證責任倒置案件有:
1、因新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由製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對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承擔舉證責任;
2、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3、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4、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導致公私財務損失的侵權訴訟,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對其無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5、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6、因缺陷產品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產品的生產者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承擔舉證責任;
7、因共同危險行為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實施危險行為的人就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8、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有關法律對侵權訴訟的舉證責任有特殊規定的,從其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