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父母遺留的土地和其中的一個兒子的土地在一起 ,其他子女有權利繼承嗎
自己看一下吧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
第二章 法定繼承
第九條 繼承權男女平等。
第十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本法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
本法所說的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
本法所說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第十一條 被繼承人的子女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代位繼承。代位繼承人一般只能繼承他的父親或者母親有權繼承的遺產份額。
第十二條 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岳父、岳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
第十三條 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
對生活有特殊困難的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當予以照顧。
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
有扶養能力和有扶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者少分。
繼承人協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第十四條 對繼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繼承人扶養的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人,或者繼承人以外的對被繼承人扶養較多的人,可以分給他們適當的遺產。
第十五條 繼承人應當本著互諒互讓、和睦團結的精神,協商處理繼承問題。遺產分割的時間、辦法和份額,由繼承人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貳』 父母己去世,兒女不在一個戶頭,遺留土地土地能確權嗎
父母去世,父母的承包土地合同還在,只要合同不到期,兒女不在一個戶頭,也可以繼續經營父母的土地承包合同。直至合同到期,集體才有權收回你父母的承包土地,合同到期集體不調整土地,生死嫁娶不增不減,只是承包土地合同順延,你還可以繼續經營。所以在你經營期間父母遺留土地可以確權。
『叄』 父母遺留下的土地法律有沒有規定,什麼樣的子女不能繼承
沒有明文規定,土地不是遺產,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對象是家庭,因此每個家庭成員都可以使用,而且也符合法律的公平原則,實踐中都會給女方一部分讓其維持自己的生活。不過法律規定了可以收回土地的條件,程序也是非常嚴格的,不涉及家庭內部原因
『肆』 兄弟間為父母留下的土地糾紛
雖然親兄弟,也應明算帳;在農村,要依賴土地生存,要是多了少了的,兄弟之間不該爭竟,怎麼可以一點不給你,父母的秧田退給誰了,退田的時候跟那哥倆商量沒有?他們知不知道你退父母秧田的事?他們不給你該得的理由呢?充分嗎?看你的說法,表述的不太清楚、不完全,如果從僅有的信息看,你做的欠妥當,你既然佔了大哥的地蓋房,而且把自己和父母的土換給了大哥,那就是大哥的,你怎能自做主張退父母的地,還要自己的地?那你就沒有資格了。況且,你母親還在,她也應有地呀,怎麼能退呢?
『伍』 父母的土地分配產生糾紛
不能只講合理與否,應該把法律規定放在第一位,批准宅基地是有條件的,最簡單的就是版批准後符合一戶一地規權定,而且宅基地本身符合規劃,否則不能批准,如果符合收回規定,就要無條件收回,這樣一來就憑規劃這個條件,宅基地就不能隨便分配,涉及到贍養問題的,應該依據這方面的法律規定處理,應該知道政府結合法院可以強制子女履行贍養義務
『陸』 父母遺留下的土地,該如何進行劃分繼承權呢
按照法律兄弟平分繼承。
『柒』 我們父母遺留的田地被我哥確權走幾年了,我們該怎麼辦我們是一起贍養父母的。土地我們能要回嗎
按照法律規定,如果父母去世,土地是應該上交村集體的,只不過現在由於30年不變政策的影響,去世老人土地沒有上交,如果你們協商不好,最終這個土地是會被村上收回的
『捌』 父母遺留的土地,承包權是我的其他人有權分嗎
1.首先是要解決好兄弟之間的關系,通過大哥、三哥、四哥跟二哥進行中間協商調解,主要的目的不是讓他們來分你的土地,而是先顧及親情這一個層面,這樣你不理虧,也會得到眾人和輿論的支持,得到眾人對您的寬大胸襟和講情講理的認可,不然,即使您達到了目的,但對方心結未解啊!矛盾會世代相傳不止,紛爭不停,最終造成意想不到的後果,得不償失。
2.在法律和道理上講您肯定站著絕對優勢。在中國包括台灣,是一個「情、理、法」的社會,意思是:不管是託人辦事還是處理矛盾糾紛,首先是講情,情講不通再講理,理也不通最後才是法,在中國說首先說法就傷人。所以,經常說合法不一定合情,合情不一定合理,合情不一定合法,合理也不一定合法。在國外,是「法、理、情」的順序,不管辦什麼事和處理什麼糾紛,首先考慮的是法律的層面,通過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在法律的基礎上講道理講人情和感情,兄弟為財產糾紛首先就是法律判決,不管是否合理是否有道理,是否有人情,先尊重法律判決,判決好後再給對方談道理和合理性,最後出於感情方面的考慮做出決定。在這里,不管兄弟之間感情多麼惡化,要站在很高的角度來處理問題,外人都看在眼裡的,自然您就服眾。
3.「二哥在母親沒有去世的時候就分走了」這句話沒有表達清楚,分走了是指分家了還是把土地分走了?這里很關鍵,如果是分了家沒有分地,當時的土地承包合同又是您的名字的話,他的要求有一點道理,但不是很充分,即使給他也只有0.306畝地;如果母親沒有去世時就把土地已經分給他一次了,他要求分您母親的那一份他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4.不管是上述哪種情況,您母親去世時並沒有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說土地如何分配的問題,事實上您母親默認的真實意思表示為該土地給您全部繼承的,跟他是否贍養老人處理百年之世的義務沒有關系。您繼承了母親的土地使用權後,同時承擔她老人家的債務的義務,是否存在債務那另外一說,繼承財產和承擔義務是一致的,跟贍養老人沒有關系。
5.土地合同書的名字是你的,可能分土地的時候你還沒有出生就沒分到土地,在進行第二輪承包合同的時候寫的是您名字,也只能寫一個人的名字,是嗎?在這種情況下您二哥是否分到土地給他了?
6.您已經使用土地這么長時間了,應該在母親去世後一到兩年時間內就要提出異議,表示要自己的那份土地。就像有借貸關系的案例,超過了歸還期限很長時間,中途沒有催要也就失去了追溯期限一樣,包括某些刑事案件的追溯期超過了一樣。所以,他實際上也就是放棄了土地權益。
7.中央在1997年的時候就說農村土地政策70年不變,實際上土地的交換模式已經在發生變化,土地使用權可以作為資本進行投入,土地可以流轉等就像城市房子一樣,同時土地實行優化管理、規模化管理這是一種趨勢,但農村土地的基本政策還是沒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