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連雲港名嘴律師:我遇上婚約彩禮案件,一審二審判決是贈與行為。案件完全是地方保護。怎樣去維護自己的權
當事人如果對法院的判決不服,可以申請再審。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第二百條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八)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九)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一)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十三)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第二百零一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提出證據證明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違反法律的,可以申請再審。經人民法院審查屬實的,應當再審。
第二百零三條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應當提交再審申請書等材料。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之日起五日內將再審申請書副本發送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提交書面意見;不提交書面意見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查。人民法院可以要求申請人和對方當事人補充有關材料,詢問有關事項。
② 咨詢婚約彩禮:彩禮給於女方家而女方毀婚且不給彩禮而訴至法院而判結果只判女
我國法律並未對彩禮數額作出具體規定,但是符合以下條件的,可以在解除婚約時主張索回。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規定:「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於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
(二)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給付並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適用前款第(二)、(三)項的規定,應當以雙方離婚為條件。」此條件的規定,標志著人民法院正式以司法解釋的形式對於彩禮糾紛問題如何處理作出明確規定。
彩禮,中國舊時婚禮程序之一,又稱財禮、聘禮、聘財等。
中國自古以來婚姻的締結,就有男方在婚姻約定初步達成時向女方贈送聘金、聘禮的習俗,這種聘金、聘禮俗稱「彩禮」。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的一段時間,彩禮和與彩禮相關的訂婚和婚約都受到了批判,曾一度被廢止,但在民間始終頑強存在。
彩禮在普通理解中,尤指婚戀中男方給女方的聘禮或禮金。在今天的互聯網中,還指朋友之間互贈彩票、祝福的一種行為。有些地方習俗稱為納征,征是成功的意思,即送彩禮之後,婚約正式締結,一般不得反悔。若有反悔時,若女方反悔,彩禮要退還男方的;若男方反悔,則彩禮一般不退。在買賣婚姻中,彩禮表示女子的身價,有的地區和民族直稱為身價禮。男方家向女方家送彩禮的多少,要由女方家的要求和男方家的經濟狀況而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一章總則中的第三條:「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中的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
「彩禮」的表述並非一個規范的法律用語,人民法院審理的彩禮糾紛案件的案由按照有關規定被定為「婚約財產糾紛」。婚前給付彩禮的現象在我國還相當盛行,已經形成了當地的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
③ 婚約財產糾紛彩禮如何界定哪些屬於彩禮
一. 婚約財產糾紛誰可以訴訟
在審判實踐中,婚約財產案件的訴訟主體往往成為當事人答辯或上訴的主要理由之一。筆者認為,這類案件應該擴大主體范圍,不應局限於男女雙方。財物的給付人、財物的接受人,均系適格的當事人。理由是:婚約財產糾紛是指以結婚為目的的男女雙方在婚約關系存續期間因維持該關系而產生的財產糾紛。「婚約」不是法律調整的范圍,但是,「婚約」中包含有財產權利的得失變更,法律才將「婚約財產糾紛」納入調整的范圍。所以,「婚約財產糾紛」的重點在於「財產糾紛」而不是「婚約糾紛」。現實中婚約財產關系的產生不單單是一個人的行為。就給付人而言,可能是男方本人、男方父母或其他近親屬;就接受人而言,可能是女方本人、女方父母或近親屬。從彩禮的來源看,可能是個人勞動收入或家庭共同財產,故給付彩禮的問題,往往涉及雙方的家庭關系。實踐中大部分彩禮款項系雙方父母之間的交付,因此,考慮到我國目前締結婚姻的傳統習俗,應當將該類案件的「被告」范圍擴大化。
基於此,在處理婚約財產糾紛案件確定原告時,應注意:若給付的彩禮來源於男方本人勞動收入或者其他合法收入時,原告只能是男方本人;當給付的彩禮來源於男方全家共同財產或者共同債務時,男方及其父母均可作為原告提起訴訟。確定被告時應注意的是,給付方在給付彩禮時已明確說明給付女方或其父母而被接受時,應將女方或其父母列為被告,當給付方給付彩禮時,女方或其父母均在場,而給付人沒有明確表示彩禮給付誰的,發生糾紛後,女方及其父母相互推諉的,可將女方及其父母作為共同被告。這樣,既方便法院依法審理,也有效地遏制被告方的相互推諉現象的發生,同時也符合誰接受彩禮誰應返還的簡單民情。
二、婚約財產案件中彩禮的界定
受傳統習俗的影響,現在農村男女締結婚姻,程序繁瑣而鄭重,禮尚往來貫穿於締結婚姻的全過程。在審理婚約財產糾紛案件中,我們也經常遇到新出現的彩禮名目,處理此類案件時,如何正確辨析彩禮范圍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法律意義上的彩禮,一般是指按照當地習俗,通過媒人給付的以結婚為目的的大額財物。其條件應當包括以下兩點:1.彩禮的訂立以將來保證成就婚姻為目的的婚約為前提條件和基礎。婚約是男女雙方或各自的父母在結婚前,為保障成就婚姻而先達成的一種具有人身依附關系的契約或協議。在婚約達成後,男方就要給付女方一定數量的金錢或物品,以表雙方的誠意,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彩禮。2.彩禮的給付時間一般是發生在訂立婚約的過程中或登記結婚的前後,也有大量發生在結婚儀式上。給付的數額一般都需由中間人從中按習俗商定,有時還需要通過中間人從中完成交付。這種情況下的財物給付行為既不屬主動贈與,亦不能認定是主動索取。對於平時男、女方及其家人、親屬相互之間的金錢贈與,數額較小,不屬於彩禮。在談婚期間,男女雙方相互往來,由一方給付另一方或者雙方相互給付的財產,包括煙、酒、食品、化妝品、少量衣物、禮尚往來的小額禮金及女性專用物品,包括按習俗進行訂婚舉行結婚儀式的請客酒席費用等則不屬於實際意義上的彩禮。
④ 婚約糾紛案 我以前訂過一次婚彩禮五萬,後來他出軌我退婚,後來男方起訴了,法院判決了我還五萬彩禮。已
法院又不是他開的。。。他反悔法院也不可能聽他的啊
⑤ 彩禮糾紛中女方不需返還的成功案例
退不退以實際情況判斷,既要符合法理,也要尊重現實,牽扯到大額金錢處理不好往往會引起預料不到的後果!
⑥ 有誰可以提供有關於訂婚彩禮糾紛的最高法院判決文書啊,我跪謝
上裁判文書網上搜索,彩禮糾紛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