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交通事故認定及賠償
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是交警部門對交通事故現場勘查,通過一些技術措施得出的結論。
現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對其交通事故侵權行為歸責原則的適用則採取區別對待的原則:
1、根據該法第七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即對於兩機動車之間所發生的交通事故而產生的損害,應當適用過錯責任原則來確定是否承擔責任及擔責大小。
2、根據該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的「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即對於機動車駕駛人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而言,則是採取的無過錯責任原則,也就是說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發生交通事故的,應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適用過失相抵,以此決定是否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
交通事故責任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依據交通事故當事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及事故當事人在事故中原因力的大小所做的認定。它不同於民事賠償責任,民事賠償責任是根據法定或約定及行為人侵權行為的過錯所應當承擔的一種不利的法律後果。無事故責任並不一定不賠償(如機動車與行人事故),負事故全責也不一定承擔賠償責任(除非行為故意)。如:無照駕車正常行駛,發生交通事故,不一定承擔賠償責任,雖然無照駕車是一種嚴重違章行為,但該違章行為與交通事故無因果關系,也就是說無照駕車本身不是事故發生的必然因素。
新《交通安全法》第73條、《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91條、《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15、16條都規定了認定交通事故當事人的責任,應從以下三個標准認定:
1、事故當事人行為與事故發生之間有無因果關系。認定事故當事人的責任,首先要看行為人的行為和事故的發生和損害之間有沒有因果關系,如果沒有因果關系,即使行為人的行為屬於嚴重違法行為,也不應有事故責任。
2、事故當事人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即對事故發生原因力的大小。原因力是指在導致事故發生的共同原因中,每一個原因對損害結果發生或者擴大所發揮的作用力。
3、當事人過錯的程度。在因果關系確定以後,對當事人的責任比例的確定,主要是根據當事人過錯程度來確定的。
❷ 請問,道路交通事故的責任歸責原則是什麼標准
你好,道路交通事故責任的歸責原則既不能簡單地一概適用過錯責任原則,也不能一概適用無過錯或嚴格責任原則,而應該確立一個歸責原則體系,對於不同情況下的責任承擔適用不同的歸責原則,只有這樣才最有利於對受害人的保護,同時也不至於加給加害人過重的責任。《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了機動車與機動車之間,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分別適用不同的歸責原則。
❸ 侵權無過錯責任原則的適用情形有哪些
民通則第106條第3款規定:沒錯律規定應承擔民事責任應承擔民事責任 《侵權責任》第七條規定:行損害民事權益論行錯律規定應承擔侵權責任依照其規定 依據述規定及民通則、侵權責任相關條款規定錯責任原則指損害發既加害故意受害故意第三故意造律規定由加害承擔民事責任種特殊歸責原則;種基於定特殊侵權行歸責原則其目於保護受害合權益效彌補受害特殊侵權行所造損失 與錯責任原則、公平責任原則共同構現代司制度侵權民事責任三歸責原則 《侵權責任》規定錯責任 1、民事行能力、限制民事行能力致損害監護承擔錯責任(《侵權責任》第32條) 2、用單位工作員執行工作任務致損害用單位承擔錯責任(《侵權責任》第34條) 3、提供勞務勞務致損害接受勞務承擔錯責任(《侵權責任》第35條) 4、產品存缺陷造損害產者銷售者承擔真連帶責任錯責任銷售者具錯承擔終責任;銷售者錯產者承擔終責任(《侵權責任》第41-43條) 5、機車與行、非機車駕駛間發道路交通事故機車承擔錯責任(《侵權責任》第48條;《道路交通安全》第76條) 6、環境污染致損害污染者承擔錯責任(《侵權責任》第65—68條) 7、高度危險責任事高度危險作業者高度危險物品經營者、占承擔錯責任(《侵權責任》第69-77條) 8、飼養物致損害物飼養或者管理承擔錯責任(物園承擔錯推定責任)(《侵權責任》第78-80條;第82-84條) 9、建築物倒塌致損害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承擔錯責任(《侵權責任》第86條) 10、醫療機構違反告知義務給患者造損害醫療機構承擔錯責任(《侵權責任》第55條) 11、醫療產品致患者損害醫療機構與產品提供者承擔真連帶責任錯責任(《侵權責任》第59條) 12、道路傾倒、堆放、遺撒妨礙通行物行承擔錯責任(《侵權責任》第89條)
❹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的歸責原則如何適用的
《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了機動車與機動車之間,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分別適用不同的歸責原則。
1、機動車之間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適用過錯責任。對機動車之間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適用過錯責任;雙方都有過錯時適用過錯相抵,按照雙方的過錯比例分擔責任。《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
2、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的交通事故適用無過錯責任或嚴格責任。《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已經採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
❺ 民法通則中關於無過錯責任原則適用的情形有哪些
您好!民法通則第106條第3款規定:「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七條規定: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依據上述規定以及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相關條款之規定,無過錯責任原則是指損害的發生既不是加害人的故意也不是受害人的故意和第三人的故意造成的,但法律規定由加害人承擔民事責任的一種特殊歸責原則;它是一種基於法定特殊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其目的在於保護受害人合法權益,有效彌補受害人因特殊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失。
它與過錯責任原則、公平責任原則共同構成現代司法制度中侵權民事責任的三大歸責原則。
《侵權責任法》規定的無過錯責任
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致人損害的,監護人承擔無過錯責任(《侵權責任法》第32條)。
2、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致人損害的,用人單位承擔無過錯責任(《侵權責任法》第34條)。 3、提供個人勞務一方因勞務致人損害的,接受勞務一方承擔無過錯責任(《侵權責任法》第35條)。
4、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生產者和銷售者承擔的不真正連帶責任,為無過錯責任。銷售者具有過錯的,承擔最終責任;銷售者無過錯的,生產者承擔最終責任(《侵權責任法》第41-43條)。
5、機動車與行人、非機動車駕駛人之間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機動車一方承擔無過錯責任(《侵權責任法》第48條;《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
6、因環境污染致人損害的,污染者承擔無過錯責任(《侵權責任法》第65—68條)。
7、高度危險責任中,從事高度危險作業者,高度危險物品的經營者、佔有人承擔無過錯責任(《侵權責任法》第69-77條)。
8、飼養的動物致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承擔無過錯責任(但動物園承擔過錯推定責任)(《侵權責任法》第78-80條;第82-84條)。
9、建築物倒塌致人損害的,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承擔無過錯責任(《侵權責任法》第86條)
10、醫療機構違反告知義務,給患者造成損害的,醫療機構承擔無過錯責任(《侵權責任法》第55條)。
11、因醫療產品致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與產品提供者承擔不真正連帶責任的,為無過錯責任(《侵權責任法》第59條)。
12、在道路上傾倒、堆放、遺撒妨礙通行物的,行為人承擔無過錯責任(《侵權責任法》第89條)。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則可給出更為周詳的法律意見。
❻ 某市政府向所屬各區告知特大交通事故適用於什麼公文文種
通報公文文種。
特大事故發生後,按照事故發生單位的隸屬關系,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或者國務院歸口管理部門組織成立特大事故調查組,負責事故的調查工作。
特大事故調查組有權向事故發生單位、有關部門及有關人員了解事故的有關情況並索取有關資歷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
(6)道路交通事故侵權歸責原則的適用擴展閱讀:
特大交通事故注意事項:
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並不實行單一的歸責原則,而是根據不同主體間發生交通事故,適用不同的歸責原則。
《侵權責任法》第四十八條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關規定承擔賠償責任。該條將因交通事故而引發的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指向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根據交通事故中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之間對事故發生的掌控能力及風險負擔機制優勢等原理,對各種歸責原則情形作了規定。
❼ 》中規定的過錯推定責任原則適用於哪些侵權案件類型
你好!你的問題回答如下:
一、與非機動車、行人等發生的機動車交通事故,專適用的是推定過屬錯責任原則,舉證人是機動車一方。
《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最主要體現在第七十六條中,該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第二款規定:「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責任。」很明顯,這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對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確立的無過錯責任歸責原則。按照該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不管機動車一方是否存在過錯,由機動車一方承擔無過錯責任。但若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且機動車駕駛人已經採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機動車駕駛人可主張減輕責任。
二、如果雙方都是機動車的交通事故,機動車之間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適用過錯責任。對機動車之間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適用過錯責任;雙方都有過錯時適用過錯相抵,按照雙方的過錯比例分擔責任。《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
❽ 《侵權責任法》與《道路交通安全法》之間的關系如何處理
《侵權責任法》第六章並未對道路交通事故責任進行全面規定,僅對《道內路交通安全法》第容76條沒有涉及的內容進行了規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已經規定的規則不再予以規定,直接適用該條件的規定。可以說《侵權責任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是相互補充的關系,《道路交通安全法》對於道路交通事故的大多數問題進行了規定,不僅包括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概念,道路交通事故的歸責原則等問題,而且包括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概念,道路交通事故的歸責原則等問題,而且包括道路交通事故的行政責任。《侵權責任法》僅對《道路交通安全法》未予規定的特殊的使用人與所有人分離情況下道路交通事故責任主體、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等問題進行了規定。因此在法律適用上,要將《侵權責任法》與道路交通事故相互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