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票據權利
票據權利是指持票人向票據債務人請求支付票據金額的權利,它包括付款請求權和追索權。付款請求權又稱第一次請求權,是指持票人對票據主債務人(如匯票的承兌人、本票的發票人、支票的保付人等)行使請求其支付票據金額的權利。追索權是指因持票人在第一次請求權沒有或者無法實現的情況下,對票據的其他付款義務人(如匯票、支票的發票人,匯票、本票的保證人,票據的背書人等)行使請求償還票款的權利。也就是說,作為持票人,它首先有權要求票據的主債務人向其償付票款,如果主債務人沒有或無法(如賬上無款支付或者破產等)償付票款時,持票人有權要求其他付款義務人向其償付票款。
Ⅱ 如何區別票據權利與民事權利
一般民事權利與票據權利的區別是:票據權利的產生必須基於真實的交易關系。所謂「真實的交易關系」就是票據產生的原因,也叫原因關系。原因關系中的權利義務是一般的民事權利義務。基於原因關系的票據權利一旦產生(如買方向賣方簽發匯票後),不管買賣雙方是否履行買賣合同,匯票上的票據權利都獨立於買賣關系存在——只要票據符合票據法的規定,票據權利就成立;而票據行為發生的原因則不重要。原因關系是否存在和有效,對票據關系不發生影響,票據債權人只要持有票據就可以行使票據權利。
Ⅲ 什麼叫非票據權利
1、票據法上的非票據權利也叫票據法上的權利,是指與票據有關的由票據法直接規定,而非由於票據行為所產生的權利。
2、與票據權利相比,票據法上的非票據權利不是基於票據本身,與票據行為亦沒有直接關系,亦不以票據的合法有效存在為前提,而是基於票據法的明確規定,往往是票據權利人在無法行使票據權利時而產生的一種輸助性權利,同時票據法上的非票據權利又與票據基礎關繫到中的民事權利不同,它產生於票據流轉過程中。
3、我國票據法在制定時,對票據法上的非票據權利大都沒有明確規定,只是暗含於票據法的部分條文中,只是後來因票據糾紛案件的增多,最高人民法院為了滿足司法實踐的需要,在其頒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票據糾紛若干規定》(以下簡稱<票據法司法解釋》)中,對此類權利的內容有了較為詳細的規定。但在票據法理論界,對於票據法的上非票據權利一直缺乏較為深入的論述與研究。
Ⅳ 票據權利糾紛案件適用什麼程序審理簡易程序還是普通程序有什麼明確規定嗎
法院審理案件不以內容決定程序,是根據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等需要選擇簡易還是普通程序。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九條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
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五十七條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簡單的民事案件,適用本章規定。
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前款規定以外的民事案件,當事人雙方也可以約定適用簡易程序。
第一百六十一條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Ⅳ 什麼是票據交付請求權糾紛
《票據法》第55條明確規定,持票人獲得付款的,應當在匯票上簽收,並將匯票交給付款人。票據債權人向票據債務人行使票據權利,受領了票據上所記載的給付金額後,應當將票據交回給票據債務人,這樣才能使票據上的權利義務消滅,或者由給付票據金額的票據
債務人向其前手行使追索權。否則,如果票據債務人對持票人已經給付了票據上記載的金額而票據債權人仍不交回票據,票據就難免會被債權人惡意利用,且票據一旦落人善意第三人手中,付款人對新的持票人又不能免責,這無疑是加重了票據債務人的責任。而且,票據作為提示證券,票據權利人向票據債務人行使權利時,必須出示票據。所以,當票據債務人依法履行了票據金額償還義務而取得持票人的地位後,如果票據債權人不將票據交回,則該票據債務人也將因無法提示證券而不能行使票據追索權。因此,票據是一種交回證券.交回票據是受領票據余額的票據債權人的一項義務,而相對於支付了票據金額的票據債務人來說則是一種權利。如果票據債權人違反了該項義務,拒絕交回票據的,即發生票據交付請求權糾紛。
Ⅵ 什麼是票據權利與義務
票據權利:是指持票人向票據債務人請求支付票據金額的權利,它包括付款請求權和追索權。
(1)付款請求權。票據法規定持票人最基本的權利是請求付款人按票據金額給付,付款請求權是票據的第一次權利,實踐中人們常稱此權利為主票據權利。付款人包括匯票的承兌人、本票的出票人、付款人、保付支票的付款人、參加承兌人、參加付款人等,對持票人承擔付款責任。關於付款請求權,我們一定要知道其構成要件:第一,持票人持有處在有效期內的票據,其中匯票和本票的有效期自票據到期日起2年以內;見票付的匯票和本票,自出票日起2年以內;支票自出票日起6個月以內。如果票據已經過了此期限,持票人的票據權利便喪失。第二,持票人須將原票據向付款人提示付款,如果不能提供票據原件的,不能請求付款,付款人也不得付款。第三,持票人只能請求付款人支付票據上確定的金額,付款人須一次性將債務履行完畢,因此,持票人也不得向付款人請求少於票據確定的金額付款。第四,持票人得到付款後,必須將票據移交給付款人,原票據上的權利可能由付款人承受,向其他債務人請求付款,從而使付款請求權呈持續狀態。第五,付款人支付票據金額後,如果發現該票據有偽造、變造情況的,有權向持票人(接受付款人)請求返還所給付的金額。這是對票據權利不確切的處置。
(2)追索權。持票人行使付款請求權受到拒絕承兌或拒絕付款時,或有其他法定事由請求付款未果時,向其前手請求支付票據金額的權利即為追索權。由於這個請求是在第一次請求未果後的再次請求,所以將其稱為第二次請求權,是票據權利的再次行使。追索權的追索對象視票據種類的不同,可以分別包括出票人、背書人、保證人、承兌人和參加承兌人,這些人在票據中的地位是連帶債務人,持票人可以不按照匯票債務人的先後順序,對其中的任何一人、數人或者全體行使追索權;持票人對匯票債務人中的一人或者數人已經進行追索的,對其他匯票債務人仍可行使追索權。被追索人清償債務後,與持票人享有相同權利。
票據義務:是指票據債務人向持票人支付票據金額的責任。
它是基於債務人特定的票據行為而應承擔的義務,主要包括付款義務和償還義務。
Ⅶ 票據權利和民事權利
票據權利是依據票據法律法規規定,持票人依法享有的權利,包括獲取票面金額、轉讓票據等權利。民事權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設立、變更、終止自己權利或者義務的權利,必須是合法行為。
Ⅷ 票據糾紛的介紹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節選)(2007年10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38次會議通過根據2011年2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決定》(法〔2011〕41號)第一次修正)為了正確適用法律,統一確定案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規定,結合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工作實際情況,對民事案件案由規定如下:二十八、票據糾紛 324、票據付款請求權糾紛 325、票據追索權糾紛 326、票據交付請求權糾紛 327、票據返還請求權糾紛 328、票據損害責任糾紛 329、票據利益返還請求權糾紛 330、匯票回單簽發請求權糾紛 331、票據保證糾紛 332、確認票據無效糾紛 333、票據代理糾紛 334、票據回購糾紛二十九、信用證糾紛 335、委託開立信用證糾紛 336、信用證開證糾紛 337、信用證議付糾紛 338、信用證欺詐糾紛 339、信用證融資糾紛 340、信用證轉讓糾紛
Ⅸ 怎麼處理票據糾紛問題
票據支付地是指票據上載明的付款地,票據上未載明付款地的,匯票付款人或者代理付款人的營業場所、住所或者經常居住地,本票出票人的營業場所,支票付款人或者代理付款人的營業場所所在地為票據付款地。代理付款人即付款人的委託代理人,是指根據付款人的委託代為支付票據金額的銀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機構。
第七條 因非票據權利糾紛提起的訴訟,依法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六十一條 票據保證無效的,票據的保證人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民事責任。
第六十七條 依照票據法第十四條、第一百零三條、第一百零四條的規定,偽造、變造票據者除應當依法承擔刑事、行政責任外,給他人造成損失的,還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被偽造簽章者不承擔票據責任。
第六十八條 對票據未記載事項或者未完全記載事項作補充記載,補充事項超出授權范圍的,出票人對補充後的票據應當承擔票據責任。給他人造成損失的,出票人還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第六十九條 付款人或者代理付款人未能識別出偽造、變造的票據或者身份證件而錯誤付款,屬於票據法第五十七條規定的「重大過失」,給持票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付款人或者代理付款人承擔責任後有權向偽造者、變造者依法追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