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 賬號: 「白岩小溪 」在百度知道裡面的提問 要求她的資料顯示有一個提問,但我找不到,求助呀!!!
在網路輸入你要找的人,然後進入他的空間就OK啦就什麼都可以看到啦
如果還不明白可以追問我
2. 戰就戰裡面的白岩怎麼獲得
昆侖關戰役指揮部舊址位於來賓市興賓區遷江鎮扶濟村,設在村後的塘禾山敢牆洞(含上洞、下洞)里。
1939年 1月,日軍佔領與北海相鄰的潿洲島,修建了軍用機場。11月15和16日,日軍先後從欽州灣的企沙、龍門等地登陸。由於國民桂林行營對日軍進犯廣西的線路判斷錯誤,因而邕(寧)欽(州)一線兵力不足,抵擋不力,致使日軍長驅而入,24日攻佔了南寧,12月5日佔領邕(寧)賓(陽)線上的昆侖關。
為了保衛西南交通線,12月8日,國民軍委會電令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組織桂南會戰。會戰前夕,白崇禧在遷江扶濟村成立行營指揮部,指揮昆侖關戰役。扶濟村座落於紅水河北岸,西面離邕(寧)柳(州)公路2公里,距昆侖關92公里。村後的山上有兩個岩洞,當地人稱為上洞和下洞。兩洞不高,距山下僅10米,方便出入。洞口開闊,洞內亦十分寬敞,可容近百人。在兩洞的洞口,修建有厚達40~60公分的防護牆,可抵擋敵機向洞內掃射。防護牆內築成上下兩層的數間小屋,上層為觀察哨所,下層為警衛室。至今仍有部分殘牆留存。
在昆侖關激烈爭奪階段,白崇禧為方便指揮,率指揮部部分人員推進到賓陽縣新橋鄉白岩村,在村後的白岩里設前線指揮所。白岩距昆侖關僅10餘公里,岩口略高,距山下約50米,洞內寬闊甚於扶濟村的敢牆洞。指揮部大部分人員仍留在遷江扶濟村。
在昆侖關戰役期間,蔣介石曾到扶濟村視察戰事一次,集合團級以上軍官進行訓話。
戰役結束後,桂林行營指揮部撤回柳州。在扶濟村工作歷時近三個月時間。
3. 昆侖關戰役 白岩指揮所是誰在裡面主要干什麼的
昆侖關戰役指揮部舊址位於來賓市興賓區遷江鎮扶濟村,設在村後的塘禾山敢牆洞(含上洞、下洞)里。
1939年 1月,日軍佔領與北海相鄰的潿洲島,修建了軍用機場。11月15和16日,日軍先後從欽州灣的企沙、龍門等地登陸。由於國民政府桂林行營對日軍進犯廣西的線路判斷錯誤,因而邕(寧)欽(州)一線兵力不足,抵擋不力,致使日軍長驅而入,24日攻佔了南寧,12月5日佔領邕(寧)賓(陽)線上的昆侖關。
為了保衛西南交通線,12月8日,國民政府軍委會電令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組織桂南會戰。會戰前夕,白崇禧在遷江扶濟村成立行營指揮部,指揮昆侖關戰役。扶濟村座落於紅水河北岸,西面離邕(寧)柳(州)公路2公里,距昆侖關92公里。村後的山上有兩個岩洞,當地人稱為上洞和下洞。兩洞不高,距山下僅10米,方便出入。洞口開闊,洞內亦十分寬敞,可容近百人。在兩洞的洞口,修建有厚達40~60公分的防護牆,可抵擋敵機向洞內掃射。防護牆內築成上下兩層的數間小屋,上層為觀察哨所,下層為警衛室。至今仍有部分殘牆留存。
在昆侖關激烈爭奪階段,白崇禧為方便指揮,率指揮部部分人員推進到賓陽縣新橋鄉白岩村,在村後的白岩里設前線指揮所。白岩距昆侖關僅10餘公里,岩口略高,距山下約50米,洞內寬闊甚於扶濟村的敢牆洞。指揮部大部分人員仍留在遷江扶濟村。
在昆侖關戰役期間,蔣介石曾到扶濟村視察戰事一次,集合團級以上軍官進行訓話。
戰役結束後,桂林行營指揮部撤回柳州。在扶濟村工作歷時近三個月時間。
4. 賓陽都有哪些特產
賓陽酸粉、賓陽鹽糕、白香糯糍、賓陽壯錦、賓陽竹編等。
1、賓陽酸粉
賓陽酸粉產生於中國廣西南寧市賓陽縣,因賓陽夏日天氣潮濕炎熱,食慾不振。因此產生了這一種米粉製作方式。賓陽酸粉酸甜可口,因此而出名。
2、賓陽鹽糕
賓陽鹽糕是一種小吃,傳統的鹽糕有杯糕和碗糕兩種,後來又增加了芋頭糕和七色糕。用瓷製小酒杯蒸的叫「杯糕」,用碗蒸的叫「碗糕」,芋頭糕和七色糕是用托盤蒸制的,蒸好出盤時再切成一塊塊菱狀體。
3、白香糯糍
白香糯糍以糯米為原料,將糯米洗凈後浸透,放入蒸籠內蒸至熟軟松化。撈出放入石臼內,用一根大木頭舂成糊狀。然後將糊狀的粑粑撈在盆內,趁熱分成小團,再將小團捻扁成圓形,白白的、軟軟的,然後根據個人喜好放入黃豆粉、紅砂糖或是花生芝麻白糖作餡料。
4、賓陽壯錦
賓陽壯錦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起源於漢代,形成於唐宋時代。賓陽壯錦編織技藝傳承了傳統壯錦古老的織造器械、編織工藝、編織材料和圖案風格,其產品有生活日用品類,藝術品類,旅遊紀念品類三大類。
5、賓陽竹編
賓陽竹編以竹子或以竹為主兼雜木、藤、絲、草等輔助原料編製成的各種日常生活用品,如花籃、花盤、花托、箱子以及各種家居裝飾品。賓陽竹編生產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