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解決合同糾紛應注意哪些問題
1、分清責任是非。
協商解決糾紛的基礎是分清責任是非。當事人雙方不能一味地推卸責任,否則,不利於糾紛的解決。因為,如果雙方都以為自己有理,責任在對方。則難以做到互相諒解和達成協議。
2、態度端正,堅持原則。
在協商過程中,雙方當事人既互相諒解,以誠相待、勇於承擔各自的責任, 又不能一味地遷就對方,進行無原則的和解。尤其是對在糾紛中發現的投機倒把,行賄受賄,以及其他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違法行為,要進行揭發。對於違約責任的處理。只要合同中約定的違約責任條款是合法的,就應當追究違約責任,過錯方應主動承擔違約責任,受害方也應當積極向過錯方追究違約責任,決不能以協作為名。 假公濟私,慷國家之慨而中飽私囊。
3、及時解決。
如果當事人雙方在協商過程中出現僵局,爭議遲遲得不到解決時,就不應該繼續堅持協商解決的辦法,否則會使合同糾紛進一步擴大,特別是一方當事人有故意的不法侵害行為時,更應當及時採取其他方法解決。
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合同糾紛,是指合同糾紛的當事人,在自願互諒的基礎上,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政策和合同的約定,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以達成和解協議,自行解決合同糾紛的一種方式。
㈡ 合同糾紛問題!
1、如果合同約定了解除條件,得看A解除合同是否符合條件(包括得經過B或C同意等),如果符合就不違約;反之即違約。
2、同時看A解除合同是否符合法定解除條件,符合就不違約,反之違約。
3、此種情況可視為合同主體的變更,實質是合同的轉讓。其中債務部分需徵得C之同意;債權部分需通知C。與B將債權債務一並解除而轉嫁與C的,則需通知C並徵得其同意,否則該轉讓(解除、變更)涉及B應承擔義務責任范圍內的部分對C沒有法律效力。
㈢ 合同糾紛問題
乙方如來果提前通知,甲源方同意接收的,不能再主張
另外看合同有沒有約定驗貨期限,超過驗貨期限無法再主張貨品不一致
如果屬於甲方可以主張貨品不一致要求退換的,乙方只能按合同約定給甲方換原來貨品
《合同法》
第一百五十七條買受人收到標的物時應當在約定的檢驗期間內檢驗。沒有約定檢驗期間的,應當及時檢驗。
第一百五十八條當事人約定檢驗期間的,買受人應當在檢驗期間內將標的物的數量或者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情形通知出賣人。買受人怠於通知的,視為標的物的數量或者質量符合約定。
當事人沒有約定檢驗期間的,買受人應當在發現或者應當發現標的物的數量或者質量不符合約定的合理期間內通知出賣人。買受人在合理期間內未通知或者自標的物收到之日起兩年內未通知出賣人的,視為標的物的數量或者質量符合約定,但對標的物有質量保證期的,適用質量保證期,不適用該兩年的規定。
出賣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提供的標的物不符合約定的,買受人不受前兩款規定的通知時間的限制。
㈣ 合同糾紛哪幾種情況
一般買賣合同抄糾紛的發生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1、商品質量條款未約定或約定不明。合同中對於交易的對象——合同的標的物的質量一般應該有個明確的約定,包括標的物的質量標准、質量異議期限以及法定的鑒定檢驗機構。2、商品交接及貨款支付未約定或約定不明。合同中應約定是送貨還是提貨,目的地在哪裡,運費如何承擔。因為這樣直接涉及合同履行地的認定,對案件的管轄會產生重大影響。3、違反誠信原則。合同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誠實信用原則,任何完美的合同如果遭遇一方不講誠信,就會產生糾紛。4、未考察主體資格或主體的償債能力。5、違約責任問題。
㈤ 合同糾紛問題怎麼辦
其實把題定為民事糾紛處理的方法更准確些.因為程序問題一般由法律來規定,選擇了哪種解決方法,就適用相應的程序規定. 首先是協商解決.這是解決合同爭議最重要的方法. 協商不成根據合同約定解決. 如果合同約定了仲裁條款,應將爭議提交仲裁委員會仲裁解決.如果仲裁裁決有我國《仲裁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的情形,可向法院起訴撤銷仲裁裁決.仲裁裁決撤銷後可向法院起訴解決合同爭議. 如果合同沒有約定仲裁條款,可直接向法院起訴解決.
㈥ 懂法律問題的來看看。合同糾紛吧算是。很簡單!
違約責任的第三條和第四條沒什麼大的問題呀,定金就相當是預付款,當繳納足額的學費(含定金)後,這部分是不用退還的,此外,設定定金的目的是防止違約,制定合同方(甲方)違約的需要返還2倍定金,而你(乙方)若違約的話是拿不回定金的。
九、本協議一式兩份,甲、乙雙方各執一份。從簽字之日起生效。乙方培訓結束後自動終止。合同約束的時間是從簽訂至培訓結束的全部過程,既在這段期間發生的事情都應該受到合同的約束,如果你在這期間沒有違約的話,這500元的定金要退還的。
對於完成培訓目標,學習成績合格的同學,甲方給予發放培訓合格證書。 (沒有發過的話就是甲方違約,乙方可以要求甲方發放培訓合格證書,或解除合同要並要求退還學費及定金的2倍的罰款)
㈦ 關於合同糾紛問題!
你可不可以弄個段落,看著看著就串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