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商標侵權案件追訴標准具體是怎麼樣的
具有下述四個構成要件的,構成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侵權做法:內rn1)必須有違法做法存在容,即指做法人實施了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的做法;rn2)必須有損害事實發生,即指做法人實施的銷售假冒商標商品的做法導致了商標權人的損害後果。銷售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商品會給權利人導致嚴重的財產損失,同時也會給享有注冊商標權的單位等帶來商譽損害。無論是財產損失還是商譽損害都屬損害事實。rn3〕違法做法人主觀上具有犯錯,即指做法人對所銷售的商品屬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事實系已經知道或者應當知道。rn4)違法做法與損害後果之間必須有因果關系,即指犯法做法人的銷售做法與導致商標權人的損害結果存在前因後果的關系。
⑵ 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追訴標準是多少
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是指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在五萬版元權以上的行為。
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 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銷售金額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司法解釋(2004年):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應當以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銷售金額在二十五萬元以上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的"數額巨大",應當以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⑶ 商標侵權民事賠償後能追訴刑事責任嗎
可以。商標來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有證自據證明他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其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如不及時制止,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起訴前向人民法院申請採取責令停止有關行為和財產保全的措施。
為制止侵權行為,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在起訴前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
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做出裁定;裁定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 人民法院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駁回申請。
申請人在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後十五日內不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保全措施。
⑷ 商標侵權民事賠償後能追訴刑事責任嗎
對於情節嚴重、構成犯罪之商標侵權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通版
過給予行為人以嚴厲的刑事制裁權來打擊和預防商標侵權行為,保護注冊商標專用權。根據《商標法》第59
條的規定,商標侵權行為中,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的;
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行為;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
商標的商品的行為構成侵犯商標權犯罪的。
⑸ 商標先生診斷商標第11期:商標侵權的追訴期是多久
您好,《民法通則》第135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回時效期間為兩年,答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商標法》對保護商標專用權的訴訟時效未做特別規定,因此,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訴訟時效應當適用《民法通則》兩年的訴訟時效期間。
在商標等有效期間內,權利人己經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侵權行為超過兩年,權利人再提起訴訟的(包括侵權行為直持續進行發和超過兩年中斷後又實施侵權行為的情形),只要權利人提起訴訟時,侵權行為正在進行或者不超過兩年,法律就應當保護。
侵權行為正在實施的,應當判令停止侵權,自起訴時起向前推算兩年的權利人損失應當賠償,超過兩年的損失不再受保護。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⑹ 商標侵權案件追訴標准具體是怎麼樣的
具有下述四個構來成要件的自,構成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侵權做法:rn1)必須有違法做法存在,即指做法人實施了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的做法;rn2)必須有損害事實發生,即指做法人實施的銷售假冒商標商品的做法導致了商標權人的損害後果。銷售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商品會給權利人導致嚴重的財產損失,同時也會給享有注冊商標權的單位等帶來商譽損害。無論是財產損失還是商譽損害都屬損害事實。rn3〕違法做法人主觀上具有犯錯,即指做法人對所銷售的商品屬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事實系已經知道或者應當知道。rn4)違法做法與損害後果之間必須有因果關系,即指犯法做法人的銷售做法與導致商標權人的損害結果存在前因後果的關系。
⑺ 假冒他人馳名商標案件都要移送嗎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施行後,商標侵權案件移送標准發生了哪些變化?
①非法經營額和違法所得定罪起點數額大幅度減少,案件移送的"門檻"降低。一是把假冒注冊商標和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在"非法經營數額"方面的定罪起點,由原來的10萬降至5萬;二是對侵犯商標權增加了一個規定,就是違法所得達到3萬元的,也要定罪;三是把單位犯罪的定罪量刑標准,由原來是個人犯罪標準的5倍,降低到3倍。
②對馳名商標的特別保護規定未作保留,且定罪要件由一變兩。《追訴標准》將"假冒他人馳名商標"專門列為移送標准,且沒有規定經營額和違法所得必備的數額要件,只要假冒馳名商標,不論有無經營額和違法所得,都應移送;《解釋》對此不但沒有保留,而且規定假冒注冊商標罪,不論是假冒普通商標還是馳名商標,都必須具備兩個要件,即除了假冒外,經營額和違法所得必須達到一定數額,如果假冒一種注冊商標,非法經營數額必須在5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3萬元以上;假冒兩種以上注冊商標,非法經營數額在3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2萬元以上。
③提供便利條件、幫助的,以共犯論處。以前,《追訴標准》對為商標侵權犯罪行為提供便利條件、幫助的,沒有列入追訴范圍,工商行政執法辦案人員對此也未作為打擊的重點。
④"非法經營數額"不按"真品價"計算,按銷售價計算。
⑤明確了觸犯不同犯罪時的處罰原則,可操作性增強。
⑻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法查處違法行為,什麼情況下必須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四十條規定,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5萬元以上不滿20萬元的,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
國家工商局《關於案件移送有關問題的答復》(工商法字〔1999〕第192號)明確規定,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七條及第二十二條的有關規定,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行政機關必須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得以行政處罰代替刑事處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在查處案件過程中,認為案件當事人的行為已經構成犯罪的,應當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不再進行行政處罰。
(8)公司侵犯商標五萬追訴擴展閱讀
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犯罪行為有4個構成要件,即:犯罪主體、犯罪的主觀方面、犯罪的客觀方面、犯罪客體。犯罪主體,是指實施犯罪行為的人。犯罪的主觀方面,是指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犯罪行為及其結果所具有的心理狀態。
犯罪的客觀方面,是指犯罪行為的具體表現。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的、被犯罪行為侵害的社會關系。上述4個要件必須同時具備才構成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