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商標專利 > 侵犯化工專利權糾紛案例

侵犯化工專利權糾紛案例

發布時間:2021-01-19 06:16:26

⑴ 我們公司被競爭對手起訴侵犯他們的專利權怎麼辦

專利侵權抗辯首先要對專利技術進行比較,如果專利的核心技術部分完全不同,或者雖然有重合部分但是已經有了技術改進,可以主張不侵犯專利權。與此同時,專利權用盡、先用權等也是專利侵權常用的抗辯事由。專利案件專業度較高,您可以委託知識產權領域的律師協助處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⑵ 侵權案例分析

林立公司侵權
專利法 第六條 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回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答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
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申請被批准後,該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為專利權人。
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合同,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作出約定的,從其約定。
第七條 對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非職務發明創造專利申請,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壓制。
第八條 兩個以上單位或者個人合作完成的發明創造、一個單位或者個人接受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委託所完成的發明創造,除另有協議的以外,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單位或者個人;申請被批准後,申請的單位或者個人為專利權人。

據以上規定 史密斯只是幫助做此項實驗 雖然沒有申請專利 但該實驗的科學數據及軟體的開發均是採用的布萊恩博士的設計理念 因此該成果應該屬於布萊恩博士的智慧成果 應該依照專利法予以保護 他是實際的所有者 史密斯的及林立公司行為構成侵權 侵犯了的是布萊恩的權利

⑶ 求外觀專利侵權案例,帶圖的,帶分析的!

您好!我給您講一個關於外觀專利侵權的案例(選自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副庭長姜穎女士講述的案例。)

北京李先生加州牛肉麵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李先生公司),成立於1996年,主營牛肉麵生意。自2008年開始,陸續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了幾項餐具產品的外觀設計專利。2009年9月,李先生公司偶然發現北京志瑞祥美國加州牛肉麵餐飲連鎖有限公司(志瑞祥公司)也做著牛肉麵生意,並且在經營場所,也使用著和李先生公司專利一樣的餐具。於是李先生公司以侵犯外觀設計專利權將志瑞祥公司告上了法庭。

由於案件起源就是這些餐具,那麼先分析一下李先生公司為什麼會獲得外觀專利權呢?

對於外觀設計專利而言,並不要求具有多麼高深的技術,或是解決多麼大的技術難題,只要對工業產品做出的富有美感的新穎設計就可以。但是這種工業設計必須要不同於之前已經存在的設計,這種不同不僅僅指不相同,而是不同之處要有足夠的區分度,使得我們乍一看就能將兩者區別開來。
李先生的餐具,明顯不同於我們日常接觸的餐具,他們或是設計了獨特的部位,或是獨特的設計形狀,不僅使它們與日常餐具區分開來,也豐富了我們的視野和生活,應該得到法律的鼓勵與保護。
而對比李先生公司和志瑞祥公司的餐具,從對比中發現,無論形狀,還是大小,無論款式還是顏色,無論是正面還是背面,都區別不大,幾乎是完全一樣。雖然局部細微有差別,但不會影響盤子的整理的視覺效果,對於消費者而言說,不會僅僅是乍一看就能區分兩者的不同。

志瑞祥公司在接到訴狀之後表示,自己所使用的餐具並不是自己仿造生產的,也不是刻意定製與之相似的餐具,而是在福建的某供銷商處購買的,並拿出了一份《購銷合同》的復印件,以證明自己是通過合法渠道購買而來。 同時進一步提出,即使兩家餐具構成近似,自己也是無心之失,所謂不知者無罪,不應該賠償經濟損失和承擔侵權責任。 同時進一步提出,即使兩家餐具構成近似,自己也是無心之失,不應該賠償經濟損失和侵權責任。

我國專利制度對被告是否知道原告專利,採取的是推斷原則,換言之,只要侵權產品進入了專利保護范圍,就推定被告是知道或應該知道原告的,實際上是不是知道在所不問,這就是專利制度的特殊之處。專利申請一旦提出之後,就被要求向社會公開,廣而告知,任何人都有可能或有渠道知道包括專利方案,設計圖片等專利的具體情況。專利權人只有公開技術,才能換來法律上10年或者20年的專有保護。專利許可權一過,大家就可以自由使用。但對專利信息的公開不是無償奉獻,所以任何人都有責任避免對他人專利造成損害,否則就會承擔法律責任。所以不知者無罪不能適用於這項專利制度。

專利法第十一條規定了,「外觀設計專利權被授予後,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既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產品。」 換言之,外觀設計專利並不禁止他人使用外觀設計專利,是允許使用的。
而志瑞祥公司的情況,是用於生產經營,雖然非屬製造和進口,但事實上,志瑞祥公司以加盟費的名義將餐具打包在硬體設備費用中,連同其他硬體設備提供給加盟商,視為銷售餐具的行為;而在當年製作的網站背景上,展示了各種餐具襯托下的菜品,目的就是為了吸引加盟,並從中收取加盟費,所以網頁展示的行為構成了許諾銷售。
但即便是這樣,志瑞祥公司也不並一定要賠償李先生公司的經濟損失。因為根據專利法第七十條規定,「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許諾銷售或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製作並售出的專利侵權產品,能證明該產品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志瑞祥公司認為,提供的《購銷合同》復印件,可以證明自己通過正規渠道購買而來,自己不需要承擔經濟賠償。如果追究責任,也是追究福建的供銷商的責任。

法官審理認為:該《購銷合同》存在三大致命傷。
第一,缺乏原件,能被法院認可的證據必須滿足真實性的要求,所以所有提供的書面證據材料必須都是原件,而復印件是容易修改和偽造的,法院自然難以憑復印件認定其真實性;
第二、時間錯位,也就是簽訂購銷合同時,公司甚至都還沒有成立,那麼合同上怎麼能出現公司的公章呢?
第三、履行無據,合同目的在於履行,商業化活動中能夠證明合同得到履行的證據就是往來發票和收據,然而志瑞祥公司同樣沒有提交合同得到履行的證明憑證。

法院判定:
綜合考慮上述三大因素,法院沒有支持志瑞祥公司對餐具具有合法來源的主張,認定志瑞祥公司的行為構成對李先生公司的外觀設計專利的侵犯,判決志瑞祥公司停止侵權行為,並在綜合考慮餐具的實際價值,志瑞祥公司持續銷售侵權餐具的時間,由此可能給李先生公司造成的經濟損失等因素以後,判決志瑞祥公司賠償李先生公司經濟損失22000元。

以上,希望對您有幫助!請採納!

⑷ 三大經典知識產權侵權案例分享

版權在我國也稱為著作權,是知識產權的一種,知識產權侵權案例本次就為大家分享3個經典的案件,希望大家可以看到這些案例對於自己的知識產權起到足夠的重視,從而通過法律的手段來保護自己的權利。知識產權侵權案例知識產權侵權案例一:蘋果APP著作權侵權案《李可樂抗拆記》由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李承鵬是該書作者。李承鵬指控蘋果公司未經其許可,自行上傳或與開發者通過分工合作等方式,將其享有著作權的作品上傳到蘋果應用商店,並通過該商店向社會公眾提供下載閱讀,獲取經濟利益,上述行為侵害了涉案作品的信息網路傳播權。法院經審理後判決:蘋果公司賠償李承鵬經濟損失1萬元及因訴訟支出的合理費用1000元。本案是作家維權聯盟因蘋果公司在其經營的App store(應用程序商店)上提供涉嫌侵犯其著作權的應用程序而向蘋果公司提起的系列維權訴訟之一。最終,法院認定蘋果公司是App store(應用程序商店)的經營者,應用程序商店是一個以收費下載為主的網路服務平台,並且在與開發商的協議中,約定了固定比例的直接收益,因此蘋果公司應對開發商的侵權行為負有較高的注意義務。蘋果公司在可以明顯感知涉案應用程序為未經許可提供的情況下,仍未採取合理措施,未盡到注意義務,具有主觀過錯,其行為構成侵權。這一則知識產權侵權案例也表現了當前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平台的監管行為也具有重大的意義。知識產權侵權案例二:錢鍾書書信著作權及隱私權侵權案2013年5月,中貿聖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下稱中貿聖佳公司)發布已故著名學者錢鍾書書信手稿拍賣公告。錢鍾書遺孀楊季康(筆名楊絳)遂向法院提起侵害著作權及隱私權訴訟,認為李國強和中貿聖佳公司構成對其著作權及隱私權的侵犯。法院經審理作出判決:中貿聖佳公司和李國強停止侵權、賠償楊季康經濟損失及精神損害撫慰金10萬元並賠禮道歉。此案不僅因涉及著作權、隱私權以及物權等多項權利的認定,頗具代表性並廣受關注,而且還對拍賣公司因從事拍賣活動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責任進行了界定和規范,特別是拍賣公司在拍賣活動中,除應依據拍賣法就拍賣標的的所有權歸屬、委託人的身份情況進行審查,並簽訂委託拍賣合同外,對於負載著作權、隱私權、肖像權等其他民事權利的拍賣標的,還應對相關著作權權利歸屬、隱私權和肖像權的權利保護等情況進行審查,以履行拍賣法所賦予拍賣人的法定義務。此案的審結,明晰了拍賣者的法律義務,規范了拍賣市場秩序,對維護相關權利人的著作權、隱私權等民事權利具有積極的意義。知識產權侵權案例三:《推拿》著作權侵權及不正當競爭案畢飛宇系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獲獎小說《推拿》的作者,人民文學出版社於2008年9月出版該小說。2009年7月,畢飛宇將電視劇改編權獨家提供給中融公司。2010年12月2日,中融公司將其獲得的授權轉讓給禾穀川公司。2011年1月,禾穀川公司委託陳枰為文學作品《推拿》的電視劇改編編劇。2013年4月,陳枰與西苑出版社就陳枰版《推拿》(上、下冊)簽訂《圖書出版合同》,同年6月,該書出版。畢飛宇、人民文學出版社以陳枰版《推拿》的出版發行行為侵權為由,訴至法院。法院經審理作出判決:西苑出版社停止出版發行圖書《推拿》;北京市新華書店王府井書店停止銷售圖書《推拿》;陳枰、西苑出版社連帶賠償畢飛宇經濟損失14萬元;陳枰、西苑出版社連帶賠償人民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經濟損失8萬元及因訴訟支出的合理費用5000元。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立法目的在於規制市場經營者的經營行為、維護公平競爭的社會經濟秩序,故反不正當競爭法主要是規制商品市場流通過程中的授權,而不是規制商品創作過程中的授權。本案中,陳枰和西苑出版社僅具有改編作品的授權,並不具有出版改編作品的授權,也就是說不具有將相關改編後的作品推向文化市場、作為圖書商品流通的授權,因此,被告出版同名作品的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本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前圖書出版市場存在的授權混亂、權利意識淡薄、誠信缺失等現象。通過本案的審理,有利於當事人規范其行為,也對整個圖書出版行業的合法規范經營發展提出了指引。知識產權案例並不僅僅存在與版權當中,商標,專利都是知識產權的一部分,想要了解更多知識產權內容,可以與我們取得聯系。

⑸ 急!化工專利申請權糾紛,法院判我敗訴,怎樣扭轉

一樓說的對,具體再闡述或補充一下:首先確定是否是離職一年內申請的;然後版尋權找證據證明沒有主要利用公司的物質技術條件(這個比較難);最後找證據證明你沒有獲得獎勵(獎勵標准看專利法及細則,甚至審查指南),如果公司用專利中的技術並獲得收益了,你的收益可能也非常可觀,或者你以獎勵為籌碼與公司談判(什麼都講究證據,當然,某些時候是公司舉證)。實在不成,哥們兒你就奮發圖強,再申請些專利,當公司使用到這些專利時,告它侵權,讓它賠償。(雖說冤冤相報何時了,但也算你努力的動力吧)。 有問題再溝通。

⑹ 專利侵權糾紛的幾種處理方式

專利侵權糾紛涉及新產品製造方法的發明專利的,製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提供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的證明;涉及實用新型專利的,人民法院或者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可以要求專利權人出具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的檢索報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七十九條除專利法第五十七條規定的外,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應當事人請求,還可以對下列專利糾紛進行調解:
(一)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歸屬糾紛;
(二)發明人、設計人資格糾紛;
(三)職務發明的發明人、設計人的獎勵和報酬糾紛;
(四)在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後專利權授予前使用發明而未支付適當費用的糾紛。對於前款第(四)項所列的糾紛,專利權人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調解,應當在專利權被授予之後提出。第八十條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應當對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和調解專利糾紛進行業務指導。
第八十一條當事人請求處理或者調解專利糾紛的,由被請求人所在地或者侵權行為地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管轄。兩個以上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都有管轄權的專利糾紛,當事人可以向其中一個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提出請求;當事人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提出請求的,由最先受理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管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對管轄權發生爭議的,由其共同的上級人民政府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指定管轄;無共同上級人民政府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的,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指定管轄。
第八十二條在處理專利侵權糾紛過程中,被請求人提出無效宣告請求並被專利復審委員會受理的,可以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中止處理。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認為被請求人提出的中止理由明顯不能成立的,可以不中止處理。

⑺ 侵犯專利權案件該收集哪些證據

侵犯專利權肯定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的,那麼,侵犯專利權案件該收集哪些證據呢?專利權1、主體資格證據的收集關於原告主體資格(即專利權人)的證據,這個比較簡單,一般只要具備專利證書、專利登記本、專利年費交納票據等即可。關於被告的確定,這個問題比較復雜,大部分原告打此官司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求停止侵權。而真正能達到此目的,就是必須停止侵權產品的生產和製造,所以生產商、製造商就成為權利人首選的第一被告。如果侵權消息的得知是通過廠家的展銷,那麼可以通過確定廠家的名稱等信息,通過工商信用網或實際工商查詢來獲得被告的身份確認。如果是通過銷售商得知,則應當注意打聽廠家或通過公證購買的方式索要廠家產品質保書等,獲得廠家信息。產品銷售者的確定,可以通過其名稱工商查詢得知。但實踐當中,存在一種情形,即銷售者本身並未辦理任何工商登記,僅僅是租賃一個門面進行經營,此種情形,權利人要注意收集店主(個人)身份信息。在必要時,如果銷售者承租的是一個大市場(如北京的秀水街等),此時,可以把出租戶也列為被告,但其承擔責任一般是以提供侵權便利為條件,所以,在起訴出租戶時,應當注意向其採取一定的措施:如發律師函等手段,以便取得其提供侵權便利條件的證據。2、侵權事實證據的收集根據專利法相關法條的規定,外觀設計專利侵權行為必須符合一定的要件,一般為:未經權利人許可;實施專利;製造、銷售、進口外觀設計專利產品。在此重點提示,一定要注意外觀設計專利侵權的要件中並不包含許諾銷售(如產品展示)。所以,在權利人見到商家進行展銷侵權產品就認為其侵權,忙於起訴,此做法是不妥的。比較通常的做法是,實行暗訪公證購買,以此取得侵權事實的證據。由於此證據至關重要,建議當事人最好找律師取證。3、損失賠償證據的收集對於侵犯專利權案件損失賠償,盡管最高院已有明確的司法解釋,但此還是實務操作中一頭疼事。因為實踐中,侵權產品的銷售數量的取證的確不易,很難准確計算具體的賠償數額。但在此有一些經驗可以分享:其一,對於原告來說,如果外觀設計產品自己已用於生產、銷售,可以通過對比侵權發生之前的銷售額和侵權發生之後的銷售額來分析,如果侵權之後的銷售額明顯減少,則可以通過會計事務所審計鑒定獲取利潤減少的證據。若該銷售額的減少也存在一些其他因素,則在起訴中可以適當降低索賠數額。其二,出於對權利人最終目的的考慮,如果計算侵權賠償額的確很困難,則建議結合侵權產品、侵權時間等採用法定賠償額(5000元至30萬),這樣可以節省訴訟時間。

⑻ 專利侵權行為怎樣判斷,專利侵權糾紛的解決途徑有哪些

專利法第六十抄條規定:未經專利權人襲許可,實施其專利,即侵犯其專利權,引起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時,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可以責令侵權人立即停止侵權行為,當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侵權人期滿不起訴又不停止侵權行為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進行處理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應當事人的請求,可以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依據以上規定,您有以下三個途徑維權:1、與侵權人協商;2、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3、向人民法院起訴。另外判斷是否侵權,發明和實用新型要看您得到授權的權利要求,外觀設計要看圖片和照片所表示的范圍。如果是實用新型專利權,走起訴途徑還要有國知局出的實用新型檢索報告,證明專利權的穩定性。紙上談兵,僅供參考。

⑼ 如果專利被侵權,如何起訴

因侵權引起糾紛,解決糾紛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雙方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如果協商不成或不願意協商的,則可採取第二種方式,請求當地管理專利工作部門處理。管理專利工作部門認為侵權行為成立的,可以責令侵權人立即停止侵權行為。當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侵權人期滿不起訴,又不停止侵權行為的,管理專利工作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管理專利工作部門應當事人的請求,可以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在提起訴訟之前,必要時應當採取證據保全和財產保全措施。根據專利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財產保全的申請人只能是專利權人或利害關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的利害關系人,包括專利實施許可的被許可人,專利財產權的合法繼承人等。在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中,獨占實施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可以單獨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排他實施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在專利權人不申請的情況下,可以提出申請。(一)申請的程序和步驟。根據民事訴訟法關於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訴前停止侵犯專利權行為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申請人請求停止侵犯專利權行為的申請應當向有專利侵權案件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在提出財產保全申請的同時還應當提供相應的財產擔保.(二)申請人提交的相關材料。1.申請狀。申請狀應當載明當事人及其基本情況、申請的具體內容、范圍和理由等事項。申請理由包括有關行為如不及時制止會使申請人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具體說明。2.證據材料。⑴專利權人提出申請的,應當提交證明其專利權真實有效的文件,包括專利權證書、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專利年費交納憑證。提出的申請涉及實用新型專利的,申請人應當提交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出具的檢索報告。⑵利害關系人提出申請的,利害關系人應當提供有關專利實施許可合同以及其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交備案的證明材料,未經備案的應當提交專利權人的證明,或者證明其享有權利的其他證據。⑶排他實施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單獨提出申請的,應當提交專利權人放棄申請的證明材料。⑷專利財產權利的繼承人提出申請的,應當提交已經繼承或者正在繼承的證據材料.上訴幾種申請人除各自提供相關證明、證據材料之外,還均需提供證明被申請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其專利權的行為的證據。包括被控侵權產品以及專利技術同被控侵權產品技術特徵對比材料等,使之形成完整的證據鏈。 專利權人或利害關系人有充分證據證明其專利權被侵犯,在採取訴前停止侵犯專利權措施沒有結果的情況下,應及時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在提起訴訟時,應弄清楚專利侵權案件的受案范圍、管轄、訴訟時效等問題。(一)管轄。按照級別管轄:專利糾紛第一審案件,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按照地域管轄:因侵犯專利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侵權行為地包括:1.被控侵犯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權的產品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2.專利方法使用行為的實施地,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3.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製造、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4.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實施地;上訴侵權行為的侵權結果發生地。原告僅對侵權產品製造者提起訴訟,未起訴銷售者,侵權產品製造地與銷售地不一致的,製造地人民法院有管轄權;以製造者與銷售者為共同被告起訴的,銷售地人民法院有管轄權。銷售者是製造者分支機構,原告在銷售地起訴侵權產品製造者製造、銷售行為的,銷售地人民法院有管轄權.(二)訴訟時效。侵犯專利權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自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知道或應當知道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權利人超過二年起訴的,如果侵權行為在起訴時仍在持續,在該項專利權有效期內,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被告停止侵權行為,侵權損害賠償數額應當自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之日起向前推算二年計算。(三)專利侵權賠償請求。1.根據專利法第六十條的規定,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的計算有以下幾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第二種方法: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上訴兩種方法難以確定的,可以採取第三種方法。參照專利許可使用費,根據專利權的類別、侵權人侵權的性質和情節、專利許可使用費的數額、該專利許可的性質、范圍、時間等因素,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1至3倍合理確定請求賠償數額;沒有專利許可使用費可參照或者專利許可使用費明顯不合理的,可以根據專利權的類別、侵權人侵權的性質和情節等因素,一般可在人民幣5,000元至30萬之間由人民法院確定賠償數額,最多不得超過人民幣50萬元。2.權利人因調查、取證、制止侵權所支付的合理費用計算在請求賠償數額范圍之內。

閱讀全文

與侵犯化工專利權糾紛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