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商標專利 > 濫用專利權與壟斷

濫用專利權與壟斷

發布時間:2021-01-18 11:02:34

❶ 專利與壟斷

專利其實就是給予申請人在規定時間規定地域里的技術壟斷以換來申請人將這個技術公之於眾,以推進技術的發展。

❷ [原創]如何理解專利權的壟斷性與公開性

專利權的「壟斷性」表現在保護模式和專利權的效力范圍上。 專利權人藉助國家權力實現個人對技術方法在特定時間和地域的掌管和控制:它是行政機關審查批準的獨占實施許可權和獨占銷售許可權。因此專利權一開始就被理解為「特權」或「壟斷權」 。專利權在保護模式方面與物權不同在於有行政機關介入。從表面上看,專利權人藉助行政機關的審查批準的效力范圍,超出物的所有權確立的嚴格個人自治的范圍,向公權力效力范圍擴張,專利權人某種意義上行使了類似行政機關具有的「行政許可權」的權利形式。 專利法特殊保護模式就是對技術方法公開「對價」的衡平機制。這種對價必須授權行政機關監督執行,因此才出現了行政機關介入審查的規范形式。按照傳統財產法構建技術,技術方法是不能被確認為「財產權」的。技術方法是內存在人腦中的。個人對其掌管、佔有的自然狀態就是保密狀態下使用:一旦表達,就變成「技術信息」 。信息的本質屬性決定了一旦公開,就失去了個人對其掌管的能力。因此技術信息不符合財產法保護的前提條件:公示而對抗第三人的自然排他性。因此知識活動在漫長的世紀不能給予私權。但技術方法因為能夠內化、物化為產品而不被破解,因此作為自然權利受到保護。權利人對其掌管、獲利的唯一有效方式就是自己採取保密措施使其在保密狀態下使用。這就是商業秘密的保護模式。商業秘密的權利客體本質與專利客觀本質應該沒有什麼不同,只是新穎性、創造性、價值性等客觀屬性和審查標准不同。商業秘密法許可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比如簽署保密協議等,加強其自己控制和保密的「私權力」 。商業秘密保護模式客觀上刺激保密,只有保密才能使權利人獲利和保持競爭優勢。但對技術方法保密阻礙了整個社會的技術進步和技能提高。一個智力勞動者,如果願意公開自己的創造性技術信息,國家將補償給權利人一定時間、一定空間的獨占使用權使其繼續保持因該技術而擁有的生產優勢地位。又因為技術方法公開後,會成為公知技術,其傳播的空間是該技術信息的邏輯范圍,因此,國家依據傳統財產權具有對人權與對世權的效力范圍,保證申請人獲得的權利具有物權所有權的效力范圍。 專利權人藉助國家強力實現了對技術信息的佔有事實和實現了掌管能力,個人權利也從自治領域、限制領域擴張到了公共領域。個人權利發展成了個人權力。物權所有權的佔有、使用、收益、處分演繹發展為專利權獨占權、實施權、許可權的「公化私權」的權利形態。比照傳統民法保護模式,在專利法中,傳統民法中使具體權利得以產生、變更、消失的「法律事實」在專利制度中演繹為專利機關直接審查許可的「制度事實」或創制事實,使專利權得以依法產生、變更和消失。在專利制度中,行政機關對私人技術發明結果的審查、確認、許可的行政職責與行政法中國家對公共利益和國家利益行使的管理責任是不同的:形象的說,專利行政審查機關只是根據國家對價的「合同條件」確認每一筆「對價」的交易過程而已,法律沒有賦予其行使超過國家授權的其他行政特權。 從法律上來說,其正當性不容質疑。專利產品因為是技術方法的「物化」 ,是專利權人行使對技術方法獨占權、實施權、許可權的必然後果,這樣,壟斷性專賣權就是專利權人在市場中的法定權利。其合法性使專利權人對專利產品市場份額的壟斷具有正當性;任何技術發明人的技術方法都是其智力創造的結果,因此,具有自然權利的正當性前提。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專利權人在專利機關獲得的權利證明書只是一種「預期壟斷市場准入權」 ,或資格權。並不能夠直接用來消費。如果其不能變現為直接消費的物質財產和現實利益,就不具有市場刺激的作用。從財產法合理性理念來說,專利產品市場份額這張空白支票的「兌現」是經過專利權人或合法受讓人的市場投資、開發勞動完成的;更因為市場開發的「兌現過程」是一種「搏弈」的結果,具有巨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專利機關開出的「空白支票」很可能是一張「空頭支票」 ,因此,專利權的壟斷市場份額就成了專利法構建的專利權人財產價值「變現」的巨大空間,並刺激競爭者追逐、擴張該空間,實現預期市場份額的價值目標。因此專利權壟斷性符合作為經濟運行支撐的勞動創造價值的理念。 專利權壟斷性的合法性使其在行政機關確權范圍內行使專利權,即便能夠形成壟斷性的市場優勢,也不能因此被認定為限制競爭而受到調整:專利制度設計的競爭目標是刺激全球技術進步。鼓勵科技創新就是鼓勵新技術申請專利和開發新的技術產品。也正因此,專利權才成為市場競爭法調整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例外」。 專利的公開性是指專利技術的公開。技術公開是指專利申請人必須以說明書等專利申請文件的形式充分公開其申請專利的發明創造的內容。專利主管機關也應向社會公開通報申請專利的發明創造,一方面使社會了解申請專利的發明創造,監督專利權的授予;同時也為公眾提供發明創造信息和利用發明創造的機會。應該說,技術公開是發明人向社會換取專利權的條件,也是專利權人對社會應盡的義務。如果專利不公開公眾怎麼知道有此獨占技術,怎麼能去「尋租」專利的許可,獲取利益。也就是說,專利如果信息不對外公布的話,那麼就沒有壟斷權的概念,更不用談及專利權的利潤所在了。因此,專利的公開性是專利的內在特質和規律所導致的,是專利的基本特徵。

❸ "知識產權制度不允許專利所有權人對專利技術的壟斷",這句話對不對

正確。

這里說的壟斷應該指的是我國法律所規定的壟斷行為;而不是普通版意義上權的壟斷市場。
普通意義上的壟斷市場,指的是是正常的,限制他人生產、銷售、使用、許諾銷售專利產品。

而我國法律所規定的壟斷行為包括:
(一)壟斷協議;
(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
(四)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

而《專利法》第四十八條第三款有明確規定:
專利權人行使專利權的行為被依法認定為壟斷行為,為消除或者減少該行為對競爭產生的不利影響的。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根據具備實施條件的單位或者個人的申請,可以給予實施發明專利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的強制許可:

❹ 專利權保護屬於資源壟斷嗎

是一種合法的壟斷。也是一種合理的壟斷,但並非實際上的壟斷,因為還是可以有其他人或其他企業掌握相同的技術的可能性的。
本質上來講是一種國家授予申請人的權利,專利權人有權獨占該技術的處置權

❺ 專利權是一種具有公開性的壟斷權 對嗎

專利權是一種排他性的獨占權。其實質在於,除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非內經專利權人本人同容意,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均不得利用該專利發明創造,否則即構成對專利權的侵權。但是。為了防止專利權人濫用其權利,以維護國家和社會的整體利益,我國專利法第六十二條對於專利權人的權利作了適當的限制性規定,中非專利權人的先用權就是對專利權人權利的一種法定限制,就是說專利法中實行「使用在先的原則」以保護非專利權人的法權益。

❻ 反壟斷與專利權有矛盾嗎

自從反壟斷法誕生以來,知識產權法與反壟斷法之間的沖突就一直是學者和司法機構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知識產權法賦予權利人以排除他人使用其智力成果的壟斷權,而反壟斷法則旨在制止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企業濫用其優勢地位,維護公平競爭。如何理解及協調這種沖突,學者歷來爭論不休。2這種沖突不僅具有理論研究價值。2001年以來,由東芝、三菱、日立、松下、JVC、時代華納六公司組成的6C聯盟以及由飛利浦、索尼、先鋒三公司組成的3C聯盟、湯姆遜公司和MPEB-LA(16個專利人組成的專利收費公司),紛紛向中國DVD生產企業追索專利使用費。近來,香港的無錫多媒體有限公司代表中國部分DVD生產企業將飛利浦電子公司、索尼公司、先鋒公司告上了美國聖地亞哥市的加州南方地區法院3,指控這3家公司組成的DVD專利池(Patent Pool)聯合許可政策違反了美國聯邦和州的多部法律。該案生動地體現了知識產權與反壟斷的沖突。因該案涉及面廣,對中國產業影響巨大,引起國內學者的廣泛關注4。許多學者強烈呼籲:《反壟斷法》應盡快頒布5。本文試圖從反壟斷與知識產權沖突的角度分析我國頒布《反壟斷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及在《反壟斷法》中規制知識產權濫用的重要性。
一、反壟斷法與知識產權法沖突的表現
在分析反壟斷法與知識產權法沖突的歷史和法理基礎之前,有必要了解二者沖突的表現形式。這對於理解沖突的性質及其潛在的危害性具有指導意義。
反壟斷法與知識產權法存在多種形式的沖突。例如A公司在復印機市場上佔有優勢地位,並擁有數項有關專利。知識產權法賦予A公司排除其競爭者使用其專利技術的權利。但是,如果A公司拒絕許可他人使用其專利技術或者拒絕向競爭者提供關鍵部件,其行為可能違反反壟斷法。通常,反壟斷法與知識產權法的沖突具有下列典型的表現形式:
1.搭售:將受知識產權保護的部件或產品與不受知識產權保護的產品進行搭售;
2.一攬子許可:即將一系列知識產權保護的作品打包,被許可人只能購買「專利池(patent poo1)的所有技術,而不能選擇購買其中一部分技術;
3.價格限制性許可:即在許可協議中規定被許可人生產的產品的價格,被許可必須以此價格銷售其產品;
4.「一攬子交易」條款:技術許可協議中規定被許可人根據其總銷售額支付技術使用費,不論實際使用專利技術的情況;
5.回授條款:要求被許可人許可專利權人使用其在被許可期間可能獲得的新專利技術;
6.「霧件」:即作出阻卻競爭者從事新技術開發的聲明;
7.價格歧視:即知識產權人針對不同的受知識產權保護的作品進行價格歧視;
8.地域限制:即在許可協議中規定,被許可人生產的產品只能在某一區域使用或者銷售;
9.使用功能區分條款:即在許可協議中規定,被許可的信息只能用於某一目的。反壟斷與知識產權沖突的形式不是一成不變的。上述行為是20世紀70年代初期,美國聯邦司法部根據「九不」(「Nine No-Nos」)原則為基礎確定的。而到了80年代,受芝加哥學派的影響,司法部逐漸放棄「九不」原則,認為應以「合理原則」具體分析許可合同中的限制條款,而不能簡單認為「本身違法」。這導致法律禁止的范圍在縮小。這種趨勢集中反映在美國司法部和聯邦貿易委員會於1995年4月6日聯合發布的《知識產權許可的反托拉斯指南》中。上述列舉的行為可能損害公平的競爭秩序,損害競爭者和消費者的利益。這些行為是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產物。下面,本文將從歷史的角度看反壟斷與知識產權的沖突。

❼ 專利權是不是壟斷的一種現象

強制許可的提出條件是很苛刻的,至於對壟斷行為的認定,可以參考《反壟斷法》的內容,認定權也不在知識產權局。

❽ 對完全壟斷市場,比較典型的例證為專利和版權法,那麼專利和版權不就是屬於壟斷了嗎

從某種程度上說,是的,是一種法律允許的壟斷,但是法律對其也有限制,如強制實施許可。

❾ 專利權與壟斷的具體區別是什麼呢

核心的區別就是專利權的作用是保護知識產權的合法利用,壟斷則是利用優勢市場地位對他人經營行為的排斥和限制

閱讀全文

與濫用專利權與壟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