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白芨有效期

白芨有效期

發布時間:2021-07-26 22:42:18

Ⅰ 中葯白及的保質期是多久葯房賣的白及還未打粉,是14年出廠的,到現在兩年了,請問過期了嗎

個人認為只要中葯材保存期間沒有發生霉變現象,不存在什麼保質期,這個說法感覺很奇葩

Ⅱ 白芨生長周期是幾年

花期4-5月。果期7-9月。
白芨,多年生草本,高15-70cm。根莖(或稱假鱗莖)三角狀扁球形或不規則菱形,肉質,肥厚,富粘性,常數個相連。莖直立。葉片3-5,披針形或寬披針形,長8-30cm,寬1.5-4cm,先端漸尖,基部下延成長鞘狀,全緣。總狀花序頂生,花3-8朵,花序軸長4-12cm;苞片披針形,長1.5-2.5cm,早落;花紫色或淡紅色,直徑3-4cm;萼片和花瓣等長,狹長圓形,長2.8-3cm;唇瓣倒卵形,長2.3-2.8cm,白色或具紫紋,上部3裂,中裂片邊緣有波狀齒,先端內凹,中央具5條褶片,側裂片直立,合抱蕊柱,稍伸向中裂片,但不及中裂片的一半;雄蕊與雌蕊合為蕊柱,兩側有狹翅,柱頭頂端著生1雄蕊,花葯塊4對,扁而長;子房下位,圓柱狀,扭曲。蒴果圓柱形,長3.5cm,直徑約1cm,兩端稍尖,具6縱肋。

Ⅲ 白芨種植兩年能賣嗎

一、白芨的生長發育習性
白芨屬為多年地生植物,莖基部具膨大的假鱗莖,其近旁常具多枚前一年和以前殘留的扁球形或扁卵圓形的假鱗莖,以此作為葯用部位。定植第一年地上部分生長葉、莖、開花結果,第二年後從新發芽繼續生長,每年地下假塊莖僅長1-2歧。每年平均只有一個生長周期,白芨從早春3月份氣溫回升到14~16℃時開始生長,在雨水充足、夏季高溫前地上部分生長進入高峰期,進入高溫乾旱季節生長緩慢。到了秋末地上部分開始枯萎落葉,進入12月份後,將進入完全休眠狀態。一般葉茂塊莖亦旺,在一定的年限內,假鱗莖的個數和重量近成倍的增長,白芨第一年生植株即可開花,5~6月為盛花期,7~9月果實成熟。種子非常細小,種子千粒種0.0056克。白芨雖然能產生大量的種子(每個果莢10萬~30萬粒),但白芨種子沒有胚乳,在自然條件下不能正常萌芽。在自然狀態下白芨靠一分為二式分株繁殖。

二、對土壤的要求
白芨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要求土壤含水量25%~30%,水分過多,往往引起塊莖及根系腐爛甚至全株死亡。有些產區在較乾旱的山坡或山頂種植,雖能生長,但產量不高。在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相對濕度75%~85%的地區,生長發育良好。白芨是淺根性的葯用植物,其塊莖在土中10~15㎝以上,故要求土層厚度30㎝左右,具有一定的肥力,含鉀和有機質較多的微酸性至中性土壤,有利於白芨塊莖生長,產量高。土層瘦薄,易於板結的土壤,塊莖生長不正常,呈干癟細小狀態,產量低。過於肥沃的稻田土,含氮量過多的土壤,會引起白芨地上部分徒長,其塊莖反而長得很小,產量也不高。

三、對氣候的要求
白芨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喜較陰涼濕潤氣候,怕嚴寒,年平均氣溫14.6℃,生長旺盛,低於12.5℃時生長不良。在0℃時和遇到低溫霜凍時,常導致白芨塊莖凍傷或凍死。以後隨植株年齡的增長要求較充足陽光與水分條件逐年提高,喜生於潮濕而又利水溝谷溪邊或溝谷坡地,有一定遮陰度,透光條件較好的灌叢草地。

第二章 栽培管理

一、選地、整地
白芨喜溫暖、陰涼和較陰濕的環境,不耐寒。常常野生在丘陵和低山地區的溪河兩岸、山坡草叢中及疏林下。故應選擇肥沃、疏鬆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或腐殖質壤土栽培,要求栽培在陰坡或較陰濕的陽坡。【白芨主要產於雲南、貴州、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浙江、陝西。如果當地有野生白芨,說明很適宜栽種白芨】

前季作物收獲後,翻耕土壤20㎝以上,每畝施入腐熟廄肥或堆肥1500~2000KG,翻入土中作基肥。栽培前再淺耕1次,然後整細耙平,四周開好排水溝。選開荒地種植時宜先將砍後的樹枝、落葉、雜草鋪於地表,晾曬後放火燒土,然後再翻耕作畦。

二、選種與種植
在生產上,白芨主要用其塊莖繁殖。亦可有性(種子)繁殖,但以鱗莖繁殖為主。因種子繁殖發芽率低,需種量大,來源有限,特別是生產周期長,產量又低,經濟效益差,故目前生產上很少採用。
鱗莖繁殖:一般在9~10月份收獲時,選擇當年具有老莖和嫩芽、無蟲蛀、無採挖傷者作種植材料,隨挖隨栽。在整好的地上開寬1m 左右、高30㎝左右的廂,按行距約30㎝、窩距30㎝左右挖窩,窩深10㎝左右,窩底要平。將具有嫩芽的塊莖分切成小塊,每塊需有芽1~2個,每窩栽種鱗莖3個,平擺窩底,各個莖稈靠近,芽嘴朝外,成三角形錯開。栽後覆細土或火灰土,澆一次腐熟稀薄人畜糞水,然後蓋土與廂面齊平。也可於早春2月結合採收時進行種植。

三、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白芨植株矮小,壓不住雜草,故要注意中耕除草,一般每年4次。第一次在3~4月份出苗後;第二次在6月生長旺盛時,因此時雜草生長快,白芨幼苗又矮小,要及時除凈雜草,避免草荒,第三次在8~9月;第四次結合收獲間作作物時,淺鋤廂面,鏟除雜草。中耕都要淺,雜草用人工拔除以免傷芽傷根。
2、水分管理
白芨喜陰濕環境,栽培地要經常保持濕潤,遇天氣乾旱及時澆水。乾旱時早晚各澆一次水。白芨又怕澇,雨季或每次大雨後及時疏溝排除多餘的積水,避免爛根。
3、追肥
白芨喜肥,應結合中耕除草,每年追肥3~4次。第一次在3~4月齊苗後,每畝施硫酸銨4~5KG,兌腐熟清淡糞水施用;第二次在5~6月生長旺盛期,每畝施過磷酸鈣30~40KG,拌充分漚熟後的堆肥,撒施廂面上,中耕混入土中;第三次在8~9月份,每畝施入腐熟人畜糞拌水土雜肥2000~2500KG。
4、與其他作物間作
白芨植株矮小,生長慢,栽培年限較長,可在頭兩年在行間間種短期作物,如蘿卜、青菜等,以充分利用土地,增加收益。所謂間作就是指在同一塊田地中在同一生長季節內分行或分帶相間種植兩種以上作物的種植方式。比如在白芨種植地間墒壟,溝面種植玉米、高粱等高稈作物,也可在其株、行壟上間作穿心蓮、崧藍、補骨脂、半夏等。

5、溫、濕度管理
白芨喜歡略微濕潤的氣候環境,要求生長環境的空氣相對濕度在50%-70%之間;白芨喜歡溫暖的氣候,但夏季高溫、悶熱(35℃以上,空氣相對濕度在80%以上)的環境不利於它的生長;對冬季溫度要求很嚴,當環境溫度在10℃以下停止生長,在霜凍出現時不能安全越冬。
當環境溫度在3℃以下時,正確的處理方法是:用薄膜蓋起來越冬,但要每隔兩天就要在中午溫度較高時把薄膜揭開讓它透氣。

6、光照管理
在夏季的高溫時節(白天溫度在35℃以上),如果它被放在直射陽光下暴曬,就會生長十分緩慢或進入半休眠狀態,並且葉片也會受到灼傷而慢慢變黃、脫落。因此在炎熱的夏季要給它遮掉大約50%的陽光。在春、秋、冬三季,由於溫度不很高,就要給予它直射陽光的照射,以利於它進行光合作用。

第三章 病蟲害防治

目前,在白芨種植上未發現病害,只發現主要的蟲害是地下害蟲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ffemberg).
1、為害症狀
以幼蟲咬食或者咬斷白芨幼苗及嫩芽,造成缺窩斷行,影響白芨產量。
2、發生規律
一年發生3~4代,以幼蟲和蛹越冬。3~4月為成蟲發蛾盛期。4~5月為第一代幼蟲為害最重要時期。以後為害逐漸減輕。
3、防治方法
(1)在越冬代成蟲盛發期採用燈光或糖醋液誘殺成蟲。
(2)為害嚴重的地塊,可採取人工捕捉。
(3)用90%晶體敵百蟲0.5KG,拌蔬菜葉或鮮草50KG製成毒餌,每畝用毒餌10KG進行誘殺幼蟲。
(4)用80%敵百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

第四章 採收及初加工

一、採收期
通常於鱗莖繁殖栽種後第四年便可採挖。採收季節為秋末冬初,採挖時用平鏟或小鋤頭細心地將鱗莖連土一起挖出,摘去須根,除掉地上莖葉,抖掉泥土。
二、初加工
將採挖的塊莖,折成單個,用水洗去泥土,除去須根粗皮,個子或趁鮮切片後置開水鍋內煮或燙至內無白心時,取出,冷卻,去掉須根,曬或烘乾至5~6成干時,適當堆放使其水分逐漸析出至表面,繼續曬或烘至全乾。放撞籠里,撞去未盡粗皮與須根,使成光滑、潔白的半透明體,篩去灰渣即可;也可趁鮮切片,乾燥即得,但本法加工的白芨片色澤不如前法。

三、質量規格
1、白芨個
白芨以個大,飽滿,色半透明,質堅實,味苦,嚼之有黏性者為佳。
2、白芨片
以片子色白、半透明膠質樣,片子厚約1~3㎜,片子光整,碎屑少,大小較均勻,質堅實,味苦,嚼之有黏性者為佳。

質量要求:按《中國葯典》2010年版一部要求,總灰分不得超過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過1.5%,水分不得超過15%。

Ⅳ 請問白芨的生長期是多久

白芨,多年生草本,高15-70cm。根莖(或稱假鱗莖)三角狀扁球形或不規則菱形,肉質,肥厚,富粘性,常數個相連。莖直立。葉片3-5,披針形或寬披針形,長8-30cm,寬1.5-4cm,先端漸尖,基部下延成長鞘狀,全緣。總狀花序頂生,花3-8朵,花序軸長4-12cm;苞片披針形,長1.5-2.5cm,早落;花紫色或淡紅色,直徑3-4cm;萼片和花瓣等長,狹長圓形,長2.8-3cm;唇瓣倒卵形,長2.3-2.8cm,白色或具紫紋,上部3裂,中裂片邊緣有波狀齒,先端內凹,中央具5條褶片,側裂片直立,合抱蕊柱,稍伸向中裂片,但不及中裂片的一半;雄蕊與雌蕊合為蕊柱,兩側有狹翅,柱頭頂端著生1雄蕊,花葯塊4對,扁而長;子房下位,圓柱狀,扭曲。蒴果圓柱形,長3.5cm,直徑約1cm,兩端稍尖,具6縱肋。花期4-5月。果期7-9月。

Ⅳ 白芨是幾年生植物

多年生草本。假鱗莖塊根狀,白色,肥厚,有指狀分歧。莖粗壯,直立,高30 白芨
-60厘米。葉3-6枚,披針形或廣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鞘狀抱莖。總狀花序頂生,稀疏,有花3-8朵,花大而美麗,紫紅色。花瓣3,唇瓣倒卵長圓形,深3裂,中裂片邊緣有波狀齒,側裂片部分包覆蕊柱;萼片3,花瓣狀。蒴果,圓柱狀,上面,6縱棱突出。種子細小如塵埃。花期4月下旬-5月下旬,果熟期11月中、下旬。 有變種白花白芨,花白色,園藝品種尚有藍、黃、粉紅等色。
編輯本段分布與習性
白芨原產我國,廣布於長江流域各省。朝鮮、日本也有分布。 野生山谷林下陰濕處。 白芨
喜溫暖、陰濕的環境。稍耐寒,長江中下游地區能露地栽培。耐陰性強,忌強光直射,夏季高溫乾旱時葉片容易枯黃。宜排水良好含腐殖質多的沙壤土。
編輯本段繁殖栽培
【繁殖】常用分株繁殖。春季新葉萌發前或秋冬地上部枯萎後,掘起老株,分割假鱗莖進行分植,每株可分3-5株,每株須帶頂芽。 白芨
亦可採用播種繁殖,但因種子細小,發育不全,需用培養基無菌接種,操作復雜,故罕用。 【栽培】地栽前翻耕土壤,施足基肥。3月初種植,栽植深度3㎝。生長期需保持土壤濕潤,注意除草鬆土,每2周施肥1次。一般栽後2個月開花。花後至8月中旬施1次磷肥,可使塊根生長充實。 【病蟲害】常發生黑斑病,用70%甲基托布津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有時有根結線蟲病危害,用3%呋喃丹顆粒劑灌施盆土。
參考鏈接:http://ke..com/view/94802.htm

Ⅵ 白芨的種植周期要多長時間

酷夏已轉至深秋,深秋正是長江以南種植白芨的好時節。下面我來說深秋種植白芨的好處。
首先秋季用苗栽白芨開春就萌動發新芽長根,成活率高來年生長時間長,能量積累多。
二比春季冬季種植效果好,春秋栽種早了怕倒春寒,春季天旱,種遲了苗己萌動,損傷芽尖及新根成活率低,緩苗時間長當年能量積累低。三若冬季栽種,怕冬,澆水次數少根周有間隙易凍傷。深秋栽種適宜溫度長,可多次澆水,甚至須根開始生長,冬季耐寒性好 ,生長,冬季耐寒性好。

Ⅶ 白芨幾月份開花

花期4-5月
3月初種植,栽植深度3㎝。生長期需保持土壤濕潤,注意除草鬆土,每2周施肥1次。一般栽後2個月開花。花後至8月中旬施1次磷肥,可使塊根生長充實。
白芨,(學名:Bletilla striata)又名連及草、甘根、白給、箬蘭、朱蘭、紫蘭、紫蕙、百笠。
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塊根),植株高18-60厘米。主要分布在中國、日本以及緬甸北部。主要花期在春季,但依各地氣候之不同,晚冬至夏初都可能開花。
白芨有廣泛的葯用價值及園林價值。主要用於收斂止血,消腫生肌。花有紫紅、白、藍、黃和粉等色,可盆栽室內觀賞,亦可點綴於較為蔭蔽的花台、花境或庭院一角。

Ⅷ 白芨幾年可以收獲

一般白芨種植三年即可收獲。
白芨,又名連及草、甘根、白給、箬蘭、朱蘭、紫蘭、紫蕙、百笠、地螺絲、白雞娃、白根、羊角七。

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塊根),植株高18-60厘米。主要分布在中國、日本以及緬甸北部。主要花期在春季,但依各地氣候之不同,晚冬至夏初都可能開花。

白芨有廣泛的葯用價值及園林價值。主要用於收斂止血,消腫生肌。花有紫紅、白、藍、黃和粉等色,可盆栽室內觀賞,亦可點綴於較為蔭蔽的花台、花境或庭院一角。

閱讀全文

與白芨有效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