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從1978年實行到什麼時候從1978年實行到什麼時候現在還有嗎
現在呀,現在農村還在實施中,不然現在也不會鼓吹家庭聯產承包了
B. l.農村家庭聯產責任制三十年不變指的是哪三十年
就是從家庭聯產責任制以後的三十年吧
C.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時間
1978年在安徽鳳陽小崗村試點,1982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確立。望採納。
D.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哪年 詳細
1982年1982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確立,為中國理順農村生產關系打開了新路子,拉開了農村改革的大幕,雖然國民溫飽已然無憂,但農村改革仍在繼續…更多詳細信息請參看 http://news.hexun.com/2008/lccb1982/
E.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什麼時候開始實行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開始實行的。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精神的鼓舞下,中國農民創造了以家庭承包為主要形式的包產到戶、包干到戶等生產責任制。
1980年5月,鄧小平對包產到戶給予明確肯定,有力地推動了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要內容的農村改革。
從1982年到1984年,中央連續三年以「一號文件」的形式,對包產到戶和包干到戶的生產責任制給予充分肯定,並在政策上積極引導,從而使包產到戶和包干到戶的責任制迅速在全國廣泛推行,人民公社制度隨之解體。此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不斷完善,最終形成農民家庭承包經營制度。
(5)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年限擴展閱讀: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變了我國農村舊的經營管理體制,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經營積極性。
第一,就全國來說,農業發展水平比較低,主要是手工勞動,因此不適合大規模的經營,而將經營的單位劃小到家庭,同這種手工勞動的生產水平相適應。
第二,原來那種大規模經營下的集體勞動(改革前農村以生產隊為基本生產經營單位,農民評工記分年終分配)對每個人的勞動數量、質量很難准確統計,因而必然是平均主義的「大鍋飯」,而以家庭為經濟單位可克服干多干少一個樣的平均主義。
第三,農業生產的勞動對象是動物、植物等生命體,勞動對象的這種特性要求勞動者有更強的責任心,以家庭為經營單位有助於這種要求的實現。所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使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得以蓬勃發展。
F.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出現的時間、目的、地點是 什麼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出現的時間是1978年,目的是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地點是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
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位農民簽下「生死狀」,將村內土地分開承包,開創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先河,當年,小崗村糧食大豐收。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本特點是在保留集體經濟必要的統一經營的同時、集體將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承包給農戶,承包戶根據承包合同規定的許可權,獨立作出經營決策,並在完成國家和集體任務的前提下分享經營成果、一般做法是將土地等按人口或勞動力比例根據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分給農戶經營。承包戶和集體經濟組織簽定承包合同。
(6)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年限擴展閱讀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的意義: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解放了我國農村的生產力,開創了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黃金時代,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優越性。糧食總產量從1978年的6595億斤,增至2013年的60194萬噸。我國農業以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
農業的發展也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由於利益的內在推動,使家庭承包經營,「不僅適應以手工勞動為主的傳統農業,也能適應採用先進科學技術和生產手段的現代農業」,從而推動我國農業的現代化。
G. 我國農村開始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在哪一年
由人民公社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後三項的變化。
土地所有制形式可以是公有制或私有制
產品分配原則可以是按勞分配或是按需分配
H.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時間
1、土地承包法3條,農村土地承包採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採取家 庭 承包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農村土地,可以採取招標、拍 賣、 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 4條,國家依法保護農村土地承包的長期穩定。 2、根據上述規定,我國現在仍主要採取農村土地以家庭承包為主。上述意見供參考。
I. 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五年一次合法嗎
農村土地又一個30年不變,聯產承包制早在30年前就開始了,只是現在不再需要向集體完稅交公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