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人均受教育年限
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勞動力受教育年限的平均數版,這是一項反映權勞動力文化教育程度的綜合指標,表現勞動力文化教育程度的現狀和發展變化.按照現行各級教育年數的一般規定,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為16年、高中12年,初中為9年、小學為6年、文盲為0。
② 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怎麼計算,數據怎麼獲得
平均受教育年限的計算方法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1號)》:我國於2000年11月1日進行了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登記工作。全國總人口為129533萬人。其中: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共126583萬人。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接受大學(指大專以上)教育的4571萬人;接受高中(含中專)教育的14109萬人;接受初中教育的42989萬人;接受小學教育的45191萬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文盲人口(15歲及15歲以上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人)為8507萬人,文盲率為6.72%。每10萬人中擁有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數:具有大學程度的為3611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為1114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為33961人;具有小學程度的為35701人。
根據以上數據,粗略計算我國人均受教育年限。
大學(指大專以上)教育的4571萬人,考慮到專科三年制,大專以上按人均受教育16年計算,教育年限存量儲備為:
16年×4571萬人=73136萬年
高中(含中專)教育的14109萬人,按人均受教育12年計算,教育年限存量儲備為:
12年×14109萬人=169308萬年
初中教育的42989萬人,按人均受教育9年計算,教育年限存量儲備為:
9年×42989萬人=386901萬年
小學教育的45191萬人。按人均受教育6年計算,教育年限存量儲備為:
6年×45191萬人=271146萬年
文盲人口(15歲及15歲以上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人)為8507萬人,按人均受教育1年計算,教育年限存量儲備為:
1年×8507萬人=8507萬年
全國人口教育年限存量儲備為:
73136萬年+169308萬年+386901萬年+271146萬年+8507萬年=908998萬年
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共126583萬人。
2000年全國人均受教育年限為:
908998萬年÷126583萬人=7.18年
以上,可以看出,滿打滿算,全國2000年人均受教育年限接近8年。
人均受教育年限低的原因是接受高中以上教育的人口比重低。要使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有要在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高中以上教育。
③ 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年限是多少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二條規定:
國家實行九年義務回教育制度答。
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
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
由此可見,按現有學制應是到初中為止。
其它的教育為非義務教育。
④ 當今中國應不應該延長義務教育年限
不應抄該延長。
首先,我們沒有延長義務教育年限的條件。雖說再窮不能窮教育,但師資是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關鍵。師資力量不足,又怎麼能延長義務教育的年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花再多的錢,短時間內也培養不出足夠的,合格的老師。何況我國逐步放開二胎勢必會進一步引起教育資源的緊張。
其次,我國教育水平存在地區差異,例如昆明08年進行延長免費教育試點,09年宣布失敗。全中國教育條件不如昆明的地區比比皆是。不少農村學校仍有代課教師,中西部仍有百分之八的地區沒有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第三,我國就業問題不容樂觀,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後的學生可以根據個人需要,學習一門技術,提前就業。緩解就業了壓力,也有利於社會分工的合理性。
與此同時,我國的義務教育存在基礎薄弱、發展不平衡、質量有待提高等問題。很多學校的宿舍、信息化裝備、體育衛生設施等達不到國家規定標准,甚至有大量危房需要改造,辦學條件和師資配備達不到要求,不能按照國家規定標准開齊課程、開足課時,教育基本質量難以保障;雖然入學率保持了較高水平,但仍然存在輟學的現象,可見,九年義務教育還有待進一步鞏固和完善。
⑤ 當前我國九年制義務教育學制年限劃分採取
【答案】D【答案解析】
在普及義務教育的學制年限方面,目前我國實行多種形式,有「六三」制、「五四」制、「五三」制、九年一貫制等,各地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採取不同的學制形式。
⑥ 2015年時,中國人民評價受教育年限為幾年
2015年時,中國人民評價受教育年限為三年。
⑦ 教育年限權是什麼權利
這個要看來具體情況: 1、我國義源務教育法規定的義務教育年限為九年。即小學、初中期間,任何單位或個人都無權剝奪適齡兒童和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權利。否則就是違法!根據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其實質是國家依照法律的規定對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實施的一定年限的強迫教育的制度。義務教育又稱強迫教育和免費義務教育。 2、高中以後的教育,正常家庭的父母也都是會鼎力供養兒女求學的。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是中國父母的普通心態。那些無奈輟學的家庭背後總是隱藏著眾多的無奈與辛酸,求學心切的兒女,萬般無奈的父母,這樣的場景絕非個例啊 3、高中以後,父母讓子女輟學,如果問是否有這個權利?有。但天下哪個父母願意行使這樣的權利?!天下哪個父母會能供而不供子女求學求前途?輟學的背後的隱情又有幾人知?做子女的,體諒父母也是應該的,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其實學習是一輩子的事,一個人只要想學習,任何時間任何情況下都能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在課堂里學習,在社會大課堂里學習。沒有機會在正式課堂里學習,不代表你再也不能學習了。同樣的,一個人坐在課堂里,也不代表你就是在學習!
⑧ 中國是否應該延長義務教育年限,為什麼
伴隨九年義務教育得到實現,關於延長義務教育年限的話題開始在社會各方的版關注下迅速升溫。權雖然民間呼聲日隆,近年來的全國和地方「兩會」上也一再有代表和委員就此提出建議和提案,但卻一直議而未決,擱置至今。
義務教育是指適齡兒童和少年必須接受的,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義務教育強調普及性、強制性、公共性,它的實施和發展是人口素質提高的必然途徑,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文明程度的最基本標志之一。1986年國家頒布的《義務教育法》明確作出了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的規定,而在20多年後的今天,這樣的義務教育水平和年限很明顯已經不能滿足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
⑨ 我國實施的義務教育的年限是多少
在今年兩會上官方最新的表態還是九年義務教育, 是否實行12年義務教育是根據我國國情決定的,我國還是個發展中國家,資金還很有限,只能將資金投放於高等人才,所以目前還沒在全國實行12年義務教育,但我國早已又這方面的打算,據說一些發達地區已經開始就實行12年義務教育做出部分試驗,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實行12年義務教育一定是一個現實的事。 當下,由於高中教育不屬義務教育,因此它在許多地方成了收費「特區」,高昂的學費讓家長們不堪重負。然而,這一局面終於在珠海被打破,珠海市政府8月1日宣布,從2007年秋季起,珠海市將對本市戶籍的中小學生實行十二年免費教育,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費書雜費全免,高中教育階段免學費,持有「低保證」的特困家庭普高和中職學生免交課本資料費。此外,復讀學生不予免費。 此前,在全國范圍內,只有極少數地方對殘疾學生或孤兒實行了12年免費教育。 珠海在全國開了先河。這樣做,不僅自我堵塞了一條收費渠道,而且政府財政負擔也因此增加不少,一減一增,珠海市政府的眼界、魄力和勇氣令人尊敬。 很早以前,就有學者建議把普及12年教育作為新的教育發展國家目標;2005年,國家統計局高級統計師謝鴻光建議修訂《義務教育法》,把9年制義務教育延長到12年,並實行免費;最近幾年的全國兩會上,12年免費義務教育的問題被代表委員多次提及。但這一切,都始終未成現實。 據亞洲開發銀行報告,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有170多個已經實現了免費義務教育。發達國家大多普及了12年免費義務教育,並向15年免費義務教育邁進,即使在不發達國家,12年制免費義務教育也正在成為共識,如古巴教育支出佔GDP的6.3%,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仍然實行12年義務教育,學校不僅不收學雜費,還免費提供食宿和校服。許多非洲窮國也照樣實行12年免費義務教育。 古巴以及許多非洲窮國的經濟實力那麼差,它們能夠做到。那麼歷經過數十年經濟高速發展,國家實力日漸強大的中國,沒有理由做不到。當下,9年制免費義務教育正在全面推行,那麼緊接著,12年制免費義務教育是否也應提上討論日程了?如果它能變成現實,那對國家的發展,社會的公平將意義重大。 實行12年制免費義務教育,可以緩解乃至消除教育不公。 這樣做最大的受益者是農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孩子,這將使教育不公和與此相關的收入差距拉大問題得到緩解。要縮小收入差距,首先就應當縮小教育差距,保證下一代接受盡可能平等的教育,這是一項基本的發展權,也是一項基本的人權。 實行12年免費義務教育,可以整體提高農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孩子的素質。研究表明,教育回報率高於物質資本的投資回報率大約50%,有學者估計,我國投資人力資本的回報率可能高達30%至40%,考慮到教育能夠改變國民素質、增強社會和諧度及凝聚力,回報將更高。《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顯示,2005年,全國高中階段教育在校學生4030.95萬人,毛入學率僅為52.7%。說明很多孩子初中畢業就被推上了就業市場,這種現象顯然需要改變。 普及12年免費教育,把高中和中職教育作為孩子們進入社會前的「預備班」,不僅可以極大地提高國民素質,而且可以正面促進教育改革,使高考不再成為初中級教育的惟一指揮棒,促進教育現代化。 專家分析,假設所有適齡兒童都能依法入學,每年每個小學、初中、高中生的平均義務教育費用分別為500元、1000元、1500元,按資料推算,2006年我國的義務教育經費約需2260億元。而去年全國財政收入近4萬億元。可以說,實現全國范圍內的12年免費教育,財政負擔能力不是根本問題。根本問題在於:我們拿出了多大的決心?對此的認識程度有多深?
麻煩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