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加權投資年限問題
1.參考法定年限判斷法
例如某被評估設備2000年一次性購建,法定使用年限為10年,2005年評估時的成新率=預計尚可使用年限/(實際已使用年限+預計尚可使用年限)×100%=5/(5+5)×100%=50%。
2.根據歷史資料統計法
例如某被評估機組於1990年一次性購入。從報廢記錄得知,曾有8台機組使用了12年報廢,有4台機組使用了8年報廢,有7台機組使用了13年後報廢。1996年進行評估時該機組成新率的計算步驟是:
(1)19台報廢機組的平均使用壽命為:12×8/19+8×4/19+13×7/19=11.52(年)
(2)根據設備檔案,該機組已使用年限為6年,有形損耗率=6/11.52×100%=52%
(3)成新率=1-52%=48%。
3.按照工作數量分析法
例如某企業因資產重組已於2006年對2000年一次性購進的一套設備進行評估。根據廠家介紹,倘若每天運行8小時,則使用壽命為16年。但因產銷所需,該設備實際每天運行了12小時,而且由於該設備的生產技術進步很快,比廠家介紹的正常使用壽命應提前2年時間更新。這套設備在2006年進行評估時的成新率是按照不同的工作數量作如下分析後確定的:
(1)分析該設備的已使用年限:2000年購進,2006年評估,即已使用年限為6年。但由於每天按12小時運行,與每天運行8小時相比較,運行一年相當於使用了一年半的時間(12÷8),現已運行了6年,實際已使用年限應是9年(6×1.5)。
(2)預計該設備的尚可使用年限:如果此後該設備按每天8小時運行,那麼,該設備尚可使用年限為7年(16-9);倘若仍按每天12小時運行,則尚可使用年限為4.7年(7÷1.5)。因此,按每天12小時運行,該設備的總壽命只有10.7年(6+4.7)。由於該設備運行11年就報廢,比正常使用壽命提前了5年。
(3)計算該設備的成新率:按總使用壽命16年計算的成新率為(1-9÷16)×100%=44%,或按總使用壽命10.7年計算的成新率為(1-6÷10.7)×100%=44%。
4.加權平均近似估測法
上述三種簡單年限法只適用於企業在固定資產價值是一次性購建形成且中途沒有進行過技改和更新等追加投資的情況。而對於經過大修理,尤其是經過技術改造的機器設備則應適當增加其尚可使用年限,或減少其實際已使用年限估測其成新率,這主要依靠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判斷來解決。另外還可以參考下列數學式進行近似測算:
成新率=尚可使用年限÷(加權投資年限)+(尚可使用年限)×100%
其中:加權投資年限=∑(加權更新成本)÷∑(更新成本)
加權更新成本=已使用年限×更新成本5.分組抽取樣本推演算法
在實際工作中,當有大批類同的資產需要評估時,不必一一計算成新率,而採取以已提折舊年限為分組標准,以每組資產的賬面價值為權重,分組抽取評估樣本,計算出該批資產的平均已使用年限和尚可使用年限,最後求得並確定同類資產的成新率。
Ⅱ 資產評估的評估值的解題步驟
(1) 用物價指數法確定設備的重置全價
1993年投資的現行成本=100(1+10%)8=214.4萬元
1996年投資的現行成本=4(1+10%)5=6.44萬元
1999年投資的現行成本=5(1+10%)2=6.05萬元
重置全價=214.4+6.44+6.05=226.89萬元
(2) 用綜合年限法確定有形損耗率
加權更新成本之和=214.4×8+6.44×5+6.05×2=1759.5萬元
加權投資年限=加權更新成本之和/更新成本之和=1759.5/226.89=7.755年
有形損耗率=加權投資年限/(加權投資年限+尚可使用年限)×100%
=7.755/(7.755+10)=43.68%
(3)確定功能性貶值
功能性貶值=年超額運營本(1-所得稅率)(P/A,i,n)
=((10-7)0.6+100×10%+10×10%)×(1-33%)×(P/A,8%,10)=57.545萬元
(4) 確定該設備的評估價值
評估價值=重置全價-有形損耗-功能性貶值
=226.89-226.89×43.68%-57.545=70.24萬元
Ⅲ 尚可使用年限如何確定
尚可使用年限是指根據資產的有形損耗和預見的各項無形損耗,估測到的其繼續使用的年限。
尚可使用年限的確定:
機器設備的尚可使用年限,即機器設備的剩餘使用壽命。嚴格地講,它應該通過技術檢測和專業技術鑒定來確定。事實上,在機器設備評估中難以對機器設備逐台(件)進行技術檢測和專業技術鑒定。替代的方法是,用設備的總使用年限減去設備的實際已使用年限來求取機器設備的尚可使用年限。尤其是對較新的設備,這種方法更是簡便易行。對於已使用較長時間的老設備,採用總使用年限減去設備的實際已使用年限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因為有些老設備的已使用年限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預計的設備總使用年限。此時必須直接估算其尚可使用年限,估測的依據就是設備的實際狀態和評估人員的專業經驗。當然也不排除運用較為簡捷的方法,如利用設備的一個大修期作為設備尚可使用年限的上限,減去設備上一次大修至評估基準日的時間,餘下的時間便是設備的尚可使用年限。
對於國家明文規定限期淘汰、禁止超期使用的設備,其尚可使用年限不能超過國家規定禁止使用的日期,而不論設備的現時技術狀態如何。
對於經過大修,特別是經過技術改造的機器設備,應適當增加其尚可使用年限。這需要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判斷,另外還可用下列數學式進行近似計算:
成新率=尚可使用年限÷(加權投資年限+尚可使用年限)×100%
其中加權投資年限=∑加權更新成本÷∑更新成本
加權更新成本=已使用年限×更新成本
Ⅳ 資產評估計算題求疑
每年以源10%的價格增長,所以1996年12月構建,到2006年12月正好10年
所以20萬元增長=20*(1+10%)的10次方=20*(1.1的10次方)=20*2.60=52
2001年12月支出5萬則到2006年12月正好5年
所以5萬增長=5*(1+10%)的5次方=5*1.61=8.05
2004年12月支出3萬元正好增長2年
同理3萬元增長了=3*(1+10%)的2次方=3*1.21=3.63
注意哦1.1的10次方就是10個1.1相乘,嘿嘿
Ⅳ 資產評估
1.A
2.B
3.B
4.D
5.D
6.C
7.C
8.D
9.B
10.A
Ⅵ 加權投資年限的定義
加權投資年限=加權更新成本之和/更新成本之和
Ⅶ 加權投資年限的介紹
加權投資年限是用來估算被評估資產實體性貶值的一種指標。
Ⅷ 一項資產尚可使用年限為6年已經使用年限為4年 該資產的新成率
總使用年限為12年,評估時已用6年,所以尚可使用年限為6年,
則,成新率=尚可使用年限/(加權年限+尚可使用年限)=6/(4+6)=60%
Ⅸ 投資可加權什麼意思
簡單的說吧,報酬低可能會使現值大於加權平均資本成本計算的凈現值,另外要說的是內凈現值是個估計數不是容最終結果,結果還是要實際去計算凈現值時所用的折現率越小計算的現值會越大。所以你問的問題應該問反了。投資回報率可以以投資資本的成本率低於企業的加權資本成本,條件是投入的資本的成本小於企業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這也不是不可能,從意義上說,企業的投資是為了贏利,如果成本小於企業的加權成本自然能贏利的范圍要大風險也小。也可以從公式上說明,企業的加權資本成本是負債與權益成本的加權數,在成本無差別點以下的籌資負債有利,會使成本合理,而在以上權益籌資有利也同樣會使成本更為合理。
Ⅹ 資產評估。某設備設計總使用年限為12年,評估時已使用6年,經過大修技術改造,經計算加權投資年限為4年
總使用年限為12年,評估時已用6年,所以尚可使用年限為6年,
則,成新率=尚可使用年限/(加權年限+尚可使用年限)=6/(4+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