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個人徵信授權書上沒有時限,那麼實際期限有多久若授權書原件已交檔案,用復印件是否有效
個人信用報告查詢授權書一般是就某項或多項業務授權查詢本人信用報告,有的是查詢一次,有的查多次。例如用於貸款審批一般查信用報告一次,貸後管理會查多次直到貸款還清。
B. 個人徵信授權書上沒有時限,那麼實際期限有多久若授權書原件已交檔案,用復印件是否有效
如果沒有期限,可以補簽協議約定期限,沒有約定期限的,視為沒有期限。復印件與原件一致的,是有效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六十一條 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二十一條調查人員調查收集的物證應當是原物。被調查人提供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供復製品或者照片。提供復製品或者照片的應當在調查筆錄中說明取證情況。
(2)徵信授權書有效期擴展閱讀
授權徵信案例:
從事汽車銷售的上班族陳罡就曾被騰訊旗下的微粒貸以「貸款審批」的名義查詢了其個人信用報告。用戶界面按鈕上方有兩個默認勾選的用戶協議,點擊了用戶協議就意味著授權微粒貸所屬的微眾銀行去查詢自己的徵信報告,查詢記錄也會顯示在央行的個人徵信報告中。
業內人士提醒,個人信用報告查多了有可能會進「灰名單」,影響貸款審批。「頻繁查詢徵信記錄的行為會被視為存在還款風險,為保險起見,貸款公司會對這部分用戶拒貸或是降額。」融360徵信分析師宋璨提醒。
在央行明確無授權的情況下,目前仍有不少相關APP在運行,存在非法收集、兜售個人信息等安全隱患。
在一款名為「個人徵信查詢」的APP首頁,盡管有央行徵信中心的標識和字樣,但使用手機號注冊時卻反復提醒請求異常,讓人不敢再輸入更多個人信息。
而另一款名為「信用管家」的APP,在用手機號碼注冊後,需要回答問題進行身份驗證,涉及通訊地址、銀行卡信息、信用卡額度等個人信息,個人信息在注冊環節儼然變透明。
記者了解到,實際上這些APP只是幫用戶在徵信中心的平台上進行查詢,這和用戶自己直接進入平台查詢的流程並沒有不同。
早在18年1月,央行徵信中心就在官網發布安全提示:「徵信中心未授權任何第三方應用程序(APP)提供個人信用報告查詢服務,敬請廣大用戶注意。」市民拿著自己的二代身份證,可通過銀行櫃台、自助設備、商業銀行網銀和徵信中心官網四種方式查詢個人信用報告。
據央行徵信中心數據,目前,企業和個人徵信系統已接入各類放貸機構。根據央行此次發布的通知,將嚴厲處罰徵信信息泄露等情況。運行機構和接入機構要健全徵信信息查詢管理,未經授權嚴禁查詢徵信報告,嚴禁未經授權認可的APP接入徵信系統。
央行還要求嚴格按流程和保密要求辦理批量徵信數據的抽取、留存、流轉、應用和銷毀,確保各環節數據安全。對於問題嚴重的機構,央行將責成其調整用戶管理許可權,直至暫停為其提供徵信查詢服務。
C. 委託授權書的有效期限是多久
1、委託抄書的有效期限應當依據於雙方在委託書中的約定,雙方根據委託事項自由約定。
2、有明確委託事項的,自委託事項終止時止。
3、有明確委託事項辦理期限的,自委託事項辦理完成時止。
4、沒有確定委託事項,委託事項長期存在的,委託長期有效。
(3)徵信授權書有效期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授權委託書是民事訴訟的當事人、第三人、法定代表人委託他人代為訴訟的證明文書,也是委託代理人接受被代理人代理許可權的合法依據。
民事授權委託書,是指民事訴訟活動當事人單方面出具的,明確代理律師在代理委託人參加民事訴訟過程中的代理許可權的法律文書。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九條規定:民事案件當事人委託律師作為訴訟代理人參加民事訴訟,必須向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蓋章的授權委託書,否則,律師在民事訴訟中的代理權不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