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執行異議復議被答辯人的答辯時間是多少天
對於執行異議的復議,被申請人提交的意見書的稱不重要,最主要的是內容。並且執行異議的對象是法院的執行行為,對於執行行為是否合法、是否應該糾正,更多是法院來評判,而不是申請執行人或被執行人來評判。最後,你要注意區分案外人異議和執行異議的區別。案外人異議是案外人對執行標的主張自己的權利,當事人不服的救濟渠道是向執行法院起訴;執行異議是申請執行人、被執行人或利害關系人對法院執行行為認為不合法耳提出的異議,對裁定的救濟渠道是向上級法院申請復議。
B. 法院執行異議期限是多長時間
執行異議指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的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
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辦理;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超過六個月未執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可以責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內執行,也可以決定由本院執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五條 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
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
(2)執行異議復議期限擴展閱讀
依民法通則的規定,可分為以下三類:
1.一般訴訟時效期間。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對訴訟時效的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
2.短期訴訟時效期間。民法通則第136條規定,「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以及「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四種情形,訴訟時效期間為1年。
但是,這四種適用短期訴訟時效的情形,有的已被後公布的單行法修正,按新法優於舊法、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的原則,應該適用新法律的規定。
環境保護法第42條規定: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3年……即身體傷害因環境污染造成的,應適用特別法規的特殊時效;產品質量法第45條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即因產品責任的賠償請求權,應適用特別法規定的2年特殊時效。
3.最長訴訟時效期間。民法通則第137條規定,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最長訴訟時效期間與一般和短期訴訟時效期間不同,該期間是從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即適用於「不知道或不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的「特殊主體」。那些知道或應當知道自己權利被侵害的權利人,只能適用一般時效。
C. 執行異議復議申請遞交後,復議法院多長時間作出決定
法律規定執行異議的復議期限是一個月,可以延長一個月。
D. 執行異議受理後,法院幾天之內通知審理結果
法院應當來在受理後15天內通知審理結果自。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
E.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異議和復議的規定第25條和第28條的區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異議和復議的規定第25條和第28條在保護的人群、執行標的權屬依據、標的對象都有所不同。
1、條款保護的人群不同
第25條條款主要為案外人是否確定是權利人依法行使異議權提供了保障,第28條條款主要是針對金錢債權案件的買受人,屬於利害關系人。
2、條款判定執行標的權屬依據不同
第25條條款對執行標的權屬的判斷,原則上根據登記和佔有情況判斷。如果執行標的是不動產、有登記的動產和其他財產權,根據登記來判斷權利人;對沒有登記的動產,根據佔有情況判斷權利人,或者根據相關行政許可、當事人之間的合同等證據來判斷權利人。
第28條條款並未完全根據登記和佔有情況判斷,非因買受人自身原因未辦理過戶登記或已支付全部價款,或者已按照合同約定支付部分價款且將剩餘價款按照人民法院的要求交付執行,人民法院都應予支持,賦予符合法定條件的買受人對不動產的物權期待權以排除執行的效力。
3、執行標的對象不同
第25條條款除不動產外,還包括已登記的機動車、船舶、航空器等特定動產,銀行存款和存管在金融機構的有價證券、股權等資產都做了相關規定。第28條條款主要針對被執行人名下的不動產進行規定。
F. 關於人民法院執行異議和復議期限
執行復議規定於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後半段: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
執行異議則規定在第二百二十五條前半段: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和第二百二十七條中: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的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辦理;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兩者的主要區別有兩個
一、適用的情形不同,執行復議是在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人民法院執行行為異議的裁定不服時向上級法院提出,而執行異議則是在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或者案外人認為法院不應該執行該執行標的時向法院提出。
二、不服的救濟途徑不同,執行復議的結果是終局的,而對執行異議的結果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或者提前執行異議之訴。
司法依據:
《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五條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
第二百二十七條 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的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辦理;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