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法律中規定:有期徒刑的最長時間是多少年
有期徒刑期限一般是在15年以下。數罪並罰總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最高刑期不能超過25年。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四十五條【有期徒刑的期限】有期徒刑的期限,除本法第五十條、第六十九條規定外,為六個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第六十九條【判決宣告前一人犯數罪的並罰】判決宣告以前一人犯數罪的,除判處死刑和無期徒刑的以外,應當在總和刑期以下、數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決定執行的刑期。
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過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過一年,有期徒刑總和刑期不滿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年,總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五年。
數罪中有判處有期徒刑和拘役的,執行有期徒刑。數罪中有判處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執行完畢後,管制仍須執行。數罪中有判處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須執行,其中附加刑種類相同的,合並執行,種類不同的,分別執行。
(1)法律上的期限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十三條【主刑種類】主刑的種類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無期徒刑;
(五)死刑。
第三十八條【管制的期限與執行機關】管制的期限,為三個月以上二年以下。判處管制,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
對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實行社區矯正。違反第二款規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處罰。
第四十二條【拘役的期限】拘役的期限,為一個月以上六個月以下。
第五十條【死緩變更】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以後,減為無期徒刑。
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二年期滿以後,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節惡劣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後執行死刑;對於故意犯罪未執行死刑的,死刑緩期執行的期間重新計算,並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對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對其限制減刑。
Ⅱ 為什麼法律中會規定對犯罪追究的有效年限啊
明確規定追訴時效,為司法機關正確執法提供了法律依據,對於依法懲治犯罪、教育改造罪犯,維護社會的安定和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具體表現在:
1、能夠使一些企圖逃避刑罰處罰的犯罪分子,在沒有超過追訴時效期限內及時受到刑事制裁。
2、對已經超過追訴時效規定期限的犯罪分子不再追究刑事責任,體現了我國刑罰改造罪犯和警戒他人的目的。
3、有利於集中力量打擊現行犯罪活動,提高辦案效率,有效地發揮司法機關的作用;同時也避免因陳年舊案難以查清,給偵查、起訴和審判工作帶來困難,浪費訴訟資源。
4、有利於化解社會矛盾,使已改過自新的罪犯放下包袱,安心生活和工作,促進社會和諧。
(2)法律上的期限擴展閱讀:
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
1、法定最高刑為不滿5年有期徒刑的,經過5年。
2、法定最高刑為5年以上不滿10年有期徒刑的,經過10年。
3、法定最高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15年。
4、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20年。
5、如果20年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
6、如果案發時公安機關已立案,犯罪嫌疑人為躲避偵查、抓捕而逃匿,則不受上述追訴期限的限制。也就是說這個案件如果公安機關立案偵察後嫌疑人逃跑,是不能享受到「優惠政策」,而且,在追訴的有效期內,如果再犯新罪的,要重新計算追訴期限。
Ⅲ 法律上為什麼要定追訴期限
基本上的法律上設置訴訟時效和追訴時效的法理基點是從「禁止權利人在其權利上沉睡」,這樣的角度出發的。因為無論是民事的訴訟時效還是刑事的追訴時效都會涉及到對於利益損害方的利益的補償請求的權利和對於加害方的法律制裁。民事案件的利益被損害者就是民法等私法意圖保護的對象,而刑法中的利益損害方不單單包括了刑事案件的被害人,還有刑法背後隱藏的國家的統治秩序的維護利益以及共同體中公民和行政者交換的安全利益的保護利益。而權利作為一種社會制度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去督促被損害人的自覺去為了自己的權利抗爭與奮斗,法治與權利的神聖性才可能得到維護與升華。如果你的權利可以無限的想何時實現就何時實現,,那現行社會上一切你認為很穩定的現象都會被打破,因為權利的人懶惰,,權利的被維護的可能性也會銳減,比如,刑事案件,,司法機關認為何時想追訴都沒有問題,那證據的獲取和案件真實的可呈現就會出現嚴重的問題,案件的公正性也會遭受不利的影響。而作為刑事案件的被害者如果覺得我的損害只要公安機關在,法院在,我何時去舉報告訴都不會影響對犯罪人的追訴,那情況也會最後導致不公正。「禁止在權利之上沉睡」雖然是個古老的司法的法諺。但是在理解刑事案件的追訴期限也是可以適用的。
從反面向,,這個也是督促司法機關對犯罪的及時查證追究,,,總之,,,拖延會導致有利變成不利,,也會模糊了正義本來的面目。。
Ⅳ 借條的法律有效期限是多少
借條的訴訟時效期限是2年,從借條上註明的還款期限之日起算。
超過2年出借人未向內人民法院主容張權利的,人民法院將不再保護。
對沒有註明還款日期的借條,出借人可以隨時向借款人要求還款,訴訟時效應從出借人主張權利的次日起計算。
你的借條是已經註明還款期限的借條,訴訟時效應當從2007年3月開始起算到2009年3月止,已經超過訴訟時效了。
建議你把借條拿去請他在借條上重新簽個名,並寫上現在的年月日。
這樣此借條的訴訟時效又從現在重新起算了。
(4)法律上的期限擴展閱讀:
借條
借條,是表明債權債務關系的書面憑證,一般由債務人書寫並簽章,表明債務人已經欠下債權人借條註明金額的債務。
借條是指借個人或公家的現金或物品時寫給對方的條子,就是借條。
錢物歸還後,打條人收回條子,即作廢或撕毀。
它是一種憑證性文書。通常用於日常生活以及商業管理方面。
從法律的角度看,借條是表明債權債務關系的書面憑證。
一般由債務人書寫並簽章,表明債務人已經欠下債權人借條註明金額的債務。
Ⅳ 法律中的程序時限性是指什麼
程序時限性是指
程序的運行必須有合理的期限,符合時間成本和效率原則的要求,內不得無故拖延或容沒有終結。
程序具有的其他性質還包括:
合法性:合乎法律的規定,有關機關或個人不得違反或變相違反。
中立性:程序設計和運行應平等對待雙方當事人,不得偏向任何一方。
參與性:案件或糾紛的利害關系人都有機會參與到辦案程序中,充分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和意見主張,為解決糾紛發揮作用。
公開性:程序運行的過程和結果應當像當事人和社會公開,以接受各方監督,防止辦案不公和暗箱操作,使正義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實現。
參考資料:法制概論
Ⅵ 法律上的期限包括雙休日嗎
包括。如果最後一天正好是法定節假日,那麼順延到節假日最後一天的後一天。
Ⅶ 請問法律中對應收帳款的期限規定
法律中沒有對應復收帳款的期限有規定製,但在產生應收帳款的同時可以用法律約定好期限。
收到債務人清償債務的現金金額大於該項應收賬款賬面價值的,應按實際收到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重組債權已計提的壞賬准備,借記「壞賬准備」科目,按重組債權的賬面余額,貸記本科目,按其差額,貸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
(7)法律上的期限擴展閱讀:
現金折扣情況下的應收賬款:現金折扣又稱銷售折扣,是企業為敦促顧客盡早付清貨款而提供的一種價格優惠。
現金折扣的表示方式一般為「a/A,b/B,n/C,a,b為折扣百分比;A,B為折扣期限。例如,A公司向B公司出售商品30000元,付款條件為「2/10,n/60」即如果公司B在10日內付款,只需付29400元,如果在11-60天內付款,則需付全款30000元」。
Ⅷ 法律條文中的時間及期限如何計算
(1)期間以時計算的,開始的時不計算在內,而應從下一個小時算起。比如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接受當事人訴訟保全申請後,對情況緊急的,必須在48小時內作出裁定。在計算期間時,接受當事人申請的那一個小時不計算在48小時之內,即如果提出申請是在8點,應從9點開始期間的計算。
(2)期間以日計算的,開始的日不計算在內,應從第二日開始算起。比如根據民事訴訟法,對判決提起上訴的期間為15日,那麼宣判的當天或者判決書送達的當天不計算在15日內,即如果5月10日送達判決書,應當從11日開始期間的計算,5月25日上訴期間屆滿。
Ⅸ 合同中的有效期限有什麼法律效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46條規定:"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失效。"
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終止。
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對合同的效力附期限,即附期限的合同。所謂附期限的合同,是指附有將來確定到來的期限作為合同的條款,並在該期限到來時合同的效力發生或者終止的合同。所附的期限就是雙方當事人約定的將來確定到來的某個時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七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後,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
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四十八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
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