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金屬等不可再生資源還可以開采多少年
另類
想好在問?
❷ 金屬材料的使用方便了人類的生活,但金屬資源有限,且不能再生.有人估計一些礦物可供開採的年限如圖①所
(1)一些抄重金屬隨意拋襲棄會污染土壤和水資源,還會造成金屬資源的浪費,而金屬資源是不可再生的資源,故答案為:節約金屬資源和能源,降低成本,減少環境污染.
(2)保護金屬資源的有效途徑除了金屬的回收利用外,還可以採取的措施有:合理有效地開採金屬礦物;防止金屬腐蝕;尋找金屬代用品.(合理即可)
❸ 金屬的開采年代和什麼有關
與1.金屬在地殼中的含量;2.金屬的活潑性;3.金屬冶煉的難易程度有關
主要就這三個
❹ 中國礦產資源開采年限
據國土資源部預計,中國石油開采年限為15年,遠遠低於世界51年的平均水平。
生物質能源和太陽能等將被納入財政支持范圍
本報綜合報道「十一五」期間,國家財政將加大對生物質能源和煤制油等石油替代能源開發的資金投入,以應對中國面臨的石油安全問題。
財政部日前表示,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積極研究並組織實施石油替代戰略,保障國家的能源安全。根據財政部建議,生物質能源替代石油項目、淺層地能和太陽能在建築中推廣應用項目、以及煤制油和風能利用等將被納入財政支持范圍。
能源問題正在成為困擾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大難題。中國油氣供需矛盾突出,據國土資源部預計,中國石油開采年限為15年,遠遠低於世界51年的平均水平。2005年,中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43%,有關部門預計,到2020年中國石油需求量將高達4.5億噸,其中2億噸自產,2.5億噸來自進口。尤其是近年國際油價大幅飆升,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
面對日益突出的石油安全問題,發展石油替代戰略,對解決中國社會經濟的薄弱環節,消除不安全因素,具有重要意義。
發展生物質能源被認為是替代石油的最佳途徑。中國用於發展生物質能源的非糧原料資源潛力很大,而且技術日趨成熟,特別是一些關鍵技術,如用秸稈制酒精的生物酶,已有突破。從長遠看,發展生物質能源的資金將來自於生態稅或開征基金。在此之前,財政部門應拿出一部分資金支持示範企業,通過企業示範來進一步突破一些關鍵技術,並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
此外,財政部還與建設部一起聯合推廣太陽能、淺層地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中國的開發和利用,並設立了專項資金支持發展可再生能源。
據悉,「十一五」期間,財政部將把解決能源問題放在首要位置,在引導消費者節約能源的基礎上,加快發展石油替代能源,並積極研究建立能源戰略儲備,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❺ 目前開采量最多的金屬
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目前年開采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鐵,人類最早冶煉的金屬銅,人體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鈣,故填:鋁,鐵,銅,鈣.
❻ 現在地球上各種礦物開采年限
石油資源是抄一種不可再生資源,盡管有科學考察表明, 這種能源在地球上依然在不斷生成,例如在墨西哥灣、黑海等,但其生成的速度,不是以年計算,而是要用地質年代來計算,因此這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
全世界石油還能用多久?盡管地層中的石油和天然氣的蘊藏量不可能十分准確地估算出來,但據石油專家們的粗略估計:人類自1973年至1997年間向地球索取了大約5000-8000億桶石油,占當時探明儲量的85%。自那時以後,新發現的油田幾乎使儲量翻了一番。地下總共還有2萬億桶石油可供開采利用,可供人類消費近80年。
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認為,就目前探明的儲量來看,即使再開采70年也不會到達底線。隨著新油田的發現和勘探及開采技術的提高,人類使用石油的時間可能還會延長。
❼ 我國各種礦石可開採的年限
只煤可開采200年以上,鐵僅可開采50年,石油、天然氣只夠開采30年不到,大概50年後中國有90%的資金用於向外國購買資源。
❽ 世界上年產量最多的金屬排行
鐵是世界上年產量最高的金屬
⑴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鋁。日常生活中,用於保護鋼鐵製品所使用的「銀粉」實際上是金屬鋁的粉末。 ⑵人體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鈣 ⑶目前世界年產量最高的金屬——鐵 ⑷導電、導熱性最好的金屬——銀。銀,閃耀著月亮般明亮的光輝。它不僅可以用作裝飾,還用於工業領域,銀的化學性質極為穩定,在空氣中不易生銹,即便加熱也不和氧發生反應,它的導電能力在普通金屬中名列第一,超過汞和銅。因此一些精密儀表常用銀絲作導線,電子管的插腳,電器表面都鍍上了銀,這樣做不僅僅是為了美觀而是使它具有最強的導電能力。家用熱水瓶內壁上的金屬是銀。 ⑸硬度最高的金屬——鉻 ⑹熔點最高的金屬——鎢。白熾燈、碘鎢燈、真空管中的燈絲,都是用鎢製成的。因為鎢是熔點最高的金屬,它的熔點高達3410℃。當白熾燈點亮時,燈絲的溫度在3000℃以上,在這種溫度下,其它金屬早已熔化成液體,甚至變成氣體。只有鎢能承受。我國鎢的儲量居世界第一位。其中以江西的大庚山脈儲量最多。 ⑺熔點最低的金屬——汞:熔點-39.3℃,常溫呈液態,可填充在溫度計中。 ⑻密度最大的金屬——鋨:我們平時常用的銥金筆,筆尖上有著不到1毫米的銀白色的小圓粒,這個小圓粒用的就是金屬鋨的合金。鋨是一種硬度很高的灰藍色金屬,耐磨性很好。故而用它做筆尖,再合適不過。由於這一優良特性,鋨還可以用來做鍾表,重要儀器的軸承,壽命會很長。鋨最突出的特徵,倒不是硬度高,而是最重的金屬。每立方厘米鋨重達22.7克,也就是說,每立方米的鋨就有22.7噸重。與鋨相比,自然界中鐵的密度只有它的三分之一,而鉛只有它的二分之一。鋨是一種非常穩定的金屬,熔點為2700℃。它不但不溶於普通的酸,甚至溶解力最強的王水(一個體積的濃硝酸與三個體積濃鹽酸配製成的混合酸)也奈何它不得。金屬鋨如此穩定,但粉末狀的鋨就非常活躍了。它在常溫下就會逐漸被氧化。鋨是在1804年由英國化學家田南特發現的。 ⑼密度最小的、最輕的金屬——鋰 ⑽光照下最易產生電流的金屬——銫:純凈的銫呈銀白色,是最軟的金屬。銫有著一種最可貴的性質,就是它的自由電子的活動性特別高。當其表面受到光線照射時,電子便能獲得能量而從表面逸出,產生光電流,這種效應叫做光電效應。人們便利用它的這一特點,把金屬銫噴鍍在銀片上,製成各種光電管。在電影、電視、無線電傳真、夜視儀以及許多自動控制設備中,都要用到有銫製成的光電管。 ⑾展性最強的金屬——金:金是最富有延展性的金屬,最薄的金厚度只有1/10000mm。1g金可以拉成長4000m的細絲。假如將300g金拉成細絲,可以從南京沿鐵路線延伸至北京。金也可以捶成比紙還薄的金箔,厚度僅有1cm的50萬分之一。也就是說,把50萬張金箔疊合起來,才有1cm那樣厚。多薄啊! ⑿延性最好的金屬——鉑。最細的鉑絲直徑只有1/5000mm。常說的「白金」首飾是用鉑加工而成的。 ⒀製造新型高速飛機的重要金屬——鈦。被科學家稱為「二十一世紀的金屬」或「未來的鋼鐵」,純凈的鈦是銀白色的金屬,約在1725℃熔化。它的主要特點是密度小而強度大,兼有鋁和鋼的特點。由於鈦有這些優點,所以自50年代以來,一躍成為突出的稀有金屬。鈦可用於製造超過音速3倍的高速飛機。因為這類飛機在飛行時,表面溫度較高,用鋁合金和不銹鋼,在這種溫度下已失去原有性能,而鈦合金在550℃以上仍保持良好的機械性能。這種飛機的用鈦量占其結構總重量的95%,故有鈦飛機之稱。⒁海水中儲量最大的放射性元素——鈾。
❾ 常見金屬元素開采年限
計算的結果非常驚人,從2000年算起,最常用礦物資源的大致情況如下:
20年以內「靜態指標」耗竭的礦種,有14類:鉑族金屬(0年,因我國沒有獨立的鉑族金屬礦,該資源完全依賴進口);金礦,(岩金7年,但砂金可采35年);銻礦(8年);飾面石材(8年);螢石礦(9年);鉻鐵礦(14年);原油(15年);鉛礦(16年);錳礦(16年,這是按國外數據,我國數據為79年);銀礦(17年,若不考慮「伴生礦」,那麼靜態指標為12年);滑石(18年,為年開采390萬噸;若174萬噸年產,則為42年);鋅礦(19年);石墨(19年);錫礦(20年)。
20-50年間「靜態指標」耗竭的礦種,有8類:硼礦(21年);石膏礦(21年,這是按照國際上的數據,按國內數據為224年);銅礦(29年);鎳礦(30年);重晶石(35年);天然氣(40年);水泥石灰岩(46年)鉬礦(48年)。
50-100年間「靜態指標」耗竭的礦種,有10類:鎢礦(51年);高嶺土(53年);玻璃硅質原料(57年);鍶礦(66年);硫礦(67年);金剛石(67年,這其實沒有意義,中國金剛石在世界上微不足道);鈦鐵砂(70年);鐵礦(81年);鈷礦(84年);石棉(93年)。
100-200年間「靜態指標」耗竭的礦種,有4類:硅灰石(127年);鋁土礦(141年);菱鎂礦(148年);煤(200年)。
200-300年間「靜態指標」耗竭的礦種,有3類:磷礦(216年);膨潤土(243年);硅藻土(295年)。
300年以上「靜態指標」耗竭的礦種,有5類:耐火粘土(321年);鉀鹽(345年);稀土礦(380年);芒硝(2205年);鈉鹽礦(3749年)。
可以看出,今天,對於中華民族來說,多種礦物資源的耗竭,已經只有數十年和百餘年光景,而不是遙不可及的數百年乃至千年之遠。目前的常用礦物,只有2種的使用年限超過了「千秋」,還沒有一種能夠達到「萬代」。為了改革以來的20幾年「經濟高速發展」,中華民族已經喪失了千秋萬代。
在「地球村」的時代,中國或許還可以獲得世界其他地方的礦產資源?
但在我看來,這仍然是一個難以實現的夢幻。世界的礦物資源情況,也絕不可樂。就世界范圍的礦藏的「靜態指標」情況,我的計算如下:
50年內將開采殆盡的礦種有:金剛石(6年);鉛(10年);銀(16年);金(18年);石膏(21年);鋅(22年);石墨(22年);銻(24年);硫(24年);銅(26年);重晶石(26年);硼(38年);石油(40年);鉬(42年);錫(44年);鎳(46年)。50-100年間將開采殆盡的礦種有:天然氣(64年);鎢(64年);磷(79年);鈦(95年);錳(97年)。100-200年間將開采殆盡的礦種有:鈾(110年);石棉(126年);鐵(150年)鈷(166年);鋁(192年)。200-300年間將開采殆盡的礦種有:鉑族金屬(206年);滑石(208年,在中國還可開采19年);膨潤土(216年);煤炭(226年);釩(233年);鋰(242年);鉻(257年)。還可以開采300年以上有:鉀鹽(316年);硅藻土(396年);硅灰石(495年);高嶺土(519年);稀土金屬(1265年);天然鹼(2189年)。
這樣一來,我們便真的可以「大吃一驚」了。從20世紀末算起,上述全球39種重要的礦產資源靜態儲量的耗竭,竟也是這樣「近在眼前」!從上面可以看出:
50年內走向耗竭的就有16種。
100年內走向耗竭的有16+5=21種。
200年內走向耗竭的有21+5=26種。
❿ 地球上 常用的金屬 各有多少萬噸
2002年我國有色金屬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成為世界有色金屬產量最高的國家。然而,我國主要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的自給率卻只有40%,而且隨著有色金屬產量的不斷增加,礦產資源緊缺狀況將越來越嚴峻。
我國目前可開采銅儲量僅1670萬噸,佔世界目前可開採的銅資源儲量的5.7%,靜態計算只夠國內8年的需求;鋁土礦可采儲量69.6億噸,但鋁硅比大於10的較高品位礦石僅佔6.9%。2002年,我國自產氧化鋁540萬噸,當年國內電解鋁消費量已達462萬噸,國內氧化鋁的缺口在300萬噸左右;鉛的可采儲量688萬噸。2002年,我國鉛產量已達129萬噸,靜態計算只夠開采6--7年。鉛鋅精礦從1996年開始部分進口,2000年由凈出口國變為凈進口國。為滿足需要,國家每年大量進口有色金屬,2002年我國僅進口有色金屬礦產原料耗費外匯就達56.6億美元。
據有關資料表明,截止到2002年地球上已經探明的有色金屬儲量如果按現在的開采速度計算,可供開採的年限分別為:銅22年、鋁164年、鉛16年、鋅20年、鎳77年、錫28年。原生有色金屬礦產資源正在趨於枯竭,世界性的資源危機是發展的必然,人類必須正視這一嚴酷的事實。